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統計類專業《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與實踐新探論文
《宏觀經濟學》是統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但是該課程在統計類專業本科學生的開設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應當合理設置課程體系,適當增加課程學時,增開數學課,增厚學生數理基礎功底;改革教學方法,合理設置考試方式,建立全面健全的評價體系等對統計類專業《宏觀經濟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一、引言
統計學專業教學規范提出,授經濟學學士學位的統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才兼備的復合型和應用型經濟與管理類高素質統計人才。授予理學學士學位的統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掌握良好的統計學、經濟學、金融學、保險學基本理論和方法及計算機應用技術,能熟練使用和開發精算軟件,具有較強的分析數據和處理數據的能力及對保險、銀行、證券、社會保障等領域有關問題進行觀察、計量、精算和預測的綜合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根據統計類專業培養目標,結合統計學專業特點,新規范中給出的一般經濟類基礎課程和其他經濟類專業(如經濟學、財政、金融等)有所不同,要求普遍開設的課程只保留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會計學等三門課程,可見宏觀經濟學在統計類專業中的重要性,但是宏觀經濟學在統計類專業的實際實施過程中卻存在不少問題,本文試圖從問題入手,為《宏觀經濟學》課程在統計類專業中順利開設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二、統計類專業《宏觀經濟學》課程開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宏觀經濟學》是統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而且是一門緊密聯系實際的實踐性課程。統計類專業《宏觀經濟學》的教學對象與傳統教學對象存在差異,如果完全照搬經濟類專業宏觀經濟學課程的開設,實施效果肯定就會大打折扣。具體來說,統計類專業《宏觀經濟學》課程開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經濟理論基礎認識不足,對經濟理論學習重視不夠。從統計類專業的培養目標可以看出統計類專業的生命力在于應用,而應用的理論基礎就是經濟學,只有有了扎實的經濟理論基礎,才能更深入地進行統計定量分析,得出的結果才會正確,才更具有現實指導意義。但現有社會經濟統計專業,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諸環節,對經濟理論基礎重視不足,并且不同統計專業方向對經濟理論基礎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異,可這些都沒有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環節得到體現。從社會需求角度來看,統計類專業畢業生不論是從事經濟管理還是理論研究,都存在發展后勁不足的現象。因此,應加強《宏觀經濟學》教學,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
第二,數理基礎不夠深厚,數理分析方法應用不足。宏觀經濟學已經成為一門高度抽象化的學科,數理分析方法在其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這種數理分析方法不僅運用于高級宏觀經濟學課程中,而且在初級、中級課程中大量涉及。統計類專業開設的數理基礎課程主要以概率論為主,并且授課教師是從純數學角度(包括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講授的,由于學生數學功底相對薄弱,并且所學內容與本專業其他課程聯系不大,使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同時,在課程設置次序上,本科階段高等數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開設基本同步,而概率論、數理統計、線性代數等相關課程甚至晚于宏觀經濟學的開設,嚴重影響宏觀經濟學教學效果。
第三,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顯著。由于宏觀經濟學理論性強,派別多,系統龐大,教學內容豐富,涉及大量圖表、經濟模型和專業術語,并且使用的教材基本為國外教材,與中國現實國情存在差距,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必要的教學方法探索和改革。從當前教學實踐來看,講授型課堂仍然在宏觀經濟學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內容形式單一,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從學生反饋評價來看,學生不能及時理解掌握基本理論和要點,教學效果不理想。
第四,師資力量薄弱,不符合人才培養要求。根據統計學專業培養目標,統計類專業學生應為德才兼備的復合型和應用型經濟與管理類高素質統計人才,因此,統計類專業教師要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經濟學基礎。然而,現有從事宏觀經濟學教學的統計類專業教師大部分是純經濟學學科背景,他們的數理基礎薄弱,統計思想欠缺,不能很好地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這種問題必然導致經濟理論與統計方法脫節,導致學生知識結構不清晰及制約學生將理論運用到現實的能力培養。
三、統計類專業《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
