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轉變教育觀念適應課程改革
《全日制義務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實驗新教材的數學教師應轉變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教學觀念,以保障課程教材改革實驗順利進行。關于新的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教學觀念,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兒童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他們的世界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斕的。教材依據兒童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自身的特點提供了許多富有兒童情趣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精心設計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邁出學會學習的第一步。在《認位置》的一堂觀摩課上,教師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超市要開張,讓學生來擺貨架,使學生在動手中學到了新知識,也感受到了數學就在身邊,學會了從身邊的事物中尋找知識的一種學習途徑。
的確,數學新課程,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從他們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更易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從容不迫地探索新知。信手拈來,《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一節中,教材以小朋友坐車為背景,有輛45座的大巴,車上已經坐了30人,問題是:車上還有多少個座位空著?小朋友們經常坐車,但從來沒有在生活中真正計算過這個問題,課本上出現了這樣一個常常見到的身邊熟悉的場景,乍一看,這是個容易解決,稀松平常的問題。這么“簡單”的問題,引起小朋友強烈的表現欲望,他想告訴大家解決的方法,于是小朋友的積極性馬上被調動起來。是的,這的確是個不難的問題,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同學們很快就列出了算式“45—30”,或許有的小朋友知道等于15,但怎樣通過這個式子計算出來呢?剛才的成就感激勵學生繼續探索,小朋友們開動腦筋,于是想出了許多不同的解決辦法。而在《加減混合》這一課中教材則創設了公共汽車上下客這一情境,這是他們所熟悉的,學生興趣盎然的投入到學習中,每人都有了分析這類問題的思路,明白了為何要用加減混合來計算,同時也自己摸索出了一種學習的方法。正是在多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也學會了自主學習。
二、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
由于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是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范化,常識經驗系統化,因此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于他們理解數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這些“經驗”是學生的“數學現實”;同時,正是通過“經驗”學生經歷一個從具體到逐步抽象活動的過程。例如,一年級學生學習認數,可以通過數小棒、擺物體等活動,獲得有關的體驗,從而認識了數的意義。也就是說,一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以經驗為基礎的認識過程。小學生頭腦中的“數學”往往和成人的理解有不同的含義,數學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他們自己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的解讀。
因此,教學要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通過與教材內容發生交互作用,在教師幫助下由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做數學,用觀察、模仿、實驗、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獲得體驗,將生活中的有關數學現象的經驗進行類比、分析、歸納,加以總結與升華,豐富與發展學生的數學事實材料,逐漸建構起較為規范化、系統化的數學知識。
例如,小學一年級學生已具有關于幾何形體的許多經驗,他們通過實物如球、橘子等了解圓的一些特點,知道雞蛋、鴨蛋等比球等圓形物體更橢;通過桌面,積木等實物,會近似地使用長方形、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球、正方形、三角形等詞匯。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就是要在這些學生熟悉的經驗基礎上進行,將學生混淆在一起的混亂的、粗糙的認識加以整理,幫助學生把幾何形體與他們所熟悉的實物分離出來、區分出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在學生容易發現和掌握實物幾何形狀明顯特征基礎上,指導學生進一步觀
[1] [2] [3]
【轉變教育觀念適應課程改革】相關文章:
在新課程改革下轉變物理教學觀念04-29
如何有效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論文04-27
中專體育教育需要轉變的幾個觀念04-29
適應技術發展的實驗課程改革探索04-29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適應新課程改革04-29
哲學原理教育教學觀念的改革04-27
轉變觀念振興東北05-01
轉變觀念創新管理05-01
孔子的教育思想與課程改革04-29
論體育教育思想的轉變與教學改革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