- 相關推薦
學前教育案例
情景背景:
大班的飛飛小朋友在班里是出了名的“打架好手”,每天都有關于他的一些新聞。每當他看到其他孩子做游戲、玩玩具時,他悄悄地靠近他們,趁其不備便伸手去搶玩具,搶不到就撒潑哭鬧,甚至拔出拳頭伸向同伴。他的一對拳頭幾乎成了他的全部語言。由于他愛打人,同伴們都不愿與他一起玩,還不斷地向我告狀,告狀聲越多,他越孤單,拳頭也就越多地伸向別人。 分析:
我想,飛飛的行為一定與家庭環境和教育有關。通過電話家訪和與來接送的家長交談,我了解到他的爸爸文化層次較低,飛飛的媽媽對飛飛百依百順,從不對他提出任何要求,而爸爸卻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他的爸爸自述:“飛飛在家不聽話,跟他講道理太累,還是痛打一頓有效,打痛了,他才會記住。有時被打后還不服,反而發起了野性,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久而久之,在爸爸的影響下,使飛飛形成了打人的行為。據觀察,飛飛在幼兒園,他非常想和別人交流,又因為表達的方式與眾不同,小朋友都不愿與他一起玩。
學期總目標:
有耐心,懂得與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規則,不隨意動手打人,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第一階段目標、措施:
1、通過老師對孩子的觀察、正確對待俊俊的攻擊性行為。
2、家園合作。要做到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同時要求飛飛的媽媽也改變與其爸爸在教育上截然不一致的做法,不要去遷就孩子的不良行為;多了解標標的閃光點,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二階段目標、措施:
1、班里開展講文明、懂禮貌活動,造成一種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氛圍來感化他、影響他。
2、揚長避短,多看到他的閃光點,以表揚鼓勵的方式教育、引導他。
第一階段:
時間:2006年2月25日上午10:00
音樂活動時,飛飛跟著老師唱了兩句后就開始坐不住了。先玩弄自己的鞋子,然后扯扯身邊女孩子的頭發、衣服,弄得小朋友直嚷嚷:“老師,飛飛動我。”請他上前表演時,他卻突然跑到風琴前,東摸西摸。我連忙制止后,他就朝小朋友們做了個鬼臉,惹得全班孩子哈哈大笑,他卻像沒他事一樣,走開了。
時間:2006年3月5日上午區域活動
在建構區里,孩子們正在用積木搭房子、橋、公園等各種建筑,飛飛跑到雯雯面前,看了一下,迅速地從他們搭好的房子中拿走兩塊拱形的積木。雯雯他們幾個叫到:“快放下,是我們的。”可飛飛沒理,往他搭的橋走去。這時,旁邊的家豪一把抓住飛飛的衣服,飛飛一轉身拿起積木就向他的頭上砸去,嘴里還喊著:“打死你!”這時別的小朋友也圍了過來,似乎想一起對飛飛要討個說法。飛飛則握緊拳頭、雙眼睜大、咬牙切齒地說:“我要把你們都打死!”孩子們被他的話嚇住了,不知如何是好?
