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教育學論文

時間:2024-06-01 15:34:36 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精品)教育學論文15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學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教育學論文15篇

教育學論文1

  一、引言

  俄國大文豪契訶夫說:“歌聲是太陽,沒有歌聲的生活就像沒有太陽的生活一樣蒼白、淡化。”中等職業學校,尤其是以機電專業為主專業的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欣賞課程是音樂教育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音樂欣賞課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讓學生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啟迪智慧,激發學生感知美、創造美的內在動力,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音樂賞析、樂理基礎知識講授、試唱、情感分享等方式,讓學生從官能的欣賞,上升到聯想的欣賞,最終達到理智的欣賞。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卻面臨諸多困難。

  二、學生對于音樂欣賞的內容存在局限性

  學生對于音樂欣賞課程中的歌曲欣賞興趣度較高,而且局限于流行歌曲的欣賞。對于西方古典音樂、中國民樂,樂理講授等內容缺乏興趣。即使在講授歌曲欣賞過程中,學生的關注點僅在流行歌曲本身的旋律和歌詞。而對于創作背景、詞曲作者、歌曲內涵、旋律特點等不愿了解和掌握。

  三、學生對于音樂的喜好往往表現為從眾心理

  學生沒有自身的喜愛風格、標準和內容,喜歡欣賞和談論近期的流行歌曲。學生在選擇欣賞內容時,往往表現為盲從狀態。別人聽什么、喜歡什么,學生就聽什么,缺乏自己的理性思考,對于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學生習慣于選擇放棄自我,跟隨別人,人云亦云。例如:部分學生在欣賞《高山流水》時,表現了濃厚的興趣。當有的學生表達,這些曲目是“老年人”聽的,沒有年輕人喜歡這些“陳詞濫調”時,這些原本喜歡的學生沒有堅持自己的觀點,放棄了自己的立場,并且隨聲附和。

  四、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師在講授樂理和樂器過程中,由于學生素養的缺失和音樂基礎知識的嚴重匱乏。教師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課上時間進行“補課”。造成教師很難按照教學大綱和課程要求,準確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教師對于授課內容進行講解過程中,學生往往表現為茫然和無知。對于簡單的樂譜學生缺乏識讀能力,甚至把五線譜稱之為“蝌蚪文”或“天書”。更有甚者,對于簡譜的識讀基本也是按照從1 到7 的“掰手指頭式”的方法,很難達到師生的互動和共鳴。

  第二,學校設備、設施投入嚴重不足。多媒體設備和設施是音樂欣賞課程能夠正常開展的必要保障。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受到硬件條件限制,部分教師只能采用錄音機等放音設備。學生只能從聲音上獲取素材,缺乏與之相配的感官刺激。音樂欣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求能夠提供必要的多媒體設備、樂器實物、網絡支持和相關的專業教室。但目前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三產中的幼師、音樂教育等專業能夠保證基本的配備,但對于二產專業,尤其是機電、汽修等專業很難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造成教室在授課過程中經常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第三,師資數量嚴重不足。在中等職業教育學校,音樂欣賞課程的任課教師不僅要承擔相關專業的音樂專業課教學,而且還承擔著各專業音樂欣賞的教學任務。各專業教學目標不盡相同,周課時數不盡相同,教師所教授的專業較多,教師的周課時量較大,教學的進度難以統一,授課教師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多頭準備。

  五、學生欣賞內容缺乏正向引導

  在信息化和網絡化的今天,學生獲取信息表現為多樣性和多元化。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的限制,很難正確對待音樂欣賞內容的選擇,很難對取得的信息進行過濾,對于一些社會化和成人化的'內容也表現為全部接受。社會、學校、家長忽視了對于學生音樂欣賞內容的正確引導,沒有明示哪些內容可以選擇,哪些內容應該選擇,對于已選擇內容如何進行自我解讀。尤其在現今流行歌曲中,對愛情描寫的歌曲比例較大,而愛國歌曲、感恩歌曲和勵志歌曲較少的情況下,如何正確理解和對待所選欣賞內容所要表達的情感需求和思想意境,需要對學生進行指導。

