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藝術類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 藝術類 信息素養
論文摘要:實施針對藝術類學生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白皮書》和高等學校文科《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基本要求》的指導下,我院在計算機基礎教學方面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概述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應用遍及社會各行各業,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應用是當代大學生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大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手段,目前許多高校都已將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一年級的普修課程,這說明了具備計算機基礎知識無論對計算機專業還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都是必要的。[1]
根據教育部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發布的“關于進一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白皮書)中的精神和高教司組織制定的高等學校文科《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基本要求》,我院從2003年起,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本科一年級學生修完該門課程后,全部參加全國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一級考試(以下簡稱cct),并將取得cct合格證書作為畢業的必備條件之一,既在培養學生計算機操作和應用能力的同時,要求我院本科學生達到全國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一級考核要求,達到當代信息化社會對大學畢業生所要求的綜合素質
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定位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本科一年級學生入學后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是計算機知識的入門課程。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初步了解計算機,理解信息處理的基本過程,基本掌握典型計算機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計算機的操作及常用軟件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統安全與社會責任意識,為后繼計算機技術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我院計算機課程設置采用三層次原則,即第一學年開設《計算機基礎》大公共課必修課程;從第二學年起開設計算機小公共課程按學科進行分類和分層教學,例如《非線性編輯》在我院不同系均有開設;以必修課、院級選修課不同形式開設《計算機音樂技術》、《數據庫管理》等計算機專業課程。
作為計算機大公共課課程—“計算機基礎”課程在知識點設置時要求具有一定的廣度,涵蓋更多的計算機領域,同時考慮作為其它計算機應用課程的先導課程,知識點設置時要求具有一定的深度,例如針對計算機中的常用編碼,多媒體技術,二進制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同專業應具有不同的培養類型,例如,我院舞蹈系的學生受集訓、排練、文藝活動的影響,課后時間相對緊張,要求所有的知識點都必須在課堂內被消化并相對減少課后作業的數量。
三、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我院自2003年開始組織學生參加cct考試以來,由于首次參加規范考試的陌生性,加之教師、教材、大綱、備考輔導等方面準備不足,因而初考結果不盡理想,總結前幾屆考試組織及教學復習指導的正反經驗,2004年以2004級本科學生為主參加cct考試成績獲得顯著提高,及格率較上屆提高了48個百分點,通過近幾年的努力,cct考試成績總體逐年呈上升趨勢,部分院系本科學生的cct過級率已達到了96%-98%。以下就該門課程教學結合cct考試談一些教學體會。
(一)更新教學內容,合理設置課程體系
根據我院計算機課程體系的具體安排,從培養目標出發,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具體部署: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結合考試大綱,講授教學內容時強調基本性,注重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的培養;避免簡單性,由于教學內容涵蓋范圍較大,如果面面俱到,看似什么都教了,實際什么都沒學會;講授內容應有側重點,根據不同專業,求同存異;堅持系統性和動態性,由于計算機知識不斷發展,后續課程知識點可能需要調整。這就要求后續課程知識點與“計算機基礎”知識點必須有效銜接,動態調整,不斷迭代優化。
我院“計算機基礎”課程講授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xp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多媒體技術基礎、計算機網絡基礎、網頁制作初步、計算機應用信息技術。依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分為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部分,教學時數為72課時(即理論課36學時,實踐課36學時)。
(二)強化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2]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整個教學過程要圍繞學生開展。為了促進學生計算機的認知水平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授課過程中強化師生的互動,從而使學生參與教學,達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目的。
本課程教學(講授,實驗)過程均在實驗室完成,通過投影教學,學生實踐來完成相應教學內容,如何合理組織教學,如何轉變教育觀念,即由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本著“培養能力,強調自力,思路創新,應用為本”的原則,從自學能力的培養開始,做足課堂100分鐘有限時間的“文章”,教師“精”于引導,學生“勤”于實踐。學生有事可“做”,自然興趣注意便會由“負”轉“正”,課堂學習氛圍及學習效果因此大為好轉。同時集中所有軟硬件資源,力爭在有限學時內實施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針對性教學。
(三)豐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幾年來,由任課教師自行開發軟件、并配套建立的各類客觀試題,無紙化民、漢界面實踐訓練試題,任課教師利用教學資源指導教學,行課答疑,使得教學更具有針對性。這些基礎性積累在近幾年的教學工作中產生了十分具體的教學效率。
(四)建立教學反饋系統,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在注重課堂教學時,更應重視教學反饋的重要作用。
針對目前本科學生計算機基礎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建立教學反饋系統,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等基本情況,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教學具有更好的針對性;建立教學反饋系統有助于教師在授課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反饋系統還可以對收集學生意見、形成常見問題、對改進教學效果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
例如:2011年我們分別對本科一年級的開課班級在學期初和學期末進行一次網上調查,可以看到學生上大學之前對計算機基礎知識了解占到42%,課堂希望有更多師生互動,例如問答,同學討論,報告等占到36%,建議增加團隊合作課題,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創造性51%,喜歡比較簡單而且要求明確的實驗題目占到76%,對于本學期所完成的實驗練習中,覺得練習的難易程度還可以占到84%,認為該門課程實用占到81%,認為該門課程實用,喜歡學占到60%,認為教材中網絡和windowsxp章節需要修改和補充占到34%,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學生對該門課程能夠認可,同時我們根據調查結果,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
四、結束語
針對藝術類學生實施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整個工作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努力使學生掌握更多、更新、更實用的知識和技術。對于該門課程的教學還有很多可探討的地方。因此,需要我們集思廣益,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肖曉強,祝恩,柳靖,何鴻君.關于“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06,(28):1.
[2]孫占鋒,李萍.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9,(3):9.
【藝術類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的論文】相關文章:
實踐教學改革計算機基礎論文05-05
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的論文04-27
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論文05-05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04-30
《建筑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04-30
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05-01
醫衛類專業計算機基礎論文05-05
基礎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論文05-03
《學前音樂基礎》課程課堂教學改革論文05-02
關于課程評價計算機基礎論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