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如何完善初中生物實驗的論文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有助于學生認識生物學知識,理解生物學的本質,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教科書中有幾處實驗,若教師進一步完善后,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1“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步驟的思考
教材P43介紹的“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步驟可以概括為:擦片、滴水(清水)、撕取洋蔥鱗片葉內表皮、展平、蓋片、染色。染色的操作是在蓋玻片一側滴一滴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教材介紹的是先蓋上蓋玻片,再進行染色。這樣的實驗操作是可以看到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實驗的操作步驟被很多教師作為剛性順序進行教學,也被很多教輔書概括為“擦→滴→取→展→蓋→染→吸”,同樣也會出現在中考試卷中。筆者多次進行染色后再蓋片,發現相對于教材中的步驟可更清楚地觀察到細胞的基本結構。幾個學生按“先染色再蓋片”完成實驗,實驗的效果也是如此。“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中,“先染色再蓋片”實驗的效果同樣比“先蓋片再染色”好。有些實驗的步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不能要求學生“照搬課本”。教學、命題時,教師或命題者應該更多考慮實驗的實際,而不能僅僅是教材的內容。
2綠色植物呼吸作用演示實驗的完善
教材P127~128中有關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共有3個演示實驗。按實驗出現的先后順序分別稱為演示實驗一、演示實驗二、演示實驗三。
2.1演示實驗一
實驗的裝置如圖1所示。教材介紹:“在上課的前一天,教師用兩個暖水瓶裝種子,甲瓶中裝的是萌發的種子,乙瓶中裝的是煮熟的種子。”實驗現象是甲的溫度高于乙的溫度,由此得出的實驗結論是萌發的種子釋放能量。該演示實驗的時間跨度長,實驗的全程不能在課堂完成。如果教師延伸到課外,讓學生一起參與,實驗效果應該會更好。空氣、瓶子、溫度計等都可能存在微生物,它們能分解煮熟種子中的有機物,釋放能量。經過了“一天”它們釋放的能量使溫度明顯地升高。七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學習到細菌、真菌等微生物,不能清楚解釋裝置乙的溫度也有升高。因此,要使實驗更加嚴謹,應該在放入種子前對相關的器材進行消毒滅菌。
2.2演示實驗二
實驗裝置和操作如圖2所示。教材介紹:“瓶中是萌發的種子(瓶內的種子也可以用新鮮的豆苗代替)。一段時間后,向瓶中注入清水,打開閥門,使瓶中的氣體進入試管。”實驗的現象是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由此得出萌發的種子產生二氧化碳。演示實驗一、三都有設置對照實驗,本實驗沒有設置對照實驗,說服力不強,學生會有疑問。可用煮熟的種子放在另一個相同的裝置中,進行同樣的實驗,形成對照。同樣相關的器材需要消毒滅菌。先“注入清水”再“打開閥門”,拿開棉花后,在倒水的前、中、后都會有瓶中的氣體外泄。實驗的操作應該先“打開閥門”,再“注入清水”,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氣體進入試管”。新鮮的豆苗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用新鮮的豆苗代替瓶內的種子,裝置放在光線較強的環境中,難以看到石灰水變渾濁。教材沒有對用“新鮮的豆苗”進行實驗的環境加以說明。實驗裝置放在黑暗的環境中,才有明顯的實驗效果。本實驗可采用以下改進方案:用兩個裝有適量澄清石灰水的針筒,分別向“萌發種子”瓶和“煮熟種子”瓶抽氣,搖動針筒,實驗現象是抽“萌發種子”瓶氣體的針筒石灰水變渾濁,抽“煮熟種子”瓶氣體的針筒石灰水不變渾濁。這樣,實驗操作簡單且效果明顯。
2.3演示實驗三
實驗裝置和操作如圖3所示。教材介紹:“甲瓶裝有萌發的種子,乙瓶裝有等量的煮熟種子(甲瓶內可改用新鮮的豆苗,乙瓶內可改用經沸水燙過的豆苗),把甲、乙量瓶放到溫暖的地方。24h以后,觀察蠟燭在甲、乙量瓶中的燃燒情況。”實驗的現象是甲瓶中蠟燭熄滅了,乙瓶中的蠟燭照常燃燒。得出種子在萌發過程吸收了氧氣的結論。演示實驗二證明萌發的種子產生了二氧化碳,甲瓶中存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滅火。“蠟燭熄滅”是因為種子萌發過程“產生了二氧化碳”,還是“吸收了氧氣”,難以界定清楚。光照的條件下,豆苗可能進行光合作用影響實驗結果。沒有消毒的情況下,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可能影響實驗結果。教材應該說明實驗對環境條件的具體要求。如果把甲乙瓶改為兩個大的針筒(隨時調節氣壓),內放一小瓶氫氧化鈉溶液,吸收萌發種子產生的二氧化碳。一段時間后,提取針筒中的氣體,再進行相關的驗證。這樣的實驗現象就更有說服力。
2.4設計“三合一”的演示實驗
如果設計一個演示實驗可以把教材中的三個演示實驗“融為一體”,達到“三合一”的功效,則事半功倍。圖4所示的實驗裝置可以達到“三合一”的演示效果。甲的相關裝置經過消毒處理,放萌發種子,乙的相關裝置和煮熟的種子都經過消毒處理,甲乙裝置形成對照實驗。氣球可以調節氣壓,保證瓶內的氣壓與外界相等。在實驗過程中,經常適當地搖動廣口瓶,使二氧化碳進入澄清石灰水中。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依次打開甲、乙瓶塞,放入點燃的蠟燭。實驗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甲的溫度計讀數上升,乙的溫度計讀數不上升;甲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乙中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甲的蠟燭熄滅了,乙的蠟燭照常燃燒;甲的氣球變小了,乙的氣球大小基本不變。通過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有:萌發的種子釋放能量,一部分能量轉化為熱量;萌發種子產生二氧化碳;萌發的種子吸收了氧氣。這樣設計的演示實驗一個“頂”三個,省時省力,又避免了教材三個演示實驗的不足之處。生物學的學習離不開實驗。生物的實驗必須有助于學生理解生物學的本質,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就要求教材的實驗方案要準確,實驗步驟要合理,實驗現象推出實驗結論的過程要科學。完善實驗才能更好地發揮實驗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周玉容.對植物種子呼吸作用實驗的思考[J].中學生物教學,2016(8):35-36.
作者:沈益明 單位:福建省詔安一中
【如何完善初中生物實驗的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完善產權保護制度04-29
如何完善股權激勵制度04-27
如何提高物理實驗課教學質量論文05-02
如何使物理實驗教學更有實效教育論文05-02
如何完善公司制度建設05-17
四問:如何完善政策支撐?05-02
如何完善托收承付結算方式04-26
淺析完善法院搜查措施論文05-01
《公司法》完善之我見論文05-01
金保工程的完善與運用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