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濟學科教學中環境生態學思想研究論文
現如今,在經濟學科教學中融入環境生態學思想已經成為了教學常態思維,這是一個由培養單純型經濟學人才到培養綜合型人才的教學轉變。高職作為為國家培養高素質職業型人才的基地,其經濟學科教學中更應當深刻融入環境生態學思想,從而使環境生態學思想深入到學生的日常行為范式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更加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需求的綜合型人才,繼而才能夠為國家乃至全球的生態系統平衡及和諧發展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持。以下筆者就根據多年教學經驗,來簡單談一談環境生態學思想在高職經濟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希望能夠給我國高職經濟學科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助益。
一、環境生態學和經濟學簡介
1.環境生態學簡介
從學科體系角度而言,環境生態學可以說是環境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按照現代生態學的學科進行劃分,環境生態學又可以是應用生態學中的一個分支,其主要是運用生態學理論來研究在人為干擾下生態系統內在的變化機制、規律及對人類所產生的反效應,并尋求恢復、重建及保護受損生態系統的對策。環境生態學并不是一門單一的科學,它是以生態學的基本原理為基礎,又結合了物理學、化學、環境科學等多門科學,不過目前環境生態學尚處于發展和完善階段。總體來說,環境生態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有四類:一是環境污染的生態學原理及規律,二是自然資源的保護及利用,三是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四是廢棄物的能源化及資源化技術;其最終研究目的是改善不斷惡化的自然生態環境,促進人類經濟和環境生態的協調穩定發展。
2.經濟學簡介
經濟學是一門專門研究人類經濟活動———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及實現的規律的科學,其主要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其中,政治經濟學主要是研究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及作用,而科學經濟學主要是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和經濟規律。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以科學經濟學角度來看,經濟規律的展開與具體表現是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再生,而真正的對象則是資源優化配置和再生背后的經濟規律與本質。另外,在科學經濟學范式框架中,經濟體還分為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兩個對稱面,若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要從整體上對經濟現象進行統一研究。現代高職學校中很多都開設有經濟學科,作為一個學科門類,經濟學在我國主要設置有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及國際經濟與貿易四大專業。
二、環境生態學思想在高職經濟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經濟學作為一門研究經濟發展規律的學科,其首要任務之一就是盡可能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來持續開發人類所需求的商品,并對其進行合理分配。無論是從研究目的還是從研究內容上來看,環境生態學與經濟學都非常具有一致性和相通性。然而,過去長期以來高職經濟學科的主要培養目的都是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名單純型經濟學人才,這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而隨著近年來人們思維模式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培養新型的具有生態思維的綜合型人才越來越成為高職經濟學科的教學目的。利用經濟學科教學來傳播、推廣及深化環境生態學思想,是當代高職教師所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和義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我國廣大的經濟學人才具備良好的環境生態學專業素質,同時,環境生態學思想也有利于廣大教育者樹立環境生態思想的教育觀。總而言之,只有在高職經濟學科教學中重視應用環境生態學思想,才能夠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環境生態學思想在高職經濟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1.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共有280多所高職學校開設有經濟學專業、130多所高職學校開設有金融學專業、50多所高職學校開設有財政學專業、70多所高職學校開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而在這其中,卻只有不到10%的學校開設了《生態經濟學》課程,并且大部分都是將《生態經濟學》列為選修課程而非必修課程。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高職學校都受傳統經濟學科教育理念的影響過深,仍還停留在“經濟人”思想層面上。這就造成了大部分高職經濟學科專業畢業的學生都對環境生態學相關內容知之甚少,甚至是全然不知,而當這些學生走入社會參與到社會經濟活動當中后,無疑不會關注環境生態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繼而也就導致了經濟的發展對自然環境生態造成過度破壞。
2.現狀原因
之所以目前在我國大部分高職經濟學科教學中都很少有應用環境生態學思想,主要是由于以下兩大原因所造成的:①受到“經濟人倫理”的影響。經濟學的主要創設者之———蘇格蘭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經在自由市場經濟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經濟人倫理”,其中心思想是當人類受到人性動力學的驅使時,會為了改善自身狀況而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時這一過程也會為社會帶來一定的利益;后來,“經濟人倫理”對經濟學科教育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后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越來越多,這使得越來越多的高職經濟學科教學都彰顯出了一種極其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而在這種價值取向的驅使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只顧著研究怎樣才能夠更快、更多地創造利益,而并不重視環境生態問題。②在教學環節中沒有很好地傳播環境生態學思想。所謂教學環節,主要指的是教學方案的制定、教材的編制、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實踐活動等,然而目前我國教育部門并沒有明確規定在高職經濟學科的教學方案中必須要應用環境生態學相關內容,在教材編制中并沒有深刻聯系生態環境學理論,高職學校在建設師資隊伍之時并沒有對教師的環境生態學知識掌握情況做明確要求,高職經濟學科教師也并沒有靈活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及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有關環境生態學方面的實踐活動,因而導致環境生態學思想沒有在以上這些教學環節中得到很好的傳播。
四、環境生態學思想在高職經濟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1.轉變傳統的“經濟人倫理”思想
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利用了豐富的生態學思想來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剝削本質,確立了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同時,199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也曾經在其所著的《倫理學和經濟學》一書中通過一系列的實證性案例證明了:目前并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經濟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人類最好的現實行為,也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經濟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邏輯上與經濟上的最佳成就者之間存在必然聯系。所以,“經濟人倫理”思想是否值得在高職經濟學科教學中一直運用還有待商榷。而近年來,隨著幾次比較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和環境危機的發生,更進一步證明了“經濟人倫理”的思想是短視的,人類社會如果想要長遠發展,就必須要以“社會人倫理”思想及“生態倫理”思想來取代“經濟人倫理”思想。現如今,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了宏觀調控市場經濟的重要性,也即追求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三者的相統一,這是促使國民經濟協調、穩定、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當今的高職經濟學科教學也不能夠再一味地遵循傳統的“社會人倫理”思想,而應當更多地采納“社會人倫理”思想及“生態倫理”思想。
2“.綠色化”高職經濟學科教材
為了進一步強化環境生態學思想與高職經濟學科知識之間的融合,教育部門必須要重新審視、改革和編著高職經濟學科教材,在教材中添加更多的環境生態學理論知識,以使教材中蘊含更加深刻的環境生態學思想,成為“綠色化”教材。例如,高職經濟學科教材中必須體現出更多的經濟發展與環境生態之間的整體協調性,在案例的選擇上應當加入更多的“綠色化”經濟學案例,以及課后練習題和思考題等也必須具有一定的“綠色化”傾向。
3.開展豐富的環境生態學實踐活動
實踐對高職教育來說非常重要,同樣,高職經濟學科教學也離不開實踐。而若想充分在高職經濟學科教學中應用環境生態學思想,就需要教師積極組織和調動學生參與一系列與環境生態學有關的綠色社會實踐活動,從而充分利用社團的功能來營造綠色的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環境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成果,進而促進學生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經濟學科教學中環境生態學思想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物理教學中的德育學科論文05-02
董仲舒經濟思想研究(下)04-30
董仲舒經濟思想研究(上)04-30
幼兒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學科論文04-27
語文教學中的學科穿插論文05-02
污染生態學研究內容討論論文04-30
宋代浙東實學經濟思想研究05-01
誦讀中感知,品味中體會學科研究論文04-27
開放型經濟中的資源環境經濟政策研究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