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
現如今,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1
生物繪圖是生物知識的載體之一,是生物教學的第二語言。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運用課堂繪圖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和提高教學質量。中國歷代《本草》書籍中就運用了大量的植物繪圖,使中草藥知識得以代代相傳。在生物教學中,生物繪圖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主要的是要教學生會學。現在結合初中生物學的部分內容,筆者談談在生物學教學中運用課堂繪圖的幾點體會。
一、發揮生物繪圖的教學作用
(一)利用繪圖來增加教學趣味。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之一。生物課也不例外,在花的基本結構一課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畫鮮花的寫生,允許運用美述畫法和使用色彩,但必須把觀察到的各個部分都盡量畫出來,然后結合學生的作品講評,進一步講解。學生關注自己作品的同時,會增加聆聽教師講解的興趣,變被動接納為主動吸收。在講解清楚花的基本結構后,再要求學生繪制標準生物圖。
(二)利用繪圖來活躍課堂氣氛。例如,教師在講解顯微鏡結構時,無論是使用掛圖還是實物,如果只是一味說教,難免有些枯燥,既使向幾個學生提問或讓幾個學生自述,也只是讓部分學生參與,如果能讓全班學生都來繪制顯微鏡實物結構圖,既可以檢驗學生的觀察是否準確和全面,又可以活躍一下課堂氣氛,避免一言堂式的教學。講解后還可以要求學生再默畫一遍,以鞏固記憶。
(三)利用繪圖來加深知識印象。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的葉脈特點與花瓣基數的不同顯而易見,但學生們平時可能并沒有關注,因此可以讓學生對照實物畫出它們的不同,使他們有更直觀的認識。這種做法可能比只是教師講解的效果要好。在講解更加抽象復雜的生物內部結構時,除了解剖的方法外,繪圖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利用繪圖來培養觀察能力。例如,在講解魚鰭分類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真的鯽魚,然后認真描繪下來,要求把各部位的魚鰭都畫出來。繪制生物圖,既減少教學的單調乏味,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五)利用繪圖來增加理解程度。利用繪圖把生物功能的講解同生物結構的講解結合起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把描述聲波在耳道中的傳導與描述耳的結構結合起來,把描述尿液的形成過程與描述腎單位結構結合起來,把描述光在眼球中的傳遞與描述眼球的結構結合起來,使學生對功能與結構的'密切關系理解更透徹。
(六)利用繪圖來簡化知識難點。
在講解抽象復雜的生物結構與功能時,生物繪圖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血液循環的過程,動、靜脈與動,靜脈血的分布,呼吸與氣體交換的過程,尿液的形成過程,都是初中生物學的難點,生物繪圖如果運用得好,可以將原來抽象枯燥的表述變成具體可見的演示。
(七)利用繪圖來增強實驗效果。實驗報告可以用文字形式將實驗過程,現象與結果記錄下來,但是有些觀察結果通過繪制生物圖更能表達清楚與全面。例如用顯微鏡觀察葉片橫切面以及蕃茄果肉細胞時,如果要求學生繪制生物圖,可以促使學生更細致地觀察,從而增強實驗的效果。在生物解剖實驗課中,也可以要求學生繪制生物圖。
二、注意生物繪圖的運用手法
(一),把觀察與繪圖結合起來。觀察是生物教學與研究必須與常用的手段,認識和了解各種生物,可以進行野外觀察,或參觀生物園及標本室,但僅僅觀察是不夠的,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寫生記錄,并根據對象與要求的不同,采取美術繪圖或生物繪圖的不同技法,以增強觀察的趣味與效果。
(二),把講解與繪圖結合起來。掛圖是生物教學中常用的輔助教具,但是在講解的過程中同時進行繪圖更能引導學生的注意力,講解也更具體,更有針對性。
(三),在繪圖中采用不同色彩。有時,在繪圖中根據內容需要采用不同色彩,有助于把生物的結構,成分或功能等的不同區分清楚,例如:牙齒的結構,動脈血與靜脈血的分布等。
三、繪圖中應注意的問題
繪圖設置要強調效果,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在設置繪圖的教學中要把握好繪圖的內容與時機以免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繪圖要采取不同技法:生物繪圖與美術繪圖有明顯不同,生物繪圖更強調實際性與科學性,但有些內容采取美術畫法(包括使用色彩),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其次,繪圖要與講解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邊繪圖邊講解,只畫不講或畫完再講,效果不佳。與此同時,教師要提高繪圖水平:繪圖的速度與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率與效果。第三,充分借助現代化手段:教師還可以在制作電腦課件中多運用繪圖,利用動畫演示的形式豐富繪圖教學。
生物教學注重學生繪圖能力的培養,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力,判斷力和空間認識能力,這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通過繪圖的訓練,學生最終能夠形成立體觀念,起到動腦,練腦的效用,會使形象深深地印在大腦的記憶之中,增加學習效果,由此可見,只要我們善于運用課堂繪圖.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功地吸引學生,。
綜上所述,繪制生物圖,既有益于豐富和活躍教學,又有益于學生養成勤動手,勤動腦的好習慣,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能夠準確熟練地識別生物繪圖,對學習生物乃至終生發展都是有益的。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2
一、培養初中學生學習能力,服務終身發展
生本教學理念的核心是高度重視初中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結合學生的天性開展教學。這樣的理念滲透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該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以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作為開展教學的重點。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閱讀課文,觀察標本,觀看視頻資料等,都可以讓學生自主完成。比如,在執教《探索生命的方法》這節課時,我們做了這樣的課堂設計:
(1)激疑導入:給學生展示圖片腐爛的肉中有許多蛆蟲。提出問題:看到這些蛆蟲,你想了解什么?
(2)讓學生大膽猜想:蛆蟲是怎么生成的?
