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4-10-19 12:33:58 教育教學論文 我要投稿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育教學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1

  蘇霍姆林斯基在其《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講到:“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人的頭腦裝進另一個人的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我通過七八年的教學,深深地體會到了情感所產生的效應。

  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所致,他們學習時容易受情緒的干擾,不喜歡的教師上課就不認真學,不善于用理智支配情感,卻常常以情感支配理智。學習時情緒的好壞、平時與教師的關系是否融洽,都會直接對教學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對小學數學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引起重視。

  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使他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產生良好的情感效應呢?我覺得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灑向學生都是愛”

  特級教師期霞愛學生是出了名的,她說:“對孩子傾注全部身心的愛是事業成功的源泉。”因此,教師要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把“整個心靈獻給兒童”,把教學過程作為向學生傾注愛的渠道。要以自己的言行為學生做榜樣,博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古書《學記》中說:“親其師,信其道。”事實正是如此,由學生對教師的深厚感情,遷移到學生對教師所教的數學課上,一定會產生積極效應,反之則不然。

  二、建立很好的師生關系

  數學教師要經常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要通過自身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建立教學相長、平等的師生關系;同時,要付出辛勤的勞動,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努力探討、提高教學藝術,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變苦學為樂學。這樣就會進一步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欽佩,學生才會更喜歡你,當然也樂于上數學課。

  三、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數學教師要多用腦筋,想辦法創設學數學的氣氛。如:開辟“數學園地”,讓全體學生輪流組稿、承辦;將名人名言介紹給學生,張貼在教室、家里,多講科學家勤奮成才的故事等,不斷激勵、鞭策學生要不懈地努力。同時,要主動參加學生的一些活動,廣泛地家訪,多找學生談心交朋友,細心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要密切注意、關心學生之間的關系,因為,學生是生活在群體中的,個人可以影響集體,集體也可以帶動個人。要和配班教師一起抓好班風、學風,使班級形成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良好風氣。 學生在這種優良的氛圍中學習,生活必然感到愉快,心情舒暢,其學習效果一定很好。

  四、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上好一節課,自己必須精神飽滿、富于感情、充滿活力。這樣,可以使學生受到感染,產生情緒共鳴。學生體會到教師對自己負責,盡心盡力地傳授知識,教師自然會成為他們心目中可敬可愛的人,因而會對教師講的課有興趣。

  教學內容本身對學生的學習情感也有一定的影響。內容抽象、空洞、枯燥或過易、過難,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變枯燥為生動,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并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進行教學。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方法進行設疑、激疑、質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喚起學習興趣。如教學《年月日》時可以用故事導入:“小芳今年8周歲,她哥哥小強到現在只過了三個生日,猜一猜,小強今年幾歲了?”學生聽到這里,都想知道其中的奧秘,激起了強烈的求知欲……

  五、給學生創造成功的體驗

  心理學家蓋茲說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讓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成功的體驗越多,學習積極性越高,學習興趣越濃,學習效果越好。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對不同的學生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提出不同的要求,不放過每一次讓學生展示才華和獲得成功的機會。特別要關懷愛護差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品嘗到學習取得成績的快樂。對有些學習上有障礙的同學應多幫助、多指導、多關心,細心發現他們的優點,多鼓勵、表揚、肯定、贊許,讓他們充滿自豪、喜悅和繼續求知的信心;對他們不提過高要求,不讓其當眾出丑傷自尊心,讓他們抬起頭來走路。

  六、讓學生在操作中激發求知欲望

  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他們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帶有具體的特點,容易受具體事物的支配。他們喜歡某學科,常因為對其教學活動以及教學活動本身如操作、運算、做作業感興趣。因此,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多利用直觀材料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興趣。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可以讓學生每人準備好一只土豆(或蘋果)、一把水果刀。課上隨著教師一起操作:一刀看“面”,兩刀看“棱”,三刀看“頂點”……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腦子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容易就掌握了有關的概念,同時激發了學習熱情。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視情感效應非常重要,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是優化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應該引起廣大教師的足夠重視,也需要大家深入研究和探討。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2

  【摘 要】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要立足于社會首先要學會孝順,學會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近些年來,素質教育成為新課程實施的重要目標,而學會感恩是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針對目前中小學生缺乏感恩的現狀,提出用傳統孝文化培養中小學生感恩情懷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孝文化 感恩教育 中小學生 方法

  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源遠流長,對中華兒女的品格塑造具有重要的意義。經過不斷的提煉,孝文化中的糟粕不斷被剔除,留下來的文化精華不僅可以幫助人們塑造高尚的品格,更有利于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目前,中小學教育工作人員充分意識到了孝文化對于塑造學生品質,培養其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意義,利用孝文化培養學生的感恩情懷,已經成為相關教育者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 孝文化的基本內涵

  孝文化自古有之,作為一種積極的意識形態,孝文化在中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孝文化涉及社會的所有階層,為人子女最重要的就是要善待自己的父母家人。尊敬老人、孝敬長輩、承智耀親都是傳統孝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也就是說,子女不僅要在生活上給予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還要在立業等方面多遵從父母的意見,襲承祖志,光宗耀祖。

  自近代以來,中國孝文化經過了不斷的揚棄,不斷剔除其中的文化糟粕,使子女在尊敬孝順父母的同時,養成了自身的獨立品格,對事物形成了自身的獨立的判斷。當今社會,孝文化已經成為評價一個人道德素養的重要標準。孝文化講究在父母與子女之間形成一種和諧平等的關系,父母應該身體力行為兒女做出表率,兒女必須要孝順父母,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與心理情感。

  二 中小學感恩教育的發展現狀

  所謂感恩,就是要感激別人給予自己的恩德,孝文化體系下的感恩是指為人子女一定要感激父母對自己的養育和教化之恩。中小學生對社會的認知有限,他們的思想觀念尚不成熟,在這一階段對其進行品德培養與教化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中小學生的感恩教育并不成功,其中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很多學校雖然積極響應素質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長期在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常會忽略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培養,更不用談教會學生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教師對于感恩教育的理解不夠深入既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也與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方法不足有關。很多中小學校的教師在進行感恩教育的過程中都是通過解讀書本故事這一形式,感恩教育的形式比較單一,這種教學方式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很多學生只是將這些課本內容當作一種硬性的學習任務,很難真正了解并學會感恩。感恩教育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書本中,更應該將其轉化為一種實際行動,使感恩這種心理情懷變得更加真實。

  除上述原因之外,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付出,以及家庭感恩氛圍的缺失也是造成部分孩子缺少感恩情懷的主要原因。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當今社會的物質生活越加豐富,父母竭盡所能地為孩子提供一切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家中的長輩更是對孩子無微不至地照料。對于感恩父母這一環節,很多家長雖然贊同,但是認為孩子還沒有長大,他們照顧子女是理所應當的。久而久之,部分孩子認為父母的付出都是必須的,他們只懂得享受父母為其帶來的便利條件和物質,對父母的辛苦付出卻一無所知,失去了對父母的感恩之心,也不懂得如何奉獻和分享。雖然近年來,學校和家庭越發重視中小學生的感恩教育,但仍有部分中小學生對父母缺乏感恩。

  很多學校非常注重創新感恩教育的具體形式,通過為學生和家長布置交流溝通任務、舉辦演講比賽、召開班會等形式進行感恩教育。但是由于并未構建起一個充滿感恩氛圍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缺乏潛移默化的教育,導致這些感恩活動只能在短時間內發揮效果。而且學會感恩,對父母有感恩意識并不是學校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的一項硬性標準,雖然在進行考試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問題涉及對父母的感恩問題,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學校并未設立起一種關于感恩父母的具體要求。因此,很多學生只懂得理論,但是卻不具備將感恩落實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

  三 孝文化影響下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

  感恩是每個人一生都應掌握的生活哲學,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值得人們欣賞和感激,只有心懷感恩,才能做一個善良、快樂的人。感恩的對象具有明顯的多樣性,作為子女最應該注重的就是對父母的感恩,只有學會感恩父母,才能塑造更加高尚的品格。為了實現對中小學生的感恩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學校必須充分利用孝文化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首先,學校應該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感恩環境,創建一種充滿孝文化的校園環境,比如張貼宣傳畫報、出黑板報,組織學生進行孝文化故事比賽或者是組織學生觀看電影等。這樣一來,在學校就會形成一種濃厚的孝文化氛圍,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到孝順父母、感恩生活的重要意義,并充分學習通過哪些方式可以實現對父母的感恩。

  其次,學校教師的個人素質應該進一步提升。教師是學生最主要的模仿對象,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學生學習并模仿。因此,讓教師擔當起感恩父母的.表率是非常必要的。相關教育研究者曾提出,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內化為自己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樹立感恩的道德榜樣。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要在言語中滲透關于孝文化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意識到父母養育之恩的偉大,讓他們學會感恩。同時,教師應該整合與孝文化和感恩教育相關的教育資源,在進行相關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其中蘊含的孝文化知識進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感恩觀念。

  為了強化對學生的感恩教育,很多學校都在不斷嘗試與努力,對相關的教學方式進行了不斷的創新。比如,某中小學開展的情景體驗教學,讓學生組織班會或是進行話劇表演,通過角色的表演,讓學生對父母的良苦用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有學校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相關活動,比如給媽媽洗腳,在活動后讓學生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這不僅加深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也使子女對父母的辛勞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

