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休閑體育發展現狀與社會功能探析論文
摘要:
休閑體育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創造社會財富,減少社會對抗,有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關鍵詞:
休閑體育;和諧社會;全面發展
一、引言
步入小康社會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觀念不斷更新,人們越來越重視休閑的內容與方式。休閑作為一種積極參與生活的方式,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和追求,更是一個國家生產力高低的標志,而與之產生的休閑體育則是人們在閑暇時間為了身體健康和心理愉悅等目的借助體育活動的形式所表現的一種積極、建康、文明、科學的休閑方式[1]。無論是為了增進健康而進行的爬山、跑步、游泳,還是群體娛樂性的羽毛球、網球等游戲,或是對抗性的籃球、足球比賽,甚或冒險刺激性的蹦極、小輪車等極限運動均屬休閑體育活動。因此可以預料群眾休閑體育在我國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休閑體育的興起與演變
休閑體育活動的起源與休閑的起源密不可分。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在慶祝獲取足夠獵物而舉行的歡慶活動便是休閑活動的萌芽。公元前2500年古巴比倫文化中就有休閑活動的存在,如賽馬、摔跤、射箭、繪畫、音樂、狩獵等。可見,當時的體育活動已經成為休閑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略觀休閑的起源及發展,便可發現休閑從一開始就包含著運動的因素,體育一直是休閑的一種重要手段和目的。據統計,休閑活動中,60%-80%與體育活動有關。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休閑的起源及發展史也是休閑體育的起源和發展史。當今世界,休閑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三、休閑體育的發展動因及狀況
(一)經濟發展為休閑體育產生提供了物質動力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使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現在我國城市人均收入已經達到800美元,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地區,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1000美元,總體進入小康社會。休閑消費已成為我國城市居民的一種新時尚。休閑活動需求明顯增強,如火如荼的休閑體育活動突出反映了這種趨勢。
一項對杭州某休閑體育場所進行休閑運動684名消費者的調查統計(表1)表示:年收入在2.5-4萬之間的消費者有192人,占的比例最大,為調查總數的26.4%,年收入1-2.5萬的消費者168人,占23.1%。可見,年收入1-4萬的人群占了總數的49.5%,近總數的一半。即休閑體育運動消費人群集中于年收入2.5萬的居民。在對消費者對待休閑運動的消費問題上,統計顯示:認為休閑消費一般可以接受的消費者有356人,占到總數51.9%,占總數一半以上;認為價格貴的有252人,占總數的36.7%。這說明表1被調查者的經濟狀況(年收入)范圍頻數百分比有效休閑體育消費說明休閑體育消費已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休閑體育活動開展得比較不錯,隨著經濟的增長,發展的趨勢將更好。
在進行休閑運動的人群職業的調查中(表2),我們發現工人和職員的人群成為休閑運動的主要消費者,占調查總數的31.1%,技術人員占24.5%。我們可以看出,更多的參加休閑運動的是那些工作壓力相對較大的人群。休閑體育運動是否真能讓人們覺得能夠有效地緩解壓力,從統計表中可以體現出,有85.3%的休閑運動人群認為休閑運動對人們的身心調節確實是有作用的,能更好地促進生活。
(二)閑暇時間增多為休閑體育提供了發展空間
閑暇時間是是人們每天除工作時間和睡眠、用餐及家務勞動等生活必要時間以外,用于個人發展、文化娛樂、消遣、社會交往等自由支配時間。我國自1995年5月起,開始了每周5天工作制,2007年又新增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國家法定節假日,現在已有法定假日115天,達到全年總天數的31.5%(不包括日常生活中“8小時以外”的閑暇時間),學生與教師的假日超過了180天,這為人們旅游、身體鍛煉等休閑放松活動提供了時間保證。
一周一共有168個小時,按一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一天8小時的睡眠時間,分別除去40個小時和56個小時,加上必要的休息時間和其他的用時18個小時(吃飯,家務等按一天2.5小時計算)以外,一周有54個小時可供自己支配。一周內有32.1%的自由時間供人們支配作為休息和消遣。
(三)意識增強加速了休閑體育的發展
我國初步進入小康社會以后,人們的物質、精神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已經從生產—休息—生產的定勢逐漸轉向生產—休閑—娛樂新理念、新追求。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用于體育的消費逐年增加,這標志著人們正在邁向休閑時代。
休閑體育作為休閑時代的一種產物,具有現代性、教育性、世俗性、娛樂性的特點,休閑體育已經成為人類最健康的一種休閑生活方式。對休閑運動場所進行體育活動的人群的學歷調查顯示(表3),大專或大學本科畢業的人數有410人,占總數的56.3%。說明大學生或高學歷的人群更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更好地享受生活。該人群休閑意識的增強更能體現出,休閑運動將成為社會休閑活動中的主流。
再從調查統計運動人群參見活動的頻率可以看出(圖1、2),每周運動兩次的人數達201人,占總人數的58.7%,兩天運動一次的人數89人,占25.9%。人們平均每月用于休閑體育的消費標準也隨著個人需求的不同而有所區別。調查顯示,有36.2%的人月休閑體育消費金額在50—100元,消費100—200元的人群也不少,占總數的25.9%。有45.2%的休閑運動人群是長期且有計劃的。可見人們對休閑體育的意識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在不斷的加強。
圖1休閑體育運動的頻率
圖2平均每月用于休閑體育消費總之,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全民健身戰略的實施以及08北京奧運會的影響,人們休閑體育的數量和質量都在不斷提升,因此處于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時代的休閑體育,其生長空間是無限廣闊的。
四、休閑體育的發展對構建和諧社會的作用
