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入園焦慮的應對策略
又到了幼兒入園的時候了,由于生活環境的改變,不少幼兒會產生分離焦慮、入園恐懼,每天哭鬧,不愿上幼兒園,年輕的家長常常束手無策,那么有什么辦法可以應對幼兒入園焦慮呢,下面就一起和小編來解答一下幼兒入園焦慮的應對策略吧。
幼兒入園焦慮的應對策略:家長方面
1.交往準備
幼兒對父母依戀一方面與教養方式有關,另一方面與幼兒成長過程中與社會接觸的程度有關。父母要使幼兒的交往范圍擴大,降低其對家人的依戀,幫助孩子建立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如果幼兒平時較少接觸家庭成員以外的人員和外界事物,則在陌生的環境中很容易產生焦慮。因此,入園前家長要有計劃地擴大幼兒的交往范圍和活動空間,幫孩子找玩伴,多和其他孩子接觸,引導幼兒主動與他人交往。家長間也要多接觸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初步建立交往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心理準備
培養孩子入園后具備的一些情感態度。家長可以提前帶孩子參觀幼兒園,熟悉幼兒園環境,初步體驗幼兒園的生活。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小朋友學習本領、游戲玩耍的地方,在那里能夠玩到許多新玩具、結交許多新朋友,有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激起孩子想上幼兒園的愿望。同時,家長要告訴孩子:“從上幼兒園那天起,爸爸媽媽早上把你送進幼兒園,晚上下班再來接你。”讓幼兒對家長“暫時的消失”有心理準備,知道并不是永遠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3.生活準備
要讓幼兒學習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規,初步培養自理能力。如果在入園前不具備生活自理能力,那么孩子適應幼兒園的新環境將有一定困難。家長要了解幼兒園的一日常規,有目標地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節奏和要求,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給孩子更多自我鍛煉與自我服務的機會,減少孩子對父母的依賴,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盥洗、穿脫衣服、上廁所、疊被子等。
幼兒入園焦慮的應對策略:教師方面
1.做好入園前家訪
在孩子正式入園前,對每位孩子進行家訪,認真傾聽家長對自己孩子生活習慣和脾氣稟性的介紹,然后善意地提醒家長為幼兒做一些入園準備,如準備一些替換的衣服、準備一樣心愛的玩具等。認真傾聽家長的介紹,按時記錄幼兒學習生活等日常起居情況。而家長通過與教師進行有效的交流,對幼兒園的工作也會更加放心,進而緩解家長的焦慮。此外,也可以和孩子做一些交流,讓孩子熟悉老師,增強孩子對老師信任。
2.寓教于樂,開展豐富多樣的游戲活動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在開學初的一周內采取多樣的方法,如用色彩鮮艷、新奇的玩具轉移幼兒的注意力,組織豐富有趣的戶外活動,幫助幼兒交朋友,采用正面鼓勵和側面引導的方法等,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體驗快樂,滿足幼兒社會性交往的需要,給幼兒營造安全、溫馨的氛圍,這些都有助于緩解和減少幼兒的分離焦慮。
3.特殊情況,個別對待
每年小班的新生中都會有幾位特別的孩子,其入園焦慮超出其他正常孩子。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在幼兒園里采取一些特殊對策,如開辟專門活動室以穩定情緒;對于拒絕進食的孩子為其準備一些小點心,或向家長了解其飲食偏好等。與家長積極溝通并研究制定最有效的方案消除入園焦慮。
1.家園配合,協同一致
入園焦慮不僅表現在幼兒身上,其實不少家長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主要因為擔心孩子在幼兒園這一相對全新的環境是否能夠正常學習生活。有些家長心神不定,在護送孩子時,依依不舍地分開,總是牽掛,并時常電話詢問孩子在園中的情況,一切以孩子為重等現象也是無法避免的。所以,教師應與家長建立緊密的聯系,主動和家長交流幼兒在園情況,隨時了解幼兒的動態,做好家長工作,爭取家長的配合,以便共同幫助幼兒克服不良情緒。避免家長對孩子入園的焦慮心理,也是緩解幼兒焦慮癥狀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2.開展親子活動,減少陌生感
讓家長與幼兒一起參與幼兒園活動,體驗幼兒園生活。在親子活動里,幼兒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幼兒園,在老師引導下積極參加各種室內外活動,體驗集體生活的樂趣。如,老師為幼兒安排了寶寶點名時間,幼兒自我介紹后,“找朋友”的音樂響起,家長和孩子拉起小手,去找自己的朋友,逐步體驗到交往的快樂。家長可以讓孩子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活動場所延伸到幼兒園,而幼兒園自由、快樂的教習生活氛圍也會讓孩子毫無顧忌地全心接受。在進入幼兒園之前,為孩子進行這一充分的準備,可以很有效地緩和孩子對陌生環境的緊張情緒,特別是家長對孩子的陪伴,使得孩子可以平緩度過幼兒園的生活。