  同時,對中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也要注重家庭環境對學生品質的影響。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尚不成熟,他們對于世界的觀點大部分來自于家庭。因此,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圍對于學生的感恩情懷的塑造是非常必要的。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應該注重對子女進行教化,要讓他們了解到自己所享受的優越物質條件并非憑空而來,要讓他們對父母的辛苦付出有深入的了解,讓他們對父母的養育恩情充滿感激。家長應該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形成一種親密無間并且知心交心的平等關系。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用中國傳統孝文化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幫助學生塑造良好品格的重要方式。只有懂得孝順、懂得感恩,學生才有立足于社會的根基,才能成為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郝振君、蘇亮亮.小學生感恩教育研究綜述[J].現代教育科學,20xx(8)

  [2]邵珠玲.感恩教育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xx(1)

  [3]馬祥甸.美韓感恩文化特征及其對我國感恩教育的啟示[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6)

  [4]王永強.中小學生孝德教育重建策略[J].教育評論,20xx(6)

  [5]李文萍.小學生感恩行為現狀與培養策略的研究――以廣州市越秀區海珠中路小學為例[J].教育導刊,20xx(10)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3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育游戲,一直受到學生的歡迎。體育游戲的應用,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生學習動力,還有助于落實“健康第一”思想理念,使學生在樂中練、玩中練,滿足學生生理及心理需求,提高學生體育活動能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打好健壯體格的基礎。

  一、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意義

  1.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體育游戲形式活潑、內容豐富,趣味性強,以增強體質、娛樂身心、鍛煉身體為目的,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體育游戲,不僅有利于滿足學生好奇心,增強學生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還有利于滿足學生生理及心理需求,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小學生懂得社會規范,提高學生體育活動能力。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很難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導致一些學生剛剛進入體育鍛煉,就產生疲勞感,影響了體育教學效果。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游戲的應用,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體育興趣,還有利于增強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提高體育教學效果。體育與游戲相結合,綜合運用各類體育知識,在游戲過程中開發智力,不僅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性情,開發學生的智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體育游戲多是集體活動,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游戲的應用,還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和情感,培養合作意識,通過共同游戲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得到寓教于樂的效果。2.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游戲的應用,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判斷力和想象力,使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獲得有效提升。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豐富多彩的游戲內容,既豐富了學生的感性思維,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游戲,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可以說,體育游戲在一定程度上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有極大的幫助,在平時的體育游戲中,體育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思維和實踐空間,有效激發學生積極參與。例如,在體育游戲活動中,體育教師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把游戲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再通過老師的精心指導,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創新能力。體育游戲,既是一種游戲,也是一種體育運動,通過體育游戲,在游戲過程中身體承擔一定運動負荷,使學生有效地鍛煉肌肉,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跑、跳、投、攀登、爬越活動,還會使學生增強身體的靈活性,提高身體素質,在體育游戲中鍛煉成長。

  二、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游戲的應用策略

  1.既要做到趣味性,又要保持教育性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游戲的應用,既要做到趣味性,又要保持教育性。體育教師組織體育游戲活動,體育游戲的.選材非常重要,既要做到趣味性,又要有鍛煉身體的價值,以提高體育游戲的育人效果。作為體育游戲的特征之一,游戲過程中的趣味性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缺少了趣味性,就難以吸引學生,也很難實現體育游戲的育人價值。只有趣味性增加,學生才會興趣盎然地投入其中,使學生的身體得到有效鍛煉,以達到體育游戲的健身目的。當然,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游戲的應用,還要注重體育游戲的教育性。不可拋棄游戲的教育性,單純追求體育游戲趣味性,應堅持將游戲作為育人手段,在游戲中,鍛煉學生的身體,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游戲的趣味性還表現在歡快活潑,因此,在體育游戲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情緒,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生動活潑地參與其中,通過游戲潛移默化地鍛煉學生的身體,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當然,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游戲的應用還要注意課堂紀律,不能夠將體育游戲活動,搞成單純的游戲,引起課堂紀律松懈,在注重活潑性的同時,還需要加強組織管理,有效提高體育教學效果。2.游戲內容要富有針對性,根據學生年齡和性別確定游戲內容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應該以一般身體活動為主。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游戲的應用,游戲內容要富有針對性,體育游戲活動一定要適宜,要根據學生年齡和性別確定游戲內容,這樣,才有利于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得到身體鍛煉,促進身體協調能力的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應用體育游戲,目的是緩解學生的運動情緒,使學生能夠以輕松愉快的心情進行鍛煉,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小學生不僅好奇心強,好勝心也比較強,因此,在小學體育游戲中,應該重視游戲結束后的評判,就是要根據游戲規則,公正地評判游戲的勝負,以激發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比、學、趕、幫、超的熱情,促進學生德、智、體協調發展。在體育游戲過程中,體育教師還要注意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年齡和性別確定游戲內容,在體育游戲過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預防,尤其是帶領學生從事運動負荷大的游戲,更要提前做好游戲準備,不能隨意超越學生的體質,以防止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意外事故的發生,確保玩得愉快、玩得安全。

  三、結語

  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許多小學生都比較喜愛體育游戲,可以說,體育游戲的應用,不僅有利于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還有利于根據學生年齡和性別科學地實施健身教育,通過游戲活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4

  【摘要】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是培養學生美術基礎的重要教學內容。本文概述了小學美術在不同繪畫領域的教學方法,給出了色彩教學與實踐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美術教育;色彩教學;小學教育

  正如美術學家小林秀雄所說的,色彩是破碎了的光,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色彩是人認識世界的開始,對色彩的喜愛和追求是小學生的天性,注重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與實踐,對孩子智力的開發、審美的提升以及價值觀的正確確立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美術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色彩的運用,利用色彩豐富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

  1.小學美術在不同繪畫領域的教學方法研究

  1.1小學美術在國畫中的色彩教學

  國畫在一些大中院校的開設已經比較普遍,近幾年在小學美術中的教學逐漸變得廣泛。國畫是中國的主要畫種,具有較強的民族特性,對小學生進行國畫教學,在增強其對色彩的感知的同時,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相對來說,國畫當中的色彩變換相對較少,色彩調配也比較簡單,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所畫的國畫童味比較濃,彩墨效果強烈,顏色的暈染也比較自由,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適當放松對繪畫技能的要求,讓學生自由發揮,在自己獨特的繪畫當中感受筆墨與色彩的融合。

  1.2小學美術在水彩中的色彩教學

  水彩教學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手段。所謂水彩,顧名思義,融合了水和色彩兩種元素,以水為調和媒介,具備了水清澈、透明、柔和的特性,又具有五彩斑斕的多樣色彩。相對來說,水彩是比較難把握的,因此在教學初期,可以利用油畫棒進行繪畫,在繪畫過程中,注意對小學生水彩感的培養,水彩感是在長期的實踐中訓練出來的',需要對自然界的素材有敏銳的觀察力,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讓學生都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用油畫棒進行繪畫創作后,學生能夠直接感受道水彩顏色的斑斕多彩,能夠根據自己觀察到的世界顏色進行水彩的定義,豐富自己對色彩的感應能力。

  1.3小學美術在版畫中的色彩教學

  大眾對版畫的認知度相對其他畫種來說是比較低的,但是版畫自身是具備很高的藝術地位的,正如鄭振鐸先生所說的“梨棗圖畫,為推動文化,功高不可勝言”。版畫是伴隨著印刷術而發展的,巧妙地運用“留黑”的手法對其進行處理,會得到版畫特有的藝術效果,進幾年兒童版畫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兒童版畫的特點就是對色彩的運用。進行版畫教學時,首先要利用一些簡單的活動,例如手印、葉印、拓印、做印章等,讓學生對版畫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同時激發其對版畫的學習興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套色版畫進行教學。兒童套色版畫一般是一版多色,當作品刻印完以后往往是不能再印了,從而成了絕版,因此可以成為學生自己獨一無二的美術作品。教師需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階段和興趣愛好,結合學生的認知程度,將色彩的感覺,像是冷暖、輕重、華麗樸素等融入到教學中去,讓小學生在創作中感受不同的色彩,認知色彩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2.色彩教學與實踐的具體措施

  2.1利用游戲讓學生感受色彩

  在小學生的世界里,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都非常有趣,而藝術源于生活,枯燥乏味的文字敘述是無法吸引其學習興趣的,僅僅局限于課堂時間與空間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引領小學生走進生活,拓展視野,發現、觀察和研究色彩。小學美術教師可以正確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對學習美術的興趣,觀察生活中的色彩,以此來提升對美術構圖中色彩元素的認識,同時也能夠更好地認識與把握周圍物體的色彩。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的采用游戲環節,在大家積極參與的愉快氛圍中,提升小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能力。舉例來說,在進行《彩的對比與協調》一課的學習時,老師可以為大家準備好玩具熊以及小熊各種顏色的衣服,讓學生為其搭配,在各式各樣的搭配中,發現問題并感受色彩的美。