(3)教師引導,學生自由回答。
(4)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教師引導:把兩塊等重的牛肉分別放在兩個大小一致的玻璃碗內,一只碗口裸露,一只蓋上紗布。
(5)引導學生交流討論:要想實驗成功,還需要做哪些工作?這樣設計關注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設計生物實驗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有效促進了學生自身知識資源的開發和充分的運用。
二、認識生物知識,感受學科魅力
只有讓學生認識到生物知識的用處,感受到生物知識的'無窮魅力,感受到生物知識的無所不在,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也是生本教學理念的體現。比如在學習《神奇的微生物》時,我做了這樣的教學設計:
(1)組織學生開展分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識,了解微生物究竟神奇在哪里?讓學生在家中做食物發霉的實驗,實驗材料可選饅頭片、土豆等。
(2)組織學生交流實驗心得,運用已掌握的微生物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感受微生物的廣泛性。
(3)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應用實驗,如自制饅頭、自制酸菜等,感受微生物的神奇。
(4)讓學生展示實驗成果,體會自主學習帶來的成功快樂。如此教學,既激發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逐步探究知識,并學會了運用知識,在實踐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同時也使學生的學習步入了學有所用,用有所獲的良好狀態,促進了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結合學生學習興趣開展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服務終身發展、認識生物知識感受學科魅力幾方面進行了探究,以期拋磚引玉,吸引廣大同仁共同探究實踐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滲透生本教學理念的策略。為了培養出能夠會學、善用生物知識的新時代的初中學生而付出努力。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3
摘要: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接近淘汰,跟不上社會發展了腳步,需要調整和取代。本文主要以初中生物教學為例,首先分析合作學習策略的必要性,然后論述如何進行合作學習,提高合作學習策略運用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合作學習;策略使用
前言
目前已經有部分初中院校開始嘗試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在傳統模式受到新型教學方式的沖擊下,傳統模式必須做出一定的改變。從教師自身的教學方式,學生自我的合作學習方面,已經出現了一些新的改變。
1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
1.1教師的教學方式出現問題: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只是授之以魚,將自己的知識完全的灌輸給學生,一般的教學方式可能采取提出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式,然后就完全放任給學生,甩手不管了。但是這樣的方式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反而會使得學生感到是無頭蒼蠅,不知從何下手,適得其反。盡管新課改的計劃早已出臺,但是一些老師并不能領會到新課改的真正含義。為了圖方面,或主動或被動的學生一起組成了小組,進行一系列不知所云、不知所向的探討研究,但是對于促進相互學習,促進人際溝通的作用顯然不大。本身的目的是好的,但是在方式和程序上出現了一些錯誤,便使得這種教育方式變得毫無價值。合作學習最基本的是合作,但是簡單的分組和分工并不能很好的促進合作交流,反而會有人偷懶有人辛勞。一個團隊里面倘若只是一部分人或者個別人在努力,那么達到的效果也會使很不理想的。
1.2學生的學習方式出現了問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總是認為老師教給他的就是完全正確的,而且不會去主動思考和學習。在新課改的倡導下,好不容易迎來的分組自學,變成了分組分工,省時省力,那么,小組的學習效率肯定不會提高,反而會一定程度的下降。就算有很多學生是很熱情的參與討論,參與學習,但是最終,還是會有小組代表和組長等代表人物,來傳達整個組的共同意思,最后還是要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形式,來否決個別同學的個性思維。因此,這種討論的方式會對于學生自身的而學習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夠很好地起到促進作用。
2如何提高合作學習的策略
就初中生物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而言,它具有實踐性,更強的說服性,不同于文科性的學習,因此,本位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2.1通過具體的實驗操作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我們要結合教材,在教材的指導和教師的引導下,對學生開展實驗學習課程。一個初中生物實驗是需要不同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的,這里要注重每個小組組員的平等地位,不能隱藏或者排除少數同學的實驗觀點和實驗發現。在小組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具體工作,有的人負責材料準備,有的人負責統計工作,在觀察實驗結果上,每個同學都應該做到平等權利的使用。這樣在合作的過程中才能夠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的,獨立的,合作的進行探索和研究。
2.2充分的引導和領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當完全的指引著,為學生開啟學習之門,鼓勵他們大膽創新,大膽的實驗。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當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時候,應該及時的給與幫助,培養學生獨立動手的能力。在實驗的過程中也需要我們合理的進行調控,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怎樣使用實驗儀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游走于學生小組之間,切實的注意好安全防范,及時的進行點撥、指導,與學生一起做好實驗工作,探究如何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一起進步,這樣,不僅學生獲得了知識,教師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學水平自然會提高。總之,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工作中應該與學生共同學習,當好指南針,配合好學生的實驗學習。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對于小組學習的參與度,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的的均衡發展。
2.3配備好充足的實驗設備和教學設備:各高校應該配備好相應的生物實驗和教學設備,硬件的'充足才能保證學生實驗學習的順利實現。學校應該為學生的生物學習準備好一些實驗器材,例如,顯微鏡,細胞標準,洋蔥,衛生棉,實驗牙簽等等,促進實驗器材與教學學習水平相適應,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注重實驗器材的安全性,確保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安全事故。提前教會學生和教師如何使用實驗器材,避免出現以外的危險情況。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使用實驗儀器,共同利用學習機會十分重要,有利于學生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和促進學生的良好人際溝通,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結語
本文討論了初中生物教學合作學習的策略問題,認為實行合作學習確有必要,而且可以改變一定的學習方法,提教學效率。本文也發現了傳統教學方式中,合作學習出現的一些問題,希望提出的解決措施對于初中生物合作學習教學效率的提高會有一定的幫助,能夠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毛艷軍.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新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43-23
[2]賀莉.初中生物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65-12
作者:王哲旭 單位:吉林市第二十六中學校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4
[摘要]傳統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通常直接式地灌輸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并不密切。新課程改革要求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和“民主合作”的教學觀,要求把教育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教育回歸生活。探究活動教學應運而生,其內涵有:驅動性問題激發意識,開放性課堂發掘潛能,展示性舞臺訓練能力,適時性點撥引導方向。
[關鍵詞]生物教學;探究活動;師生關系
探究活動教學是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由學生自主地探究、學習和思考的一種掌握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1]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達到一種教學相長的理想狀態。生命化教學實際上也就是一種探究活動教學。
一、驅動性問題激發欲望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問題的設置能夠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大膽地探索。在探究活動教學中設置驅動性問題,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引發學生的問題沖突,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使學生明確研究目標,給思維定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給思維以動力。1.驅動性問題要能驅動與學生現實生活相關的問題最有效。例如“傳染病及其預防”一節,教師從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甲型流感說起,要求學生們探究為什么甲型流感流行期間學校要對部分班級停課?為什么教室每天消毒、通風?為什么注射甲型流感疫苗?這樣的問題與學生自身密切相關,甚至關系自身安危,相對而言,更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和求知欲。2.驅動性問題要能探究問題太容易,學生張口就來,就失去了探究的意義;問題太晦澀,學生不得其要,就難免讓學生產生失敗感,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問題難度要適中,使學生一點就通,在思考、討論之后能夠得到解決。只有學生“跳一跳,夠得著”的問題,才是真正的驅動性問題。3.驅動性問題要有層次一個核心問題可以拆解為不同的子問題。核心問題的設置,幫助學生形成整合性的思考,形成核心觀念,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子問題的設置,能夠讓學生在關注核心問題的基礎上,對知識的理解既深入又全面。如在“消化和吸收”一節中,出現的核心問題是:“專家推薦的最佳早餐是黑米粥+煎雞蛋+水果,而這份早餐中包含了哪些營養物質?這些物質是如何被消化以及消化后的物質如何被吸收?”都屬于子問題。層次性問題的構建,能夠讓學習的知識細致而又完善。
二、開放性課堂發掘潛能
