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珠算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小學數學的教學存在著許多弊端,長期以來的習慣思維嚴重地阻礙了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就計算能力而言,計算速度不快、結果不準的現象,在中、小學生中極為普通,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遞進,學生的計算能力反呈下降的趨勢,有不少考生正是由于20以內的加、減不熟練,丟掉了關鍵的幾分,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
下面我們來談談傳統加、減教學法的一些弊端及其改進的方法。
一、傳統加、減教學法的弊端
1、20以內的進、退位加、減法過程復雜。
在20以內進位加法的教學中,我們采用的是“湊十法”,這就要求學生以第一加數為基礎,再把第二加數分成兩個數,其中一數要與第一加數湊成十,最后得出計算結果。如9+3,要想9+1=10,3可以分成1和2,所以9+3=12。以上過程,對于初學者來說,思維是相當復雜的。對于20以內的退位減法,現在教材中是利用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來進行計算的。如計算12-9,要想9+3=12,再得到12-9=3,這就使得減法與加法相比,又多了一次思維上的轉折,顯得更麻煩。
2、運算的順序與讀數、寫數的習慣相反。
在傳統的加、減法教學中,我們采用的是從低位至高位逐位計算的順序,而這種順序正好與我們讀數、寫數的習慣相反。我們從右到左進行計算,卻要從左到右讀出來,這就大大地增加了心算的難度。因為我們無法算一位就報一位來得出結果,而是要把最后算出來的結果先讀出來,把最先算出來的結果最后讀出來,這樣,就不可能培養出學生良好的心算能力。所以,現在教材中出現的口算題都比較簡單,對于一些口算題,不少學生口算的速度還不如筆算,而且出錯率也相當高。
3、進、退位點的使用,增加了運算的環節。
在多位數加、減的教學中,我們常常要用到進退位點,這樣既增加了運算的環節,又增加了出錯的機率。由于運算環節的增加,運算的節奏就被放慢了,學生對于多位數的加、減法運算,也就只能停留在一位一位逐位計算的低水平上了。
二、傳統加、減法教學的改進
改進傳統加減法的最好途徑,是把珠算的方法用于筆算。與西方的筆算相比,我國的珠算有著更悠久的歷史,它積累了豐富的內容和方法,如能把珠算的方法結合到筆算中去,就會對加、減法教學的改革產生重大的影響。
珠算對筆算加、減的改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20以內進、退位加、減法的改進。
在珠算中,進位加法的運算規律是:本檔減補,前檔進一;退位減法的運算規律是:前檔退一,本檔加補。將此方法用于筆算加、減中,則20以內進位加法的運算規律為:十位為1,個位減補;20以內的是退位減法運算規律為:下位為0,個位加補。這樣,我們就把20以內的進位加法轉化成了10以內的減法,(以減代加),20以內的退位減法轉化成了10以內的加法(以加代減)。這種方法算理清楚、算法簡潔,很容易形成各種反射,教學過程也大大簡化。如4+9=13,十位:為1,個位:4-1=3(9的補數為1)。
算理可用下式來說明:
4+9=4+10-1=14-1=13(4+9比4+10少1)。
2、多位數加、減教學法的改進。
在多位數加、減法教學中,我們可采用珠算的從高位算起的順序,對于進、退位而產生的計算上的問題,我們可根據筆算的特點,仿照珠算的方法來處理。
(1)加法法則:多位算起,逐位相加,滿10進1,所進的1,串寫在前位和的右下角,最后將右下角有“1”的數加1寫出。
熟練后,可以脫離豎式計算:
2384+4982=612156=7356
(2)減法法則:后位算起,逐位相減,不夠減從前位差上退1,并在前位差下用“-”表示,本位加10再減,最后將下面有“-”的數減1寫出。
熟練后,可以直接用模式計算,如8135-2793=6442=5342。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以上的加、減運算的方法與珠算是完全一致的,只不過珠算的進位與退位可以直接用撥珠來完成,我們這里是用“1”或“-”表示而已。所以,我們不妨把這種方法稱之為“珠算式筆算加、減法”。
“珠算式筆算加、減法”把多位數加、減法的計算簡化成了各數位上一位數加、減法的簡單計算,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已不再困難,從而極大地減少了運算的難度。
綜上所述,把珠算的方法用于筆算加、減法的教學改革中去,不僅使珠算這門古老的科學大放異彩,也為小學數學的教學教改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珠算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的論文05-02
探究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的論文05-02
電教手段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5-02
激勵教學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4-27
德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4-27
體育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4-30
籃球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4-29
幼兒數學教育中討論方法的運用 論文04-30
淺析小學數學開放題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5-02
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運用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