  2.2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辨析色彩

  當前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已經成為了教學活動中一項基本的手段,在小學的美術教育中教師也應該多利用多媒體設備,增加課堂的生動性。舉例來說,在進行《色彩的冷與暖》一課的學習時,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課件的播放,對色彩主題進行講解,并在這一過程中加入具有鮮明的色彩特點的圖片和視頻的播放,讓學生辨識色彩的冷與暖。與此同時,在具備不同色彩的圖片的播放過程中,可以配上與情景相符合的背景音樂,增強色彩的視覺沖擊力,同時也給學生增加身臨其境的感受。

  2.3走進生活讓學生認知色彩

  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色彩,單單在教室中對色彩進行教學局限性太大,因此,小學老師可以進行室外教學,帶領學生走進生活中,更好地感受色彩。可以走進大自然,欣賞紅的花、綠的草,白色的云彩、藍色的天空,還有五彩繽紛的蝴蝶等等,又或者走進一些具有獨特繪畫風格的建筑中,在其多樣的顏色設計中給學生講解有關于色彩的知識,在這些親身體驗的情境當中,學生對色彩的認知和理解能力會大大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進步,學校在注重科學教育的同時,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方式逐漸被現代的化的教育系統所代替,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學,利用色彩環境的熏陶,促進小學生的色彩感知和運用能力的培養,提升其審美水平,并促進其正確的價值觀的確立。

  參考文獻:

  [1]王安宇.淺議小學美術教育過程中的色彩教學[J].亞太教育,20xx,09:32.

  [2]王崢如.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色彩感的培養策略探究[J].戲劇之家,20xx,09:205-206.

  [3]王文京.提升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措施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xx,10:128.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5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肩負著祖國未來發展、民族興旺的艱巨任務。新時期,我們面對的是一些新世紀少年兒童,他們有著勤奮好學、自信、活潑向上等優點,但也存在著一些較為突出的缺點:如自私、懶惰、孤僻、不團結、自理能力及自學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等,這些缺點使他們不能承受生活或學習中的困難,稍微的挫折都可能使他們一蹶不振,知難而退,甚至使他們喪失生活的信心。像這樣的少年兒童,長大后怎能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幫助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使他們茁壯成長,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新世紀兒童出現以上缺點的原因。

  1.從家庭教育看,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英國教育家洛克早在十八世紀就曾提出教育兒童要堅持早期教育,使兒童的精神在“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就習于遵守約束,服從理智”,而面對當今的社會,許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生怕孩子受委屈,就一味的溺愛放縱。“被溺愛的孩子必定學會打人、罵人,他哭著要什么東西,便一定能得到,他心里想做什么事情,也一定要做”。許多父母自己熱衷于打牌賭博,時常撒謊、罵人、家庭的耳濡目染對孩子身心的潛移默化作用最大,他們種下苦果,后悔莫及,但卻不知自責,反而抱怨于子女,甚至埋怨“孩子太剛愎,太自是”。他們使孩子“變成了惡劣的兒童,卻又幻想他們長成善良的人”。

  2.從社會角度看,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忽視”問題,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一定的沖擊。例如,當今社會是經濟高度發展的時代,金錢關系比較濃厚。有一則報紙曾報道了這樣一件事情:北京有一位母親想給孩子提供一個受教育的機會,就給孩子買了一張〈〈白毛女〉〉的電影票,讓孩子去看。看過之后,當媽媽問到他的感受時,孩子卻說:“哼,那楊白老也真是的,欠人家的錢,人家催他他還不還,黃世仁那么有錢,讓喜兒嫁過去,就嫁過去唄”。由此可見,在市場經濟大潮席卷一切的今天,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怎能不受影響?

  3.從學校角度看,有的偏向智育;有的對學生進行單純的思想教育;有的往往流于配合形勢,工作表現是頭疼治頭,腳疼醫腳,應急、應時式思想教育;有的片面地進行文化知識灌輸,往往以分數高低來評價學生,從而忽視道德教育,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重視不夠。

  針對以上問題,作為學校這個教育部門要想改變其現狀,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要使學生學會關心自己的進步,關心周圍人的疾苦,關心集體的榮譽,關心社區的公益,關心生存環境,關心祖國的命運,以此促進傳統美德與仁愛精神的發揚光大,從而塑造和優化學生人格,實現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做為學校要注意潛移默化、培養關愛精神,具體方法如下:

  1、融于教師的師德影響之中

  師愛的力量是無窮的,沒有師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教師之愛,應該比父愛更堅實,比母愛更柔細,它是一種凌駕于一切愛心之上的最高尚,最純潔的愛,它不但有助于喚起被關心和被愛的意識,還有助于喚起學生關心與愛的意識。教師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是教會學生“學會關心”的前提,關心學生身體健康,關心學生家庭,關心學生心理變化,關心學生學習,多與學生談心、家訪,如夏季的`一天,下著傾盆大雨,放學時,家長都陸續把孩子接走,當我從辦公室出來時,天已黑透,可是教室的燈還亮著,我走過去,看見瓊一個人在畫畫,我只好把瓊帶到宿舍,可能是她不好意思,我感到她在我的住處很拘謹,我不時地跟她說,在這里跟在自己的家一樣,當然,我們分工很明顯,我做飯,她寫作業,吃完飯,瓊的家長還沒來接,我主動送她,在路上,問起她的家庭狀況,她吞吞吐吐地說,父母離異,她跟爺爺奶奶過,奶奶年紀大了,爺爺又多病,奶奶還要照顧爺爺,哪有時間關心我。知道這些后,我對這個孩子產生了同情,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對她格外關心,幫助她復習功課,陪她聊天,同時,她的成績有了很大提高,也愛說話了,在班里處處都起模范帶頭作用。另外,集體活動多身體力行,多為孩子創設互助、互學、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讓師愛啟迪生愛,使學生從師愛中意識到友愛是培養學生“學會關心”品質的一條重要途徑。

  2、融于學科教學中

  加強德育教育主要通過各科滲透、各科教師充分發掘教材中有關思想教育的知識點,在教學中適時滲透。例如:社會教學中易于具體、形象、生動地進行愛國教育,在教學中教育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數學教學中通過訓練,培養學生認真嚴謹,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另外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使小組成員在合作、互助的氣氛中,面對面地交流,共同討論,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覺受到互相關心,團結協作的教育。

  3、融于環境之中

  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受教育的心理和行為。為使學生認識到愛護環境是一種美德,是精神文明的表現,自覺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我校多次組織開展“愛護環境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等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自己動手綠化、美化校園,使學生在優美的環境中陶冶美的情操。還通過手抄報、黑板報、綠色走廊、藝術畫廊、大隊部的紅領巾“雛鷹之聲”廣播站、知心信箱、中隊角、圖書角、衛生角等陣地來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擴大環保知識面,使學生受到一次次愛祖國、愛家鄉,保護環境的教育。

  4、融于隊活動中

  學校利用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少先隊活動。首先,重視重大節日慶典,不斷地開展以“熱愛祖國,立志成才”為主題的讀書活動;組織科技活動,增加學生對現代科技技術知識的了解,擴大知識面,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愛好,促進學生手腦結合,增強手腦并用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造才能。

  5、融于雛鷹假日小隊及雙休日之中

  在假日小隊活動中,孩子學會了面向社會、面向他人、面向家庭,尋找服務崗位,通過參加社會公益勞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為集體、為家鄉、為社會服務的思想。如:開展綠化家園,保持社區衛生,美化環境活動,定期去敬老院慰問,看望殘疾人、軍烈屬,開展“愛心永在”“讓我來幫助您”等活動,并通過活動讓隊員談體會。每周周六,組織部分學生到學校圖書室閱讀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書籍,對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殘疾日前夕我們去拜訪殘疾人,回來后幾位隊員身有感觸地說:“殘疾人雖然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可是他們并不氣餒,靠著自己頑強的毅力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以前,我們總以為,那些殘疾人活在世界上不能為別人服務,不能開心地玩耍,生活枯燥無味,通過活動使我們完全改變了對他們的看法,看到許多殘疾人在工作的情景,他們和別人一樣,正常人能做到的他們做的也不差,他們遇事不氣餒的品德值得我們正常人去學習。我們四肢健全,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生活呢?人,不單單需要健全的身體,還需要許多優秀的品質。通過活動使我們真正的知道人活著,就要做高山巖石之松,絕不做湖畔河邊之柳。”

  通過以上的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收到了顯著效果,作為教師我深感欣慰。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6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素質教育方式,小學語文素材中有廣闊的德育知識。小學語文老師們的教學工作不能單純培養小學生們的語文知識和技能,更要培養學生們的德育素養。在小學語文的教育工作中滲透德育教育工作,讓學生們活潑主動地發展德智體美的素養。本文筆者在結合具體實例的基礎上探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教育

  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新課改下的重要教育目標,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學學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幫助小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保證學生的全方面發展。當下的小學教育工作,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是一項重要的課題,更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接下來我們就簡單地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進行初步探究。

