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優(yōu)化措施的研究論文
摘要:小學生是振興祖國的民族希望,而小學語文則起著重要的紐帶作用,它把充滿希望的小學生與中華優(yōu)秀文化相結合,同時對小學生進行復興民族文化的思想啟蒙。然而,一成不變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小學語文的學習變得呆板乏味,許多小學生因此產生厭學心理。為此,本課題探索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的措施,有針對性地提出改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實踐問題 優(yōu)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是中國學生學習母語的一個不可取代的啟蒙工具。小學語文課堂作為傳播與發(fā)展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載體之一,其課堂教學實踐的效果與否應得到足夠的重視。然而,在現(xiàn)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育中,諸多教學問題亟待解決。以江蘇省海門市某小學為例,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15%的學生認為師生關系不平等,有10%的學生認為師生關系時而平等,時而不平等。調查結果充分揭露出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過疏的問題。此外,課堂教學模式的單一化也是主要問題之一。因此,本文致力于研究改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情況,幫助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生動性、趣味性,使學生愿學語文,想學語文,樂學語文。
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模式一成不變,語文學習枯燥乏味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講授占據(jù)主導地位。為了符合應試標準,教師忙于解難點、梳文意、寫板書,而學生只忙于抄記老師呈現(xiàn)的筆記,師生雙方在課堂學習中缺乏生動及時的教學互動。這樣的教學形式,一方面僵化了教育過程,使教學內容公式化,另一方面,學生的表達欲望被壓制,使其單純地成了抄、記文字的機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忽視小學生對新事物更易產生興趣的心理特點,往往采取“填鴨式”“灌輸式”等傳統(tǒng)教育方法,將本應生動有趣的語文學習課堂完全禁錮在復讀、背誦和習題演練等千篇一律、索然無味的教學方式中,使小學生喪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對博大精深的優(yōu)秀中華文化產生抵觸心理。
1.2 師生關系過疏,學生怯于暢言
從學生角度看,小學階段學生在心理上仍處于萌芽狀態(tài),尚未形成完全的自主意識,學生對教師始終保持一種絕對的、統(tǒng)一的服從,其敬畏之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對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傳授的道理深信不疑。在此過程中,學生無形中產生一種來自教師權威性的壓迫,使其在受教過程中不敢開口說出自己的想法,只將老師的言行奉為絕對的真理。
從老師角度看,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有時不可避免地會顯露一種主宰者的姿態(tài),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從而使雙方在距離上逐漸疏遠。由于教師個人主觀感情的影響,在教育實踐中,老師往往更賞識學習成績好,表現(xiàn)行為優(yōu)異的學生,對其寄予高期望,從而更關注其學習狀況,而對學習成績一般或者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則放低對其的學習要求,削減對其的關注度。如此,資質優(yōu)異生因學業(yè)壓力而對教師敬而遠之,資質一般生因感到不受重視而疏遠教師。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巨大的落差感,使得師生距離難以拉近。
2 對改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的建議
2.1 教學模式多元化,寓教于樂
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特別是還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心智尚未成熟,無法適應機械式的學習方式,對僵硬枯燥的學習氛圍更易產生排斥心理。為此,采取有效措施使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式多樣化,激發(fā)小學生對于漢語的學習興趣和熱愛刻不容緩。教師需要在教學載體、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融入新元素,使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氣氛真正活躍起來。
2.1.1 創(chuàng)設趣味課堂,打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由于小學生處于低齡的年齡階段,其思想尚幼,一個融洽輕松、自由民主的教育環(huán)境無疑會為其創(chuàng)造一個趣味無窮的課堂環(huán)境,以便其更快地融入課堂教學之中。首先,在教學載體上,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可將新穎的多媒體教學形式代替部分枯燥死板的粉筆板書形式,根據(jù)課文內容,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音樂、視頻,呈現(xiàn)相關的圖片、文字,以便小學生獲得視覺、聽覺上的教學刺激,喚醒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新鮮感,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其次,在教學內容上,教師可增添開展益智比賽,舉行課文情景表演等趣味內容,擴展由課文延伸出來的課外知識,擴大學生知識面,使學生在享受學習的快樂中獲取知識。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音樂和圖片,或令人心碎或使人情緒激昂,伴隨著課文內容的跌宕起伏,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是使學生完全融入到文章中去,令其對課文的內容有更深刻地體驗。
2.1.2 教師引導,學生主宰課堂
要使教學效果有一個質的提升,使學生真正融入課堂,成為知識的主人,我們需要大膽地將課堂重心移到學生身上,使學生在教師適當?shù)囊龑拢髟渍n堂。如,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支玉恒老師就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大膽放手,鼓勵學生發(fā)揮主體意識,能動地把握課堂。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方式多種多樣,如在教師的指導下,教師的部分板書可轉由學生板書,教師對課堂知識的總結可由學生在小組交流后進行總結。創(chuàng)新“學生掌控課堂”這一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將多種新穎的課堂教學方式巧妙融合,調動學生主動“學”、大膽“做”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我能動中高效地學習知識。
