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課 程 的 呼 喚
新 課 程 的 呼 喚傳統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毫無生氣和樂趣,使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因為:
傳統課堂教學設計中重點是按教材邏輯,分解設計一系列問題及練習。盡管也提出研究學生的任務,但研究的重點放在學生能否掌握教材,學生只是被灌輸知識的容器。
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為完成教案而教,課堂提問時期望學生的回答與預定答案一致,教學目標就實現了,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扮演著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角色。
要徹底打破傳統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教師惟我獨尊,學生惟命是從;課堂上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被迫地學;教師聲色俱歷,學生循規蹈矩”的格局,應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觀念。要實現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觀念的轉變主要是實現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下面結合《米的認識和測量》的教學談談我在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中對師生狀態轉變的認識。
一、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我們每個教師都知道學生的學習方式應由被動轉為主動,但怎樣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通過一定的過程和方法掌握知識和技能,這是“課改”的焦點和難點。經過一年時間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我以為要做到下面幾點:
1、 知識由學生去發現---“當學生發現知識的個人意義時,他們學得最感興趣!
教學《米的認識和用米測量》,當我介紹米尺以及一米的長度時,學生就表現出迫切要親身體會一米的長度,我及時滿足他們的欲望,把米尺交給學生研究。學生伸出兩手臂,分別拿米尺的兩端,“!原來一米有這么長!睂W生興高采烈地比試著,久久沒放手。他們還發現米尺上的刻度標有0---100的數字,說明什么呢?學生滿有意思地思考著,“1米=100厘米”、“100厘米的長度是1米”學生經過講座踴躍地回答。
當學生有了具體1米的長度概念時,就極想用米尺去測量周圍物體的長度。我就及時出示測量作業,讓學生開始動手測量。在測量過程中,學生自己去尋找測量對象,有的測量講臺的長,有的測量窗的寬,有的測量身高,有個小組的學生說要給我測量褲長呢!他們不時像發現新大陸似的興奮地向我匯報他們的測量成果。
在米的認識和用米測量過種中,我自始至終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學生不但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找到學習的樂趣。
2、 問題由學生去解決---“學生在處量問題過種中找到解決的辦法,他們是最興奮的”。
在教學《米的認識和測量》時,我設計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測量物體的長度,為什么要用米作單位?學生們帶著問題一會看看米尺,一會又看看自己的以厘米作單位的小尺子進行分析比較,不用教師督促,同學們完全投入到問題的思考中,他們終于找到答案了,原來用米作單位是測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同學們露出成功的笑容。
第二個問題是任意測量你身邊物體的長度,并做好記錄,用了什么測量工具?長度是多少?當學生接到這題目時,全場沸騰,小組間緊張地分工合作,有的記錄、有的尋長目標、有的動手測量。學生們亂中有序進行解決問題,臉上充滿自信,選擇測量工具時還激烈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得知自己方案獲贊同時,高興地蹦跳起來。這樣好學的氣氛不正是我們苦苦追求的嗎?
第三個問題是若沒有卷尺,你能測量桶蓋的邊長嗎?這時同學們從興奮中冷靜下來,因為桶蓋的邊不是直的。〉麄儾幌敕艞,兩手還不停地擺弄桶蓋。有一名學生突然興奮地說:“我知道答案了,把桶蓋邊放在直尺上滾動就知道它的邊長!逼渌麑W生聽了不禁“啊!對!”地發出感嘆,并立即著手驗證。有的學生還想到用繩子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在一次次解決難題的過程中,體驗了無數成功的歡樂和興奮,歡笑、思考貫穿整節課。
3、 評價由學生去完成---“學生能正確做出評價時,那他已學會用數學了!
學生測量完后,需進行匯報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