  1分析教材中的德育資源,滲透德育教育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工具,所有教學工作都是始于對教材的分析理解。深度地分析理解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對有效進行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深入專研教材內容,分析德育資源,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的基礎知識同時滲透著德育教育,運用豐富的語文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符合現實的德育教育,意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在審美方面的能力,促使學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給予是快樂的》這一課,就體現了濃厚的德育教育。課本講述的是一個外國的小故事,在圣誕節的前夜,一名叫保羅的男人偶然結識了一個生活貧苦的小男孩,在一晚上的短暫相處中,貧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都強烈地把保羅的心靈予以震撼,讓保羅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的高尚品質。老師在此堂課中運用教材的具體語言資料,讓學生們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激起學生的.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高尚思想,教學完成后,老師帶領學生討論這樣的話題:你想成為課本中的哪一位主人公,是哥哥還是弟弟或者是保羅呢?在這樣的活動下,學生們沒有僅僅停留在課本的書面知識中,而是聯系到了他們的生活,表達了他們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把“愛”和“給予”深深地埋在心中,并進行傳播,這樣就自然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了德育教育。

  2情景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學習成功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情景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更是一個不錯的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傳授學生語文知識,也可以培養小學生的高尚情感。因此在語文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創設出具體的語文學習環境,學生們在情景中自然地獲得道德教育。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小學課本《桂林山水》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們在多媒體教學工具上,展現出桂林山水美麗的自然風光,同時進行真情實意的講解,使得學生們在欣賞優美的風光中更深切地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小學生熱愛自然環境,熱愛祖國美好河山的高尚價值觀。

  3生字學習融合德育教育

  生字的學習是小學階段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任務,教師們在帶領學生們識字的過程中滲透一些德育教育,學生一邊識字一邊接受道德教育。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內容豐富、構造特點鮮明。教師們依據漢字的特點,在授課中帶領學生仔細觀察漢字的構造方式,發現漢字和高尚思想的關系,把漢字教學工作和德育教學工作相結合。例如,在講解漢字“敬”時,教師對敬進行組詞,尊敬,敬愛,敬奉,并用這些詞語進行造句,用句子讓學生理解敬的含義。敬:以攴促之言行真善美(茍),慎言也。現代漢語解釋為:(1)表尊重,有禮貌地對待。(2)表示敬意的禮物。(3)有禮貌地送上去。(4)謹慎,不怠慢。這些表示了中國的傳統美德禮貌,在詞句的運用中傳達了禮儀知識,滲透出德育教育,無形中培育了小學生的高尚思想品德行為。

  4課文朗讀中,感受德育教育

  語文課文中的內容有著豐富的情感,這種情感中也包括多樣的德育思想。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朗讀課文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們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把自己置身在作者的感情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體會課文中包含的德育思想。例如《白楊》這篇文章通過爸爸和孩子們的對話,表達出對建設者無私奉獻精神的敬佩之情。又如《挑山工》這篇文章表達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這些精神都可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們深深的體會,繼而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對他人關愛、缺乏奉獻、意志薄弱的缺點改正過來,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無私奉獻的品格、關愛他人的品德。

  5實踐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不單單在課內進行德育教育,也可以在課外的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實踐活動的執行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養,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之外進行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舉行有娛樂趣味、多種多樣、吸引力大的課外興趣活動,帶領學生把習得的語文知識在實踐中運用,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點、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促使文化素養得到升華,道德品質得到良好的培養。例如,在完成語文課文《一個蘋果》的基本教學任務后,老師可以組織一些其它的課外活動,第一,老師帶領學生閱讀一些類似的課外讀本,第二,布置一些以“愛”為主體的小板報或者閱讀活動,第三,開展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演講活動,第四,帶領學生參加社會上的各種攝影展覽、美術書法展覽等等,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增強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學生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意識,實現滲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6結語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這一教學工作是小學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小學素質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就是要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教學的每個環節中。新課改的發展形式下,小學語文教師們也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探索在小學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實現傳授知識和德育教育的完美結合,進而實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重要德育教育功能。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7

  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育的目標之一。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將教學與人文價值緊密結合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人文價值教育是當今小學語文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就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人文價值的意義進行相關的探討。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文化最攝人心魄之處便是它的人文性,它展現著學生的內在品質以及個人素養,小學語文承擔著展現其人文價值的責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在語文知識傳授中滲透人文價值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比如五年級《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篇課文,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從而啟發人們多讀書、認真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瀏覽全文,再讓學生齊讀課題。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白文中“小苗”與“大樹”并不是指我們生活中的樹木,而是分別是苗苗與季羨林,引導學生挖掘其人文內涵。在課文內容講解時,教師適時提出:“苗苗與季羨林爺爺都交流了哪些問題?他們分別對讀書有哪些見解?讀了他們之間的對話,你的感受是什么?”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再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逐漸感受到季羨林爺爺的親切,對苗苗的關愛之情,也體會到要學習苗苗的謙虛、好學,并且了解到多讀書、讀好書的重要性。教師通過在整個教學中滲透人文價值教育,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情感感悟能力得到鍛煉。

  再如《煙臺的海》這節內容的學習重點就是培養學生感受自然之美以及生活之美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一般會提出這樣一個問 題:“這篇文章明顯是一篇寫景文章,但是在煙臺的海景描寫過程中每個季節都穿插著對人的勞動以及生活的描寫,這是為什么呢?”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引導性的提問,能夠讓學生透過景物層面體驗到人文層面,從而增強學生的人文感悟能力,挖掘出文章蘊含的人文價值,從而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發現美,感悟美的能力。

  二、有助于完善學生的性格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價值有助于學生進行自我完善。教學中滲透的人文價值,讓學生感受到勤懇、執著、毅力等優秀的品質對一個人的重要意義。

  比如在講解《蟋蟀的住宅》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討“蟋蟀與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這句話,師生進行交流,尤其對“隨遇而安”這個詞語進行品味,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而加深對它的理解。通過課文的解讀,仔細琢磨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主要表現在對住宅的講究。關于住宅,教師要讓學生認真閱讀、仔細體會,與作者進行心靈的交流、對話,從而感受到這里的蟋蟀實則是我們生活中那類吃苦耐勞、有生活情調的人,也引發學生心靈的共鳴,從而學習蟋蟀身上那種勤勞、有追求的品質,促進學生性格的完善。

  再如《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這篇課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認真朗讀課文,仔細品味文章中的語句,使學生逐漸體會到科學家探究大自然奧秘時執著的精神,促使學生進行自我完善。

  此外,小學語文課本中一些寓言故事比如《拔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等,通過寓言中那些典型的具有人格缺陷的人物,來告誡學生要克服自己身上的劣根性,比如懶惰、愚蠢等等,要不斷完善自己的內在品質,從而健全人格。

  三、有助于端正學生人生觀價值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價值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生命的理解,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從而不斷端正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比如《窗前的氣球》這篇課文,主要是講在主人公科利亞住院期間,他的心情低落,這時他的同學利用氣球來給他帶來問候,因此他快樂起來的故事。教師在教學中提出這些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病房窗前的氣球是誰送的?送給誰的?為什么要送他氣球?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逐漸感受到濃濃的`友情,并且認識到要關愛別人,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在教學中通過滲透這種人文價值觀,使學生對仁愛之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漸樹立起正確的是非觀,并且在生活中不斷踐行,逐漸成為學生日常的行為準則。比如在同學流鼻血時,學生會爭著去給他送紙巾;在其他同學忘了帶課本時,同桌會主動將自己的書往他旁邊挪一些,和他一起看。

  《小青石》這篇課文中,同樣是兩顆石子,小黑石安于現狀,而小青石則與小黑石不同,它心中有遠大的理想,希望能夠實現更高的生命價值。雖然最后它變成了一顆鋪路石,并且無法改變被人踩的現狀,但是當人們從它身上快樂的踏過去時,它卻從心底里感受到快樂,因為它認識到給別人帶來方便、帶來快樂,那么它就是有意義、有價值。課文雖然講的是兩顆小石子面對相同的境況,實則講的是不同的人生態度。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很容易將它們聯想到我們人類自身,學生也能夠領會到:平凡的人因為有了理想而變得不平凡,也因為幫助他人而變得有價值。

  四、總結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人文價值,這對學生的個人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它能夠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促進學生自身性格的完善,使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人文價值的滲透,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促使學生好思想、好品質、好習慣的養成。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8

  摘要:

  美術教育應從小學生抓起,尤其是色彩教學,它能引領小學生走進美術課堂,感知美術的魅力。對色彩的把握,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點,也是發現并啟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從色彩教學中,教師能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構建良好的美育環境。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 色彩教學

  不同性格的學生對色彩有不同的感知,這為教師開展美術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心理學把色彩與學生的思維建立起關聯,尤其是色彩的感知、觸覺等方面,來提升學生的審美心理水平,促進學生色彩感知能力。因此,筆者通過對比分析色彩藝術形態,從色彩的感知與想象力來優化小學美術教育實踐,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情趣。

  一、色彩藝術的形態表現

  色彩是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在分析色彩時,除了本身的物理色差之外,教師的心理感知也會呈現出一種意象。如紅色的花朵格外引人注目,所以公共場所的一些標志通常是紅色的;橙色具有強烈的色彩意象,所以救生衣、登山服、消防員的服裝多以橙色為主。研究色彩之間的對比關系之后,筆者發現有些色彩的組合會顯得更加和諧、統一,令人賞心悅目。如在照相時,選擇冷暖色調搭配的衣服,能在不同的比例下形成主次分明的色調,以構成一個協調的整體。色彩與色彩之間的搭配,以臨近色階較為和諧,如綠色與藍色銜接、黃色與橙色銜接。在對比中,不同色相之間會顯得更加突出,如黃色與紫色、橙色與藍紫色、紅色與綠色等,強烈的色彩對比效果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二、色彩與學生心理的關聯