拓展:
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成因及應對策略
每年九月,是幼兒園新生入園的時候。一個個從未離開過家庭的孩子,怯生生地走入了幼兒園的大門。九月初的幼兒園,常常是哭聲一片。孩子們和父母親人的分離焦慮困擾著很多家庭,也為幼兒園老師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場景一:寶寶第一天來上幼兒園,就一刻不停地哭。第二天、第三天,一直如此,從不參加任何活動。他會一直緊緊拿著自己從家里帶來的玩具,坐在遠離小朋友的地方,默默地流著淚。老師的擁抱、幫助,他都不愿意接受。經過與家長的交談,老師了解到,寶寶的父母很忙,多數時間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是個非常受寵的孩子。寶寶也很少與同齡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從來沒有離開過家人。寶寶所經歷的情緒困擾就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幼兒與父母或其他依戀對象分離后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所產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應。每個孩子因為親子依戀關系的質量、個性和習慣的差異,分離焦慮的具體表現也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只是表現為情緒不穩定,哭泣,有些孩子會飲食減少、睡眠不安、少言寡語,更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拒絕進食、身體不適癥狀等。
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在小班新入園孩子中,分離焦慮持續一周的占15%,持續兩周的占65%,持續三周以上的占20%,由此可見,幼兒的分離焦慮問題比較普遍,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不同幼兒分離焦慮的表現是不同的。這反映在痛苦的程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上,也反映在焦慮情緒表達的方式上。例如,有的孩子僅表現在與親人分離的片刻情緒很壞,但親人離開后很快就轉為正常;有的孩子與親人分離后很難適應環境,不愿意從事其他活動,整天情緒糟糕,容易哭鬧;有的孩子則神情緊張、呆板,不哭也不鬧,但拒絕與人交流;有些孩子會出現短暫的睡眠障礙,會從夢中驚醒,或難以入睡等等。
一、幼兒分離焦慮的成因分析
幼兒分離焦慮的形成原因比較復雜,主要與家庭的教養方式、親子依戀關系的質量以及幼兒自身的因素等有關聯。
(一)家庭的因素:
1、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的溺愛。我們曾經對小班孩子入園前的家庭教養情況做過調查,如孩子在家吃飯,父母、祖輩喂孩子吃飯的約占五成,成人偶爾幫忙喂飯的約占三成,能自己吃飯的孩子僅占兩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欠佳,時時事事依賴家人,獨立性差。當他們走進幼兒園,面對大量必須自己完成的事情時,必然會產生焦慮。上洗手間不會穿脫褲子,午睡起床不會穿鞋,吃飯不愿動手,或者撒得滿地。雖然有老師照顧,但畢竟不像家人照顧得那么及時周到。這樣的孩子更難以忍受集體生活。
2、家庭環境使孩子缺乏交往的經驗。獨生子女的特殊生活環境使孩子在家庭中很少和同齡人相處,他們缺乏和其他幼兒交往的經驗,在人際交往中容易發生沖突,社會性發展緩慢,有時存在集體適應障礙。所有這些,勢必會使幼兒產生社會性焦慮。
3、親子依戀關系質量的影響。出生后在父母身邊長大,受到父母及時關注、回應,感受父母溫柔照顧的孩子,容易形成安全型的依戀關系。形成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內心安全感強,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信任,愿意主動去探索學習。這類孩子在入園時,能比較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但不在父母身邊長大,或不斷變化照料者,或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則容易形成矛盾型或回避型的依戀關系。這類孩子內心安全感較弱,對周圍世界不信任,容易產生較強的分離焦慮。
4、家長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分離焦慮不僅會影響孩子,也會影響家長。家長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常識,不能正確面對孩子成長中的變化,或是自身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這些都會導致家長分離焦慮的產生。這些家長常常在送孩子入園后,遲遲不愿離去,親親、抱抱、摟摟,可謂難分難舍,更有甚者,在送孩子入園時,與孩子一起痛哭流涕。家長的這些情緒表現,會進一步影響到孩子,增加孩子分離焦慮的強度。
(二)幼兒自身的因素:
