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肌損傷生化標志物的研究進展
選擇能早期診斷缺血性心肌損傷的生化標志物是檢驗醫學的一項重要工作,這是因為不少研究都指出溶栓治療的療效和進行治療時間的早晚密切相關。Rawles[1]曾估計每延遲治療1 h有可能增加30 d死亡率21‰。但另一方面溶栓治療有一定危險性,可引起腦出血等嚴重合并癥,只憑經驗或臨床征狀就冒然進行溶栓治療顯然也是不恰當的。美國心臟學會在其提出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療導則"[2]中認為只有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電圖出現ST段上升時,才考慮給以溶栓治療,這種提法似乎保守一些,有可能漏掉一些征狀不典型但卻應該進行溶栓治療的患者。所以如果檢驗工作者能夠找出一些更有效的心肌損傷早期生化標志物,無疑會給臨床以莫大的幫助。
在以往尋找心肌損傷生化標志物的工作中,往往集中在尋找由于心肌壞死后,釋放出來的心臟特異的酶或蛋白質。心肌胞質中的小分子蛋白比結構蛋白更容易進入血循環。現已證實肌紅蛋白(相對分子質量17 000)以及CK-MB亞型,即MB1/MB2比值是目前公認的2個早期生化標志物。但是壞死病變不是患病后立刻出現的,在壞死出現前先經過一個可逆的缺氧階段。所以如果只注意檢查壞死損傷所釋放的物質,很難在發病后短時間內查出心肌損傷病變。
近年來對于急性缺血性心臟病的病理生理有了更多的了解,不僅認識到穩定性心絞痛的發生和動脈壁的粥樣斑塊形成有關,還認識到斑塊破裂是病變發展的基本因素。Fuster等[3]認為,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展有2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此斑塊表面有一完整的纖維帽,上面覆蓋一層內皮細胞,此時患者往往無征狀或在勞動缺氧時出現心絞痛。第二階段則是由于斑塊破裂引起一系列病變:如內皮細胞功能下降;脂質進入血管壁;出現炎癥病變,單核細胞轉化為活化的巨噬細胞;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產生生長因子,反過來損傷內皮細胞,釋放多種血栓形成因子,如:vW因子、V因子等。所有這些因素,再加上血小板活化,極可能形成冠狀動脈血栓。血栓的形成是多種作用如血液流體力學、血管壁各種因子成份、血小板活化、血凝和纖溶系統等相互影響、平衡的結果。
一旦血栓形成,冠狀動脈血流受限可能引起心肌缺血,出現不穩定心絞痛,病情進一步發展或者直接出現急性心肌梗死。一般認為Q波心梗往往與冠狀動脈完全阻塞有關,無Q波心肌梗死的冠狀動脈常出現血管不完全栓塞。
根據上述理論,Wu等[4]提出一些可能成為冠狀動脈心臟病早期病變的標志物。見表1。表1中大部分標志物都出現在目前公認的心肌壞死標志物之前。表中標志物有一部分可能成為冠心病的早期診斷指標。但缺點也是明顯的,因為它們大多數只表示存在炎癥或血栓等病理變化,并不意味一定存在心肌壞死。同時這些指標很難鑒別診斷不穩定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但無論如何這些指標變化對于冠心病的治療是很有價值的,臨床醫師可以針對患者的這些病變,采取及時的對癥治療,防止病變的進一步發展。下面對表1列舉的標志物作一介紹。
表1可能成為心肌損傷的早期標志物
標志物 病理生理和/ 或生化作用 相對分子質量 臨床用途
C反應蛋白(CRP) 急
[1] [2] [3] [4] [5]
【心肌損傷生化標志物的研究進展】相關文章:
神經生化標志物S100B的研究進展05-02
線粒體通透轉換孔與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04-26
骨骼肌損傷中自由基損傷機制的研究進展05-02
凋亡在機械性創傷致繼發性心肌損傷中的作用05-02
鈉鈣交換體對心肌保護作用的研究進展05-02
白花前胡丙素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05-02
焦化廢水生化處理研究進展04-30
運動性中樞疲勞的生化機制研究進展05-02
拱橋吊桿損傷退化機理及壽命評估研究進展04-28
神經組織工程修復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