第一階段小結:
看到孩子這段時間的表現,我認為他的攻擊性行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強而表現出來的無意識的失控行為。針對他的這一特點,我認為如果過分關注他,只會擴大他的問題和缺點。如果就此采取一些特別的措施,反而會使他感到自己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是個不好的典型,從而更加導致他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因此,在他出現無意識失控行為時,我會設法加以阻止,但決不斥責他,也不實施壓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觀臆斷而傷害他。然后,再找適當的機會,了解他
的行為動機,耐心地告訴他同伴間的相處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點。當他稍有進步時,我便馬上大張旗鼓地予以表揚、鼓勵,讓他逐步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和信任。另外,我認為俊俊表現出來的許多行為特征可能與成人的過多關注有關。他已習慣于成為人們注意的焦點,一旦別人注意他,他就會感覺被忽視,就會作出一些過激反應(包括侵犯行為)以引人注意。所以,我常常
第二階段:
“我要玩這個大球”
時間:2004年3月18日上午9:00
地點:操場“滾大球”運動場地
我和孩子們站在操場上,和孩子們討論游戲的規則,飛飛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羊角球”。這時場地上的球只剩下一個了,飛飛和亮亮同時拿到這個球。兩個人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地爭起來。飛飛大喊:“是我先拿到的。”亮亮說:“不對,你是跑過來的,是我先拿到的。”飛飛仍大叫:“我要玩。”我輕輕地對他們說:“你們倆商量一下,想個辦法,要不,這樣下去誰也玩不起來。”于是新亮亮用商量的口氣對飛飛說:“我先玩,等會兒交換地時候再給你玩,好嗎?”飛飛松開拿著大球的手,我以為他同意了亮亮的方法,正想表揚他,沒想到他猛地抓起亮亮的胳膊狠很地咬了一口。亮亮痛得立刻松開了手,哭了起來。飛飛見狀立即拿著羊角球準備玩起來。 分析:
攻擊有兩種表現方式:直接攻擊和替代性攻擊,直接攻擊是對欲攻擊的對象直接予以侵害。飛飛的表現應屬于這類,他的攻擊性行為其攻擊的意圖主要不在于傷害他人,而是為了得到“大球”,他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我咬他,我就能得到大球。”攻擊只是他達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
“他先打我的”
時間:2004年4月12日中午12:00
地點:盥洗室
午睡時間到了,小朋友在準備入廁。男孩子有序地站在小便池前排起隊,飛飛站在偉偉后面挨得很緊。偉偉轉過頭對飛飛說:“飛飛,你往后面站一點行嗎?”飛飛沒理他,仍然貼在偉偉身身上。偉偉上完廁所拎褲子的時候,胳膊肘不小心碰到了挨著他的飛飛,飛飛不由分說從背后緊緊勒住偉偉的脖子,偉偉大喊:“放開我,你干嗎?”我立刻走上前,一邊叫飛飛松開手,一邊觀察著偉偉的脖子。幸好及時,要不準得出事。我問飛飛:“你為什么要勒偉偉的脖子?”飛飛理直氣壯地說:“他用膀子打我。”
分析:
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發生主要依賴于具體情境和兒童的認知因素。認知行為理論認為這些具有攻擊行為的兒童可能缺乏社會信息的處理能力,或者是對社會信息的解釋出現了偏差。像飛飛這樣的帶有高攻擊性的兒童在社會交往中,常常用傾向與帶著敵意的眼光去看待伙伴的行為和意向,也就是說,飛飛將別人一個無意的動作看成是對自己的“威脅”,錯誤的判斷使他做出了錯誤的攻擊反應。
“我是奧特曼”
時間:2004年5月26日下午4:25
地點:活動室
小朋友陸續離開幼兒園了,活動室里還有五六個孩子坐在一起玩雪花片。飛飛剛用雪花片插了一把“寶劍”,他的媽媽來了。我摸摸飛飛的頭說:“看,媽媽來接你了。”飛飛抬起頭,看著媽媽說:“我還要玩一會兒。”媽媽站在門口說:“不行,趕快走!”飛飛大喊:“我要玩。”媽媽生氣地說:“你再不走,我走了。”“不,我還要玩一會兒。”??我見狀立即對飛飛說:
“媽媽回去還要做飯,我們就玩一小會兒,好嗎?”飛飛高興地答應了。于是,我示意讓飛飛的媽媽到活動室里等他一會兒,飛飛的媽媽一臉不高興地坐在飛飛的邊上。飛飛拿著他插的寶劍在冰冰身邊走來走去,說:“我是奧特曼,打死你這個怪獸。”說完,他用“寶劍”刺向冰冰的胸口。“寶劍”斷了,于是飛飛用手當寶劍,在冰冰身上亂打,冰冰哭著喊:“老師,他打我。”飛飛的媽媽看見冰冰哭了,站起身來,“啪啪”給了飛飛兩個耳光,氣憤地說;“打呀,你再打打看。”飛飛嘴巴一咧,大哭起來??飛飛的媽媽生氣地拉起飛飛的手,一邊朝活動室門口走去,一邊說:“看我回家怎么治你。”
分析:
兒童的攻擊行為主要是通過兩條途徑獲得的:一是觀察學習,二是直接學習。其中觀察學習是兒童行為獲得的最主要來源,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差,但模仿性強,飛飛對于動畫片中暴力行為的模仿以及媽媽不恰當的懲罰方式都強化了他攻擊性行為的發展,起到了增加兒童攻擊的消極作用。這是因為某些懲罰手段本身就具有攻擊行為榜樣的性質。兒童在“適宜”的情況下,會把別人懲罰他的這些手段用來攻擊他人。
