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養成教育
談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它從學生行為訓練入手,綜合了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知、情、意、行,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低年級是孩子生理、心理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也是孩子增長知識,接受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養成教育必須得從低年級抓起。而低年級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們純真可愛,可塑性強,這也就為在低年級對孩子進行養成教育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那么,該怎樣對低年級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呢?
一、課堂培養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重要,它們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基礎和保證。低年級的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可以從坐、立、行、排隊、預備、上課、課間、自習、放學以及學習習慣、衛生習慣、語言習慣的形成等等多方面抓起。而養成教育的主陣地就是課堂上。
二、言傳身教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因此,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自己要先做到。首先是語言示范。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會在不自覺中受到老師的影響,模仿自己的老師。如用標準的普通話與學生交談,老師還要真誠的使用“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一些文明用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良好的文明用語的習慣。再者是行為示范。當看到教室的地上有紙屑時,老師彎腰把它撿了丟進垃圾桶,當看到掃把倒了總是把它扶起,看到講臺上有粉筆頭總是把它撿起……這一切,學生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慢慢地學生都會照著老師的樣子去做。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尤其如此。
三、表揚鼓勵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十分在意老師對他的態度,渴望自己被肯定。我們對學生要進行賞識教育,對學生哪怕是點滴的進步,都要以欣賞的態度來對待,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另外,還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評獎活動,設立“紀律之星、衛生之星、文明之星、管理之星、學習之星、進步之星”等獎項,每周都進行評獎頒獎。
四、實踐體驗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具有長期性和反復性。基于他們渴望當“小老師,小干部”的想法,老師就給學生創造一些自我管理的機會,如:設立衛生監督員,紀律大隊長,領讀小老師……讓學生輪流當,每個學生都能體驗一下這個角色,通過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既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又鍛煉了他們的能力,進而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家校合一
我們常感到有的學生習慣特別差,是因為在他們家庭成員身上就有不少壞毛病,如有的學生家長愛說臟話罵人,孩子就潛移默化地把這個壞習慣帶到了學校。“在校教育五天半,不如回家吃頓飯”。因此,只有學生家長與學校老師密切配合,才會有好的教育效果。老師應充分利用家長會、校訊通、家訪等靈活多樣的方式與家長交流,指導督促家長配合學校抓好對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一,齊抓共管。
總之,只要緊緊守住課堂這一養成教育的主陣地,配合以老師的言傳身教和家長老師的協調配合,就一定能抓好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養成教育。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會使學生受益終生的。 (開卷有益)
【談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養成教育】相關文章:
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04-30
培養低年級學生創新能力例談04-26
談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04-30
談低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04-30
小學低年級課外閱讀指導方法談04-29
談低年級作文起步訓練04-30
談低年級說話訓練的論文05-03
談優化小學低年級自然課堂教學04-30
談低年級自然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