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假設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 教師話語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外語課堂中學習者獲得可理解性輸入的主要來源。可理解性輸入在很大程度上能促進教學,教師應給予重視。文中提出了一些關于如何運用輸入理論提高教師話語、促進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 教師話語 輸入理論 可理解輸入
教師話語不僅是教學的目的,也是教師執行教學任務組織課堂的工具。西方語言教學界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系統、深入地觀察課堂。20世紀80年代后期涌現了大量描述外語課堂的研究方法。90年代,對語言課堂中的教師用語有了更細致的研究。國外在此領域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師話語的數量和類型、教師提問以及反饋和糾錯等方面;國內近幾年的研究關于教師話語數量方面的文章較多,但從其質量方面分析的文章較少。就英語教學而言,近年來國內與西方已逐漸接軌,但我國外語教學一直強調以內容和結果為中心,忽視了學習的過程和方法的培養。英語語言課堂教學方法一直是教師關注的,但是教師話語尤其是教師話語的效率沒有引起重視。
20世紀80年代,克拉申提出“輸入假設”理論。克拉申[1]認為,語言學習者可通過接受可理解輸入來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他認為學習者是按照一種自然順序對那些略高于他們現有水平的語言結構經過理解之后習得的。克拉申把可理解輸入定義為“i+1”,“i”代表語言學習者當前語言知識或能力,語言學習者接觸到適合自己能力的語言輸入應該是“i+1”。克拉申強調學生掌握語言必須通過“可理解性的'輸入”,而且輸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個人的現有水平,習得就自然而然的產生。只有學習者具備可理解的輸入,才能變成語言吸收,促進外語學習[23]。
基于輸入假設理論,我們不難得出啟示:傳統的教學習慣需要改進,教師話語輸入質量有待提高。克拉申指出,“最好的也許是唯一的教授外語的方法就是提供可理解輸入”。筆者也根據實際教學總結出如下促進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
(1)教師可在向學生介紹教學單元內容的過程中,使用調整簡化教師話語的方法,用學生可理解的語言將授課內容講授給學生。教師要提供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報紙、雜志、文學作品等材料,并要求學生在課后閱讀,課上與學生討論,檢查學生的讀后收獲。通過這種方式語言輸入就帶動了語言輸出[45]。
(2)多媒體教學式的輸入是現代的教學方法。通過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powerpoint”課件的制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教師話語轉為可理解輸入。網絡的特點可幫助教師傳遞大量的語言輸入材料,如國外風俗習慣、歷史、歌曲、電影等等。提供的輸入材料一定是略高于學生當前水平的,這樣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欲望[67]。
(3)建立多功能語音實驗室同樣也是增加教師可理解輸入的有效方法。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應抓緊課后時間。多功能語音實驗室課余可為學生提供閱讀英語小說、雜志,聽英語磁帶的空間,這樣就能滿足學生的各種各樣輸入的需要。
總之,英語教師需具備輸入假設等相關理論的知識,以促進英語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London Longman,1985:78.
[2]Kasper,S.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68.
[3]周軍平.教師話語與第二語言習得[J].外語教學,2006,27(3):69.
[4]沈育英.外語課堂教室話語研究現狀與展望[J].US睠hinaForeignLanguage,2003,(2):74.
[5]張 興.談輸入、輸出理論及其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07,(9):74.
[6]馬 穎.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情感因素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J].長春中醫學院學報,2005,21(6):71.
[7]趙丹丹.如何培養英語閱讀技能[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2(3):91.
【輸入假設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情感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04-16
試論“輸入假設”和“情感過濾假設”在聽力教學中的運用01-20
隱喻認知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8-01
標記理論在綜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8-27
背誦式語言輸入在成人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7-29
PCK理論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30
略談英語教學中錯誤分析理論的應用10-18
圖式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