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有效策略論文

時間:2023-05-02 02:21:11 數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有效策略論文

  【摘要】“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工具”,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認真落實語言訓練,會增強師生間、學生間的口語交際能力,強化交流合作意識,促進學生數學語言的提煉和思維發展,更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和靈活應對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有效策略論文

  【關鍵詞】數學語言;數學思維;口語交際;交流合作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這些通俗易懂的諺語卻折射出語言交際的重要性。談到培養語言能力,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那是語文教學的事情。”其實不盡然,在數學教學中也應該扎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因為“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工具”,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認真落實語言訓練,會增強師生間、學生間的口語交際能力,強化交流合作意識,促進學生數學語言的提煉和思維發展,更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和靈活應對解決問題的能力。

  怎樣才能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總結了幾許,想與同行共商榷。

  1.評價激勵——“敢說”

  由于個性差異和生活環境的具體影響,有的學生膽怯害羞,欲言又止的惟恐講錯;有的學生上課從不主動發言,即使“被迫”發言也是吞吞吐吐、條理不清,語言不完整規范;有的學生則干脆站立低頭不語。這便是課堂教學中讓師者最為頭疼的現狀。于此,需要我們要多親近學生,盡可能地實現師生間的“零距離”,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人格,保護自尊,培養興趣,消除懶說的內在情緒和怕說的心理障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小著手、從易入手,抓住細節,精心挖掘,科學設計,為每個學生提供表達的訓練機會。哪怕是一次很平常的簡易答問,或者很普通的簡短對話,甚至是一次比較流暢的照本宣科,老師也要用期盼的心及時評價鼓勵。讓學生擁有安全感,從內心深處萌生表達的勇氣,產生積極表達的興趣,有一定成功的體驗,進而樹立敢說的信心,養成敢說的習慣。

  比如在探究《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是這樣創設情境的:“同學們隨便說一個數,老師就能魔術般地立即知道這個數能不能被2或5整除!”面對這個“隨便說數”的簡易問題,每個學生都滿懷好奇的心態紛紛挑戰,激發了“敢說”的欲望,樹立了學生“敢說”的信心。

  2.創設情境——“樂說”

  巧妙創設輕松活躍的語言氛圍,精心設計形式多樣、趣味濃郁、喜聞樂做的課堂活動,讓學生親歷整個過程,帶頭引領每個學生在課堂活動里暢所欲言、自由交流、共同探討,在民主平等、輕松和諧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感。

  根據教學的實際內容,設計符合學生學情的“打電話”、“我是小小售貨員”、“我是小小設計師”、“我是稱職的小老師”等多種極富情趣的數學生活情境,營造特定的氛圍,有效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比如:在《比較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異同》時,我根據學生語言表達力的程度進行合理分組、分角色(讓學生分別充當線段、射線和直線進行自我介紹與交流),創設了一種人文性很強的互動交流情境,引領學生在小組內分角色進行討論學習,清楚快捷地比較出三者的異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媒體輔助——“想說”

  多媒體可以集聲、光、色、動于一體,能根據教學需求把教學內容實現大小、遠近、快慢、整散、虛實、動靜之間的轉換,突破時空的限制。生動、形象、逼真地再現事物的發生與發展過程,能使靜止的畫面動態化,繁雜的過程簡單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內容趣味化。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促進理解,萌生強烈的說話欲望,更能增強學生語言表達的條理性和準確性。

  例如在《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時,單憑課本中簡單的圖文介紹,學生難以發揮空間想象力進行正確理解。于是,依據學生原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我借助多媒體,動畫展示了“圓柱體轉換成長方體”這個抽象復雜的過程,把“新知”轉化為“已知”。學生很快就找準了內在聯系(圓柱的底面積相當于長方體的底面積,圓柱的高相當于長方體的高。因此,圓柱的體積就可仿用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進行推算)。然后再次小組操作學具,讓學生進一步看清楚、想明白、理透徹、說準確,理解到“形狀”變而“體積”沒變。既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還滲透了重要的轉化思想與方法,使觀察、思維、操作和語言表達有效地融為一體,收到了實效。

  4.拓展創新——“多說”

  孩子的內心世界總是充滿好奇和想象的,而數學教材中蘊藏著大量有利于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素材。這就需要我們充分挖掘、創新使用,拓展教材中豐富多彩的訓練素材,讓學生有話多說。 現行的數學教材附有來自生活的精巧新穎、形象生動、富有童趣的彩色插圖,極富吸引力。適時指導學生看懂圖意,精心組織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深入討論,循序漸進地開展“仔細觀察—獨立思考—交流匯報”的語言訓練方式;必要時還得采取“教師范說—學生仿說—師生共說”穩扎穩打的方式落實內化訓練。

  在數學廣角等實踐活動內容中,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有意識地安排一些“玩”的操作活動,引導每個學生在“玩”中進行數學語言表達訓練。例如在探討《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組織學生小組動手操作,通過折疊、剪拼、測量等方法,組織每個學生“仔細看”、“用心想”、“認真比”、“大膽說”、“專心聽”,采取自我表述、同桌對話、小組討論、師生交流、全班評析等語言訓練形式進行全面探究,鼓勵學生有條理地說出操作過程,勇于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拓展學生的應證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然后,組織學生全方位收集整理數學信息,讓學生自己歸納出“任意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一定都是180°”的結論。這樣一來,學生邊看、邊想、邊做、邊說,使眼、手、心、腦、口、耳共同參與,和諧發展。

  教學內容越豐富,獲取的語言訓練素材就越多,讓學生在“多說”的積累中逐步說得更細更準、更有針對性。

  5.示范引領——“會說”

  在數學學習中,教師本身必須正確表述課堂語言,合理引領學生進行有序訓練,真正實現“潤物細無聲”的熏陶與感染。

  比如在“認識三角形”時,先引導學生畫圖操作、對比觀察,接著抽學生大膽嘗試口述“什么叫三角形”(很多學生卻說成“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就叫三角形”)。于是,我將錯就錯,根據學生的表達意思,隨即在黑板上畫出了一些“組成的圖形”:(在此列舉幾個圖例)

  看著這些“組成”的圖形,學生恍然大悟,早就忍不住的笑開了。然后,我再進行正確的示范表述加以糾正強調:“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才叫三角形”,讓學生在說、寫、演、畫之時正確理解“圍成”的準確性,達成共識。

  總之,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是一項艱巨的重任。讓我們從教學中的每個細節做起,逐步樹立學生“敢說”的信心,喚起“想說”的欲望,萌生“樂說”的情趣,形成“多說”的習慣,進而提升“會說”的能力。

【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有效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論文04-27

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論文05-02

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論文05-02

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論文05-02

小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策略論文05-02

新課標下有效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04-26

商務英語聽說能力培養有效策略05-02

高職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策略04-29

數學思維能力及其培養策略04-28

聽力策略能力及培養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