1、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是目前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如:孩子不能獨立用餐,盥洗時不能自己整理衣褲等。入園后,不再有家長細致及時的照顧,幼兒難以完成自己的事情,需要等待或尋求老師的幫助。此時,孩子往往會受到情緒上的困擾,激發或增強分離焦慮。
2、生活節律的變化是導致分離焦慮產生的原因之一。每個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有不同的生活習慣,起床、活動、進餐、午睡等,都各有自己的節律。但一旦走進幼兒園,就要遵守統一的作息時間安排,自己原有的生活節律就會被打亂。對適應能力比較弱的孩子而言,生活節律的變化也會帶來焦慮。
3、個性因素也是造成分離焦慮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性格內向的孩子,不愿意主動與人交往,不愿意親近教師和同伴,不愿參與各類活動,這樣,對父母親人依戀的`需要就更強烈,孩子會情緒不穩定,悲傷哭泣,甚至變得沉默寡言、偶爾還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其分離焦慮表現得更為強烈。但個性開朗的孩子,比較容易適應新的環境,愿意主動與人交往,容易與教師建立起新的、穩定的依戀關系,分離焦慮的強度會減弱。
二、緩解幼兒分離焦慮的主要策略
分離焦慮給幼兒入園造成了一定的痛苦,對家長的情緒會產生困擾,對教師的工作也加大了難度。如何緩解幼兒入園時的分離焦慮,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需要幼兒園和家庭雙方的密切合作。
(一)幼兒園采取的主要策略
1、精心設計活動室的環境。孩子一走進幼兒園,大部分時間都會在活動室度過。怎樣設計一個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能吸引孩子注意力,讓孩子喜歡的活動室,是老師們面臨的問題。老師們在設計活動室環境時,既要考慮三歲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喜好,布置一個溫馨舒適的活動室環境;又要考慮有利于孩子的發展,從孩子的現狀出發,所有的材料方便孩子自己取放和操作,從而讓孩子獲得愉悅感和對環境的掌控感,減少無助感帶來的焦慮。
2、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轉移,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特點,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唱歌、講故事、畫畫、體育游戲等,分散孩子對焦慮情緒的關注,培養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興趣。每年小班入園時,我們都會發現,有很多孩子在進餐、午睡時比較容易出現哭泣等情緒波動,但在教師組織活動時,注意力被吸引,情緒狀態良好。
3、盡快建立新的穩定的依戀關系。幼兒與成人之間穩定的依戀關系會給幼兒帶來內心的安全感,會促使幼兒主動探索周圍的世界。所以,當小班孩子跨入幼兒園之后,教師要盡量多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用充滿愛意的擁抱、撫摸和細致及時的關心、照顧,來贏得幼兒的信任,盡快與孩子建立起新的穩定的依戀關系。
4、鼓勵孩子學習自立與互助。對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的孩子來說,學習洗手、喝水、吃飯、上廁所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通過對這些基本生活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孩子會逐步提高自信心,對消除焦慮感有一定幫助。同時,鼓勵孩子嘗試在集體中幫助他人,會讓孩子感受成就,認識小伙伴,促進人際交往,并更快地對集體認同,喜歡上集體生活。如:寶寶上幼兒園的第二周,還是哭哭啼啼地來到幼兒園,有時甚至比第一周哭得更厲害,老師們也只能用更大的耐心與愛心去對待他。吃飯的時候,老師嘗試著請寶寶幫忙分勺子,沒想到寶寶不哭了,他高高興興地來幫忙了。老師終于第一次看見了寶寶燦爛的笑容。
5、及時與家長溝通。獨生子女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年輕的父母也沒有孩子上幼兒園的經驗。所以在孩子入園初期,父母也非常焦慮。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及時與家長溝通,一方面是向家長及時匯報孩子在園的情況,讓家長放心;另一方面要了解家長的想法,消除家長可能產生的誤會,幫助家長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同時對家長進行適時的指導,共同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如:寶寶一天天地好起來,在園期間情緒已經比較穩定,愿意參加集體活動了。但是,每天早晨來園時仍然哭得很傷心,他的父母著急了。媽媽問老師:“為什么寶寶不愿意去幼兒園,每天早晨都哭鬧得厲害,是不是在幼兒園曾發生過什么讓他害怕的事?”是啊,這是家長最擔心的問題,不解開家長心中的疙瘩,又怎么能做好孩子的工作呢?老師耐心地向寶寶媽媽解釋孩子剛入園時的心理狀況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問媽媽:“寶寶出生時,是母乳喂養還是喂牛奶?”媽媽說:“母乳喂養。”老師又問:“那寶寶斷奶的時候,是什么樣的狀態?”媽媽回憶說:“哎呀,他哭得非常厲害,哭了好長時間呢!我真是覺得心痛啊!”老師接著給媽媽解釋:“其實孩子上幼兒園,是他第一次走出家門,開始他的社會生活。對孩子來說,離開父母的懷抱,獨立地面對外面的世界,就是一次心理上的斷乳啊!所以,孩子才會經歷這樣一個痛苦的過程,他需要我們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幫助!”寶寶的媽媽是位明理的家長,此后,老師一直通過電話、便條和面談與家長保持聯系,互相交流。同時,老師對寶寶更加關注,盡量幫助他體驗集體生活的樂趣,寶寶終于一天天地活潑了、快樂了,喜歡和老師交談,愿意參加集體活動了。
