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蘋果與柯達現象反思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創新論文
2011年10月5日,蘋果教父——史蒂芬·喬布斯溘然離世,讓整個世界陷入深深的感傷之中。如果說伊甸園中蘋果誘惑了人類的欲望,砸在牛頓頭上的蘋果喚醒了人類的理性,那么喬布斯手中的“蘋果”則激發了人類的創新。2012年1月19日,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宣布已在紐約申請破產保護,以爭取渡過流動性危機,確保業務繼續運營,這所百年老店在科技浪潮中風雨飄搖,讓人扼腕唏噓。柯達之死,死于故步自封。本文擬從喬布斯手中的“蘋果”與柯達命運的對比中,解剖“蘋果現象”、反思“柯達沉浮”,審視思想政治課程發展,闡述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在新時代的創新。
一、產品決定一切——基于以人為本的課程理念創新
上個世紀末,蘋果經營每況愈下。喬布斯在1997年回歸蘋果,毅然決然將350多項產品削減到僅10項,竭力開發那些真正激動人心的產品。隨著數碼科技的到來,柯達公司都仍然固守著傳統感光膠卷陣地,甚至提出用一次性相機來對抗數碼相機,直到2003年才提出向數碼進軍的戰略,但此時已經是大勢已去。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好產品才是公司的經營內核。思想政治課程內核是什么呢?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能夠提供什么樣的產品?只有從教育原點出發,只有基于人的本質、著眼于人的發展的教育才是合人性的教育,簡而言之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課程理念創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課程目的從應試向生活轉變。當前思想政治課的教材已經從學科邏輯向生活邏輯轉變,然而普通高中課堂實踐卻面臨著嚴重的應試化傾向,師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以考試為唯一導向,以提高學生應試成績為唯一價值訴求,教師思考的、討論的、困惑的都是如何讓學生更好地迎合試卷、揣摩命題者的意圖、閱卷者的心思,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最大強度地實施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書面應試得分,而課程的德育價值、課程的校本開發、教師的專業發展、學生的成人成長了無蹤影。只有課程目的從“應試”向“生活”轉變,只有“應試”服從于、服務于“生活”,才能使思想政治課課程價值得以弘揚、課程生命得以維系;同時思想政治課課程的發展也將迎來新的發展空間。校本課程開發、主題課程實踐、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微型課題的研究都將大大豐富思想政治課課程內容。
其次,課程實踐中的人從“單”向“雙”轉變。傳統的課程實踐中,教學主體是教師,教學對象是學生,通常表現為一位教師面對一群學生進行單向的教學活動;近年來也出現了另一種傾向,就是在課改的名義下,教學主體是學生,教師成為教學的旁觀者,并逐步邊緣化。誠然,這種變化相對于傳統的滿堂灌式的單向教學活動有一定進步性,但是教師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實現自我成長卻沒有得到必要的關注。教育是一個靈魂對一個靈魂的喚醒,是兩個靈魂的共同成長,因而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課程實踐主體不僅要有學生地位,也要有教師的影子。在課程實踐雙主體的作用下,課程實踐對象必然也表現為雙對象,也就是說不僅只是關注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還應該關注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德育價值的實現;不僅關注學生在校學習情況,還要關注學生離開學校之后課程對學生的影響度;不僅要關注學生,還要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因為如果沒有課程實踐者的進步和發展,很難想象課程的進步和發展。
再次,課程實踐流程從教向學轉變。傳統的“教”主要表現在:平時常態課時,研究如何“有效的教”,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戰性,如何提高教的有效性;在公開教學活動時,研究如何“優雅的教”,如何把上課變成“表演課”,如何迎合聽課老師的口味,從而獲得領導和同行的表揚。“以人為本”的教學活動,就是以“學”為主要特征的課程活動,研究學生如何更好地消費知識,研究學生在消費知識的過程中如何體驗到更多的愉悅和快樂,研究教師和學生如何在課程實踐過程中一起成長,研究圍繞學科進行課程開發、課程實踐。
二、科技彰顯人性——改變課程學習方式的創新
喬布斯發現,IT應該主攻的陣地是消費者的右腦和左心房,科技產品應該參與到消費者生活中,和消費者一起激情、夢想、創作。回顧近10年來的科技發展,蘋果的成功并不是基于一種技術導向,而是基于深度理解“人性”后的自然回歸,是彰顯了人性和科技的完美結合。反觀柯達之死,告訴我們:面對科技,誰也不能高高在上。只有科技為人性服務,只有在人性引領下的科技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時代會拋棄一切落后者,誰拒絕人性,誰就為自己敲響喪鐘。從某種意義上講,課程生命力與學習方式息息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只能保證課程的開設,卻無法保證課程生命力的賦予和延展。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方式應當更加人性化、人文化,可以說只有人性化的學習方式才能保證課程的生命力。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習方式的創新主要體現在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三個方面,并且三個方面是有機統一的整體。
首先,自主性的學習方式是思想政治課程生命力的前提。由于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特點,意識形態性強、理論性強,所以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方式更多表現為滿堂灌、滿堂練,呈現出單向的信息傳輸。隨著科技的發展,人的自主性不斷被激發和解放,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高中學生。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方式必然要從被動性向自主性轉變。在課堂學習氛圍的營造、學習目標的確定、學習內容的選擇、學習資源的開發、學習過程的自控、學習評價的實施等諸多方面都要體現出學生的自主性,都要有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參與、自主評價、自我反思的空間。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以導學案為載體進行學習活動是轉變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有效形式。在課前,通過學生自學,實現學習內容的自我感知;在課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解疑、釋惑,實現自主探究;在課后,教師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自主閱讀感興趣的延伸材料,實現自主拓展。