  色彩與心理具有一定的關系,不同的色彩能反映出不同的心理。如紅色讓人聯想到火熱的太陽,黃綠色讓人感知到萬物的生機與活力,而黑色則使人感知到不詳、神秘或悲涼。隨著年齡的增長,男生更喜歡冷色系中的藍色或綠色,而女生則喜歡暖色系中的紅色或粉色。學齡期的孩子對色彩的敏感度更高,如偏愛橙色的學生,性格較為外向,心地善良而直率,充滿好奇心;偏愛綠色的學生,求知欲較強,具有較強的協調性和包容性,喜歡集體生活,但顯得低調,能夠與周圍同學保持融合的關系。在小學生美術課程中進行色彩教學并非易事,由于色彩與學生的感知能力聯系較為緊密,所以教師應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對于剛入學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日常生活中的圖形、色彩。如借用橡皮泥、彩紙、彩色畫筆等,讓學生感知到色彩的多樣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不同顏色的玩具來增強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如在手工課上,學生可以運用不同色彩的組合,創作出自己的作品,從五彩斑斕的.色彩世界中感知微妙的變化。

  三、小學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方法

  色彩教學法對于學生思維的拓展、情感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如在國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中國畫的色彩運用,來表現傳統繪畫的民族特色。但是,國畫中的技法、筆法教學缺乏趣味性,所以教師可以引入游戲,把典故作為課堂導入的主題,把宣紙置于木板上,利用潑墨方式來進行濃墨勾勒,再調以淡墨,在紙面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從而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強化了學生對水與顏料的感性理解;在水彩畫教學中,水彩的藝術魅力體現在學生的觀察力上。水是水彩的組成部分之一,清澈、柔和,而色彩則是顏料,五彩斑斕。由于水彩在繪畫實踐中不易把握,所以低年級學生可以先用油畫棒繪畫,從日常花卉、器物、常見用具的臨摹中增強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與想象。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水彩感,訓練學生分辨不同的顏色,從而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總而言之,在色彩教學中,教師需要把豐富的色彩環境作為學生感知色彩的條件,從色彩感知與心理啟發中培養學生的美術思維。小學美術教育以培養學生的性格、強化學生的德育品格為主,而色彩教學,則讓學生從五彩的畫面世界里感知生活的多姿多彩,從而快樂、自信地成長。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9

  摘要:現代教育技術以它獨特的優勢開拓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新天地。它以聲、像、色、光等多種立體、直觀、動態的表現形式,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主動去探索知識。不僅為學生創造出更好的語文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由抽象變得具體生動,而且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使教學過程更加優化、教學效果更加顯著,學生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小學語文教學;優化; 高效

  在語文教學中,廣泛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已是一種趨勢和潮流,并逐漸成為全體語文教師達成的共識。因此,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的研究,勢在必行。當今語文教育,各種教學手段精彩紛呈,而現代教育技術以它特殊的功能和優越性正受到越來越普遍的關注和重視,這是語文教學史上一次重大革命。它猛烈地沖擊著傳統的教學體系,促進了語文教學從形式乃至本質的變革。但是變革從來都是合理地“揚棄”,而不是簡單的“否定”或輕易的取代。從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出發,探索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優化組合的規律和途徑,是一項迫切而意義重大的工作。

  一、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得以廣泛運用的必然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現代教育技術為語文教學搭建了兩個平臺,一是多媒體運作平臺,另一個是網絡信息平臺。它之所以能在語文教學中得以廣泛運用,是因其具備了一定的物質和理論基礎。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應用時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上的問題:

  1、夸大了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

  不少教育工作者片面地追求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教育教學,夸大了其作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于語文教學,固然有其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但其他常規的輔助教學手段(如簡筆畫、教學掛圖等)的特色和功能也不容忽視,所以,片面的夸大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無疑是錯誤的。

  2、認為現代教育技術包治教育百病

  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于語文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由于其圖、文、聲并茂,形象直觀生動,使課堂教學由靜態的灌輸,變為動態的傳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大課堂的容量。因此,不少語文教師產生了依賴性,他們甚至認為,目前語文教育中的種種弊端,只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便會迎刃而解,這些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

  語文學科是以語言學習為基礎,是一個反復閱讀,不斷積累,不斷“內化”的過程。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于語文教學僅僅是一種手段,它代替不了學生“內化”的過程。

  2.操作層面的問題

  1、教學設計缺乏系統意識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體,各個環節應該環環相扣,不能脫節,教學過程也應該像行云流水般自然和諧,成為一個有機的組織系統,并且應該有教學高潮的出現”。然而,有些教師為了使課堂熱鬧起來,在教學過程的某個環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聲、光、色、影的多維刺激優勢,刻意挑起一個教學高潮,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現代教育技術只是教學輔助手段,不是目的,一個系統要取得活動效果的優化,有待于該系統內各個子系統的優化。因此,在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時,一定要把其優化到教學過程中去,使之與其他環節血脈相連,融為一體。

  2、教學流程過于程序化

  當前,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語文教學,大都采用演示課件,網絡大平臺上有很多資源共享的課件,而這些課件都是課前預設好了的,很多教師直接下載這些課件用于課堂教學,這樣生搬硬套必然造成師生圍繞課件來進行教和學,教學流程太過于程序化,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整個教學過程師生都被課件捆住,課堂活力也喪失了。

  3.教學效果上的問題

  1、運用不當將不利于情感的交流

  不少教師在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時,把課件做為“書本和黑板”簡單的搬家,教師成為單純的電腦操作員,只關注屏幕、鍵盤、鼠標,師生間在特定情境中富有情趣的交流,變為人和冰冷的機器之間毫無情感的交流,這樣的教學,不僅不能提高教學質量,反而會阻礙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2、運用不當將不利于思維的發展

  現代教育技術所提供的形象清晰、直觀、生動,能讓學生簡便快捷地直觀形象,并感到親切自然。然而,使用不當這些訴諸感官的視覺和聲音符號,又容易造成學生解讀文學作品時停留于感官化,使學生感情浮泛、思維淺層化。同時,學生面對文學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深度也在日益萎縮,西方社會人士呼吁“關上電視多看書”,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三、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結合的原則

  1.要體現新課程教育理念,優化課堂教學

  實現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首先要弄清二者是怎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結合,也就是二者結合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則,依據《課程標準》中語文學科的性質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教學結合的原則首先應是,要保證小學語文教學按照自身學科性質完成本學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

  2.要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能力的培養

  語文學科要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尤其是要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能感受文學形象,揣摩作品語言,領悟作品藝術價值。現代教育技術可以起到展示或演示“具象”的作用,這對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又不能用來完全替代學生的想象。所以,如何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是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教學結合中值得研究的問題。

  3.要以生為本,能與多種教學形式完美結合

  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應當是靈活多樣的,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要求采取多種教學形式,這是課堂教學的必然結果。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教學結合的第三條原則,就是要能夠適應并與多種教學形式自然結合,而且對于改進語文教學方法,建立行之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4.要創造性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以突顯教材的內容或難點

  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教學結合的第四條原則,就是要建立在語文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掌握的水平、接受的程度及其對語文教學的理解水平和實際教學能力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以突顯教材的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總之,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新課程的實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有著廣泛的積極意義:教學觀念的更新,既推動語文教育向高層次、多元化發展,又為社會信息化發展培養人才;先進的教學手段,為語文課堂實現高層次信息化教學提供了方向與做法,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發展;學生肯學、樂學,有利于身心發展和思維能力的提升。隨著現代教育技術不斷發展,對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來說將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因此,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不斷探索和實踐,恰當、合理、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資源,優化小學語文課堂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10

  小學音樂教學課程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音樂很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音樂課上,可以影響孩子的整個思想。音樂課它還可通過特定的手段使學生與音樂相互作用,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從而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學生養成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樂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逐漸提高審美能力,讓音樂這門藝術,帶給他們審美的愉悅,情感的共鳴以及心靈的凈化,使他們成為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人。

  教育技術是關于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它注重在“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之間尋找到一個融匯點,通過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彼此間進行情感交流,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與共同發展。

  那么,如何將教育技術運用于小學音樂教學呢?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嘗試小學音樂教育方面談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幾點愚見。

  一、教學媒體不是越先進越好,而是要根據教學和自身實際,選擇最能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的媒體。

  隨著教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教學逐漸步入音樂課堂。提到媒體,很多人就會想到電腦和投影儀。那生動逼真的音響效果,色彩鮮明的動態視覺,靈活便捷的`交互手段讓孩子們學得開心,老師們教的輕松。那么,是不是媒體越先進,教學效果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學媒體都是“輔助”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益。沒有萬能的媒體,只有最適合的媒體,只有我們使用起來比較順手,并且能最大程度地配合課堂教學的媒體,才是最好的教學媒體。比如,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用電腦播放音樂的效果就不比用錄音機播放的效果好。在操作電腦播放的過程中,會增大學生的好奇心,導致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容易分心,不能很好地感受音樂的旋律與美感,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又如,在學生試唱的時候,教師用樂器伴奏的效果也要遠比使用電腦伴奏的效果好。教師用樂器伴奏,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也可通過展現自身的魅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課前應結合課程內容,站在學生的角度,組織教學資源,模擬教學過程。