(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社會的主體是人,對于構建和諧社會要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人的全面、協調、穩定發展就是社會的科學發展觀。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學說認為人的素質的全面發展是指體力與智力的協調發展、社會素質的全面發展、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和人的個性的自由發展。現代奧林匹克奠基人顧拜旦也認為,奧林匹克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參與,以此達到人的和諧、完美和發展。休閑體育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化,消除了休閑時間里人們的無聊之感,使人們在滿足趣味性的同時也建強體魄,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二)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有助于鞏固社會和諧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是體育倡導的道德風尚,體育不單單是強身健體的手段,也是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同時可以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弘揚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的有效手段。體育運動可以排解不良情緒,使人保持身心愉悅,保持開朗的心態和開放的姿態對待交際對象,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能微笑地面對他人,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必將大上一個臺階。
(三)創造社會財富,促進經濟的協調發展
體育蘊涵著豐富的經濟功能。在許多西方國家體育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在一些發展中國家,體育也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體育屬于第三產業,是向社會提供體育產品和服務的部門,它主要提供非物質形態的特殊消費品。休閑體育意識的覺醒促進了休閑體育項目的開拓,勢必為社會的發展增添可觀的經濟效益。
(四)遵循游戲規則,促進社會守法觀念和團隊精神的形成
體育作為一種“規則性的游戲”,對于培養人們的規則意識具有重要的作用。兒童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漸學會遵循統一的游戲規則,學會與伙伴的和諧相處。成年人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學習體育規則,同樣也培養了對規則、法律的遵守意識。另外,在多人參與的休閑體育運動過程中,人們還可以建立團隊意識,形成互幫互助的人際關系。競爭與合作是時代發展的主題,當前,團隊精神正是我們大力倡導與需求的。
(五)緩解社會矛盾,有助于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
和諧社會應是有效化解內部矛盾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及時發現和化解各種矛盾,消除潛在的導致沖突和對抗的不安定因素。人的生物性決定了他與生俱來的、出于自我保護的攻擊性,行為心理學家認為光靠壓抑和控制這種攻擊性只能取得局部性、暫時的效果,長久壓抑控制只會產生更加惡性的事件,但這種攻擊性可以通過儀式化活動被釋放出來。體育是一種很好的發泄、排解方式。因此,健全矛盾疏導的工作機制,維護社會穩定,體育可以充當“安全閥”,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五、結語
和諧社會和的構建與休閑體育運動事業的發展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和諧社會的構建是休閑體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基礎,為休閑體育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同時,休閑體育的發展,將會在促進社會公平、和諧社會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較大作用。我們必須以和諧社會理念為指導思想,轉變休閑體育活動的發展觀念,創新休閑體育的發展模式,提高休閑體育發展的質量,提高全民休閑運動的意識,促進國民素質的全面發展,加快和諧社會構建進程。休閑體育建設如何跟上和諧社會構建的節拍呢?我們可從以下幾點思考:
(一)以高校為依托,加強休閑體育的理論研究,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西方國家對休閑及休閑體育的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對此領域的研究才剛剛起步。我們高校可以成立休閑體育科研機構,深入研究休閑體育,企業提供實踐知識和資金支持,政府部門制定標準法規。這既可促使休閑體育理論與休閑教育服務于社會,又能從社會實踐中提升休閑體育理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二)加大宣傳力度,促進休閑體育消費
休閑體育是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它是“人類美麗的精神家園”,發展休閑體育關系到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各級部門應加大對休閑體育的宣傳力度,使廣大群眾能在閑暇時間里能積極地參加休閑體育的健身活動,購買各種休閑體育產品。如適合于中老年的氣功養身、健康咨詢等保健型產品;適合于青壯年的減肥健美、美容美體等內容的產品;滿足白領階層休閑健身和公關商務活動需求的產品等。
(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社會的人文關懷
在小康社會里全面發展休閑體育,就必須把體育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提高國民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的軌道上來。政府部門應不斷增加投資用于擴建體育場館及相關輔助設施,還應廣開財路,鼓勵和提倡社會力量參與;對場館進行合理投資和布局,把體育場館、運動中心納入城市總體建設規劃,并在新老社區、公園、廣場修建簡易健身場所,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閑體育環境。
同時,休閑體育普及與提高也要關注小城鎮、農村、欠發達地區和社會弱勢群體的發展。政府更要提高休閑體育專項資金,充分利用社會福利彩票、體育彩票籌集的資金,保障困難群體享有基本的休閑體育權利,實現小康社會里休閑體育對全民的關愛。
參考文獻
[1]韓素萍.休閑體育概念研究之綜述[J].山東體育科技,2005(4):33-35.
[2]鄧立光.我國休閑運動的發展趨勢及潛在價值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6(6):50-51.
[3]班秀萍.體育與人的全面發展[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4):10-11.
[4]虞重干,張軍獻.體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紐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1):39-42.
【休閑體育發展現狀與社會功能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社會體育發展現狀分析論文04-29
健身走發展歷史的考證及健身功能探析論文05-04
探析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現狀與趨勢論文05-03
高校社會體育專業辦學現狀及發展對策論文05-01
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現狀論文05-02
高校體育教育現狀與未來發展措施論文05-03
體育新聞傳播的文化內涵及其現狀的探析論文05-03
體育影視娛樂化發展策略探析論文05-04
對體育影視娛樂化發展策略探析論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