探究活動教學具有明顯的開放性,所要探究的內容不必拘泥于教材,不必完全按照課本的實驗步驟來操作。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相關的內容,都可以成為探究活動的內容。探究式教學既然是以學生為主的,那么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非常突出。自然而然地,這種主體性決定了學習結果內容和形式上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使學科教學不再故步自封,學生能夠處于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不僅改變了學生學習的地點和內容,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而且促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關注現實生活,主動地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現實,使其學習過程更加完整。1.教師是支持者,建立同學型師生關系課堂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是單純的平面化的改變,需要同時發生在三個維度上,即教師與學生的心理空間,教材的知識空間與學生的經驗空間、課堂的學習空間與學生課外的生活空間。其中,教師與學生的心理空間的轉變是課堂教學性質的基礎。而在探究活動教學中,師生的關系從“師生”向“同學”轉變,既是開放性課堂的.重要體現,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2]2.課堂也是生活,不再追求完整的課堂結構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復習、新授、練習、鞏固、小結”五個環節“一個也不能少”。然而實踐證明,這種觀點是比較狹隘的。如果追求環節完整,那么就可能阻礙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深入研究,而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完整,更會使學生的學習過程過于零碎,達不到系統授課的要求。開放性課堂教學則不同,它是把一節課作為個人整個學習過程的某一階段或者某一個點,它既是上一個階段的延續和發展,也是下一個階段的起點和基礎。這樣看來,每一節課的不完整,實際上最終組合成完整的個人的學習生活,也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呆板和刻意。3.學習材料來源多,活動成為學習的主要形式人類社會的不斷變革,為教育方式的轉變創造了豐富的客觀條件。如今,在信息化社會中,課堂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場所,教材也不再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唯一材料。學習材料甚至來源于社會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學會選擇與整合,擇優而學。在選擇和整合學習材料的過程中,活動成為最有效的直接方式,它包括討論活動、實驗活動、實踐活動等。具體到開放性課堂教學中,活動又成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可以分為集體活動與個體活動,二者缺一不可。4.學習動力發生轉變,內在激勵是主流傳統教學往往把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學業水平的標準,這成為很多學生學習的動力,但絕不是唯一動力。教育心理學將學習動力的來源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外在動力,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另一類是內在動力,為了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動力會發生一種由外而內的轉變,即以外在動力為主轉變為以內在動力為主。由外而內的動力轉變,是開放性教學的一個顯著特征。在開放性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在自主活動中獲得了一種師生交流上的自由(如學生有了更多的發言權),體會到了思考和交流的快樂,從中感受到學習的魅力,并樂于體驗及創造這種魅力。5.學習規則的再制定,是“游戲”而非紀律在開放性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發生了改變,由“師生”變為“同學”;課堂教學活動發生了改變,由嚴肅統一變為認真活潑。在一系列改變中,學生發揮了主體性的作用,那么作為主體的學生自然也參與了學習規則的再制定,使原本如教條般的“學習紀律”變為“游戲規則”。而這些規則大多是經過反復磨合后確定、約定俗成的,它們對學生具有強大的約束力和吸引力,能夠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參與學習,這也是教育工作者喜聞樂見的。
三、展示性舞臺訓練能力
在個人學習和小組學習之后,各小組把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展示出來,進行全班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踴躍發言,集思廣益;同時教師要關注在交流過程中出現的分歧,引導并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深入探究,激發學生的參與競爭意識,形成思辨性的課堂。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充分鍛煉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智慧的生成與發展。另外,在交流過程中,要求學生學會簡明扼要,明確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體態自信大方,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要求學生注意課堂規范,在同學發言結束后再提出疑問,做到有禮貌地提問;要求學生學會質疑,樂于陳述自己的想法并尊重他人的觀點,有禮貌地表示贊同或感謝、求助和道歉,鼓勵他人參與。初中生由于處在青春期的開始階段,個人意識逐漸增強。這就要求教師在探究活動教學中,根據具體情況把課堂還給學生,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滿足其個人心理需要的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
四、適時性點撥引導方向
在探究活動教學中,教師的責任在于引導,是輔助者、支持者,扮演的是指路的明燈的角色;學生是參與者、探究者,是整個學習過程中動作的發出者,扮演的是運用自己的思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角色。學生和教師的角色不能互換,因此,必須正確處理教師的“引”和學生的“探”的關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過多牽引。當學生憑借自身的能力無法解決面臨的問題時,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給學生某種啟發性的引導,撥開學習上的迷霧,學生才能受益匪淺,知識學習和能力提高兩不誤。點撥的前提在于學生需要。如在復習“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一章時,學生已經知道:要證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淀粉,可以用在葉片上滴加碘液觀察葉片是否變藍的方法。但是,當教師提出以下問題:水分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嗎?要求學生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來進行試驗的時候,學生們學會的對照試驗顯然不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于是,就要求教師引導點撥學生:可以用什么方法來鑒定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有的學生得到啟發:可以用碘液滴加到脫色的葉片上看葉片是否變藍來鑒定。再問:沒有其他的方法嗎?又有學生想到了:可以看是否有氧氣生成來鑒定。繼續追問:哪種方法更便于實驗觀察呢?學生明確了用滴加碘液觀察葉色是否變藍更方便。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思路自解其難。在這個點撥的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實際上可以稱之為合作:教師把握了“引”的尺度,學生得到了探究的結論,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劉儒德,張大鈞.探究學習與課堂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靳玉樂.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創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5
新課標改革的全面深入發展下,我國的初中生物教學較以往得到明顯的發展,但是在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阻礙初中生物教學的長足發展。教育教學改革下電教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走入人們的視線并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當前初中生物教學發展必不可缺的推動力,但當前初中生物教學中電教媒體教學機遇與挑戰并存,本文就目前初中生物教學如何有效使用電教媒體教學作分析,希望對解決初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一定積極作用,能夠推動初中教學的全面發展。
一、電教媒體教學對初中生物教學的作用分析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采用的授課方式還是教材講學,這種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學生對課堂的理解,在新課標改革的發展下,電教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受到教師的青睞,這是因為,利用電教媒體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傳統的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在上“心臟與血管”一課時,只能通過書本上的知識點講解教學,無法做到生動形象,這使得學生對心臟與血管之間的聯系并沒有進一步認識,甚至在遇到較為細化的問題時,教師無法進行細節講解,上課的積極性嚴重降低,學生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嚴重阻礙了初中生物教學的發展。但是電教媒體教學完全可以避免這種問題的出現。例如,在上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課前使用Flash動畫,將心臟與血管之間的聯系通過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對于細節上的聯系,教師可以利用電教媒體的可伸縮性將細節進行展示,讓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心臟與血管之間的聯系,教師之后再通過動畫提出相關的`問題,對本課的學習起到導入的作用。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的理解,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學習初中生物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潛能,全面推動初中生物教學的進步。
二、有效運用電教媒體促進初中生物教學發展的相關措施
(一)利用電教媒體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是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主要阻礙,也是現階段我國初中生物發展的不利因素。但是在現實的初中生物教學中,由于教學手段因為經濟的發展受到一定限制以及教師對于相關知識的把握難以到達一定高度而導致學生在教學中很難對學習內容有深層次的理解,最終學生對于難以理解的知識會選擇放棄,甚至會對教學產生厭倦心理。而在初中生物教學中使用電教媒體教學可以有效避免這種問題的出現,有利于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教學質量,例如,學生在學習“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這個單元的相關內容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對于水循環以及植物生長之間的內在聯系難以理解,通過電教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在上這一課時,備好相關的課件,在上課時,通過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讓學生發現,在植物的根部存在根毛,植物的根毛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可以對土壤中的水分進行吸收,并將水分輸送到植物的各個部分以保持植物保持一個平衡狀態,水分的喪失是通過植物的葉子氣孔散失的,通過這些圖片的展示學生不難發現植物的整個蒸騰系統都與水循環密不可分。因此,電教媒體對于解決生物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具有積極作用。(二)使用電教媒體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由于受到傳統的教學觀念的不良影響,一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認為自己就是教學的主體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情況的存在導致了學生生物課堂參與度低,學生學習成績遲遲得不到提高。但是電教媒體在教學中可以避免此類問題的發展,例如,在學習“人體的營養”內容時,教師通過電教媒體向學生展示相關的視頻以及圖片,讓學生了解到吃什么對自己的身體有好處,在展示后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讓學生認識到什么食品對自己健康成長才是有利的。電教媒體在這種教學模式中不僅僅是加深了學生對于本章內容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參與度,讓學生愿意參與到課堂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結語
初中生物在電教媒體的推動下較以往得到明顯的發展,但是在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這要求相關的教育機構正確使用電教媒體教學,使電教媒體教學能夠發揮其正面效力,解決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難點、重點以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教學中與實際發展不相符的教學觀念,全面促進初中生物教育教學的發展,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我國國際文化影響力。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6
摘要:
新課標當中強調,在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生物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領悟生物學家們的研究思路與過程。探究式教學力圖通過探究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提高科學探究能力。文章結合當前初中生物教學的實際,對探究式教學的概念及其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限制因素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生物中的實踐應用進行探析。