行為專項訓練:由于標標小朋友與同伴交往能力差,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因此,培養他合作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平時,我經常讓他當值日生,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勺子、分碗、分盤子;使他能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學會與同伴交流。
時間:2006年6月3日下午
在玩結構游戲的時候,我提供了豐富的游戲材料,讓他與同伴拼搭動物園的各種動物。他玩得很認真,而且不斷變化手中的作品。快結束時,飛飛面前的玩具少了,找不到他要的積塑,就離開了自己的位置,到領桌去拿,嘴里還說“借我一塊”。到了評價的時候,我請飛飛給大家講講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漂亮嗎;他很自信地說:“是熊寶寶,漂亮!”我向全體幼兒亮出了他的作品,并表揚了飛飛懂得向別人借玩具,也表揚了借給他的幾位幼兒。飛飛體驗到了與人合作,對人禮貌的愉快,并在同伴中樹立了好孩子的形象。
我們發現飛飛雖然很調皮,好動,很喜歡打人,但他很喜歡講故事,聽故事。我平時會在自由時間里,讓他坐在我的旁邊給他講故事。如《四個好朋友》,《小紅花找朋友》,《雷鋒的故事》等,并從中引導他要有禮貌,要和小朋友友好相處,懂得愛護公物,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終,做錯了事要說“對不起”。雖然他在聽的時候似懂非懂的樣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卻也表現得不錯。如:有一次我組織小朋友到草地撿落葉,這時飛飛說:“要不我也學雷鋒,去撿吧。我笑著說:“好吧,小雷鋒,去撿吧。”他高高興興地去了,而且表現很不錯。
學期總結:
攻擊性行為指對他人的財產或人身進行直接破壞或攻擊的行為,包括毆打、傷人、破壞物品、虐待他人或動物、搶劫等行為。在4—6歲時可表現為咬人、咬物、打人等,是兒童、青少年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社會行為,它既影響兒童人格和品德的發展,又是衡量個體社會化成敗的一個重要指標。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像飛飛這樣的兒童,攻擊性行為屢屢發生。曾經有人在某個幼兒園兩個班級進行觀察時發現,這種頻繁發生的攻擊性行為如果不加以矯治,將不利于兒童健全個性和心理品質的養成。更重要的是攻擊性行為容易對他人和自己造成傷害、影響伙伴關系和幼兒園、學校的教學秩序,嚴重的可能導致棘手的法律問題。因此,對于兒童的攻擊性行為應首先積極預防,對于已經發生的攻擊行為要及時地處理,防止造成更惡劣的后果。
像飛飛一樣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兒童也許是在家里最讓家長操心的孩子,是幼兒園里最讓老師“頭疼”的孩子,對這樣的孩子應該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經過一段時間,我們驚異地發現飛飛打人的行為明顯減少了,與同伴的關系也開始變得融洽起來了。在游戲中懂得與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規則,不隨意動手打人,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他向同伴伸出的不再是拳頭,而是
一雙合作和友好的手。同伴對他也很認可,經常推薦他當組長,這不斷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為。
通過一學期的家園配合訓練,飛飛各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飛飛的轉變讓我深深體會到:孩子是希望,孩子是未來,特殊的孩子更需要關注。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讓每一個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同時新的形勢對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能力和教學藝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提高理論水平和觀察能力,善于捕捉各種教育契機,才能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兒童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成為幼兒心理的疏導者和良好個性的培育者,進而成為一名新時期優秀的幼兒教師。
【學前教育案例】相關文章:
案例與反思09-30
案例故事05-01
案例分析04-28
教育案例04-28
初中案例反思05-06
大班案例反思03-10
案例教學教案02-09
案例十析04-27
物權法案例05-01
德育導師案例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