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體育社會化的功效及實現途徑論文
摘要:傳統的高校體育在很多方面制約著學生個性發展和適應社會及向杜會化轉變的進程。現代教育體制和堵養目標呼喚著高校體育的改革,與社會接軌,最終實現社會化。本文根據自身認識理解及體育實踐經臉,就高校體育社會化功效和實現途徑做一理論性的探討。
關鍵詞:高校體育,社會體育,社會化,趨勢,途徑
關于體育社會化,目前的理論研究中有幾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體育杜會化就是體育“改造白己,適應杜會,實現自己的社會性”,“體育作為社會的參與者必須與不同的杜會相適應,協調一致”。另一種觀點認為,體育社會化屬千社會生活杜會化的范礴,體育杜會化就是隨著杜會大生產和現代經濟的大發展,體育逐漸成為獨立的社會化過程,體育結構復雜化及體育內部及體育與杜會各方面聯系日益緊密的狀態和趨勢,這是現代社會體育的特征。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體育社會化的實質可概括為體育的社會性和杜會辦體育兩個方面。但不論哪種觀點,在促進體育的社會化、現代化,實現體育與杜會緊密聯系的目標上是一致的。近些年,體育社會化不僅僅使體育本身受益非淺,而且在國家的社會效益和徑濟效益許多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收獲。為體育事業奠定了雄厚的基礎,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飛速發展。
1.離校體育社會化的主要功效
1.1促進學生個體社會化
高校所要培養的人才是能夠被社會接納,能夠適應社會,對社會有用的社會人。由于體育的固有特點,功能之一便是促進人的社會化。體育不僅為人們提供社會生活所需求的行為方式與行為規范,而且還可以使人們學到其他社會生活領城中的規則。特別對青年學生來說,體育還可以使他們學習到互相尊重。養成良好的社會態度,發展自主性和對道德問題的判斷力,促進他們個性的形成與發展。
1.2墳補杜會體育不足,促進社會體育發展
近些年國家為發展社會體育采取和制定了許多重要措施和規劃。如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關于體育場館面向社會開放的有關法令,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杜會體育的發展。但還應看到我國社會體育的經濟條件和杜會條件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很薄弱。人口教育水平低。社會體育經費極少,體育場地器材嚴重不足。以北京為例,平均20.9萬人才擁有一處公共體育設施。由于人口增長較快,新建住宅區不能考慮建設附屬的運動場地,受過專業訓練的體育輔導員數量有限,這些都是制約杜會體育發展的重要因家。因此,提高國民家質促進社會體育健康蓮勃發展,高校擔負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高校是學校教育的最后階段,培養學生良好體育行為、習慣和體育意識,樹立終身觀念,是大學階段的體育教育目標,又是家質教育的要求。走出校門,他們將是社會體育的骨干分子,對促進社會人口的體育活動必將起到積極作用。是社會體育人口發展的基礎。
第二,高校具有一支家質高、業務精、受過良好訓練和很高指導能力的專業教師隊伍。據調查,發達國家體育輔導員在社會體育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統計資料表明日本到1997年1月止有杜會體育輔導員64286人,我國只有50000人,從人口比例看數量極少,隨著體育改革的逐步深人,大量的俱樂部、協會等杜會團體日益增加,急需專門人才的指導,但又決不能走增加編制,增設事業單位的老路。全國高校體育教師有兩萬人,具有職稱高、專業全、裁判級別高、在杜會上體育兼職多的優勢,如果充分組織和調動起來,將是社會體育發展的有力技術保證。
第三,高校擁有一大批一流的體育場館和器材設施,如果利用得當。將為杜會體育開展節省大量經費和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保障。據統計,截至1998年底全國共有各種體育場館615693所,總面積7.8億平方米,人均占有0.65平方米,屬于教育系統的占61.17%。其中高校的條件都是較好的。從世界上看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杜會開放是許多國家解決社會體育活動場地不足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我國還未有組織有計劃地實施過。學校體育場地開發情況調查研究表明。學校體育場地開發利大于弊,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是可行的。
1.3促進高校競技運動水平提高
