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卷評講的舊模式亟待改革
如皋市磨頭中學 曹玉峰
每次考試成績出來,看著試卷上鮮紅的分數,學生有的喜笑顏開,有的愁眉苦臉,然而他們關心的僅僅是分數或所謂的正確答案,而很少有人真正去尋找出現錯誤的原因或者總結經驗教訓,如此,考試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和作用。對于教師來講,這確實是一件棘手的事情,處理不當就會吃力不討好。
試想,考試成績公布后,學生看到的是答案和分數,教師看到的也是答案和分數,而答案和分數只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一個客觀存在的結果,受很多因素制約,可以說毫無生命力可言。透過這個既成事實或結果,教師很難發現學生存在的具體問題,而學生的具體問題卻往往存在于做題過程當中,即思維方法的運用上(這里撇開知識因素)。對某一道題的思維方法運用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做題的答案正確與否。學生一道題做錯了,一定是做題時思維上遇到了“攔路虎”。所以教師只有掌握學生的思維過程,跳開學生的思維誤區,才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思考、分析直到得出最后答案,才能夠形成學生做題時的一種敏感和警惕,也才能夠有效地避免以后出現同類問題。而我們現行的做題講題模式(一做二析三評),學生做得模模糊糊(不會做),教師講得模模糊糊(不了解情況),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做了等于沒做,講了等于沒講,“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因此,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筆者嘗試用一種新的方法去評講試卷,取不錯的效果,現介紹于下,以起拋磚引玉之作用。
首先,改變學生的注意點,由原來的重答案重結果變成重思維重過程。由于知識和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學生做題時喜歡囫圇吞棗,似是而非地選擇答案,久而久之養成了猜答案的不良習慣,因此,學生的做題注意點完全集中在答案和結果上。標準答案一出來,大家議論紛紛,然而令人痛惜的是,教師聽到的往往是“哇!又對了一條!”“唉,又錯了!”之類的話語,很少有人去考慮題目做錯的根本原因(指思維方式上),至于教師的講解過程就更無關緊要了。教師費盡口舌,起到的效果卻微乎其微,真的是事倍功半,讓人寒心。而我的方法是抓住學生做題的思路,考察其思維過程。答案和結果的對錯,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其實質是思維過程上的差錯,所以,只有從學生的思維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種種誤區著手,才能夠有效地、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問題。這樣,既為學生下一次出錯打下預防針,也為教師日后的教學積累經驗,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其次,改變學生的做題過程,由原來的學生一人獨做變成師生多人齊做。過去的做法一直是學生從頭至尾全部做完,教師從頭至尾全部講完,強調做題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其實這在平時的練習中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平時練習的主要目的是將基礎知識系統梳理和細化。由于思維有間歇性和跳躍性,學生做題時高度興奮,而做完了就幾乎什么都忘了。如果能抓住大腦高度興奮時迸跳出來的想法和思路,定能找出思維上的許多誤區,并能解決相關的問題。基于這樣的認識,我打破傳統,提倡師生共同做題,學生做題時理清思路,適時寫下旁批,記錄思維過程,教師也做題,前提是不參照任何工具書和標準答案,并要寫下詳細的解題過程,即思維過程,包括思考方法和思考步驟,然后師生一起交流,談思路,談做法,分析探討為什么會做對,為什么會做錯,找出一些帶有共性的問題,并研究出對付的辦法,為下次做題打下良好的基礎。這種做法削減了學生的題量,但起到的效果卻令人滿意,因為這其中抓住了做題的關鍵,即思維過程。
再次,改變教師的評講過程,由原來的教師講思路變成師生共同談思路。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的做題過程不可能盡善盡美,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教師評講試卷時有必要把自己的思路講解給學生。但有一點必須注意,即不能用教師的思路代替學生的思路,這是由于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知識水平還遠遠沒有達到教師的能力和水平,強灌下去,學生不能消化吸收,所以完全由教師評講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做法。我的做法重點在于互動兩個字,學生的思路起主導作用(做題目),教師的思路起參考作用(講題目),教師和學生互相交換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互相交流對錯得失的經驗和教訓,這樣師生就能夠在比較中提高各自的解題能力和技戰水平,更好地為綜合訓練打下基礎。
[1] [2]
【試卷評講的舊模式亟待改革】相關文章:
評講試卷有高招04-30
語文試卷可以這樣評講04-29
如何提高高三政治試卷評講的質量的論文04-27
高校創業教育與實際脫節 亟待改革創新04-30
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學亟待改革05-02
試論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04-29
深化辦學模式改革的思考04-28
評“作文評講”-敘事作文大全11-12
高效評講事半功倍的論文04-27
音樂校外培訓模式的改革與創新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