關鍵詞: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制約因素
在新的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中,初中生物課程增加了對重要概念學習的要求[1]。初中生物不僅是眾多事實和理論定義的匯總,還是一個以認識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為目的的探究類學科。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為例,共有9個實驗,課外實踐和探究各4個,還有調查、模擬制作、設計各1個[2]。這說明教師不能只重視生物學事實和概念,還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嘗試探究活動和課外實踐,提高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傳統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體,注重知識傳承,輕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普遍不高[3]。20世紀中葉,著名生物學家、教育家約瑟夫施瓦布曾說過:“如果要學生學習科學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學習比通過積極地投入到探究的過程中去更好呢?”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探究式教學是較為理想的教學方式,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使學生在能力、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長足的發展[4]。
一、正確認識探究式教學
(一)探究式教學的概念
探究式教學,又稱發現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5]。
(二)探究式教學與啟發式教學的差異
雖然關于探究式教學的理論研究已經非常廣泛,但仍然有一些初中生物教師對探究式教學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將啟發式教學用探究式教學來替代探究式活動。教師的這一錯誤認識,直接阻礙了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生物課程中的應用和發展。探究式教學與啟發式教學的差異如圖1所示。從理論到理論、從概念到概念的傳統教學方式,都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圖1可知,啟發式教學屬于傳統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中,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并釋疑,接著拓展知識點,進行總結回顧。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起驅動作用,驅動學生進行思考、學習,學生的思路隨著教師的引導而發展,缺乏主動的探索過程[6]。探究式教學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使學生進行自我驅動,教師只是引導者的角色,不占主導地位。在探索式教學中,要求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探究問題。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能有效提高其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進一步領悟到科學家的探究思維和方法。探究式教學不僅對傳統的教育目標、教學設計、教育理念進行了革新,而且重新對教師的角色進行定位。
二、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生物實際教學中的限制因素
(一)傳統教學思想根深蒂固
在傳統教學思想中,初中生物與高中生物雖然都被認為是“副科”,但高中生物與初中生物不同的是,高中生物在高考中還占有一席之地,而初中生物只進行會考,導致該課程往往被學校和學生所忽視,對該課程的改革力度也不大。同時,學生和家長深受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對于初中生物的學習也不重視,從心理上對生物就有著輕視思想,并且嚴重缺乏學習的積極性。
(二)大班教學的現狀
致使實施難度較大探究式教學適合小班教學,教師對每位學生能夠有足夠的關注度,使每位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展示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受我國教學實際的限制,大多數學校的班級人數都在60人左右,甚至有的多達80人,探究式教學在許多大班級實施時難度較大。一是無法保證每位學生的“分量”和關注度。二是教師對于課堂的掌握難度加大。此外,探究式教學耗時比較長。但在實際的生物教學中,生物課程的開設相對較其他科目少,學生學習所占的時間也比較少,只能夠選擇性應用。
(三)部分生物教師教學興致低
如今,生物教師一方面面臨著較大的教學壓力,另一方面由于所教科目沒有得到各方面的重視而失望。許多初中生物教師的情緒也因此而受到影響,興致較低,甚至灰心失望,不愿意在教學技能上進行鉆研。教師的教學思維、教學設計和在教學中的一些手勢動作,都會影響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7]。
(四)教學資源的限制開展
探究式教學需涉及豐富的文獻資料和相應的實驗操作,這就需要學校有相應的儀器設備和充足的材料藥品[8]。但由于初中生物的尷尬地位,大部分學校無法提供相應的教學資源開展探究式教學,很多生物教師只能“紙上談兵”。
三、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生物中的具體應用
(一)采用薩其曼探究式教學訓練模式
許多教育學家提出了不同學科的`探究式教學模式,結合初中生物的課程特點和新課標要求,可以采用薩其曼(RichardSuchman)探究式教學訓練模式,即“問題—假設—驗證—結論—反思”這樣的程序(詳見圖2)[9]。該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對因果關系進行推理從而建立和驗證理論,是一種從事實建立理論的訓練模式。這種模式基本上模擬了科學家進行探索的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10]。這與新課標要求“在學習基礎生物學課程的同時,還要領悟生物學家的研究思路與過程”相符合。
(二)合理開發教學資源
相關部門應增加對縣級及縣級以下地區教學設施的投入,為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提供必要的資源。同時,在教學資源缺乏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發本地資源,根據具體情況開展探究性活動,如調查校園、公園或農田的生物種類;觀察當地常見的苔蘚植物等,這些探究性活動都是可以克服教學設施限制性的教學活動。
(三)設計梯度化探究式教學
按照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JeanPiaget)的理論,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開始具備各種推理能力,能根據假設來進行邏輯推演,但還是初步的,特別是在復合、連鎖等演繹推理方面的能力還比較差[11]。通過對初中學生認知水平的分析,設計梯度化探究式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心理智力水平。首先,從簡單到復雜,即從僅需簡單操作能力的探究活動到要求較高動手能力的探究活動。其次,從單一能力到綜合能力,即從單一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到整個科學探究的思維、行為的訓練。最后,從片段探究活動到完整探究活動的梯度化設計探究活動,即從教師給定假設、設計環節讓學生實施到學生自己全程進行探究活動。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開展,這種梯度化探究活動將在不同水平上循環。
(四)加強探究式教學的評定方式
探究式教學不應只是教師一頭熱,應有實際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當將探究活動列入學生的學業評價中,可以通過學生互評、探究結果展示等方式對個人或者實驗小組進行評定。無論是實驗操作測試還是筆試,探究活動中各方面的表現都應計入階段性或結業性考試中,通過上述評定提高探究式教學的效率。
四、結語
探究式教學的模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通過基礎的觀察、調查到復雜的實驗的方法,具體還是要結合教學實際進行實施。當然,重視科學探究活動,并不意味著否認基礎知識、理論學習的價值。知識、技能和方法都是形成科學探究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礎。初中生物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思維,調整心態,將探究式教學滲透到日常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吳成軍.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9.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7
一、通過分組合作,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師平時可以多給學生講一些分組合作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的重要性,讓學生懂得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在小組中所扮演的角色,告訴他們每個人在小組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解決問題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做一些較難操作的工作;幽默的學生,可以適時調節小組中的工作氣氛,讓小組成員疲勞的神經得以舒緩;沉默耐勞的學生,可以多為小組成員做一些具體的服務工作;組織能力強、善于掌控大局的學生可以擔當組長,給其他小組成員分配工作。教師在分組時,盡量讓每個小組同時具有不同性別、性格、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的學生,優化小組組合。讓學生明白分組合作、合理分配任務可以有效彌補每個學生自身的弱點,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強項,在小組中共同協作,有效提升任務的完成效率。教師可以在分組前把生物實驗所需要的各種能力都列舉出來,做成表格,分發給每個學生,讓學生在自己具備的能力上面畫對號,教師再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例如,在講授蘇科版教材“昆蟲”一節課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分別選出一個學生擔當“觀察員”,觀察實驗過程中昆蟲出現的相應反應;然后選出一個擅長書寫的學生擔當“記錄員”,把與實驗相關的數據記錄下來;最后選出一個分析能力強的.學生擔當“分析員”,分析出實驗數據所反應的本質情況。在這個分組分工的協作中,學生不但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還可以從其他學生身上學習到自身欠缺的東西,這顯然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例如,在研究“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每個小組制定出一套實驗方案,讓不同的小組分別以空氣、溫度、陽光、土壤為控制變量,來觀察種子的萌發情況,最后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并把結果寫在實驗報告上。
二、選準分組合作的時機,注意課堂秩序
教師只有正確把握分組合作的時機,分組任務型教學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學教學內容都適合分組合作這一方法,需要教師在課堂講解傳授的知識,教師還是要詳細地給學生講解;需要用實驗來證實的知識,教師再讓學生分組合作來完成,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盲目的分組教學,大大提升分組任務型教學的積極意義。教師應該把生物課中值得探討研究的教學內容作為分組任務的課題,讓學生針對這些內容進行研究探討,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例如,在講解“食物鏈”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食物鏈的每一級所具有的特點,把每個食物鏈用正確的表達方式寫到紙上,研究其中的規律。有的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會大聲說話,有的學生甚至會擾亂課堂秩序,這就需要教師在分組合作時注意保持課堂秩序,教師可以給學生出幾個思考題,讓學生邊討論邊思考,也可以讓每個小組的組長擔當起維持各自小組秩序的任務,教師則適時到各個小組中巡視,及時給予指導,這樣既保證了課堂的活躍氛圍,又保持了良好的課堂秩序。
三、獨立測驗,檢測分組學習的效果
為了檢測學生在分組合作中對生物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在分組學習之后,對每個學生進行單獨的測驗,并讓學生分別總結出自己所在小組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的優化建議。教師還可以把每個學生的分數以及小組的總分數統計出來,進行小組間評比,對于表現最佳的小組進行表揚。這樣可以讓學生認清自身的差距,激發小組的團隊合作榮譽感,讓他們在以后的合作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身的潛在優勢,為自己的小組做出更大貢獻。
四、提升教師素養,掌控課堂氛圍