  我們通過分析,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可以得知學生的現有能力、主要學習動機和學習風格,從而確定教學難度和教學的速度,定制教學的目標;有針對性地激勵學生更加積極的學習,促進教學的進程;定制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利于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新知識也利于教師教學的進行。

  在學生特征分析的基礎上,針對當前課程內容,我們就可以有目的地選擇黑板、電腦、投影儀、手風琴等教學媒體,選擇符號、圖片、音樂、影視、課件等媒體素材,通過有效的組織與設計,形成初步的教學思路,再通過不斷的修改完善,形成完整的教學過程。比如,歌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的教學中,通過分析,學生都已參加過“六一”兒童節,都聽過這首歌,部分學生已經成為少先隊員,其他學生也渴望加入少先隊,總體積極性非常高。教學重點是準確演唱和感受、體驗歌曲富有朝氣、雄壯有力的進行曲風格,難點是背唱歌曲和感受歌曲中表現的少先隊員喜悅、自豪、勇敢、堅定等不同的情緒,并用歌聲和舞蹈進行情感表達。教師可根據需要采用播放視頻、手風琴伴奏、少先隊員領唱等方式來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教學過程中,不斷運用和提高教學技能,加強師生互動,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告知學生學習目標,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本節課的最終目的;通過復習以前的知識,順利過渡到新的知識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講述生活經驗等方式,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引導課堂氛圍,可以通過提問、分組討論等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實現教學目標,課后要注意鞏固訓練以加深學生印象。比如,歌曲《丟手絹》的教學中,通過提問“你們丟過手絹嗎?”引起學生注意,通過回憶玩游戲的經歷,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直接告知學生學習目標,引入本節課的內容。

  可以通過有趣的生活經驗,增強感染力,形象具體,不空泛,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身體要不僵不散,手勢傳達的信息要與口語表達相結合。通過微笑,讓學生感到有親和力、易親近。教師口語表達要盡量做到音調適中,抑揚頓挫,簡短明快,生動活潑,力求做到精煉而不學術化,生活化而不枯燥。思路要清晰,語言前后要有邏輯性,盡量做到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眼神可以關注某個學生,但不要盯著看,通過虛視讓全班學生都可以感受到你的目光。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的總結和探索,不斷的發現自身的不足,不斷加以完善,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讓自己在不斷的教學嘗試中,不斷的探索新方法,新理念,讓自己在不斷的教育改進中,不斷進取,求新解。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11

  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可以緩解長久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枯燥乏味的氣氛。激勵教育可以作為教師融入到學生當中的一種方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對學生經常的鼓勵和肯定,讓學生更有信心克服語文學習當中的困難,更加輕松地進行語文學科的學習,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由此說明了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激勵教育作為重要的新興教育方式,正在廣泛地運用在小學教學當中。

  一、激勵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式下,小學語文教學需要進行全面改革。傳統的的教學方法中教師都是很嚴格地進行教學。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往往都是幽默風趣的教師更受學生的歡迎,而嚴厲的教師會讓學生感到壓力。教師的贊揚肯定少,批評指責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并且造成學生對教師有恐懼感,課堂氛圍也自然會變得枯燥乏味。這是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足和學習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對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科學習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而激勵教育的應用,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辦法之一,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知識。

  激勵教育的重點在于鼓勵和肯定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當中的良好表現,讓學生有信心學好語文這門學科,這樣才能對語文學科感興趣。由于小學生的思想心智還不夠成熟,容易受到環境影響。所以良好的環境影響對于小學生的成長有積極的作用,而激勵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地應用激勵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好的投入到語文學習當中。

  二、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應用

  (一)樹立激勵教學理念

  教師要將激勵教育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理念,并能夠合理地應用到教育教學當中。摒棄原有的批評教育為主的教學觀念,要將激勵教育放在主要位置,落實到實踐當中去。首先,要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教師和學生交朋友,認真對話,相互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讓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實施下去。其次,教師自身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樹立激勵教學理念,激勵教育工作需要老師做好長期充足的準備,最大的難題是堅持,這需要激勵教育在語文教學的實踐當中慢慢克服,從而達到激勵教育帶來的效果,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不斷堅持和努力,克服困難,激勵教育的作用才能實現。最后,需要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需要將激勵教育帶入到課堂中來,對語文課堂表現好的學生,要給予稱贊和鼓勵,這是對學生良好表現的回應。而受到鼓勵的學生會在之后的課堂中表現更加活躍,這是對教師的良好回應。增強這樣的互動,對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營造和諧氛圍

  激勵教育的作用是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增強其學習的興趣,從而在教學課堂上營造了和諧的氛圍。一直以來實行的傳統教育,其理念是需要對學生嚴格的管理,于是批評教育大行其道。學生對教師是有畏懼感的,造成了語文課堂的枯燥乏味,教學方式方法呆板,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缺乏興趣。而激勵教育則大大改善了這種情況,對學生進行激勵,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更有有自信,增加了興趣。

  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提問的次數,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語文學科,使語文學科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以此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積極地轉變教學模式,在原有語文教學經驗的基礎之上進行創新改革,創造一個高效的語文學習環境。應用新的教學載體,采用多種媒體教學手段,不再將知識局限于課本,而是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對語文學習有了更深的體驗,從而更好的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另外,激勵教育也要因材施教,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以掌握當前學生的實際情況。

  結合實際情況,針對于不同的學生,要進行不同方式的培養辦法。由于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各自對語文的學習程度也會存在不同,因而激勵教育也不能同一而論,要合理進行。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不同程度的激勵教育,對學生有期待值,讓學生為達到期待的目標而努力,有助于語文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開展激勵教育實踐

  在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的同時,還要開展課堂外的激勵教育實踐,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合理分配學習小組,小組內相互學習幫助,共同進步,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壓力。小組之間進行評比,增加學生的競爭意識,充分調動語文教學氣氛,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采用多種激勵辦法,結合實踐進行檢驗。樹立榜樣,激勵學生向榜樣學習。也可以將語文學習好的學生作為全班學習的榜樣,以此激勵其他同學向榜樣看齊,積極追趕,在語文學習中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

  樹立目標,在學習任務中,樹立階段目標,通過對目標的達成而產生成就感,有效地激勵了學生的進步。班級內采取獎勵措施,對語文學習中表現優異的同學予以獎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激勵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通過對學生的激勵,以營造一種和諧語文教學氛圍,開展激勵教育實踐,使激勵教育更好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作用。針對性地應用激勵教育,使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更輕松更高效。激勵教育在未來的小學教育中還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朱靜。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xx.

  [2]周海霞。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探究[J].科學中國人,20xx.

  [3]柳德明。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xx.

  [4]潘富艷。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小學生(教學實踐),20xx.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12

  摘要:本文結合農村中小學校經費普遍偏緊的實際情況,提出用較少的資金設計與建立具有農村中小學特色的教育教學資源庫,有效解決“有車無貨”這一難題。

  關鍵詞設計與建立 農村中小學特色 教育教學資源庫

  前言

  為了解決農村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位用研究中硬件尤資源的問題,改變設備設施(包括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工程設備設施)大量閑置與浪費的現象,筆者經過多年的學習、調查、了解、摸索,找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一條途徑:建立具有農村中小學特色的教育教學資源庫,有效解決有硬件無資源這一難題。提供給同學們參考。

  1添置必要的硬件設施,建設具有農村中小學特色的教育教學資源庫

  建立資源庫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學校管理、教育、教學資源在校內實現共享,以方便每一位領導、教師、學生、管理人員查找、檢索自己所需的資源。這就需要把學校各部門的計算機和網絡教室的計算機聯成一個學校局域網,將衛星收視室的計算機硬盤換成超大硬盤,作為學校資源庫服務器,達到共享資源庫和共享一條電信寬帶網訪問因特網,形成一個資源庫系統共享的平臺。有條件的學校還可在學校局域網中加入無線局域網接入點,讓使用筆記本電腦(帶有無線網卡)的領導、教師、管理人員和學生可以在校園內任何地點訪問學校資源庫資源。

  目前,大部分農村中小學都建有廣播電視網,不僅可以在學生課外活動時間播放電視節目,還可以將光盤播放室播放內容發送到每一個教室,最大化地利用光盤播放室的硬件資源。同時,學校還應購置必要設備,把計算機音視頻接入到電視,一播網絡中,把資源庫里的各種視頻、音頻資源發送到每一個教室,為使用教育資源提供更多、更靈活的方式。

