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新經濟:新科技革命與全球化的結合[2]

時間:2023-04-30 23:31:25 經濟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經濟:新科技革命與全球化的結合[2]

 信息產業的基礎設施是電信。日本延誤了電信市場的開放,使日本的電子公司失去了移動電話和通信市場。而1984年美國進行了電信改革,打破壟斷,電信價格大幅度下跌。1996年英國全面開放電信市場,打破了電信與廣播電視,有線電視,網絡電腦的分割,通過多媒體進行綜合發展。90年代歐洲的愛立信,諾基亞和西門子聯合推出GSM體系,美國則在全球推銷自己的CDMA系統。日本的松下,索尼到1997年才推出自己的手機,喪失了市場先機。

    美國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發展高技術產業的戰略,在90年代獲得成功,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1995~1998年間,美國1/3的經濟增長來自于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在國內總收入(GDP)4.1%的增長率中,信息產業的貢獻達1.2個百分點;計算機和電信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4%。到2006年,美國將有一半工人受雇于信息產業或成為信息技術的使用者。高新技術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催生了一批新興關聯產業,如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1970年,美國每輛汽車電子裝置的價值只有25美元,1990年上升到1383美元,2000年,美國汽車電子產業的總產值將達到上千億美元。在1998年美國資本設備實際投資16.5%的增長率中,信息設備的貢獻就占9.6個百分點,占總增長率的58%。美國信息產業占經濟的25%,生物產業將使新經濟的比重再增加15個百分點。

    以美國帶動的信息全球化,已經全世界達成了共識。2000年9 月在沖繩舉行的8國首腦會議通過了<全球信息社會沖繩憲章>,指出:信息通信技術是21世紀社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動力之一。信息通信技術將對人類生活和經濟活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變革。占全球國民生產總值2/3的8個國家達成共識,要協調一致,最大限度利用信息技術所帶來的成果和益處,同時要在這種革命性變化中制訂信息技術的各種相關規則。

    21世紀全球發展的巨大的動力,仍然來自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到2025年,全球人口將增長1/3,達到80億,2050年達到89億,人口老化現象將影響全世界。今后幾十年知識激增和因特網將推動世界經濟發展,一場真正的知識革命正在開始,知識量每五六年就增加一倍。通過實踐得來的知識越來越重要。人力資本尤其受重視,它的重要性超過體力勞動、自然資源以及實物資本。富國創造的的財富都歸功于人力資本。在美國高效率的知識工作者在就業者中占2/5到2025年,在新的“知識經濟”中老的工業部門將降到10%的比例。

    信息產業在全球發展方興未艾。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崩盤,并不說明信息產業的失敗,它可能標志著積極的轉折:美國的信息產業進一步與傳統經濟結合,美國信息革命的進一步全球化,“新經濟”將繼續發展。

    3。“信息高速公路”:全球化信息產業的基礎

    美國政府于1993年制訂<國家信息基礎結構:行動計劃>指出:“國家信息基礎結構是一個能給用戶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網絡,計算機,數據庫以及日用電子產品組成的完備網絡”。

    1991年戈爾提出“建立地球村的基礎結構”,1994年提出“維持發展的基本前提是創建連接各個網絡的全球網。。。。必須建成并開通一個全球性的信息基礎結構(CII),為每個人提供周游世界的環球信息高速公路。通過這個

[1] [2] [3] [4] 

【新經濟:新科技革命與全球化的結合[2]】相關文章:

新經濟05-04

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與文化主權04-27

緬懷革命先烈作文通用集合【2篇】11-15

解讀新經濟04-26

解讀新經濟04-28

解讀新經濟05-02

全球化印痕04-27

globalization/全球化05-04

新經濟新動力04-30

新經濟分析及對策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