而校本課程、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的開發,則為學生學習方式自主性的實現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和空間,師生學習方式的自主性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其次,合作性的學習方式是思想政治課程生命力的關鍵。合作是人類的本能,是人類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與競爭構成人類存在基本形式。合作是競爭得以存在的前提,沒有合作競爭也無從談起。然而高中思想政治課所面臨的嚴重應試化傾向就是只看到了學生之間的競爭性,而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合作性。合作學習方式,一般具有小組成員各有其特點、有著明確的共同目標,小組成員相互依賴、小組集體獎懲等主要特征。在學習方式的轉變過程中,需要我們注意的就是兩種傾向,一是防止部分小組成員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邊緣化,二是防止部分小組成員角色固化,以個別人的學習來代替其他學生的學習。
再次,探究性學習方式是思想政治課課程生命力的保證。學生學習方式是否具有自主性、合作性,關鍵是看學生學習過程是否開展有效探究。探究性學習方式就是從生活出發,通過多樣的探究活動,以獲得知識技能,提升思維能力,升華情感體驗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越來越受到重視,江蘇思想政治高考中就有以綜合探究為主要特征的題型。探究性學習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無意識的知識,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積極人格的形成。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習方式的探究性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探究過程,或者學生參與探究過程的設計,恰當選擇探究材料,給足學生探究時空,特別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學生的探究活動不會一蹴而就,教師千萬不要“越俎代庖”,代為探究,更不能以“講授探究”代替“親歷探究”。
三、誰便捷誰永恒——改變課程教研活動內涵的創新
在蘋果系列產品中,無論是iPhone還是iPad,都只有一個HOME鍵,而且它們的功能連一個3歲的小孩都能弄懂。iPod,找一首歌,或使用某一功能,按鍵次數不會超過3次,而且按鍵過程非常自然。在浩瀚的產品世界里,蘋果是絕無僅有的不需要說明書的產品。而曾作為行業巨頭的柯達,無視新技術給消費者帶來的便捷體驗,甚至對于消費者呈現出傲慢的態度,把停滯不前的便捷留給自己,最終被消費者便捷地拋棄。“便捷”就是從消費者出發,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思考所有問題。思想政治課課程實踐中,消費者一方面就是我們面對的學生,另一方面也是課程實踐的主體——思想政治課教師,這就要求教研活動既要從學生角度考慮如何讓學習方式更簡單、更便捷,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更自主、更快樂,同時也要從老師的角度考慮如何讓教學過程更簡單、更流暢,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心情更愉悅,成長更有效。具體來說,高中思想政治課教研活動內涵創新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研究學生成為教研活動中重中之重。所謂研究學生,就是研究學生的情況來確定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基礎來確定理論知識的成長點、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根據學生能力進行有效的監控和評價。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看到要么教師提問后,學生的回答出人意料;要么學生提問后,教師的準備難以應對;要么教師小結后,學生的落實難盡人意。凡此種種,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師在課前研究學生不夠。我們往往沉迷于對教材的理解,殊不知,教師的起點往往不等于學生的起點;我們往往陶醉于設問的精妙,殊不知,教師的清晰往往不等于學生的清晰;我們往往期待于既定結果的產生,殊不知,教師的預設往往不等于學生的生成。可以說,只有研究學生,從學生出發,才能凸顯思想政治課程的本質和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價值。
其次,研究課程成為教研活動應然之義。傳統的教研活動主要研究教材和教輔用書,以研究知識點為主要對象,而研究課程就要從研究教材中超越出來,以更高的視野,從課程的角度來審視我們的教學活動。研究課程主要要研究課程標準的內容和理解,要研究教材編寫的體系和意圖,如何實現教材的德育功能,要研究教材結構體系和重難點,也就是實現知識點和德育點的有機整合,要研究課程評價,如何實現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的有機結合。只有在充分的研究學生和課程的基礎上,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才能真正像“蘋果”產品一樣便捷、人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用最簡潔的語言把理論講清楚,真正做到深入淺出。一般而言,做到教學活動的深入淺出,就要求教師在教研活動中能夠做到用具體的說明抽象的、簡單的說明復雜的、已知的說明未知的,而這一切都是需要在教研活動中好好研究的。
再次,研究自我成長教研活動新增長點。現實生活中,政治課教師的處境并不樂觀,由于近現代學科分化對思想政治課教師的角色認同產生了異化,思想政治課課程內容的頻繁變動也給政治老師帶來了很大壓力,現代社會的祛魅化使得意識形態教育面臨更大的挑戰,各種社會問題的突顯增加了學生對課程本身的質疑,等等。思想政治教師的專業定位應該是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者、理性思維的培養者、社會道德的實踐者,其核心競爭力表現在強烈的現實關懷、扎實的理論功底、嚴密的邏輯思維。
創新不僅是公司經營的命門,也是教育改革的命門。蘋果與柯達的不同命運告訴我們:只有創新,只能創新,必須創新才是一切生存之道。創新沒有近路,更無退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創新也是如此,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蘋果與柯達現象反思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創新論文】相關文章: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音樂教學創新論文04-30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04-30
華蘋(華蘋)04-29
蘋車(蘋車)04-29
新課程下的教學反思論文04-30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幾點認識的論文04-27
現象學視野中的幼兒園課程分析的論文04-27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反思02-04
高中思想政治課創新教育模式探索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