教師要想讓生物課中的分組學習任務模式取得最優效果,自身素質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需要明白分組學習任務模式的本質和可能存在的問題。例如,教師不應該把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合理的討論交流當成是不遵守紀律。在小組討論時,學生難免會說一些奇思妙想的話,只要這些話在討論的合理范圍之內都是正常的,教師不應該認為學生是在說與課堂無關的話。因為初中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活躍階段,會有很多奇特的想法,很多發明創造都是在這些貌似不著邊際的想法和話語中誕生的。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想象,讓他們在小組討論中把自己的想法都盡情地表達出來。教師還應該發揮好“指揮棒”的作用,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掌控好課堂大局,對各個小組的進展情況有清楚的了解,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把正確合理的思想傳授給學生。教師應想辦法讓學生從內心熱愛生物學,多把生物學的相關理論應用到生活實踐當中,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的相關概念,激發他們探索生物學奧妙的強烈欲望。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充分認識分組任務教學模式的內涵和實施方案。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及分配任務,可以大大提升課堂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團隊榮譽感,讓學生取長補短,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身的學習潛能。這對于學生掌握生物學知識以及挖掘自身的生物探索能力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8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步實行,越來越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發揮個人潛力和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目的。為此,探討了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物;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
在過去較長時期內,教師一味應用傳統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知識灌輸的容器,強行將生物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不顧學生的親身感受,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不給學生獨立思考與深入探究預留時間與機會,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不能主動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主動學習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生物學科有著較強的實踐性,包括大量的理論內容,只有利用自主學習才能保證學生主動研究生物知識。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中,也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判斷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強迫學生服從老師的意志只能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保證學生主動投入到探索當中,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擺在每一位生物老師面前的主要任務。第一,利用問題設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果教師只在課堂上泛泛地講解,那么學生則會感到枯燥無味,自然不具備學習興趣,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思想,積極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設計合理的問題,在恰當的`機會展示在學生面前,鼓勵學生主動思考、認真研究,從而自主解決這些問題,為學生開展自主探究預留一定的時間,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問題設計可以貫穿于生物教學全過程。第二,應用先進教學手段。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出現了大量先進的教學手段,有力推動了我國教學改革的順利發展。初中生物教學也需及時引入先進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學習內容轉變為形象直觀的問題,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創建輕松活潑的學習環境
初中生還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為,只有處于輕松活潑的學習環境中才能放飛自己的思想,感受到自主探索的樂趣。初中生物教師要重視創建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第一,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交流,在過去較長時期內,教師始終高高在上,與學生的交流過少,大多學生害怕自己的老師,在學習中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長此以往會導致師生關系的日益疏遠,不利于提高學習效率。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來到學生中間,與學生面對面的溝通,做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要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開展班級管理時,要重新學生的意見,發揚民主作風。在生物課堂提問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有利于激發學生想象,發展學生的思維。第二,創設教學情境。生物學科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在實際學習時會涉及其他學科的內容,教師要善于將生物課的學習與其他學科聯系在一起,為學生創設真實合理的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將抽象的、邏輯性強的問題轉變為形象直觀的學習內容,將學生置于情境當中,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
3.引入正確的教學方法
引入正確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掌握生物知識,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一,創新教學內容。教師要敢于創造性使用教材,教學內容設計要與學生思維相一致,才能保證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教師還需兼顧學生間存在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惑。第二,鼓勵學生。每一名初中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與鼓勵,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而且也可以樹立較強的學習自信心,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表揚學生鼓勵學生,當學生學習遇到挫折時也要鼓勵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從而投入到再一次的思考當中。
三、結束語
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利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建輕松活潑的學習環境、引入正確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叢寶.淺析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中華少年,2016,(03).
[2]李學友.論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新課程,2015,(09).
[3]金明姬.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19).
[4]白海霞.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11,(12)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9
一、巧用詩句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科學地引入一些詩句,并讓學生分析其所反映的生物現象與生物學規律。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表明環境影響生物的生長、開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溫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開得晚。才有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自然現象,豆苗與草,相互爭奪陽光、水分、無機鹽和生存的空間等,屬于競爭關系;“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無機鹽就多;草擠占豆苗的生存空間,遮擋陽光影響豆苗的光合作用,導致豆苗生長緩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的景象。所以,在教學中導入詩句,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某些自然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不僅了解了生物現象和生物規律,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寬度。
二、引用成語
成語也是中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入成語,提高生物教學效果。在這里通過案例來說明,教師可以列舉一些成語,讓學生通過分析,說明能反應生物影響環境的`成語,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由于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須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響環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增加空氣濕度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來比喻大的事情要從第一步做起,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漸積累的,人要走路,必須要穿鞋,鞋是人們為了保護腳部免受帶棱帶刺的硬物傷害、便于行走和御寒防凍而穿用的兼有裝飾功能、衛生功能的足裝,這是不言而喻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螳螂吃蟬,黃雀吃螳螂,體現了生物之間的捕食關系;“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白蟻在大堤內挖洞影響了大堤的牢固性,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每種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在這樣的教學情景下,學生既可以深入了解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的相關知識,而且可以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某些自然現象做出科學解釋的能力。
三、借用俗語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被廣泛應用,并且流行的俗語,這些與自然的生物學現象和規律有著密切的關系,如:“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這個俗語說明的生物現象是變異,“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體現了親子間和子代個體之間具有不同的性狀,因此體現了生物的變異現象。俗語“瑞雪兆豐年”中隱含的能對生物產生影響的非生物因素是水,“瑞雪兆豐年”,意思是冬天多下雪,土壤中含有的水分增多,有利于植物的生長,所以,“瑞雪兆豐年”中體現了環境因素中水對生物的影響。另外,還有“大樹底下好乘涼”是由于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向空氣中散發的水分,帶走大樹周圍的一些熱量,從而降低了大樹周圍的溫度,使得大樹底下比較涼爽。這說明大樹影響了周圍環境的溫度,屬于生物影響環境的自然規律;“魚兒生活在水中”,魚用鰓呼吸,用鰭游泳,必須生活在水中,離開水就會死亡。魚兒離不開水,說明了生物依賴環境的自然規律;“葵花朵朵向太陽”是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太陽光對生物向日葵的影響。總之,在教學中,這些妙語的應用,不僅增添了生物教學的趣味性,而且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從而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10
