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史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論文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力求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一教育原則對于工作者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如何在歷史課教學中體現這一教育思想,筆者認為,實施“開放式”的教學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學策略。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一、應該把教師的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最活躍的因素,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是教學中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課前精心設計一個精彩的導入,創設一個啟迪學生積極思維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習慣
培養學生在學習中根據自己的學習方法去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小組合作,討論學習是“開放式”課堂教學極為重要的學習方式,如學生遇到弄不明白的問題時,教師切忌包辦處理,而應用方法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思考。
三、教師自身要轉變觀念
創新教育是一種重視人的主體性,弘揚人的主體精神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體系。它要求教育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自由的教學環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自由度,讓每個學生的創造個性都得到充分地自主發展,使他們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素質獲得顯著提高,加快知識掌握的進程,提高學習質量和水平。但是,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下,受升學率指揮棒的左右,歷史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老師講教科書,學生背教科書,考試考教科書。學生只去死記模式化的固定結論,形成思維僵化的定勢,而根本忽略了學生能力地培養,忽略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此種情況,我們再不改變,怎能適應當今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因而,社會形勢的發展,迫切要求我們必須盡快轉變觀念,與時俱進,盡快采取措施,使自己適應創新教育的需要。
四、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學習
教與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相互作用過程。教師自己要會教,主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課堂上,教師應努力誘導學生參與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進行自主地學習,探究式的學習。教師要激勵學生勤思、多問,讓他們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相互討論交流,讓他們都盡其發展,克服死記硬背的弊端,科學聯想、總結、記憶,養成獨立思考、認真分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使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五、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現代化人才的培養,要求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學習,并要有現代化的教具相配合。在歷史課堂上,應根據教材,利用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開發和制作歷史課件,創造性地開展歷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歷史課堂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情融會,視聽兼用,改變歷史教學中的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單調重復,學生思維僵化、思維狹窄的狀況,激活歷史課堂。
六、采用多種課型和多種形式,拓寬歷史教學形式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培養創新能力的一個主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歷史教學在課堂教學形式上,也可采用開放式的學習方式進行,上課的形式可由單一的歷史必修課擴充為活動課、討論課、研究型課同時并存。學生的學習除了課本和有限的參考資料外,還可舉辦專題講座,進行社會調查,實地考察,參觀訪問,還可通過圖書資料、網絡媒體等多種方式獲得歷史知識,提高能力。這樣獲取的歷史知識和能力,有時要比歷史課堂教學更為有效。
七、明確歷史教學的目的
我們到底要追求怎樣的歷史教學?課堂教學的最終結果,不在于教師教得如何,而在于學生“學”得如何,在于學生是否真正領會和應用掌握歷史知識。因而,實施新課程要做到“四多五少”。四多:多學、多思、多議、多試;五少:少等待、少依賴、少盲目、少害怕、少觀望。
總之,無論何種教學模式,都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參與意識、競爭意識,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歷史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論文】相關文章:
探究性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的實踐論文05-02
探究性學習在數學中的應用論文05-02
淺析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探究性學習論文05-01
探究性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研究論文04-29
語文教學探究性學習論文04-27
透視美術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04-30
透視美術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04-30
化學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反思05-01
初中歷史教學的探究性學習探索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