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高校體育社會化的建設與需要的論文
隨著社會、經濟各方面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體育的需求日益高漲,場館資源極度短缺而大多數高校體育場館利用率低下的現實面前,高校體育場館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更顯迫切,本文針對當前高校體育場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緊迫的問題,從高校體育場館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研究人手,理論上分析影響場館資源開發利用的因素,總結部分取得一定效益的高校的成功經驗,從而探索出一條合理解決高校場館資源有償開放的途徑,以優化高校體育場地資源,為全民健身活動提供有效服務。
一、協調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
高校體育場館實行開放經營,首先要處理好校內使用和校外經營的關系。高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倡議者或者決策人都應明白,場館開放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獲取經濟收益,而是為了實現資源與社會共享,為我國的全民健身提供物質支持。在此基礎上我們要進一步認清,如果要對社會開放體育場館,絕對不能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也就是說要在滿足學校教學、訓練的正常需要之后才能向社會開放體育場館,才能談支持全民健身。在實行開放前,應對學校體育場館的正常教學、訓練和課余鍛煉的使用情況比如每個學期必須安排多少學時的教學任務、為哪些項目提供多少小時的訓練時間、給學校師生安排多少小時的課余鍛煉時間等有十分詳盡和周全的把握,在此基礎之上才能進行場館向社會開放。場館對外開放應加強計劃性,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科學地安排場地、時間,比如在學生使用較少的早晚時間、周六、周日、寒暑假,最大限度地提高場館的利用率,做到既不影響正常上課和訓練,又能為全民健身提供場地,盡量做到兩者兼顧。
高校體育場館開放經營,為社會提供多元服務,緩解全民健身場地不足,有益于社會生活的進步,也是收獲社會效益的表現。與此同時,場館開放也會給高校帶來一定經濟效益。部分高校開放體育場館開展有償經營,過分強調經濟效益,違背了“實現資源與社會共享”的初衷,忽視了高校“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和社會責任。因此,實行高校體育場館有償開放,要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提高對社會效益的重視程度,注重社會效益對經濟效益和帶動功能,在獲得良好經濟效益之后更要增強社會效益,力求實現兩者有機統一、和諧發展。
二、設置專門機構,配置好管理人員
高校體育場館開放經營,必須成立專門的機構,并賦予組織明確的目標、任務、結構、職能以及管理人員間的責權關系。在成立管理機構的同時,成立非正式組織配合組織的運轉。發揮體育專業或有體育專長的學生力量,成立體育協會,學生組織可以根據特長承擔起部分場館的管理工作。體育協會還可發揮成員的宣傳作用,達到開拓市場的目的。吸收學生參與場館開放的管理,對學生自身也是一個走人社會參與實踐的學習機會。
根據工作需要,配置專門的經營管理人員。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把人才培養與開發使用納人場館發展規劃,同時通過內掘外引方式,開發和引進經營人才從而形成體育場館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機制,營造人才培養市場,力爭建設一支事業心強、熟悉業務、懂體育懂經營的高素質專業體育場館管理人才隊伍。
三、科學系統地實施對外經營,確定合理經營
高校體育場館經營部門要努力發掘有效的經營手段,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有償服務。比如在校園網建立體育健身、康復、診斷綜合服務網頁、成立體育俱樂部、開辦培訓班、提供健身指導、開展健身咨詢等方式,積極吸納更多的社會人員到學校來參加鍛練。還可以采取“以體為主,多種經營”的策略,在以體為主的前提下,開展多種經營,以體養體,多業助體,例如出租場地給其他單位舉辦運動會、舉辦文藝晚會等。各重點院校還可利用學校的知名度,吸引社會力量聯辦高水平運動隊,為學校的體育場館建設、維護以及運動訓練籌措贊助資金,組織一定規模和水平的體育競賽,從中獲取一定的經濟收人。
四、加強對外交流,借鑒科學合理經驗
高校場館開放經營是一項開拓性的全新工作,沒有成熟的現成經驗可供借鑒,應注意與兄弟高校和其他公共體育場館的聯系,通過參觀、考察和學術交流的形式進行關于體育場館開放問題的探討,總結經驗,取長補短。具體可以采取到先行開放體育場館的高校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借鑒經驗教訓也可學習其他非高校場館的經營管理的成功經驗;采取舉辦學術論壇、區域性的座談會等形式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促進高校體育場館開放走向完善和成熟。
在全民健身日益普及、健康觀念逐漸深人人心的社會環境下,高校體育場館實行開放經營既順應了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要求,也給高校自身的更大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
【淺析高校體育社會化的建設與需要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高校體育文化與育人功能04-29
高校檔案信息化建設淺析05-02
淺析高校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5-01
淺析高校校園文化中的隱性課程建設04-30
淺析城市建設的環境保護論文04-26
淺析高校體育開展武術教學的必要性04-30
淺析當前高校寢室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對策04-29
淺析高校教學秘書在建設和諧校園中的作用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