新的初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我們的教學以全體學生為中心,使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得到全面提升,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倡導探究性的學習。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新的教學理念指導著我們的教學,落實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轉換自己的角色,做學生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不再是單一知識的傳授者,應成為帶領學生尋找知識的領路人,使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獲得汲取知識的本領。在平時的生物教學中,我積極改革教學方法,總結成功經驗。下面是我的幾點淺顯的做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塑造自身人格,營造師生情感
俗話說:“親其師而信其道。”我明白,教師的人格魅力源于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淵博的知識,教師的人格對學生品格與人格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如果學生不相信教師,他們就不會學好這門課,作為一名教師只有積極進取、笑口常開,加強自身素質,才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意與學生搞好關系,使他們充分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和關心,他們也把我當成朋友,有什么事情愿意與我交流,我的具體做法是:
1.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學生主體地位
我們的學生現在正處在發展、成熟之中,他們需要別人的理解、尊重與鼓勵。現在的教師不能是“一言堂”的主人,學生更不能“唯師是從”,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們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在教學中不但要用自己的智慧來開啟學生的`智慧,還應用自己的人格與情感來塑造學生的人格與情感。所以,我與學生講話和藹可親,對待學生問題進行耐心講解。尤其是對基礎差的同學,更是有點夸張地鼓勵與表揚,以便于拉近師生情感間的距離。
2.與學生平等交流,做學生的朋友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盡量抽出時間與學生多接觸,以一顆平易近人之心與他們交流,傾聽他們的心里話,幫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困惑,使那些調皮的學生不再調皮,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自己的教學效果也越來越明顯。
二、精心上好實驗課,樹立學生自信心
現在好多學生由于受社會、家庭的影響,性格有些內向,上課時不愿意回答問題,不愿與老師和同學交流。我針對這種情況,在生物教學中充分發揮實驗課的作用,因為觀察、實驗、標本的采集與制作等都是實驗課的內容,這些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運用生物學的基礎知識,進行實驗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在訓練中發展智力和提高能力。由于在生物實驗教學中蘊藏著培養學生良好心態的因素,幾乎每一個實驗過程都對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與個性品質起著重要作用。例如,在做《探究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特征》的實驗時,好多膽小的學生不敢動手活動,為了訓練學生的膽量,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我給內向、自卑的學生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那些不敢抬頭的學生在生物課上變得越來越勇敢,自信心越來越強。再如,在學習《調查身邊的經濟生物》《觀察青霉和匍枝根霉》《觀察雞的發育過程》等實驗時,我都注重在做實驗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充分利用教材,加強身心健康教育
在生物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根據教育教學的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對學生實施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所以,我認為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對他們身心健康進行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我的具體做法是:
1.運用生物學知識,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我們的蘇科版初中生物教材內容豐富翔實,里面有奧秘無窮的自然現象,有神秘莫測的生命現象,這些都能激發學生理解自然與人和諧發展的意義,對于他們提高環保意識、生命意識都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學習《生物從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這一單元后,同學們了解了人類的生存需要食物,食物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于大自然,所以,必須要保護好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否則我們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還有在學習《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一課時,我對同學們進行了生命觀教育,使他們明白了我們要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樹立成年、健康公民積極獻血的意識。
2.利用生物學知識,進行青春期教育
初中學生,正是身體、心理變化大的時期,這時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需要我們教師指導、幫助,所以,我在講授《人的生殖和發育》一課時,我通過正面引導,使學生了解了兩性身心之間的差異,讓他們認識到人的生殖系統是人體的一個組成部分,最終消除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恐懼心理。
四、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個性發展是在對學生個性的了解與研究的基礎上,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出發點,它的核心內容是因材施教,讓所有的學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在我們的生物教學中,培養具有個性鮮明、創新精神的人才是我們的責任。我根據蘇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的內容,運用多元化的方式,在評價中力求體現多元性,考試成績只是作為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依據,評價的方式也以鼓勵與表揚為主。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充分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對他們的見解、甚至是不成熟的見解都積極鼓勵,堅信只有這樣的評價方式才能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健康發展。例如,我們在學習《生物的遺傳與變異》《人體內廢物的排出》《走進我們的生物實驗室》等課時,我都采用了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新課改的實施,對我們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淵博的知識才能使我們教師從容地應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因此,我們教師要在新課改下的要求下,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思想。我相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積極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變落后的教學方式與評價方法,我們的生物課會越來越精彩。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11
摘要:本文從傳統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接著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議去幫助初中生物教學,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
一、傳統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采取材料不適
很多初中教師在上到新的課程時,為了能夠更好的帶學生領入新知識點,都會尋找一些事情或人物去代入。例如在上到“眼與視覺”時,有個教師找了一個關于得了癌癥的青少年在去世后捐獻出自己眼角膜的視頻,可是整個視頻絕大多部分都在敘述這個少年和癌癥抗爭的過程,最后的捐獻眼角膜只占據了很少的一部分。雖然說這部片子很有教育意義,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但是對我們生物課堂來說,利用這部片子進行課題的引入就有些牽強了,因為學生在看完整個視頻后也會對這位少年的感到感動同情等等,而并沒有對眼睛構造,功能有所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還不如找一些直接描述眼睛的記錄片,直觀清晰的能讓學生看到眼睛的構造和功能。所以,有些時候教師選擇的材料也很重要,不應將其當成一節思想品德課,在深化主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與學科之間密切的聯系,否則的話,整個教學內容都會顯得蒼白無力,教學效果自然也就不好。
2.學生的紀律問題
我們知道生物這門課,很多時候都需要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一些東西。但是由于初中生處于一個對新鮮事物及其好奇的階段,所以,在上到一些關于新奇事物的時候,學生可能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這上面,而把上課的內容拋之腦后。比如說在講到“昆蟲”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將昆蟲和任務分別分發給個小組,但可能很多學生只顧著把玩昆蟲,而不重視教師布置的任務,這樣的`教育方法也不能讓學生學到東西。所以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紀律管理,不準學生嬉戲玩鬧,甚至還可以引導幫助他們將活動順利完成,使得他們能夠更好的學好生物。3.教學方式豐富性不夠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在我國的大多數的初中,生物的教學方式一般來說都是在課堂上教學這一種,無論上到什么內容,都是教師對著課本和學生說復述一遍,毫無營養,教學效率低下,學生也提不起對生物的學習興趣。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讓學生親身感受自然,親自動手進行試驗探究活動是很重要的,教師有時候帶著學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觀察大自然領略生物之美,反而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初中生物課堂的一些建議
1.利用初中生好奇的心理
前面說到,初中生處于一個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好奇的年齡段。我們也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好奇心理,來激發他們對生物的興趣。例如在上課前后上課后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給學生留下個懸念,不告訴他們答案,他們好奇只能通過認真閱讀課本或者聽教師講課才能回答他們內心中的疑問。教師也可以講解一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生動有趣的生物學現象,學生對這些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特別有感觸,所以會不自然的被教師吸引,也有了對生物的學習興趣。
2.合作與交流
合作與交流不僅僅可以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也可以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對一些自主探究類的活動,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各個小組,讓他們互相合作完成,教師可以在一旁協作指導,完成之后要重視交流和總結,這樣每個學生才會都有進步。講臺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教學更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也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合作完成的,如果全部都只靠老師一個人,那么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將生物這門課教好的。教師要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他們的難點采取一定的措施,學生也要主動詢問教師問題,上課時間有限,教師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只要學生和教師合作好了,整個初中生物教學過程將是一個極其輕松并且愉快的過程。3.開展戶外活動生物這門學科比其他任何學科都更需要開展戶外活動。為了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學效率,教師在上到一些特定的章節的時候,可以帶著學生走出教室去尋找生物,觀察生物。一些探究活動,更應該帶著學生去進行,讓學生感受到生物是一門實實在在的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課程。例如,在上到“種子的萌發”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野外確定目標,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讓他們周期性的對自己找到的目標進行觀察記錄,讓他們親身感受到種子的萌發過程,這對他們進行這一部分的學習具有重大的幫助。總之,想要將初中生物教學做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不但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還需要對生物這門課程的深入了解。做好初中生物教學對學生個人,教師,學校乃至整個生物學科都具有重大意義。
