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許多師生、家長都渴望求索到一條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捷徑。然而,作文學習是無捷徑可言的。因為寫作文,尤其是要寫出一篇好作文,作者必須有比較廣博的知識,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歷史地理、音樂體育和民俗風情,都要懂一些;同時,還須有比較熟練的寫作技能,遣詞造句、謀篇布局,都要能合乎情理。從這個意義上講,作文是作者具有的知識和能力的綜合反映,獲取這些知識和能力全靠日常積累和磨練,沒有捷徑可走。由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受年齡限制,認識事物的水平的語言表達水平尚處在初級的發展階段中,因此,小學作文教學就承擔著加速擴展學生知識面,穩步提高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任務。但是,一學期大約只有20至多40課時可用于作文教學,指導學生練習寫七、八篇作文或片斷,僅此是難以完成作文教學所肩負的任務的。那么,再加一些作文課的課時,讓學生多寫幾篇作文,甚至在課外侵占一些孩子們的游戲、休息時間,要他們去練習寫作,情況會不會改觀呢?當然,多花了時間,或許會有點收獲,但這是事倍功半的做法,從根本上說,無補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呢?筆者在六年“大循環”的教學實踐中有以下心得:一、 課內加強讀寫結合首先,語文教學心理的研究表明,閱讀和寫作是兩個不同的心理過程。前者是自外而內的心理吸收,后者是由外而內的思想表達,但這兩個心理過程之間又是可以互相溝通的。就閱讀過程的心理機制而言,存在這樣兩個心理“回合”:一是從感知語言文字入手,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弄清,從而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這是一個從語言到思想,從形式到內容、從外部到內部、從部分到整體的心理過程;二是從上“回合”探究到的中心思想出發,研究作者是如何選材組材,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這是從思想到語言,從內容到形式,從內部到外部,從整體到部分的心理過程。這兩個“回合”恰好相反,前一個“回合”是基礎,但有待于發展到后一個“回合”,一個完整的閱讀教學過程,不僅要實現第一“回合”,也要實現第二“回合”。其次,從作文的心理角度看,前蘇聯心理學家阿 科瓦廖夫論述道,作文教學的心理過程是個雙向轉化的過程。在作文教學中,首先是現實生活、客觀事物向學生的頭腦轉化,這是從事物向認識的第一重轉化;然后是學生的思想感情向外部語言的轉化。作文教學要順利地實現雙重轉化,關鍵就在于培養和提高認識能力,而這兩種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都必須以閱讀教學為基礎。可風險作文教學本身也要求同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同步前進。再者,兒童學習語文具有模仿性和較強的發表欲等心理特點。不學低年級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飛速發展,在這一時期,小學生已認識了一定數量的字詞,在積累了一定語言材料和[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