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論設計評價的歷史性標準藝術論文

時間:2023-05-03 16:42:01 歷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設計評價的歷史性標準藝術論文

  內容摘要:設計評價體系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體系,有理性的方面,也有感性的方面。本文從歷史發展對設計評價標準的影響方面入手,論述了設計從最初的生存方式設計發展為現代的生活方式的歷史進程中,設計評價的變化。好的設計就是創造一種健康的、善意的、和諧的生活方式。

論設計評價的歷史性標準藝術論文

  關 鍵 詞:設計評價 需求 設計理念

  隨著設計理念的不斷成熟,設計的評價系統也日趨完善。但是要對產品做出客觀合理的評價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工業設計本身的概念一直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一樣,設計的評價體系也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在這一系統中,不僅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量化的分析論證,同時也處處顯現出耀眼的人文的光輝。

  正因為在對設計的評價中,會有一些與人的情感有關的感性的東西存在,設計的評價標準就具有了一定的不確定性。設計評價系統的完善性也是相對的,它不僅受到國家、地域、民族、文化的影響,同時具有濃郁的歷史性和時代性。

  設計源于對人的需求的滿足,在人學習造物的初始,設計僅僅是一種生存方式。這時的設計是樸素的,因為它只要滿足人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就足夠了。但同時它又是最實用最有效率的設計,可能任何一點設計的失誤都會導致使用者失去生命。實踐的檢驗為設計提供了最簡便合理的評價標準,即使時至今日,對許多這一時期的物品我們仍然是心存敬畏,越是簡單就越是與設計的本質接近。

  物質的豐富使人不再僅僅滿足于生存的最基本需要。我們發現設計漸漸出離了原本的目的性。隨著技術的發展變革,特別是現代工業生產的機械化規模不斷提高,人的需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滿足。設計從一種生存方式轉變為另一種生活方式。一方面,人們享受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和舒適,而另一方面,又無疑增加了人們的惰性和無休止的欲望。現在,在中國的大多數城市,私家車的擁有比例逐年都在增長。與生活的舒適和出行的方便同時到來的,還有環境的污染和城市交通的壓力。經濟的增長也刺激著人的消費,人似乎不是自己所制造出來的物的世界的主宰,而是它的奴隸。激烈的商戰經常會想盡辦法刺激人的種種欲望,而設計卻在不經意的時候,成了商業化不良導向的幫兇。

  在這樣的狀態下,設計的標準是混亂的,甚至是背離了設計的初衷。設計為人們提供了許多人們其實并不需要的東西,但人們卻意識不到這樣的產品對人的正常生活的侵蝕。人心迷失在過度豐富的物的世界中,這不由讓我們想起了幾千年前老子的一段話:“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當今我們所擁有的視聽技術、數碼技術、網絡技術,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感官的需求,可是人們仍然會覺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樣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就是設計所應該倡導的?能夠滿足人們無限增加的欲望和需求的設計是否就是好的設計?這的確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審視設計的內涵和其評價的標準。那么設計終究應該走向哪里?設計對于我們的時代,又該擔負怎樣的責任?一方面是極其豐富的物質供給,另一方面卻是精神的不安和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把設計作為一種全面的素質來看待,它不是商業的附屬品,也不只是一種職業,設計更應該是一種健康的、善意的、和諧的生活方式。

  首先,設計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所倡導的就不應該是一種窮奢極欲的生活態度,而是在物質與人的心靈之間,尋找一個恰當的平衡點。為人的精神尋找一個家園是設計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任務,特別是在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互聯網如此發達,人們更加容易陷入種種虛幻的感官刺激之中。設計需要找出一種方式,使人更為健康地生活。設計對人的需求的滿足不是被動地迎合,而應該是一種積極的引導,通過產品的教育功能,把自我的設計理念與生活態度融于之中。

  其次,設計作為一種職業,總是會帶有一定的功利性。然而設計師也應具有的是關于設計的一種理念和道德,設計的善意有賴于設計師的良心。功利性和職業操守間的斗爭是設計師們經常面臨的極大挑戰。商業活動必定追求利益與價值,設計應該扮演的角色是在個人利益與全體利益,短期效益與長遠效益之間權衡輕重,并創造性地找尋出解決之道。在工業設計的發展過程中,曾經出現過“有計劃廢止”這樣的純商業化設計,通過不斷地推出新產品而使原有產品失去其價值。這不僅是對人類資源的最大浪費,同時也使設計的評價標準發生了極大的誤差。設計的本意是讓人更好地生存與生活,而不是一種謀取利益的計謀。

  最后,設計的最終目的是創造一種和諧的生活方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體現在設計中,就是對設計中人的要素的重新考慮。設計的出發點與歸宿都是人,而這里的“人”不是某個人,也不是某個國家的人,甚至也不是某個時代的人。它是指“人的全體”。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這一代人,為滿足自我的需求,而過度地消耗資源,那么,后代人必然會面對更多的困難和壓力,這就是所謂的“代際不平衡”。同時,設計中的“人”是自然的人,也是社會的人。和諧的生活方式也包含著人與自然、人與產品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合理關系。在設計實踐中,倡導使用無污染、可降解、可回收的綠色材料,不僅保護人本身的健康,同時也保護了自然環境。還有通過組合設計、循環設計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使資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化,避免了對自然平衡的過度破壞。這些設計的方法,都可以使人能夠與自然更加和諧地相處。更重要的是,使人的心靈與自然達到一種和諧,只有這樣,人的滿足感才會從過度的依賴物質中解脫出來,找到心靈的寧靜和幸福。

  當我們把創造一種健康的、善意的、和諧的生活方式作為設計的最終目的時,也為設計找尋到了一種評價的標準,那就是在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下,對設計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系的全面反思。

  參考文獻:

  [1]何人可編《工業設計史》,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1年

  [2]尹定邦編《不斷擴展的設計》,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

【論設計評價的歷史性標準藝術論文】相關文章:

論當代音樂教學的評價方式的藝術論文05-02

論實踐的社會歷史性特征05-01

論科學的價值及其評價標準04-28

論實踐合理性評價的最終標準04-30

論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流程再造04-30

論CAI英語教學軟件的評價標準04-30

論數學心理觀的歷史性和必然性04-27

論實踐基礎的社會性和歷史性及其統一04-26

論社會公平的度量標準05-01

論立法時機的判斷標準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