作者:蔡記花 單位:新疆石河子市第三中學
參考文獻:
[1]何思佳《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要點分析》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xx(35)
[2]張書霞《初中生物教學之我見初中生教學》快樂閱讀20xx(10)
[3]武治國《初中生物教學之我見》關愛明天20xx(2)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12
一、教學過程中要凸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效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日益受到重視和關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凸顯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根本目的是正確引導學生思考,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真正動起來,教師才能了解學生的發展狀況和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程度,然后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施以不同層次的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這一內容時,我便讓學生通過顯微鏡來對微小的物體和細胞進行觀察。觀察之前,我先讓學生了解了顯微鏡的構造,學習規范的操作方法。學生親自操作顯微鏡時,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耐心仔細地聽教師講解,很快就掌握了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在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和黃瓜表層果肉細胞時,非常認真、細心,因為他們急于想弄清楚這些常吃的蔬菜在顯微鏡下會是什么樣的狀態。我還讓學生結成小組,交換來觀察,這樣便形成了很好的生生互動。在這種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學生了解了植物細胞的不同形態和基本結構,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要做學生情緒的調節員
情緒往往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課態度和聽課效率,研究證明,學生情緒高漲時,各種感官都得以調動,對外界信息和教師所講知識接受得就會非常迅速,甚至會超常發揮,相反,就會出現了不在狀態和不知教師所云的現象。因此,有經驗的教師很注重調節課堂氣氛,調節學生的情緒。這樣,學生就不會受不良情緒的影響,使思維完全能集中到課堂上來,從而提高聽課效率。例如,有一次上生物課,也許是下午的原因,學生情緒不高,有的還出現昏昏欲睡的狀態。那節課正好學習膝跳反射的內容,我靈機一動,便要求每個學生親身來體驗這“神奇”的膝跳反射,首先讓學生坐在椅子上,這個要求讓學生既興奮又充滿疑惑,學生不知道這樣做的目的。然后我故弄玄虛地要求學生膝半屈,小腿自由下垂,接下來,讓學生用手掌內側邊緣快速地叩擊半屈膝蓋下方的韌帶。這時,學生的小腿做急速前踢的反應,學生哈哈大笑。面對學生興奮又好奇的表情,我趁機為學生講解了膝跳反射的原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課效率。
三、采用幽默、輕松的教學方式
生物學科看似枯燥,實則有趣,因為它研究的是植物、動物、細菌等形形色色的生物,包括我們人類自己的身體。對人類來說,生物學非常重要,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都與生物學息息相關。那么,教師應怎樣引導學生學好生物呢?
(一)大膽使用新的教學方式
我認為教師在上課時應該采用幽默、輕松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沒有一個學生不喜歡講課幽默的教師,在輕松詼諧的良好教學氛圍里,學生心里不會感覺到有壓力,心情會很舒暢,這樣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遇到必須掌握的內容時,我就會扮演學生的角色,由學生提問,我回答,當我流利地把內容背誦出來時,學生就會充滿欽佩。或者我和學生一起背誦,比比誰先會背,有時我故意背錯,學生就會非常認真地指出我的“錯誤”所在。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方式,更樂于做教師的“糾客”,久而久之,學生就對生物學科充滿興趣,特別喜歡上生物課。
(二)生物教學要密切聯系生活
初中學生好奇心很強,凡事都喜歡問個為什么。針對這一特點,我上生物課時,常常聯系生活實際,如生活中植物的葉子、花朵、根、莖,還有一些蝴蝶、蜜蜂等標本都可以作為課堂上活生生的道具。這些富有生命活力的道具,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的動機和熱情,喚起學生熱愛生命、喜歡生物學科的意識,更好地培養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再如,植物的無性生殖有壓條、扦插、嫁接等方式,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把新上市的“蘋果梨”帶到了課堂上來,結合視頻為學生講解了嫁接的原理,在讓學生感知自然界奇妙的同時,增強了教學效果。
四、總結
總之,生物教學成功最大的因素在于教師充分了解學生,根據學情正確引導學生,并采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才會得以提高,生物學科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才能更好地展現,才會為學生學好生物打下堅實的基礎。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13
【摘要】思維導圖作為一種綜合應用圖形、符號和文字的有效圖式工具,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而初中生物正是一門需要創新思維能力的自然科學,因此,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基于此,本文將主要從思維導圖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產生的效果和反思三個方面進行研究與闡述,希望對初中生物教學的優化能有所幫助。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生物;優化;創新思維
思維導圖是一種簡單但很有效的思維工具,主要是通過文字和圖形相結合的方式來表達各級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并且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初中生物是一門需要動手做實驗的學科,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生物教學中是有必要的。本文將針對此展開研究。
一、思維導圖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一)課堂導學
課前,教師根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按照知識點的循序漸進原則,將本節課的重難點進行分解,并分發給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在獨立預習后讓學生們帶著自己的理解與疑問分小組進行討論,最終形成本小組的思維導圖。
(二)課堂講解
在生物課堂開始時,首先由各小組代表對本小組的思維導圖進行講解,將知識點化難為易,然后在老師的引導下展開小組互評,分別找出各小組的優缺點,最后老師對各小組的思維導圖進行最終點評。
(三)課堂練習
老師要將思維導圖對生物教學的優化作用在課堂中充分發揮,讓學生掌握這一學習方法。通過制作思維導圖,讓學生們能夠將本節課零碎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宏觀認識,再通過對大量的習題練習,鞏固本節課所涉及的知識點。
(四)課堂答疑
老師要善于設計問題,不僅僅局限于課后習題,要善于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在掌握課程目標的基礎上發散思維,拓寬知識范圍。
(五)鞏固提升
在本節生物課堂結束時,老師可順著思維導圖的線索,引導學生再梳理一遍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并對相關知識點做相關提升,讓學生們利用課后時間查閱相關資料,拔高知識點。
二、初中生物教學應用思維導圖策略的'效果
(一)提高學習興趣
思維導圖策略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對本節生物課進行預習時,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知識點,學生會遇到很多疑問,帶著這些疑問進行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討論中變得大膽;另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加強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達到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提高學習成績
將生物課堂的核心知識點與其他相關知識點用線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知識網是思維導讀中心環節。順著思維導圖的線索,結合初中生物知識點的特點,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的將知識點串聯,準確高效的掌握知識點,并且在課程目標的基礎上適當拔高知識點,遇到變形題目也毫不畏懼,甚至是能很好地解決一些冷門問題,做到問題全收攬,而這也將有效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
(三)提高創新思維
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構建思維導圖需要對知識點進行發散思考并且具有一定的層次性,而創新思維的主要表現就是發散思考并且具有一定的層次,因此,將思維導圖策略應用于初中生物教學,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幫助。
三、初中生物課程應用思維導圖策略的反思
雖然思維導圖策略能夠優化生物教學,但仍然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進行適當的改進,以便更好的發揮作用,優化生物教學。
(一)善于分析,因人制宜
將思維導圖策略應用于初中生物教學中,不僅激發了學生們對生物知識點的探究熱情,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還培養了學生們的創造思維。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策略進行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對學生進行分析,重視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因人制宜,逐漸提高每一個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注重知識,重在掌握
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策略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最終取得一個好的成績,因此,在應用思維導圖策略進行生物教學時,重點應放在知識本身,重點在借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幫助學生們準確高效的掌握知識點,達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循序漸進,穩扎穩打
不同學生之間思維能力的起點是不一樣的,老師在應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開展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慢慢來,逐步引導學生學會這種學習方式,一步一個腳印,重在對知識點的掌握,而不是急于求成,只追求形式。否則,不僅將限制學生的思維,還將偏離教學目標。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策略應用于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是很有必要的,不僅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成績的目的,還能激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探究熱情,培養獨立思考與創新思維的能力,掌握好的學習方法。但與此同時,在應用該策略進行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思考分析,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好的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
參考文獻:
[1]高士民.運用思維導圖策略優化初中生物教學的實踐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xx(01):173.
