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音樂智能理論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教育論文
前言
多元智能理論的創始人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指出:人至少有七種智能,即: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和自我認識智能。并認為:音樂智能與其它智能在人的發展中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他在《多元智能》一書中談到藝術教育特征時說:人類的智能訓練有兩種方式,即非正式學習活動方式和正式的學校訓練方式,而后一種方式在當今世界占據著主導地位。由此可見,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學音樂教育則是培養中學生音樂智能的主要途徑。那么,音樂智能的培養與學生的全面發展又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新的《音樂課程標準》作了清晰的詮釋:“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于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加德納從心理學研究的角度出發,提出音樂智能由三種音樂能力構成,它們是:(1)音樂的感知能力,即能辨別一種藝術形式內部的差異(其中自然包括音樂的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2)音樂的創作能力,即音樂創作的意識、音樂表現中的創造性成分;(3)音樂的反思能力,即從自己或其他藝術家的感知和作品后退一步,尋求領會這些感知和作品的方法、目的、難點和達到的效果。
加德納提出的這三種音樂能力,不僅為確定中學音樂教學的具體目標指明了方向,也為中學音樂教育效果的評價構建了理論與操作框架。以下就本人學習加德納有關音樂智能理論的體會,結合多年中學音樂教學的實踐,談談自己是如何培養與訓練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音樂創作能力以及對音樂的反思>文秘站-您的專屬秘書,中國最強免費!<能力的。>
一、如何培養與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心理學認為:“感覺是對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是對事物個別特性組成的完整形象的反映,是一種包含著組織與選擇的主動的反映。”音樂的個別屬性包括:音高、節奏、力度、速度、音色等,人對音樂的感覺就是通過聽覺通道,對這些音樂的基本要素產生感覺。然而,音樂是上述基本要素的結合體,對這些基本要素的整體感覺,就是對音樂的知覺,將音樂的感覺與知覺結合起來,就稱為音樂的感知覺。顯然,要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就必須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音樂概念與技能。但是,這不是音樂藝術教育的全部,蘇珊.朗格認為:真正的音樂感知是把形式統覺為能動的東西。對作品完整形式進行感知之時,就是開始賦予形式以藝術。加德納指出:“藝術的學習僅僅掌握一套技巧和概念是不夠的,藝術是一種深度個人化的領域,學生在這個領域中將進入自己和他人的感情世界!蹦敲慈绾蝸韺崿F這一目標呢?加德納說:“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在藝術作品中表現出來的藝術家個體的思維方式,包括實踐藝術家、藝術評論家和藝術作品文化背景研究專家的思維方式”。根據加德納的思想,我在音樂教學中主要采用了兩種方式:
第一,借助其它藝術形式感知與欣賞音樂這一抽象的藝術形式,即:通過對多種藝術形式的欣賞,來幫助學生理解不同藝術形式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特點與內涵的理解。例如,在中國民族器樂曲《春江花月夜》的欣賞教學中,我在對該作品風格、旋律、特點等簡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誦讀劉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便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币约皬埲籼摗洞航ㄔ乱埂分械牟糠衷娋洌骸按航彼B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明月!蓖瑫r,讓學生欣賞表現《春江花月夜》的美術作品。通過欣賞詩與畫來豐富學生的表象,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使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時,進入到一種音樂與想象情景相互交融的意境之中,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提高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感知能力。藤守堯在其《審美心理描述》一書中說到:“想象就是通過把感知到的完形或是大腦中存儲的現成圖式加以改造、組合、冶煉、重新鑄成新的意想的過程。”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加德納所說的“我們是采用認知的方式進行藝術教育的”這句話了。
第二,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即加德納所說的,要教會學生能辨別一種藝術形式的內部差異。為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我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讓學生體驗中西方音樂在表現同一主題時存在的差異。例如,在《月夜》單元教學中,我讓學生先自己去欣賞中國音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和外國音樂德彪西的《月光》,并體驗它們在表現形式、表現手法和情感表達方面的各自特點,而后在課上概述出中西方音樂所存在的文化差異。有同學說,中國這兩首音樂根據曲名就可感知音樂表現的特定情景,而欣賞中也不難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而外國音樂《月夜》則像西洋拉弦樂器的弓弦運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因而音樂表達的情形似乎更曼妙而富于遐思。更重要的是通過發現差異,使學生由原來對音樂的一般感知而深入到了對相關音樂文化的思索與鑒賞。其二,是讓學生感受同一音樂題材因采用不同表現方式,是否會產生不同的心靈體驗。例如,在音樂作品《梁!返慕虒W中,我讓學生課外自主欣賞不同的演奏版本,如:小提琴協奏曲、二胡演奏曲、鋼琴曲以及琵琶獨奏曲等,并請學生在欣賞后談體會,有的學生說:“我還是喜歡小提琴協奏曲,因為小提琴音色優美又具抒情性,加上管弦樂隊協奏,表現力非常強!币灿袑W生說:“我更喜歡二胡演奏曲,因為我學過二胡,聽著這深情的音樂,我能體驗出演奏家那嫻熟的指法與弓法中所隱含的豐富情感。”還有的學生說:“我較喜歡琵琶獨奏曲,因琵琶的音色悠揚動聽,扣人心弦,而且《梁祝》是我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用民族樂器來演繹,更能體現其內涵!笨梢姡瑢W生在感受音樂的差異中,在獲得獨立的審美體驗的同時,音樂的鑒賞能力自然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二、如何培養與提高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
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加德納所說的音樂創作能力,是一個值得思考探究的問題。首先,我認為:這里的音樂創作不能理解為通常意義上的音樂創作,即按規范的音樂創作程式創造出新的有價值的音樂作品,而應理解成學生的音樂創作意識,以及在他們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性思維。再者,我認為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結合藝術教學的各種形式,為學生創設能激發創作欲望及發展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情形。
