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課程標準下數學課堂教學的反思
一、 問題的提出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在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該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新理念強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廢除了學科中心論,確立了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重視數學與學生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聯系;體現了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反思是教師自我適應與發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教師的成長=經驗十反思。不同時代的社會對教育的不同要求就會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然而,一直以來,教師執行教學任務,代替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啟動者,成為名副其實的課堂權威和課程實施的工具。教師對于課程來說,只有選擇“怎樣教”的權利而沒有選擇“教什么”的權利,教師考慮的是怎樣將國家規定的課程有效地教給學生。教師成了傳授科學知識的道具、載體。教師所承擔的是“揚聲器”式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機械的“照本宣科”,對著文本宣讀。單行線的、就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單向傳遞知識是教師傳統教學的特點。這種現象在本區初二、初三的課堂教學中尤為嚴重。
因此,在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數學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 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基本理念
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是數學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發展,以及運算、空間觀念、統計、解決問題等數學能力的發展,更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健康和諧的發展;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的結果,更要關注課堂教學的過程。
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與基本要求,在全面駕馭教科書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和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再創造的過程。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學能力、業務水平、文化修養、教育觀點、師德和思想素質的綜合表現。
三、 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基本意識
1.整體意識
一節課是一個整體,一門學科是一個整體,各門學科又構成了一個整體教學內容,學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養,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決不是某一門學科單獨所能完成的。教師要淡化學科的個性,強化各門學科的共性,注意各門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溝通。就一門學科而言,要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也必須著眼于整體,有整體意識。在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把握上必須跳出認知技能的框框,注重目標的整體性和全面
[1] [2] [3]
【新課程標準下數學課堂教學的反思】相關文章: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04-28
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方法探索04-29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04-28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淺探04-29
語法教學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實踐04-29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04-29
新課程下的教學反思論文04-30
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反思04-30
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05-02
新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的理性反思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