[2]韓昕蕾.思維導圖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求知導刊,20xx(14):62.
[3]嚴德穩.運用思維導圖策略優化初中生物教學的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xx.
[4]曾科清.高中生物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構建[J].教育科學論壇,20xx(34):21-23.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14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加快教學模式的改革,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課題。在這種背景下,自主學習成為當下最受歡迎的教學方式。但是當前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對自主學習方式的運用還不是普遍,文章主要探究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提出有關培養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自主學習能力;教育改革
現階段,自主學習方式已經獲得教育界的廣泛認可,也逐步成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提升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教師能夠把學生的自我發展作為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與思考能力,并初步形成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方式,深入了解所學習的知識,明確自身學習動機與目標,對生物教學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1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教育改革的關鍵在于提升教師和學生自主能力培養重要性的認知,并能夠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從而加快教育工作的改革與發展。教育工作者應該加強對教育工作改革內容的分析與研究,提升教學質量。
1.1從理論上分析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教給學生更多知識,所以課堂教學中,往往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在這環境下,學生缺少自己獨立思考的機會與空間,而且對知識的實踐機會較少。在課后作業的布置方面,教師多以課后習題和教案中的試題當作學生的作業,基本很少布置觀察和社會實踐調查等方面作業,忽視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此外,大多數的教師都不重視學生創新意識、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來講,學習就是做題與考試,這就意味著我國當前教學模式存在缺少,而且學生的學習方式出現極大的.問題。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下降,沒有學習的動機,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
1.2從實踐上分析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教育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并且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自主探究與思考,從根本上改變當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加強對學生獲取和促進信息能力的培養,并加快學生獲取知識和團隊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被動學習知識的狀況,并逐步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使之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加快對教學過程的改革,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與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重視對理論知識的研究是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下,學生沒有實踐操作的機會。但是在最新的課程標準中指出,探究高效合理的方式,加快對學生在生物課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并為從教人員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2提升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對策
為了加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首要任務是明確教學工作的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以下是提升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對策,對教學工作的改革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1情景教學,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
情景教學和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肺部內氣體交換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前在網上搜索有關新鮮豬肺肺部氣體交換的視頻,并引導學生思考自身呼吸情況,提升學生對呼吸時肋骨運動情況認知與感受。在吸氣的過程中,肌肉處于收縮狀態,相反的,呼氣過程中,肌肉處于舒張的狀態。情景教學方式的應用,需要教師能夠充分融合當前的教學情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并不斷優化教學方式。特別需要重視的是,生物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當前教育的基本情況,從多個方面共同考慮,全面提升初中生物教學的質量,加快教育改革和教學工作的快速推進。
2.2重視對學生潛能的開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學習人體對外界感知內容的內容時,教師挑選班內戴近視眼鏡同學,講述戴眼鏡與不帶眼鏡的差異,并探究近視鏡片與遠視鏡片是由凹透鏡還是凸透鏡組成,從而引出遠視眼的相關學習內容。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提升對生物教學重要性的認知,并加深對生物教學價值的理解。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師應該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加快對初中生物教學的改革,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加強學生自主創新意識的培養,深入探究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找出最佳的解決措施。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并能夠提高學生對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意識。
2.3通過分組學習的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生物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看出,學生也更喜歡實驗教學。開展實驗教學要求教師能夠明確實驗活動內容,并進行合理分組,分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各個小組成員之間的能力應該基本保持一致,使小組成員內部形成公平的競爭環境,提升學生對實驗活動的積極主動性,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
3結語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進程在不斷的推進,教育部門越來越注重學生自身的發展與社會需求相適應。關注學生已具備的生活經驗,主張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與探究,增加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教學內容。重視對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生物教師應該加強對教材內容和課程標準的研究,提升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的重視度,探究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仝娟娟.基于概念圖策略的初中生物自主學習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xx.
[2]王丹.基于元認知理論的初中生物自主學習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xx.
[3]王琳.初中生物課堂學生活動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初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xx.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15
摘要:有效教學是新課程理念下對教師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有效教學是教學目標能夠最終實現的前提,通過對教學有效性概念的研究以及對初中生物一線教師實踐經驗的研究,提出了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希望可以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供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理論論文;有效性;反思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在內容和方法上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在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同樣重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學生對于生物實驗的興趣不是特別高,鑒于現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就成為初中生物老師需要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通過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更多的知識,進而取得更有效的進步。對于生物實驗教學來說,有效性就是讓學生在實驗課上能夠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進行動手實驗,并做出正確的實驗操作,通過直接觀察生物演變的過程產生的直觀感受,豐富學生相關的知識儲備。
一、對教學有效性的探究
1.教學有效性的理念與意義
教學有效性,就是提出更適合課堂的教學方法,并且通過正確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在傳統的教學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學有效性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牢固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2.教學方法對教學有效性的影響
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應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促進教學的開展,錯誤的教學方法會使教學任務無法及時的完成。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先進性。采用多樣的教育方法,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并且選取自己容易接受的方法進行學習,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二、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在傳統的生物實驗課堂中,教學方法是相對比較單一的,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有效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生物實驗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需要學生動手實踐才能使學生學會實驗的基本操作,通過實驗得到對知識的認知。如果使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學生課堂的主體作用也得不到體現,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改進教學方法,使用多種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在和諧的教學環境中進行學習。
2.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實驗探究
為了使課堂充滿樂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一定要引進高科技幫助老師和學生進行生物實驗,增加生物實驗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進行觀察,從而更好地使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了解。其次,老師一定要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使課堂教學在主次分明的過程中有條理、有目的地進行,可以使學生在有條理的知識構架中進行學習,便于學生理解,也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較少走神的情況發生。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要找一些課外與課本有關的知識材料幫助學生對書本知識有一個更好的了解,老師也要多組織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操作,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活躍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結論,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的學習更有動力。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善于提問,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4.課堂最后進行小結和反思
每堂課都會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所以老師在課后一定要進行課后小結,總結課堂上存在的問題,通過課堂反思,總結課堂上需要改進的方法和措施,在下次的課堂教學中注意不再犯之前犯過的錯誤,只有不斷地總結反思,才能取得進步,老師的教學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教學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所涉及的領域相對比較廣泛,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探究,不斷深入學習,以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進而提高生物實驗課堂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在教學中教師還要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來激發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得到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許文亮,李娟,黃耿青,等.緊密聯系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改革高師遺傳學實驗[A].高等院校遺傳學教學改革探索[C],20xx.
[2]孫陽.構建“合作—探究式”實驗教學模式,提高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D].東北師范大學,20xx.
[3]趙凌云.新課程標準下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探討[J].文理導航:中旬,20xx(5).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15篇11-02
初中生物教學總結07-21
初中生物教學心得11-12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02-16
音樂教學論文11-02
數學教學論文11-09
美術教學論文11-04
教育教學論文11-06
地理教學論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