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二次考試》兩個知識點的教學設計
[作者] 無錫光華學校/陳思
[內容]
《第二次考試》是一篇課內自讀課文,“巧妙的構思”及“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是本文的兩個教學重點。講清楚這兩個重點并不難,但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來說,不但讓學生掌握這兩個知識點并能熟練運用是值得嘗試的。為此我這樣設計了教學過程:
一、關于“巧妙的構思”的教學過程:我先讓學生按下面的提綱復述課文(提綱是按時間順序列的)
1.陳伊玲初試成功。
2.陳伊玲復試前參加救災,忙得整夜沒睡。
3.復試情況十分糟糕。
4.考試委員會有兩種意見。
5.蘇林教授查閱陳伊玲的報名單。
6.蘇林教授通過調查弄清了情況,決定錄取陳伊玲。
復述完畢學生討論這份提綱與課文的不同之處。通過討論,從而理解本文的構思之巧是因為設置懸念及懸念的特點:運用強烈的對比突出不合常理的情節,給人出乎意料的感覺,使學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印象。怎樣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一方法呢?我突然想起了前不久一個同學寫的一篇題為《我愛我媽》的作文,提綱是這樣的:
1.有一次,我被車撞傷了,媽媽守著我,兩天兩夜沒合眼。
2.期中考試前,媽媽幫學生補課,很晚才回家,卻沒幫我補課。
3.我對媽媽不理解,甚至有點恨她。
4.一次偶然的機會,媽媽的學生給我解釋,我理解媽媽了。
我把提綱用投影放出,讓學生討論作文提綱和課文的結構,再討論如何模仿課文的結構來設置懸念以做到引人入勝,學生很自然地就參照課文的寫法學習設置懸念。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在短時間內不但理解而且基本上能運用這種方法。
二、關于“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教學過程:第一次,我先向學生介紹這兩種描寫的概念,然后讓學生找出有關陳伊玲的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并分別填表。學生開始找不準,經啟發后找準了,但分歧較大,說明學生對這兩個概念理解還不到位。
第二次,在另一個班級上這一課,我改變了做法。先讓學生找出所有有關陳伊玲的描寫,教師把這些描寫按正面和側面分組用投影打出來,讓學生思考:兩組描寫有什么區別?學生看了一會兒回答:一邊是寫陳伊玲的,一邊是寫其他人的。我再進一步啟發:是寫其他人的還是通過其他人來寫陳伊玲的?學生一致回答:是通過其他人來寫陳伊玲的。然后,我再把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概念用投影打出,讓學生把具體的描寫和概念聯系起來。最后,再看作文提綱,思考:哪幾件事可用正面描寫,哪幾件事可用側面描寫?學生一下就分辨出來了。這種由具體到抽象的教學過程,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弄清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區別,而且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
[1] [2]
【《第二次考試》兩個知識點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第二次考試02-20
我的第二次“考試”作文400字05-02
2015考研數學知識點:兩個重要極限04-27
四年級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05-01
《認識圖形》第二次教學反思04-29
淺談職稱考試兩個月沖刺復習要領04-30
《人有兩個寶》教學反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