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高職教育職業性在教學過程中的實施論文
[論文關鍵詞]職業性 教學過程 項目化教學 實習
[論文摘要]高等職業教育是具有較強職業性和應用性的一種特定的教育,教學過程要將國家職業標準職業要求和技術技能標準引入教學,分析企業職業活動特點和職業能力要求,以典型乙烯生產企業做藍本,開發項目化教材,加強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在認識實習、現場教學、生產實習、畢業實習(頂崗實習)以及仿真實訓經歷職業體驗,成為生產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目標是突出職業性、地方性、應用性,具有從事專業崗位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專業技能,能在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工作的復合型高級應用技術人才。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指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在高職學生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突出職業性,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行業的國家職業標準
高職教育的教學過程要將職業要求和技術技能標準引入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將我國的社會職業劃分為8個大類,66個中類,413個小類,1838個細類(職業),約4700多個工種。根據有關行業的發展要求,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又陸續新增了約31個職業。國家職業標準是在職業分類的基礎上,根據職業(工種)的活動內容,對從業人員工作能力水平的規范性要求。它是從業人員從事職業活動,接受職業教育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以及用人單位錄用使用人員的基本依據,如圖1國家職業標準結構圖。
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分析職業活動特點和職業能力要求:再進行課程設計。如圖2石油化工行業化工生產工職業活動特點和職業能力要求分析。
二、以行業典型的企業作為教學藍本
高職教育是通過企業把教育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人才培養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的,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教學與生產的結合,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實現高校教育及企業管理現代化、促進生產力發展、加快企業自有人才的學歷教育,使教育與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典型的企業具有行業的普遍性,還有其特有的特殊性,選取企業作為教學藍本要注意的原則是:
1、具有行業代表性:如某學院選取蘭州石化作為教學藍本,因為蘭州石油化工公司是中國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是煉油化工一體化的大型的國有企業,學院多年與蘭州石油化工公司開展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教育教學活動,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生產工藝技術具有典型性:如某學院與廣州石化作為教學藍本,廣州以原油作為原料,生產液化氣、汽油、煤油、柴油、重質油等燃料油以及基本有機化工原料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三烯、三苯”,生產合成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具有典型的工作過程,典型的工藝技術,典型的單元操作。
3、操作技術具有先進性:采用DCS集散控制系統,裝置安全程度高,自動化程度高等,在行業中有先進的工藝過程、工藝技術、工藝設備及安全管理模式。
4、真正做到校企業結合,前校后廠,實現“黑板上下來,從教室里出去”,深入工廠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
三、采用項目化教學
采用以工作過程為主導的項目化教學,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開發項目化教材。
項目化教學的職業性首先體現是教學過程的邏輯起點,不是學科的知識系統的內部邏輯,而是職業、崗位(群)對知識、技能和素質的綜合要求的內部邏輯,是生產過程導向(或工作過程、工作內容、工作任務導向)的內部邏輯;同時項目化教學強化職業氛圍,仿真的、模擬的或真實的環境,加強了學生實踐技能的訓練。例如高職化工生產國家職業標準職業定義是操作、監控或調節一個或多個單元反應或單元操作,將原料經化學反應或物理處理過程制成合格產品的人員。涉及的主要生產裝置包括乙烯裂解裝置、丁二烯抽提裝置、碳五精制、芳烴抽提、苯乙烯生產裝置等基本有機化工原料生產裝置以及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橡膠、合成樹脂、合成塑料等生產裝置。覆蓋的崗位群包括反應崗位精餾崗位、裂解爐崗位、流體輸送崗位、制冷崗位、壓縮崗位。 從職業、崗位(群)對知識、技能和素質的綜合要求作為教學過程的邏輯起點,分析典型的乙烯生產核心崗位,以工作任務為導向,選取七個教學項目進行學習,包括12個技能實訓工作任務,27個工藝知識,1周乙烯廠實習等如表1《乙烯生產技術》項目化教學內容。
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必需、夠用的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具有普遍適用性,又有針對性的乙烯生產基本操作技能,使學生的職業意識與職業技能綜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加強實訓、實習的職業體驗
高職學生應該加強實踐環節的學習,包括認識實習、現場教學、生產實習、畢業實習(頂崗實習)以及仿真實訓等。
認識實習是學生進入專業課學習階段的一個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學生由學校到工廠,由理論到實踐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通過實地參觀學習,接觸工人,了解工廠,熱愛自己的專業,擴大視野,增強學生對實際工業生產的感性認識,從而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為今后創造性地從事專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習目標:采用的模式:預習,實地觀看(生產過程、自動控制系統)-工廠技術人員講解-討論、答疑-寫報告。
現場教學(課堂實習)是指在理論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實現“黑板上下來,從教室里出去”,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比如在某典型化工單元操作的教學中,把課堂帶到工廠,在生產現場講解理論知識;再比如把課堂設在實訓室,一邊講原理,一邊將原理的應用及操作。現場課堂教學現象生動,把抽象的原理概念具體化,學習效率高,采用的模式預習,教師講基本原理-現場講解原理的應用場所、設備-教師講解設備位號、意義-學生現場指出設備流程坐向。
生產實習是學生進入專業課學習階段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深入工廠的實際工作環境,體驗工人的生活,了解企業的企業的生產狀況,管理經營情況和行業發展前景,熟悉掌握石油化工生產工藝原理、工藝流程、主要設備、基本工藝操作、工藝技術指標,并將學過的基礎理論和知識與生產實際結合起來。要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謙虛好學、踏實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采用的模式是:預習,下班組跟定師傅-倒班-寫報告-答辯
畢業實習是在學生基本完成專業理論課程學習,開始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前的一個實踐性教學環節。其目的是通過實習,熟悉化工產品生產過程所使用的工藝方法和工藝措施,了解工藝設計原則和有關的技術指標、存在的技術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與經驗。采用模式:預習,定崗位實習,調研,收集資料、檢索文獻-完成畢業論文/設計
仿真實訓解決下廠實習“只許看,不準動”的難題。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模擬開車、停車和典型事故處理訓練,能提高理論聯系實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并采用了實驗預習(現場與計算機仿真模擬)-實驗操作-實驗數據處理(計算機輔助計算與手算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強化了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單元過程與設備的模擬優化與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2006,11,16
[2]鐘啟泉.現代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19
[3]王文軍.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J].遼寧高職學報,2006(4),32-33
【淺談高職教育職業性在教學過程中的實施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新聞高職教育中的傳播學教學04-30
淺談應如何提高職工素質論文04-28
淺談攝像頭在教育中的應用04-27
淺談統計學思想論文04-28
高職院校實施STS教育探析04-29
淺談實施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好出教育論文05-02
ERP實施過程中的成本管理問題的論文04-27
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實施路徑的論文04-27
淺談植物生態學在濕地恢復過程中的作用05-02
幼兒教育在教育運用的研討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