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文:小學古詩詞教學方法研究
小學古詩詞教學方法研究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飛的白鷺浮水的鵝。唐詩里有畫唐詩里有歌,唐詩是祖先在向我訴說”這是旋律優美的《讀唐詩》這首歌的歌詞,它貼切地詮釋了古詩詞優美的意境以及深邃的文化內涵。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幾千的歷史發展中滋養并影響了幾乎整個東方世界。隨著我國國力的快速增強,經濟的高速發展,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漢語學習的熱潮中。據《環球日報》報道: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全球新增一百多所孔子學院,覆蓋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以及中國的文化也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這種現象,更值得我們中國的教育者深思:我們該怎樣更好地將自己的文化發揚光大?讓孩子們更主動地去了解中國的歷史,了解自己國家燦爛的文化。以古詩詞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文化母體,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凝煉,魅力無窮,我們需要她的滋養。通過開展古詩詞教學,學生能夠更簡單直接地面對中華文化、了解中華文化,在陶冶情操,豐富想象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因此它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于小學古詩文教學的任務,《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提到,通過學習,學生應該“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一至六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而古詩文就占了110篇,占了詩文背誦的百分之七十。《語文課程標準》如此明確地規定小學古詩文教學的目標,足見其重要性。而且,“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這樣,評價的過程最好就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體現了。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古代藝術殿堂,去體會古詩的語言美,感受古詩的畫面美,領悟古詩的意境美,理解古詩的哲理美,則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這幾個月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實踐中,針對如何教好古詩詞,我們也有一些自己的感受:
一、重視朗讀,讀為主,教為輔。
讀為先,教次之。先要讓學生讀好,然后才可解決教的問題。詩讀百遍,其義自見。不讓學生讀好就實施教學,往往會出現許多令老師尷尬的情況。要么學生咬音不清、讀不成句;要么因讀得少導致思得淺,對課文無任何感觸。所以要先讀后教,讀是教的前提和基礎,。“好詩不厭百遍讀”,通過反復誦讀,強化對文字的記憶,而且詩的形象也逐漸浸潤于學生的腦海中。通過反復地誦讀,層層深入,步步提升,在讀中體悟,讓學生漸入佳境,才能將自己的體會、情感表達出來。
二、情境教學,渲染意境 。
古人作詩,十分重視意境。所謂意境,就是心與物、情與景的統一,就是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審美情趣與自然景物的貫通交融。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感受意境美。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讓學生領略到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詩教學的難點,因此這就要靠語文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古詩教學豐蘊起來。具體方法有很多:
(一)解讀詩歌創作的背景。
每一首古詩的創作都有特殊的時代背景,鑒于此,在學習古詩前有必要弄清古詩的創作背景,這樣學生在學習古詩時便可以把握作者作詩時的特殊心情去讀、去想。此外在介紹作者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匯報自己了解到的資料,還可以背誦詩人的其他作品,既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又開闊了學生的眼界。
(二)多媒體輔助,拉近距離。
通過出示幻燈片、圖片和錄音等輔助手段,使學生跨越時空,身臨其境,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
(三)指導學生想象詩中的情節、場面。
好的語文課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好的古詩教學同樣給人帶來藝術的享受,令學生回味無窮、余音繞梁。一切景語皆情語,將學生置身于語言文字所造的意象中,就能體驗詩歌所蘊含的情感,感受詩歌的精彩與魅力。詩歌文字有三種表現:形象、印象、意象。學生在朗讀聲中閉眼想象“眼前出現了怎么樣的畫面和情景,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仿佛處在一個怎么樣的世界里?”通過想象將凝練的文字還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意象,由文字到意境,然后再由意境回歸到文字,生動具體的形象與學生生活結合起來,學生走進詩歌的美好畫面,也就走進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三、拓展閱讀,培養詩趣,積淀學生的文化底蘊
“常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為擴大學生記誦積累,每一周老師至少為學生推薦三首古詩,早讀背誦,課前吟誦,這樣經常反復學習,學生積累篇目多,而且記得牢是以課堂上所學古詩為起點,進行閱讀拓展。此外,這種拓展,不能只停留在量的積累上,應該圍繞一定的主題進行比較閱讀,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古詩的閱讀與鑒賞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整合:
1.把握同一主題的作品。不少的古詩詞雖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達的情感主題卻是相同或相近的;
2.整合同一題材的作品。帶領學生對比體會,加深理解。如:送別詩、邊塞詩、田園詩、描寫兒童的詩等等;
3.拓展同一詩人的作品,增加學生對不同語言風格的感受力,加深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和對該作者寫作風格的把握。
對于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嘗試讀詩與寫詩結合,啟示學生自己去創作詩文、開絕句佳詞賞析會、結詩社、寫讀書筆記、點評詩文,進行研究性學習,為自己出詩集、辦詩文報等, 從而更好的繼承中華民族詩教的優良傳統,完成課程標準中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總之,通過誦讀古詩文中的傳世佳作,使學生在誦讀中受到心靈的熏陶和潛移默化的感染,逐漸構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不僅獲取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健康人格,也為今后的古詩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更不應該被傳統束縛,而要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尋找出最適合的教學方式。傳承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功能,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我們有責任,通過開展古詩詞教學,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讓燦爛悠久的中華文明世代相傳,為走向振興的中華民族積蓄源源不斷的智慧和持久的發展動力。
【論文:小學古詩詞教學方法研究】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教學方法研究論文(通用9篇)12-28
農村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個人課題研究計劃12-06
教學研究論文12-13
動物類研究論文03-01
論文質化研究方法與特點論文12-07
論文研究方法包括哪些12-17
論文研究方法怎么寫12-17
服務營銷研究論文最新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