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首因效應向近因效應轉換的實驗研究
【內容提要】實驗1以漢字與英文字母為材料,考察了自由回憶中學習與測驗之間不同時間間隔(0s與10s)條件下的成績,發現了首因效應向近因效應的轉換,且它不受材料意義的影響。實驗2對首因向近因效應轉換的機制作了初步的探討,排除了由于兩種時間間隔被試采用不同順序的提取策略造成首因向近因轉換的可能性。
【摘 要 題】研究報告
【關 鍵 詞】首因效應/近因……
1 前言
近年,系列位置效應研究又成為記憶研究的熱門話題。這與近因向首因效應轉換的發現有關。近因向首因效應的轉換是指隨學習和測驗時間間隔的增加對項目表中前面項目的記憶改進,而對后面項目的記憶變差。最早由Wright等人(1985年)提出。涉及的刺激材料有圖形和詞句;此現象不僅成人而且猴子、嬰兒也有報道;此外,在運用探測項目是否識別的范式和運用4擇1的系列位置確認范式中都觀察到這種效應(Cornell等,1983年、Neath,1993、Neath和Knoedler,1994、Wright,1998、Korsnes等,1996等)。因此,這種隨延緩的增加,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相對優勢的變化被看成是獨立于刺激材料和范式的記憶的一個基本特征。
但是,Kerr等人(1998)發現運用鑒別范式的研究中反應頻率的分布存在明顯偏差。0s保持間隔被試反應偏向最后面的系列位置,10s保持間隔反應則偏向最前面的系列位置。當反應偏差糾正后,近因向首因轉換消失,從而提出是反應偏差造成該現象,它不是潛在的記憶機制。
如果真是反應偏差造成,那么在自由回憶范式中就不應該有近因向首因轉換。假如這種效應是獨立于刺激材料和范式的記憶的一個基本特征,那么在自由回憶的范式中也應該有近因向首因轉換。因此本研究試圖探討自由回憶范式是否存在近因向首因轉換的現象。此外,對具有形音義結合體特征的漢字是否具有近因向首因轉換也是感興趣的問題。由于這兩個變量都是以往研究中沒有涉及的,故在材料類型中也選用了英文大寫字母,便于對兩種變量加以區別。
2 材料和方法
2.1 實驗1漢字自由回憶中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的轉換
2.1.1 被試 28名浙江大學學生。男女各半。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
2.1.2 材料 72個刺激系列,意義漢字、無意義漢字與英文大寫字母各三分之一。漢字選自《現代漢語頻率詞典》(北京語言學院語言教研室編著,1986年),平均8.02畫(5-11畫)、平均頻率.03352%(.00542%——29799%)。每系列各漢字間無明顯聯想,筆畫數與結構盡量一致。漢字中盡量避免同音字。英文字母系列都不能組成單詞或特殊符號標志。刺激大小為5cm寬×5cm高。
2.1.3 實驗設計 本實驗為2(保持時間間隔:0s和10s)×3(實驗材料:有意義漢字、無意義漢字與大寫字母)×6(6個系列位置)因素設計。因變量是每個系列位置正確回憶的百分比。實驗為被試內設計,每個被試完成全部72次試驗。保持間隔的次序在被試間平衡。每類材料、每個系列以隨機方式呈現。
2.1.4 程序 告訴被試實驗目的是測定記憶準確性,次序不作要求。實驗材料和指導語都計算機呈現。每次試驗先在屏幕中央呈現0.5秒新試驗開始的信號。信號消失1秒后,屏幕中央呈現6個系列的字或字母,每個項目呈現1s,項目間時間間隔為0秒。每系列呈現完畢,間隔0s或10s后呈現紅色的“開始回憶”字樣,要求被試將剛呈現過的六個項目寫在答案紙上,不提供反饋。鼓勵被試盡快精確地在1分鐘內完成任務。采用個別測試,有2次預備試驗,一次休息。
2.1.5 結果與分析
分別對各類材料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都有明顯的系列位置主效應:有意義漢字:F(5,324)=14.455,p<.001;無意義漢字:F(5,324)=12.864,p<.001;大寫字母:F(5,324)=8.036,p<.001。時間間隔與系列位置間的交互作用都顯著。三種材料均p<.05。對每種材料中的系列位
[1] [2] [3] [4] [5]
【首因效應向近因效應轉換的實驗研究】相關文章:
激波調制光子晶體頻率轉換效應的研究04-27
初一教學應注重“首因效應”04-30
重視首因效應,爭取良好開端04-29
電磁脈沖對電纜的耦合效應實驗研究04-27
淺述南方CASS向瑞德數據轉換研究04-28
近因04-30
脈沖微波生物效應實驗輻射場特性研究04-26
工作記憶測驗練習效應的實驗研究04-28
ISO 9002:1994向ISO 9001:2000轉換的研究05-02
關聯效應中對情緒誘詞的錯誤再認的實驗研究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