音樂欣賞教學是中學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是一種相對靜態的教學形式。將單純的音樂欣賞與適當的藝術實踐及創作活動結合起來,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音樂的創作意識乃至創造性思維。例如:在音樂欣賞
教學中,師生在對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等簡介了解后,并在聆聽這些作品的基礎上,如果再通過師生共同試唱或試奏代表性的樂句、樂段,將更有助于學生加深理解音樂作品所欲表達的主題思想,感受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及人文價值,而進一步要求學生進行自由創作也就成為了可能。譬如讓學生為某一段音樂填詞,或者反過來為詩歌、散文、小品、舞蹈、圖畫選擇或創作相應的樂曲、樂段等。我曾在欣賞樂曲《梁!泛,在師生共同吟唱音樂主題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主題音樂創作并表演小品《梁祝新傳》,學生對此則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與創作熱情。他們用浙江方言填詞演唱主題音樂,并用電子琴融進爵士元素進行伴奏;在人物形象與內容表現上,又以卡通動物造型,擬人化的演繹現代梁祝的“草橋結拜”。純真活潑而不失審美趣味,富濃郁民族情韻的表演,不僅體現出學生極具睿智的藝術創意,也激發了學生對音樂這一藝術形式進行再創造的興趣。課后,同學們饒有興致而感慨地說:“我們很樂于參與這樣動靜交融的音樂欣賞教學。感謝老師給予我們藝術創造表現的機會,并讓我們收獲了更多”。
此外,隨著當前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在音樂教材與教學形式的選擇上有了一定的自主空間。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組織更為合理有效的教學活動。例如,在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為了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造意識,我讓學生圍繞音樂欣賞教學的主題內容,課外自行選擇收集相關的音樂資料,在課中進行推介并共同欣賞交流。例如:在初二新教材《鄉韻》的教學中,學生們選擇了《向天再借五百年》、《精忠報國》、《家鄉》、《唱臉譜》等音樂資料在課內一起鑒賞,甚至同時以他們自己的舞蹈、武術和繪畫相詮釋。而后,他們又在對所選資料的整理與分析中,創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有一位同學說道:“京劇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因戲歌的傳唱被我們青少年所接受。但據悉,我國各地有很多劇種卻在逐漸失傳。我認為,如果進行適當改革或把它們拍成影視動畫劇,并用戲劇的主題音樂填詞作為影片歌曲傳唱,再將傳統與現代的演唱方法有機結合,就能讓這些傳統文化得以流傳,甚至發揚光大。”還有同學充分發揮了批判性思維說:“現在有些歌手用奇異的唱法來處理演唱一些具有嚴肅題材的歌曲,不僅破壞了歌曲原有的意境,而且顯得沒有格調。”從學生們活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組織進行更為合理有效的教學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音樂欣賞的視界,更是激發和培養了他們創造性思維的意識與能力。當然,學生的想法不一定全面,但從中卻反映出了他們樂于思索、敢于批判創新的創造性精神。
三、如何培養與提高學生的音樂反思能力
加德納在探討有關藝術教育的幾個基本觀點時,曾提出過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藝術是一種實在的知識呢?還是認知與元認知的形式?”從心理學上講,元認知就是個體對自我認知過程的認知,它包括個體對自己認知過程的意識、調節與監控;從音樂智能來講,加德納所提出的音樂的反思能力就是音樂的元認知能力,它包括個體對藝術家的作品的評論,也包括個體對自己音樂感知與理解能力的反思與評價,即:反省自己是否理解作品的創作目的?是否了解作品的創作方法?是否體驗到作品的效果等?
根據元認知理論及音樂反思能力的含義,我在音樂教學中十分注重對學生音樂反思能力的訓練與培養。例如,在《進行曲》類音樂的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音樂的拓展學習,在注意聆聽和收集社會生活中各種進行曲的同時,關注各類進行曲的特點并予以分類。
更為主要的是,要學生談學習的心得體會。一位同學在所寫的心得中,首先描述了進行曲創作的歷史沿革及其功能,并將其分為兩大類,即:“表演性進行曲”和“實用性進行曲”,又對每類進行了舉例說明,并概述了各類進行曲的特點。而最后他寫到:“我突然發現鑒賞音樂并不像我原先想象的那樣簡單,而是有著相當的文化蘊涵于其中。以前我一味追求流行音樂的潮流,現在開始才對音樂的本質有所注重和認識!庇掷,經過《月夜》單元的音樂教學,一位同學這樣寫到:“通過這一主題的音樂教學活動,不僅使我對音樂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而且讓我懂得了生活中,不僅僅只有流行音樂才能感動我,其實許多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樂曲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它能帶你進入另外一種不同的境界,讓你領略到一些截然不同的景象,開啟你思緒的大門,因此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從上述兩位同學的自述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在感知與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已開始對音樂的本質與內涵進行思索,同時就自我原先對音樂的理解進入了反思。顯然,在思索與反思的過程中,學生的藝術認知能力、審美能力,對音樂的反思能力以及人文素養都得到了提升。
[參考資料]:
1、[美]霍華德.加德納著,《多元智能》,新華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尹愛青,《音樂審美心理結構的建立》,中國音樂教育,20__年第11期。
3、杜曉新、馮震著,《元認知與學習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4、霍力巖等著,《多元智力理論與多元智力課程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20__年1月版。
5、藤守堯,《審美心理描述》
【音樂智能理論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論音樂智能理論在認知型教學中的實施論文05-02
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5-02
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5-02
音樂審美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5-02
小學音樂教學中互動教學的應用論文04-30
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論文05-02
情感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5-02
大學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05-02
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游戲的應用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