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誦讀方法指導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新大綱推薦背誦的80首古詩詞,都是歷代名篇佳作,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易讀易記,特別適合小學生誦讀。那么如何指導學生誦讀古詩詞,對于陶冶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文化素養,顯得至關重要。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嘗試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熟讀成誦法。
即讓學生多讀,可指導學生朗朗出聲地誦讀,低唱慢吟地誦讀,也可“不求甚解”地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如學習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首先是指導學生多讀,反復地讀,要讀出詩的節奏和重音。通過多讀,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二是聯系擴充法。
即將所學的某一首古詩詞,與其題材內容、表現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詩詞聯系起來誦讀,以形成一個知識組塊。如學習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可指導學生同時誦讀其他有關“詠柳”的名詩,如杜牧的《柳》:“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掩溪。”羅隱的《柳》:“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依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楊萬里的《新柳》:“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把這幾首同一題材的詩歌聯系起來讓學生學習,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并在對比誦讀中強化了記憶效果,從而激起了學生讀背古詩詞的極大興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
即將誦讀過程作為欣賞佳作的過程,邊讀邊想象畫面,把自己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如學習《憫農》(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想象農人艱辛勞作的情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熟讀成誦,自然水到渠成。有條件的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再現畫面,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
(于成義:男,38歲,寧夏長慶石油勘探局銀川子弟學校校長)
古詩誦讀方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