(二)建議家長采取的策略
1、盡快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場所,盡管父母愛子心切,但千萬不要溺愛,對孩子的愛要有利于孩子的成長。讓孩子盡快學習自己吃飯、自己上洗手間、自己穿脫衣褲鞋子,孩子掌握了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就能在集體生活中增強自信心,從而減輕入園時的分離焦慮。
2、及早調節孩子的生活節律。當孩子準備入園時,家長可以提前了解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和生活規律,并利用入園前的一兩個月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孩子的生活節律進行調整,盡量讓孩子按照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時間安排來作息。如果孩子入園后,生活作息時間和家里基本相同或相差不大,也比較容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3、溫柔地堅持送孩子上幼兒園。美國心理學家拉施里的動物記憶實驗研究表明:堅持一個行動,關鍵在頭三天,如果能堅持21天以上,就能形成一個習慣;如果堅持重復90天以上就會形成穩定的習慣;如果能堅持重復365天以上,想改變都很困難。所以,在孩子剛上幼兒園的第一個月,如果家長能夠堅持每天送孩子按時上幼兒園,對孩子養成上幼兒園的習慣非常重要。所以,當寶寶的媽媽打電話來給寶寶請假,說是寶寶哭得厲害,又有一點流鼻涕,可不可以請假不來的時候,老師告訴她:假如孩子身體沒有太大的問題,最好堅持來幼兒園。讓孩子盡早養成按時上幼兒園的習慣,知道自己長大了,周一到周五必須上幼兒園。不要送一天不送一天,讓孩子總是產生可以不上幼兒園的希望。盡管孩子有時候會哭鬧,但父母還是要態度溫柔地堅持原則。
4、言出必行,不欺騙孩子。常常在幼兒園看到這樣一幕——媽媽把哭泣的孩子交給老師,然后告訴孩子:“寶貝,媽媽去一下洗手間啊!”然后媽媽忍痛悄悄走出幼兒園。媽媽以為這只是善意的欺騙,可以減輕孩子分離時的痛苦。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在上幼兒園時,卻遭遇了最信任的人——媽媽的欺騙!對孩子來說,最值得信任的人突然之間變得不再可以相信,這個原本安全的世界也就更不安全了!母親善意的欺騙并沒有減輕孩子的痛苦,而是讓孩子的分離焦慮不斷增強。如果父母不用類似的方式對待孩子,而是誠實地告訴孩子:媽媽必須離開,因為媽媽要去上班,但是媽媽保證下午五點鐘一定來接寶寶。在下午五點到來的時候,媽媽準時出現在幼兒園。不斷重復這樣的分離、重逢,孩子雖然在開始時難以接受,但很快會因為父母的言出必行,而對父母更加信任。孩子會更快地認識到:雖然面臨著和父母的分離,但是父母仍然會在固定的時間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父母是可以信任的,這個世界也是可以信任的!具備了這種穩定的安全感,孩子的分離焦慮自然就會逐步減輕了。
5、調整、處理好自己的分離焦慮。分離焦慮不僅出現在孩子的身上,也會同時出現在家長的身上。父母應該認識到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哭鬧、情緒不穩定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狀態。親子關系之中,情緒的影響是交互作用的。如何處理好自己的分離焦慮,不讓父母的消極情緒影響孩子,是家長要做的重要功課。父母要接受孩子的哭鬧現象,盡量不生氣、不傷心、不焦慮,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就是在幫助孩子。
6、信任、理解老師,與老師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孩子要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最重要的還是要與老師盡快建立穩定的依戀關系。家長對老師的信任和理解,會影響孩子對老師的態度;家長如果主動與老師溝通,幫助老師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生活習慣和情緒表現等,就能協助老師盡快與孩子建立穩定的依戀關系。同時,做好家園溝通,家園共同努力,幫助孩子走出分離焦慮的陰影,開始快樂的幼兒園集體生活。
分離焦慮,是每個孩子和每個家庭都要面對的問題。應對分離焦慮,需要家庭和幼兒園攜手互助,共同努力!
【幼兒入園焦慮的應對策略】相關文章:
怎樣緩解幼兒入園焦慮02-25
幼兒入園焦慮的原因有哪些11-24
如何應對考前焦慮12-15
六招應對心理焦慮02-24
考前焦慮應該如何應對04-26
周國平如何應對焦慮02-19
準媽媽怎樣應對孕期焦慮02-22
準媽媽該如何應對孕期焦慮04-30
心情長期抑郁焦慮的應對方法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