國務院在批轉1981,1983年全國體育工作會議的報告中指出:“提倡和支持有關部門、產業系統、大的廠礦企業和大專院校盡可能舉辦各種形式的宵少年業余訓練,設置高水平的運動隊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改革的深人,高校組辦高水平運動隊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這些隊伍在促進校內體育蓬勃開展,擴大影響、提高學術知名度的同時,也為各自國家的競技運動發展和提高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如美國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多數來自于各大學,NBA的教練直接到大學中挑選人員。我國的大學生籃球聯賽也獲得了較大的成功,所產生的社會效益不亞于職業聯賽。實踐證明,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有利于學校教育,有利于國家體育競技事業的發展。
1.4豐富學生的業余梢神生活
跳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休育作為一種精神生活必須品,越來越得到學生的傾心和認同。無論何時運動場上總是有學生矯健的身影,他們從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和心理上的慰藉,得到了其他活動形式所不能給予的樂趣和享受。
1.5促進校園的德定
積極參與體育賽事可提高民族的凝聚為和愛國熱情,激發民族自豪感和團結向上的信念。有序的體育活動則可使學生在安定祥和的氛圍中得到精神壓力的解脫。緩解因學習任務的縈重所帶來神經緊張,因此,健康積極的體育運動有利于保持校園秩序的毯定。
2.買現商校體育杜會化的主要途徑
2.1認清社會形勢發展,更新體育觀念
高校體育究竟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要發展學生的哪一方面,長久以來一直是理論界爭論的焦點。從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發展競技運動水平,到終身體育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和多樣化可以看出,學校的體育觀念是一部流動的發展的歷史,是與社會需要緊密相連的。從前和現今相比較,體育的內容、形式、規模水平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校所培養的是能夠適應杜會生活的社會人,體育也要服從學校教育主體的健身、健美、娛樂、終身休育和個性化、多樣化的需要,積極開展自身的改革,走出封閉的圍墻,大力發展與社會的橫向聯系,為促進學生個體的社會化發揮重要的作用,為增強活力和發展社會體育建立嶄新的體系。
2.2更新、補充體育教學內容
高校現行體育教材體系正如《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程度不同地脫離實際。”必須要“更新教學內容氣新的內容一要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二要符合主體需要變化的實際。要脫離專業教育的模式,加強健身、健美和娛樂休育及社會普遍流行的熱門項目內容。要結合本地區和學校的特點、傳統、條件、師資水平、學生基礎等實際,制定能夠反映出不同地區和學校,不同的特色的教材體系,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終身體育意識的教育內容。
2.3改革學校體育教育形式
據《境外學校體育傳真》介紹,發達國家學校的體育教育多以選修形式和單項俱樂部為主,學生能夠根據興趣和特長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有很大的自主性。我國的一些高校開設的體育選修課程也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喜愛。學校體育教育的改革要重視個性的發展,要適應時代的變化,要向終身學習體系過渡,要有利于向社會化發展。賴開德先生在《現代社會與學校體育》一書中指出,體育俱樂部將成為高校體育的重要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發展學生休育特長、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為目的的競技體育俱樂部。一類是以健身、健美娛樂為目的群眾性的體育俱樂部;由學生自己參加的群眾性的休育團休,如各單項協會,是一種較好的組織形式,已經在一些高校出現。課外體育活動將向自主確定鍛煉目標、自主選擇鍛煉內容、自主組織的方向發展,休育的組織形式將出現多樣化和小型化的發展趨勢。
【高校體育社會化的功效及實現途徑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體育社會適應學習領域的實現途徑的論文04-27
我國高校體育社會化的探討的論文04-27
淺析高校體育社會化的建設與需要的論文04-27
高校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途徑論文04-28
高校體育社會化發展目標的研究論文05-02
信息技術環境下高校體育社會化論文04-27
高校體育場館社會化服務的調查與分析論文04-27
基于社會化的普通高校體育場館經營論文05-02
長春市高校體育資源社會化綜合開發利用論文04-27
實現監獄法制化的途徑與模式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