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會計實證研究
(一)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同規范研究解決的是“怎么辦”的問題相比,實證研究解決的主要是“是什么”的問題。我國關于社會責任會計的實證研究還比較少。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現狀以及社會責任信息的價值相關性的研究。肖淑芳、胡偉(2005),陳玉清、馬麗麗(2005),劉長翠、孔曉婷(2006),沈洪濤(2007),李正(2006)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我國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總體水平還不高,自愿披露定性方面的社會責任信息情況甚少,在信息披露內容方面很不全面且主要是敘述式說明,我國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還處于年度報告中分散披露的階段,市場對社會責任信息反應不靈敏,信息使用者對社會責任信息不關注。
(二)社會責任會計績效研究
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關系的研究,但研究結論尚未統一,二者之間正相關、負相關甚或是不相關的研究結果均存在,如王懷明、宋濤(2007)發現我國上市公司對國家、投資者和公益事業的社會責任貢獻與企業績效正相關,而對員工的社會責任貢獻與企業績效則是負相關關系。任力、趙潔(2009)則發現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表現會顯著提高企業的財務績效。汪冬梅等(2008)發現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與企業價值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表明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對現代企業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附屬品,在企業生存與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邵君利(2009)的研究卻得出了與之相反的結論。劉冬榮等(2009)、王秀麗(2009)等的研究則發現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情況與企業價值沒有明顯的相關性。
從實證研究的角度看,目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總體狀況經過檢驗已經證實不容樂觀,目前的研究熱點也是主要分歧在于社會責任信息的決策有用性以及與企業業績、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方面,其中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是,眾多學者在研究此類相關問題時,所采用的社會責任信息各有不同,由此方法論上的不同進而可能導致研究結論上的差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社會責任會計概念框架依然沒有建立起來。
從規范研究的角度看,目前同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相類似的一個系統、完整、公認的社會責任會計概念框架尚未建立起來,在社會責任會計的內涵及目標、假設與原則、要素與核算內容、計量與報告等方面均存在值得探討之處。由于對“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的內涵缺乏明確的界定,使得社會責任會計需要核算的內容不確定;由于“責任”的“多樣性”,使得對企業履行責任的計量需要采取與之相對應的計量方法,同時,不同的計量方法所產生的不同結果,使得社會責任會計也不能像傳統財務會計那樣單純地采取會計報表的形式對外披露社會責任信息;從當前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社會責任報告來看,存在著報告名稱、格式缺乏統一標準,報告內容以定性信息為主,定量信息較少,缺乏可比性等問題。
目前社會責任會計的理論框架之所以尚未建立,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對作為其理論基礎之一的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的研究尚不完善。由于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企業社會責任的早期研究一直停滯不前。伴隨著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產生與發展,與利益相關者理論相結合逐漸成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的主流,引入利益相關者理論使得企業社會責任的對象、具體內容及范圍得到了明確,并為測量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提供了科學方法,而上述幾方面問題也正是社會責任會計理論當前的爭議之所在。
【社會責任會計實證研究】相關文章:
飛碟研究專家作文04-28
老師家長有責任引導孩子自我探索04-29
諷刺社會冷漠的作文04-29
八個常見的會計結轉方法04-28
新加坡研究生入學時間是什么時候04-28
注稅《財務與會計》財務指標的三個規律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