第一,合理設置課程體系,適當增加課程學時。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統計類專業的《宏觀經濟學》本科課程學時基本都是54課時左右,甚至更少,只有36課時。這樣的學時安排使宏觀經濟學幾個重要基本理論平均每部分課時只有不到十個學時,這樣的授課學時只能保證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知識的課堂傳授,同時更重要的一點是目前國內高校統計類專業經濟類基礎課程只開設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沒有其他如政治經濟學等經濟類基礎課程的學習,使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統計類專業學生在學習經濟類基礎課程的過程中會顯得更吃力。因此,如果教師要在介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過程中對相關內容進行進一步拓展,那么這樣的學時安排顯然不夠,談不上課堂作業講解,更談不上旨在提高學生專業素養、提高閱讀經典文獻能力的研討式教學法和案例式教學法的引入。因此,為了引起統計類專業學生對經濟理論基礎的重視及更好的教學效果,宏觀經濟學教學課時應該適當增加,爭取達到每學期72學時。
第二,增開數學課,增厚學生數理基礎功底。隨著數理分析方法在宏觀經濟學發展中的應用越來越頻繁、越來越重要,加強學生數理分析基礎顯得愈加重要。雖然初級宏觀經濟學沒有太多數學方法的使用,但是中級、高級宏觀經濟學則會涉及非常多的數學工具,如動態優化、拓撲等。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本科生開設的數學課只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課程,無法滿足學生學習中級高級宏觀經濟學對數學的要求。因此,增開包括數學分析、隨機過程等部分數學專業課,為有志于繼續深造的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同時,調整數學基礎課程與宏觀經濟學課程的開設順序,在學生有一定數理基礎的前提下開設宏觀經濟學,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宏觀經濟學。
第三,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從當前教學實踐來看,講授型課堂仍然在宏觀經濟學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內容形式單一,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從學生反饋評價來看,學生不能及時理解掌握基本理論和要點,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針對本課程的學科特點,在本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入研討式教學法,通過構建研討型課堂,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加強師生與生生互動,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采用案例式教學法,大量引用國內現實宏觀經濟案例,鼓勵學生進行課前小組討論,有效利用各種現代多媒體教學資源開展案例教學。案例教學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積極性,有利于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第四,合理設置考試方式,建立全面健全的評價體系。考試是教學工作的最后一個環節,是衡量教師教與學生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傳統考試形式單一,一般為閉卷考試,同時,考試內容單調,無非就是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判斷題、計算題、簡答題和論述題,答案基本是確定的,學生即使沒有深刻領會吃透教材內容,靠死記硬背、照搬公式,同樣可以取得好的卷面成績,而且有的教師為了提高及格率,會在考前劃所謂的重點,有部分短時記憶較好的學生靠考前的突擊沖刺,也能拿到很好的成績,因此,這種考核方式根本不能真正達到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所以,針對在宏觀經濟學課堂中引入研討式教學法和案例式教學法,考核方式可以更加多元、更加全面。一方面,考核時間不再局限于期末考試,可以延伸到課前準備、課中討論、課后總結評價等。另一方面,考核能力要求不再是單一的概念理解記憶,包括研討式教學法和案例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對課外資料的閱讀和分析及課堂集體討論等,對學生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專業素養等進行綜合評價。
第五,鼓勵宏觀經濟學專業教師轉變專業方向,增厚數理統計基礎。現階段,從事統計類專業宏觀經濟學教學的教師基本本碩都是經濟類專業,使他們在從事統計類專業的宏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領會統計類專業培養目標,把統計類專業學生按照經濟類專業學生培養,結果就是不能突出統計類專業的專業特色。所以,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高校在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可以鼓勵經濟學背景的教師攻讀數理統計學,加深對統計學學科的了解,彌補基礎理論知識薄弱的不足,增厚數理統計基礎,不僅可以提高師資隊伍水平,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把握統計學與經濟學之間的聯系,增強教學效果。
【統計類專業《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與實踐新探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論文04-29
經濟學基本范疇與宏觀的調控論文05-04
經管類專業統計學實踐的考核設計論文04-26
宏觀經濟學對市場經濟的影響論文05-02
試論主流宏觀經濟學的危機和未來論文05-04
對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幾點認識論文05-04
高校健美操教學改革創新探析論文05-04
體育教學改革新探04-29
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論文05-03
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建構分析論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