2.2 拉進師生距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拉近師生的距離,轉變小學生視老師為絕對權威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是促成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積極發(fā)言的重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取加強與學生情感交流的方式來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教師可在課后與個別學生進行單獨交流,也可在課堂中打開心扉與全班學生心貼心地交流。如此,有助于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品性、愛好、性格,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時也能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老師,改變其對教師絕對服從的錯誤心理。比如,南京市中小學心理發(fā)展與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陳世錦老師在《狼和鹿》一課的課堂教學中,一開始便讓學生大聲齊讀他的姓名,這使得學生一下子放松了緊繃的心理,消除了戒備的狀態(tài),此時,陳世錦老師于學生而言,是老師,但更是朋友。老師毫無顧慮地介紹自己的姓名,這種隨和又真誠的態(tài)度溫暖了學生的心靈,填補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縫隙。學生被老師平易近人的舉動所感動,自然而然靈感迸發(fā),渴望表達自我。老師通過拉近與學生們的情感距離,成功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盡情地抒發(fā)內心感受,使學生對所學課文的內容產生個性化的獨特見解,從而使不同的思想碰撞,迸發(fā)絢爛的思維火花。
3 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
第一,課堂之始,生動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開端,課程導入是否能激起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決定著接下來整堂課的教育效果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導入新課的教學方式形式多樣,諸如情景導入法,懸念設置法,游戲激趣法,背景簡介法等。教師若能根據(jù)所教授的課文內容,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選擇一個合適的課程導入方式,無疑會使課堂效率顯著提升。比如,在《臥薪嘗膽》一課的教學中,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實驗小學語文教師薛法根在課堂之始通過畫出“王”字的象形圖案,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巧設字謎,從而激起學生閱讀、學習文章的興趣。這一巧舉,不僅勾起學生學習欲望,同時也引出了文章內容,為接下來進一步剖析文章打好基礎,可謂一石二鳥,一箭雙雕。
第二,課堂之中,深入剖析文章,使學生對話作者。由于小學生受年齡結構、生理條件等限制,其專注能力十分有限,很難能做到整堂語文課都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學習當中,而解析文章又是整堂課的重中之重,學生一旦注意力不集中,便很難再吃透課文的中心思想,因此,在此課堂教學階段中,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緊緊抓住學生的思想,既要做學生思路的引導者,又要為學生的思維保駕護航。比如,教師可以現(xiàn)場還原課文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注意力集中,讓學生成為文章一角而直接與原文作者對話。特級教師盛新鳳在《去年的樹》一課的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讓學生扮演角色,演繹課文,同時,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合理想象,拓展文章角色的對話,此舉不僅使學生學習興致高昂,使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章中心,感知文章內容,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更是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其掌握了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如此高效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受益當下,更受益未來。
第三,課堂之末,清晰扼要地總結課堂內容,幫助學生梳理、鞏固、消化所學知識。在小學學習階段,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尚未發(fā)展成熟,因此在課堂結尾,教師要為其進行系統(tǒng)的知識梳理,幫助學生構建清晰明了的知識框架,同時,為實現(xiàn)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的,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思維拓展訓練,結合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將課堂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比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經濟開發(fā)區(qū)永安小學的語文教師王云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的教學中,在課文學習結束時,首先與學生一起以填空練習的形式總結了課文中提到的壁虎、小魚、老牛等動物尾巴的作用;其次,通過學生對文中各類動物尾巴作用的掌握,讓學生拓展思維,思考總結現(xiàn)實生活中其他動物尾巴的作用。老師采取讓學生自主探索課外知識的方法,來進一步充實他們在課堂中已獲得的知識,體現(xiàn)了教師對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重視。這一新穎的教學總結形式,既能幫助學生概括、鞏固在課堂中所獲得的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提高其學習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方亮輝.小學語文名師教例賞析[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8.
[2]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國優(yōu)秀學科教案評析?小學語文[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3] 楊丹.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調查及分析[J].教育(周刊),2015(50):13.
【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優(yōu)化措施的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間管理的研究04-29
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窺探05-01
銀行防控電信詐騙措施研究的論文04-30
談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優(yōu)化策略04-29
優(yōu)化方案的論文01-10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論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