  衛星收視室的計算機可安裝WindowsServer20xx操作系統,配備超大容量的硬盤存儲設備,對資源庫數據按分類進行網絡化集中存儲同時利用WindsowsServer20xx系統較好的文件權限管理和用戶訪問控制管理功能,在存儲中心為每一類的資源建立存儲目錄并進行共享,為每個領導、教師、學生、管理人員建靠訪問用戶名與訪問密碼,為不同用戶、不同的資源共享目錄設置不同的訪問權限和管理權限。每位領導、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都可以通過網絡在校園內任何一臺計算機上訪問到資源庫內的資源,并根據自己所擁有的管理權限對資源庫進行管理、更新等。這樣既方便對資源進行管理,又能確保了資源訪問的安全。學校還要安排專人對資源庫存儲中心進行管理,定期對學校資源庫進行維護、更新和備份等,使學校的資源庫更好地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2多渠道收集資源,使農村中小學資源庫內容豐富多彩

  農村中小學自建資源庫其教育教學資源來源:遠程教育資源(IP數據庫),中國教育電視臺播放的有關節目,因特網上各類教育教學網站,各類教育教學光盤,上級下發的各類文件、通知等電子文檔,學校管理資料和教育管理軟件,教育教學資源的二次開發,教師自制課件,學生電腦制作等方面。

  總之,為了使農村中小學校白建教學資源庫既節約經費又內容豐富多彩,就要發動學校學科教師、管理員、學生,人人都要出力,多渠道收集、創作、整理、分類、存儲、上傳各類教育教學資源。

  3加強學校資源庫管理,是建設農村中小學資源庫的重要保證

  3.1建立建全領導機構

  由于學校資源庫建設涉及大量的人員和部門,建設周期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所以需要在學校現代教育技術領導小組之下成學校資源庫管理小組。領導小組負責學校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規劃方案、學年計劃,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學校資源庫所需人員,以及對管胛小組工作的.指導、督促、檢查、考核、評估,同時提供學校資源庫建設的經費保障。管理小組對資源庫按一定規則進行分工分類管理,進行資源的收索、接收、編輯、分類、整理、再開發、資料的電子化轉換以及資源的存儲工作,定期維護和更新信息資源以及各種管理資料登記與記錄。

  3.2完善校本培訓體系

  定期或不定期對學校學科教師進行資源二次開發全員培訓,幫助教師認識到學校資源庫建設在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性,認識網絡信息資源的特點和組織方式、以網絡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的途徑和方法等,讓他們踴躍地參與到這一系統中來。

  3.3激勵措施是學校資源庫建設動力

  為了確保學校資源庫的有效建設、管理、應用,學校應出臺一系列激勵措施,其中包括對信息技術教師、網絡管理員的政策傾斜,經濟補貼,提供外出進修學習的機會。對學科教師,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信息資源評選,對上傳資源積極的教師,根據資源的點擊率排行榜進行打分,并與評優晉級、績效丁資掛鉤。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學生電腦作品比賽、提高學生參與學校資源庫建設的積極性。

  總之,學校資源庫的建設,硬件建設為基礎,領導管理機構是關鍵,經費提供是保障,教師和學生是依托,教材是根本,激勵措施是動力,資源創新是效益。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13

  一、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原因

  1.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在經歷了“競技體育”“素質教育”“快樂體育”“陽光體育”等時期。

  體育課內容龐雜、主題分散、形式主義、華而不實,更有不少學校隨意擠占、挪用、停上體育課的現象時有發生;真正開足開齊體育課的不足30%;開設課外體育活動的占40%,開設體育健康理論課的占25%,多數學校不能夠開展業余訓練。體育教學失去個性,教學過程“蜻蜓點水”,教學質量下降,體育課隨意性大,近20%的學校采用“放羊”式和“半放羊”式的教學。

  2.體育教師資源配備不均衡,待遇偏低。

  中小學體育教育還是受到種種因素的干擾,存在著“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的現象。體育工作“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重智育、輕體育現象仍然存在,忽視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得不到保證。體育課名存實亡,學生體質嚴重下滑。在教育投資方面,城市和農村,特別是偏遠農村學校差距很大。作為人力資源的主體———體育教師,工作中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像其他學科的老師一樣,需要評職稱、晉級,因為體育學科的特殊性,在學校學期、年度考核中不被看好,工作得不到領導的'肯定,積極性受到很大的打擊。

  3.場地器材嚴重不足。

  體育設施資源由于受重視程度不夠,教育經費短缺,達到國家規定標準比例20%,其中實心球、啞鈴、“山羊”、跳繩、欄架、等半數以上數量不夠,從布局上看:單、雙杠、籃、排球場、沙坑等,“分散”多于“集中”。“不便組織上體育課”占80%,其中50%學校只有少數學生參加體育活動,90%以上體育教師感到不便組織上體育課,大多數學校達不到完成教學任務的設施條件,更談不上不斷改革教學內容所需的體育設施,使體育教學變成無源之水。

  二、提高改革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1.開足上好體育課。

  確保每天鍛煉1小時。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因地因校制宜,開展形式多樣、簡便易行、效果明顯的運動項目。定期不定期舉辦各類運動會、體育文化節等。改進體育考試評價。將體育課作為高、中考畢業、升學的必考課。

  2.加快體育教師配備。

  鼓勵體育教師“送教下鄉”,“實施輪崗制度”,定期組織中小學體育教師基本功比賽和優秀課研討展示活動。

  3.突出重點項目,力爭校園傳統項目取得重大突破。

  通過招生考試政策疏通體育人才成長通道,源源不斷培養優秀體育運動后備人才。

  4.正確處理好繼承與改革的關系。

  學校體育取得的顯著成就;在不否定傳統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前提;借鑒先進的思想和方法;在肯定繼承過去同時,用辯證、發展的觀點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從課程建設到體育課教學,從課外體育活動到課余運動訓練,從師資隊伍建設到場地器材配備,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巨大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經驗和精神財富。將有助于體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5.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充分挖掘鄉土教材。

  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結合我國學校體育的實際、不同民族地域特點以及學校實際情況,開展適合各地區、各學校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體育活動內容不斷涌入校園;學校因陋就簡、因地制宜地利用有限的體育設施以產生最大的使用效果;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體育資源,體育教學內容根據在不違背學校教育規律或原則的前提下,挖掘民族和地方傳統體育健身項目,引入新興健身項目,把鄉土教材、自制健身器材、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引入課堂。如街舞、搏擊操、竹竿舞、抖空竹、太極劍、廣場舞、花樣跳繩、毽球、鍋莊舞等諸多項目。充分利用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開發設計學生心中理想的教學內容。組建各種形式的俱樂部,做到“學校有特色,班班有項目,人人重參與”;體育工作者應以高度的責任感,樹立堅定不移的信念,迎合學生在應試教育壓力下,利用體育課輕松快樂的要求。教育和引導學生增強體質。評價不同學校的改革,深入調查研究,腳踏實地地指導學校如何根據自己的實踐進行改革。

  6.重視體育教學資源的投入、利用與開發。

  一方面,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應高度重視,積極推行有效政策,加大各級各類學校體育經費的投入。另一方面,搭建平臺,使城市與農村之間、學校之間、學校與社區之間、學生之間多一些交流、溝通。

  三、結論及建議

  推廣先進經驗與改革措施,了解國外先進教育思想,學校體育必須重視國家和社會的需要;認真學習和借鑒先進經驗,應充分考慮現有的基礎和實際;作為上級領導部門,全面貫徹和落實20xx年7月30日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加強對學校體育改革的領導,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升學校體育工作整體水平;學校統籌按安排,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嚴格按課程標準開展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保證運動負荷,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鍛煉,為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而不懈努力。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14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本質的觀點去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這充分說明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面向21世紀的數學教學,我們的理念是“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的數學”,“數學教育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系起來,學習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數學”。《新課標》又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與操作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如何根據教材的特點,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于理解、讓學生活學、活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呢?通過反復思考,我就從課堂教學入手,聯系生活實際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應充分挖掘數學知識本身所蘊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調動學生善于質疑、自主研究,主動尋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探索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課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數學。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將學習任務與情境相聯系,可以激起兒童濃厚的興趣和情感,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創設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過游戲、故事造境,環境營造,媒體輔助等來聯系生活、模擬生活。

  1。巧用游戲、故事造境

  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于游戲活動和故事情境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如在教學《猜數游戲》一課中的“想一想”時,教師引導學生講《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過拓展故事情節,很自然地引出了許多的數學問題。教師讓學生互相提問、解答,要求學生把問題說完整,在互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親身經歷了探究知識的過程,始終體驗著學習的成功和樂趣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數學知識。

  2。環境營造,媒體輔助

  心理學告訴我們,生動、具體、形象的事物,色彩鮮艷的對象,容易引起兒童的興趣。由于電教媒體具有生動、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在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電教媒體來模擬或再現生活場境,營造氛圍,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體驗。如在教學《青蛙吃蟲》一課時,教師利用媒體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蟲的過程,學生被生動、形象的生活畫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們從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對話中知道了大青蛙吃了56只害蟲,小青蛙吃了30只害蟲。這時教師讓就“青蛙吃害蟲”提數學問題,學生由于有了“興趣”,思維一下就活躍起來,很自然地提出了許多數學問題,學習更為主動、積極。

  二、探究生活問題培養學生數學綜合素養

  “讓講臺成為舞臺、讓教室成為社會、讓學生成為演員、讓教師成為導演”,將數學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將學生運用數學的過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欲望,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1。寫“數學日記”

