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審視WTO,應對國際稅收競爭
有稅制,有稅收征納關系,就有稅收競爭,稅收競爭是各國(地區)通過稅收手段,引導資源流動,維護本國利益,促使本國經濟增長的經濟行為。稅收競爭既有小范圍的即一國內各地區間的競爭,也有較大范圍的即各經濟區域間的競爭,而在經濟全球化的前提下,國際間的稅收競爭更是不可避免,稅收競爭一方面使各國的稅制更趨于完善,使稅收的經濟杠桿作用更得以有效發揮;但另一方面,稅收競爭也存在有害的成分,即導致全球資源的配置不當和影響國際經濟秩序,進而減少全球經濟福利。我國加入WTO,融入世界經濟,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大勢所趨。因此,如何應對有害的稅收競爭,趨利避害,使資源優化配置,使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成了我國今后面臨的迫切任務,也是國際稅收研究的重點課題。要解決這個難題,我們必須了解WTO,把握世界稅制的發展趨勢,結合本國國情和稅制現狀,進而提出應對措施。
一、 WTO的基本職能和原則
WTO是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縮寫。它是當今世界唯一處理政府間貿易規則的國際組織。其基本職能有三:一是制定規范市場經濟運作的國際規則,并且監督這些規則的實施,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其含義是消除貿易障礙,同時也意味著各國的貿易規則必須是透明的和可預見的;二是所有WTO的成員開展相互談判,也就是開放市場;三是解決國與國間的貿易爭端。因此WTO基本職能,即制定規則、開放市場、解決爭端。
WTO多邊貿易體系的核心是眾多的WTO協議。這些協議是覆蓋廣泛活動范圍的法律文件,內容很多也很復雜,但有一些簡單的基本原則貫穿于所有這些文件之中,這些原則構成了多邊貿易體系的基礎,它們是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更大程度的貿易自由化原則、可預見性原則、促進公平競爭原則、鼓勵發展和經濟改革原則。
二、國際稅收競爭及各國應對措施
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使資源流動更為順暢自由,一般不僅向稅負較輕,更向稅制健全穩定的國家或地區流動,國際間的稅收競爭也日趨激烈,為使稅收競爭良性發展,為使本國(地區)利益最大化,各國均是“胡蘿卜”和“大棒”并舉,提出一些應對措施,在維護本國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利益,尤其兼顧經濟盟友的利益,使世界稅制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方向。
1、 各國稅制改革是在新自由主義基礎上凱恩斯主義的重新回歸。90年代的稅制調整基本是在“降低稅率、擴大稅基”的基本框架中進行的,其政策基調是建立在新自由主義理論之上的,而更多地是建立在供給學派的理論(以減稅刺激投資,增加供給)之上的。自80年代中期拉弗減稅思想被廣泛采用,減稅的核心思想是通過減稅擴大稅基,而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高速發展的生產力給減稅創造了空間,奠定了擴大稅基的物質基礎。圍繞減稅以刺激經濟,從而增加供給,擴大稅基這個主旋律,各國開始注重重新啟用凱恩斯主義的膨脹經濟政策,這是90年代中后期稅收競爭區別于80年代稅收競爭的最顯著的特征。90年代中后期以來,美國以廣義的“稅收效率”取代“稅收中性”原則,在國家干預理論的指導下,在新自由主義基調范圍內正確發揮政府干預經濟,促進經濟持續增長。1997年下半年,東亞金融危機后,東亞各國(地區)果斷地采取了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旨在加強政府干預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以減稅為基調的有增有減的稅收政策是該擴張性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由于東亞各國措施得力,東亞經濟從1998年上半年開始,歷經一年多,迅速好轉。新自由主義與凱恩斯主義擴張性經濟政策相結合給當代稅收競爭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是各國政府面對投資、外貿、金融等領域更加自由化,而繼續采取更靈活的新自由的政策;另一方面是各國政府為彌補市場的缺陷不得不加大政府干預經濟的力度,稅收是其中重要的手段。
2、 各國稅制結構逐步趨于一致。進入90年代,各國稅制結構根據本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
[1] [2] [3] [4]
【審視WTO,應對國際稅收競爭】相關文章:
國際稅收競爭的利弊05-01
WTO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04-28
江蘇電子行業應對WTO之我見04-26
淺談WTO背景下的稅收組織管理04-28
中國加入WTO對經濟、稅收的影響及對策04-26
林區施工企業如何應對WTO的挑戰04-28
WTO的環境政策及企業應對策略04-28
淺談我國蔬菜產業如何應對WTO04-30
WTO的環境政策及企業應對策略04-27
山西機電產業應對WTO的調整對策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