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1994年高考歷史試題評析
1994年全國普通高考歷史試題(新科目組),較好地體現了《考試說明》所提出的原則和要求,在吸 取了前幾年高考歷史試題經驗的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試題對知識與能力的考查并重,更強調從歷史 現象、歷史事實,深入到歷史的本質,更強調知識的內涵,更強調思維能力的考查和歷史知識、理論觀點的運 用,注意考查學習歷史的潛能,突出了選拔性考試的特點。同時,也為中學歷史教學和教學改革起了更明確的 指導作用和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試題全面挖掘和考查了歷史學科的各種能力要求,突出了
試題的選拔性
今年的新高考歷史試題,進一步挖掘了各種題型的考查功能,提高了能力考查的層次。試題中考查記憶能 力的分值約有36分,占24%;考查理解能力的分值約有33分,占22%;考查歷史思維能力的分值約有 81分,占54%,使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成為整個試卷的靈魂和主流。由于加強了客觀題考查能力的比重和 層次,使各種題型的考查功能得到進一步的發揮,也使歷史學科能力的考查在試卷中分布不均衡的狀況得到一 定的改觀。另外,試題從知識要求、能力要求、歷史觀點的程度上,把中學教學的重點與大學相關學科的重點 基礎知識,中學的能力培養和大學相關學科的能力要求,較為恰當地予以了考慮和解決,使試題源于教材又高 于教材,突出了學科能力的考查,突出了試題的選拔性,使能力層次較為合理,實現“兩個有利”的命題原則 。
今年新高考歷史試題中“四選一”和“四選多”的題型考查能力的比重和層次有所加大和提高。除了提高 命題技巧,和選項文字表述不完全出自教材的文字表述以外,還注重利用選擇題來考查多種層次的思維能力。 尤其是第26題這道材料選擇題:漢謨拉比法典中規定:“自由民于原野捕到逃亡之奴婢而交還其主人者,奴 主應以銀……酬之。這條材料可以用來說明……”該題涉及到如何去使用原始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中的 有效信息,這是考查考生是否初步具有大學學習歷史的基本功,體現了較高的命題技巧和試題的能力要求。
填空題對歷史概念的考查也有所加強。其中有考查知識的理解性試題,如第33題的第2空“民生主義, 就是國家核定地價,征收地租稅,同時逐步收買地主土地”;有考查知識綜合性的試題,如第36題“奧斯曼 帝國的統治者素丹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有考查知識的遷移能力的試題,如第34題“第二次國內革 命戰爭時期,地跨江西省的農村革命根據地有中央根據地、閩浙贛根據地、湘贛根據地和湘鄂贛根據地”等等 。
材料解析題有效地考查較高層次的歷史學科能力,是今年新高考歷史試題一個特點。首先是加強所引材
[1] [2] [3] [4] [5]
【1994年高考歷史試題評析】相關文章:
高考語文材料作文例文評析04-30
一九九五年高考語文失誤評析04-30
2007年湖南高考語文命題評析04-30
2007年江西高考作文評析04-30
2007年高考安徽卷高考作文評析04-30
湖北卷高考作文題評析04-30
2011陜西高考作文評析:時政性增強04-26
2010屆高考語文寫作指導及范文評析示例04-30
2007年高考語言類試題綜合評析04-30
09年高考語文作文復習評析教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