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文評語的人文性和藝術性
我國語文教育從古至今一直帶有極強的片面功利化色彩!按笠唤y”的封建專制體系決定了我國教育重集體而輕個人,重社會需要而輕人的需要。這種思想根深蒂固,并未隨著社會制度的改變而發生根本的變化,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左右著人們的教育觀念。表現在作文教學中,從許多孩子的作文中,我們幾乎感受不到孩子的靈性與活力,體會不到少年特有的稚氣與眼光,看不到敏感的情思和豐富的想象力,讀不到鮮活靈動的語言和獨特的表達方式。作文中沒有孩子,沒有靈魂,沒有個性和個體,有的是千人一面的“裝在套子里的人”,有的是急功近利和文字游戲。要改變這種狀況,還得從改革現有的學生作文評語的寫法入手。
評改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給學生下作文評語,則是這一環節的點睛之筆。然而,傳統的作文評語大多公式化、模式化,諸如:中心是否明確,重點是否突出,詳略是否得當,層次是否清楚,語句是否通順等。這類評語往往可以放在任何一個人的任何一篇作文中,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評價學生作文的成功之處或問題所在,但嚴重忽視了培養人、發展人的要求,僵化教條的語言不僅不能激發學生發揚優點和修正錯誤的積極性,更談不上對學生健康的寫作心態的引導和高尚人格的培養。
“做人——作文”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作文評語必須改革,朝著“以做人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進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為契機教育學生邊作文邊做人。也就是說作文評語不僅要評價學生習作的優劣,更重要的是能夠與習作者實際心靈上的交流和溝通,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通過長期的評語感染,領悟寫作技巧,磨練意志品質,逐步提高寫作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做人——作文”素質養成和和諧發展。
那么,究竟應該怎樣為學生的作文寫評語呢?
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作文不但是學生作文能力的體現,也是其世界觀、人生觀的集中表現,所以教師的作文評語不但要在寫作方法上進行指導,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的道德品質,為人處世等諸多方面進行引導。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有低級和高級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教師要站在理解、尊重學生的角度,改變以往作文評語中作為說教者的形象,與學生進行平等的、耐心的心靈交流,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評價學生的文章,最重要的除了要求他們寫得生動、形象、具體外,更要使他們喜歡學習、喜歡表達、喜歡寫作,覺得那是一種快樂。針對學生的心理,教師要用一種清新、親切的語句,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