  學生運用語言表達出自己在數學學習中的新思想、新發現,可以幫助學生系統地思考問題、探究問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在教學中讓學生編寫“我和數學”的故事,寫“數學日記”,可以培養對數學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數學與生活聯系緊密。如讓學生寫在家里,爸爸媽媽用到了哪些數學知識,上商店買東西,又用了哪些數學知識??通過記“數學日記”,既讓學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數學,明白了數學知識不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在用,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養;而教師通過閱讀學生的“數學日記”,也可以了解學生有沒有較強的“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以后的教學更有針對性。

  2。開展數學實踐活動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數學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新教材將“書本世界”與學生的“生活世界”溝通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進行數學實踐,是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驗證、去應用,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從而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以達到培養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目的。活動的主題可以依據教材進行,也可以是教師提出的或學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如:調查“學生一周用幾只鉛筆,一共需多少錢”;“家里每星期買菜要付出多少錢”;“對最近數學測驗同學的得分情況進行調查”等等。通過一系列的數學實踐活動,不僅可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其它綜合素養。

  三、數學教學方法生活化

  數學教學方法生活化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一個關鍵。因此,教學中要盡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課堂中,師生的交往主要是通過言語交流。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不一樣,這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語言素質,尤其是數學教學中如何將抽象化的數學讓學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個看似枯燥無味的數學,實則里面蘊藏著生動有趣的東西,教師如果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是不能勝任的。鑒于此,數學教學語言生活化是學生引導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在不影響知識的前提下,對數學語言進行加工、裝飾,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認識“<”、“>”,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順口溜:大于號、小于號,兩個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開口在前是大于,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區別這兩個符號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個富有童趣的順口溜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的區分。又如把教學長度單位改成“長長短短”,教學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貨員”,比大小說成“排排隊”等等,學生對這些生活味十足的課題知識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學習數學很有趣。

  四、數學教學運用生活化

  數學應用于實際,才會變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確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信心。所以,作為數學教師要避免從概念到概念、從書本到書本,變數學練習的“機械演練”為“生活應用”。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在生活中用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價值的體驗,強化應用數學的意識。

  1、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問題。

  生活是數學的寶庫,生活中隨處都可以找到數學的原型。經常讓學生聯系生活學數學,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問題,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索的意識。如,認識“圓”以后,讓學生到自己生活的環境中去觀察哪些物體的面是圓的?學習了“圓柱的側面積和體積”之后,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圓柱體”。學習了“軸對稱圖形”后,讓學生找一找、說一說,你見過周圍那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又如,在學習了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門是用24時記時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門又是用普通記時法的。

  2、用數學方法研究生活問題。

  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包含著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方法研究問題,不僅使學生感受成功和自身價值的存在,而且可綻放絢麗的創造之花,讓學生真正由“讀書蟲”向社會實用型人才發展。如,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解釋一下:我們住的房子的屋頂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師傅幫同學修理課桌為何要在桌腳對角處釘上一根斜條?教學平行四邊形的特性請學生說明:為什么拉柵門要做成平行四邊形的網格狀而不做成三角形?又如,學習了利息計算后,讓學生計算:把1000元錢存入銀行,怎樣存款更合算?學生先要調查銀行利率,選擇存款時間、存款方法,再計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形后,可以引導學生往深層次思考:“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體的形狀都設計成圓形,圓形有什么特別之處?”

  3、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通過創造條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斷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能力。如,學習了有關面積計算的應用題后,學生學會量窗戶的長和寬,算出它的面積,而后再導入生活,引導學生實際計算做窗簾要用多少米布。這就應考慮到窗簾要比窗戶長一些,寬一些,如果是面積較大的,用兩幅窗簾面對拉,兩幅窗簾中間還應考慮應有的重疊部分等等。又如:學習“正方形的認識”后設計如下情境:這是一塊打碎成兩塊的正方形玻璃,要照原樣配一塊該怎么辦?在沒有尺的情況下,應帶哪塊玻璃?還是兩塊都帶去?這樣的“生活化”教學活動,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學會了思考和解決問題,大大地鍛煉學生的與實踐創新能力。

  五、借助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做到學以致用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與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與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重視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分析、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可以激發學生形成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培養正確的數學觀。因此,每一次學完新課后,我就編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我在教學:“你喜歡什么體育運動?”的實踐活動課中,先真正讓學生了解周圍人都喜歡什么體育運動,初步讓學生體會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通過這樣的活動,有效地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總而言之,數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資源,將數學教學生活化,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去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讓日常生活課堂化,讓課堂教學生活化,使課堂教學充滿了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滿足,煥發了師生的生命活力。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感受數學,學好數學、用好數學,這是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必將更積極、生動、活潑地促進學生的全而發展。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我們的數學。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15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發展背景下,怎樣將信息技術更好的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開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文主要論述了教育信息化環境下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小學語文;重要性;教學策略

  受教育信息化環境的影響,信息技術隨之出現,被逐漸引進了課堂教學中,和以往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相比較而言,其占據的優勢更大,它可以打破以往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局限性,實現教學方式的創新,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課堂教學水平,保證了教學質量。從中可以看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1創新是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1.1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語文本身是一門語言,它是學習其它課程的基礎性學科。從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還在采用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傳統語文課堂中,比較注重于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死背硬記,教學方式過于單一、落后,不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這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創新,無法全面的掌握知識點。我國人口規模較多,在選拔人才等環節中,沒有制定完善的管理體系,只能夠通過考試的方式來選拔人才,應試教育氛圍明顯。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和家長最為關注的還是學生的成績,對于學生的好壞,僅僅評價分數和成績來判斷,不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最近幾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自身思想理念有了明顯轉變,它們對學生全面發展方向加大了關注程度。

  1.2應用案例

  語文一直以來都是培養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在教育信息環境下開展教學,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水平有著很大的幫助。為了更好理解這一觀點,可以通過舉例說明展開論述。以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詠鵝》為例,首先,可以使用多媒體,以動畫形式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模擬描述,然后配上中國的古典音樂,對整首詩展開配音。在課堂上播放這一課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多媒體中的畫面更加理解其中的意思,從而建立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在教育信息化環境教學,實現對學生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另外,從信息技術來看,將智慧教學方式引進課堂教學中去,可以起到良好的反饋作用,對于智慧課堂而言,需要教師對相關概念加以理解,將作用發揮到最大,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找尋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同時,教師還可以采用設置場景的方式,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提出的問題,正確的講解知識。

  1.3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小學語文教育必要性分析

  在實施小學教育過程中,主要的教育對象是對事物認知能力具備一定局限性的小學生,對于此項階段學生的語文教育工作,要以全面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為目標,在此基礎上,開展教育工作,引進多媒體教育方法,不管是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還是學生主動學習能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輔助作用。從實際情況來看,小學生的語文教育長時間以來都是教育階段的重點內容,加大語文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僅決定了學生文字理解水平的提升,同時還對于后期學習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通過引進信息化技術,可以為小學生語文教育提供全新的發展方向,效果明顯。

  2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2.1創建網絡化環境,拓展新的教育途徑

  在實施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學校逐漸建立了數字校園,尤其是最近幾年校園局域網的建立,硬件得到了快速發展,從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網絡資源庫的完善。當前,計算機網絡已經逐漸連接進了各個教室中,教育教學軟件的初步形成,使師生之間可以共享數字化資源,在信息化環境背景下,為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因此,可以全面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教學改進工作,探索新的創新方式。在以往傳統教學中,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通過講解方式,將大量的知識點傳輸給學生,此種方式不具備合理性,嚴重影響了學生積極性的提升,無法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在信息環境下,教師角色發生了一定轉變,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和學習,而教師只是在教學活動中扮演指導者。

  2.2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呈現全面性發展方向

  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教學應多加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在語文教學期間,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到最高,以此培養學生主觀學習能力,最終實現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比如,以《嫦娥奔月》課本教學為例子,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然后,在這一視頻故事氛圍中,學生會對其產生好奇,激發學生的探索心理,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學生在提升興趣的基礎上自主朗讀課文,從一定程度加深對內容的認識,最后,通過開展自主學習,不僅提升了課堂學習效率,同時還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這對于課堂學習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信息化環境下,小學語文在轉變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能夠體現出信息技術的優勢,確保課堂教學課堂穩定開展,以此實現學生呈現全面化發展方向。

  2.3利用信息化搭建自學平臺

  學習能夠體現出學習人員對知識的一種渴望。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僅需要探索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同時還要利用原有知識點,建立知識體系。教學期間,教師應當利用信息化教育平臺,幫助學生建立自學平臺,從而構建和諧穩定的學習氛圍,讓它們能夠自主投入到學習中去,以此調動學習積極性。在自學平臺中,學生能夠大膽說出自己的建議或者不同的想法,通過完善知識體系,提升學習質量。

  3結語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實施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突破以往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限制,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保證了教學質量,這對于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發揮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汪萬軍,劉庚.淺談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科教文匯(上旬刊),20xx(19).

  [2]徐建民.談信息化環境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語文學刊,20xx(11).

  [3]謝斌.信息化環境下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中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xx,30(4).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教學教育技術論文06-20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論文07-16

探討小學教育教學論文05-05

小學科學教育教學論文04-27

小學語文教學教育論文05-16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05-04

賞識教育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5-03

教育教學論文06-13

教育教學論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