  六、結束語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困境,需要社會及學校多層面高度重視,切實加大軟硬件建設,為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保駕護航。首先,相關部門和學校應加大音樂欣賞課程的投入比例,切實改善授課條件。不僅要從資金上進行扶持,配備相關多媒體設備和設施,以及授課所需的樂器等器材。而且在師資引進和配備上也應給予傾斜,讓音樂欣賞授課教師能夠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解脫出來,進行有效的教學研究與設計。其次,學校應采用大合唱比賽、配樂詩朗誦比賽、音樂知識競賽、組建各種樂隊和興趣小組等多種形式,擴大音樂欣賞的受眾比例,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并且,學校應利用好早操、課間、用餐等時間段,讓優美的旋律飄揚在校園,從而為音樂欣賞課程打下良好的氛圍基礎。再次,教師應立足自身實際特點,完善自身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保證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質量;立足學生差異性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切實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程的學習興趣;立足學生終身發展需要,引導學生形成主題上進、個性鮮明、充滿正能量的欣賞情趣。

教育學論文2

  一、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預算管理的意義

  農村中小學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最薄弱環節,絕大多數地處窮鄉僻壤,布點分散,學校規模小,辦學成本高,辦學水平低,經費投入不足是長期制約農村中小學發展的瓶頸。建立健全農村中小學預算管理制度,把農村中小學校所需經費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從源頭上保障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對于改善農村中小學校辦學條件,促進農村中小學校加強財務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有助于從根本上保障農村義務教育所需經費

  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了各級政府對教育投入的責任,但由于農村中小學點多面廣,規模龐大,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普遍滯后,縣、鄉政府財力十分有限,對農村中小學校投入明顯不足,嚴重制約著農村中小學校的發展。建立農村義務學校預算管理制度,將縣域內中小學校所需經費全部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就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各級政府保障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的責任,尤其是明確了各級政府所應承擔的義務教育經費數額,這就從根本上保障了農村義務教育所需經費來源。

  (二)有助于完善“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方案規定: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行“中央地方共擔、經費省級統籌、管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這也是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關于“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的體制”規定的具體舉措。縣級政府作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除了按照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方案規定的比例承擔少量經費外,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將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在本級預算中單獨列示,通過細化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財政、教育等相關部門職責,確保預算批復的教育經費按時足額落實到位;加強監督檢查,把廣大農村孩子的“讀書錢”管理好、使用好,促使農村義務教育事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三)有助于推進學校依法理財、民主理財和規范理財

  農村中小學校既是預算編制的基本單位,又是預算執行的基本單位。長期以來,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水平低,學校財務管理相當混亂。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后,學校所需經費主要來源于公共財政預算撥款,財政資金的管理有嚴格、規范的程序;預算草案經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即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它以法定的形式規定了本年度學校可以收多少錢,可以用多少錢,以及這些錢該怎么花、在什么時間花都有明確規定;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根據預算公開的要求,學校實際發生的收支項目要及時公開,自覺接受監督,使得學校各項開支更加透明化,經費使用的法制性、民主性和規范性大大增強。

  二、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廣大農村地區,由于宣傳力度不夠,教育培訓不到位,學校領導普遍缺乏預算管理意識,財會人員實際操作能力不強,加上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事前審查不嚴,事中控制不力,事后審計監督也因多種因素影響效果不佳,農村義務教育經費預算管理還存在諸多不足,主要問題有如下幾條。

  (一)對預算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雖然《預算法》規定,各級政府、各部門及所屬單位都應按照規定編制預算,但農村中小學編制預算還是件新鮮事。農村中小學地處偏僻,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后,學校財務管理水平低,學習培訓機會少,預算編制起步晚,預算管理基礎非常薄弱,對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普遍不足,更談不上建立科學有效的預算管理及監督機制,預算管理長期以來處于空白狀態。

  (二)預算編制方法不科學

  受客觀條件制約,許多農村中小學不知道什么是預算,更不知道預算編制的主要內容、總體要求和一般流程。以岳西縣為例,我們是從20xx年才開始試編農村中小學預算,在這之前,按照“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原則,農村中小學主要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學校自身不編制預算,完全依托鄉鎮財政所代為編制,加上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這樣編制出來的預算不可能真正反映學校經費需求狀況,造成年度預算和實際支出相脫離,嚴重損害了預算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三)預算執行隨意性較大

  近年來,按照建立公共財政預算體系的要求,通過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逐步實現了政府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購,農村中小學預算管理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預算執行管理機制也進一步得以完善和加強。但由于多種原因,農村中小學預算還較多停留在包干使用的層面上,特別是在經費使用上,隨意擴大支出范圍、提高支出標準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經費支出的盲目性和無計劃性,形成“預算、執行兩張皮”現象,預算的剛性約束沒有真正到位。

  三、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預算管理的建議

  農村中小學預算是學校組織收入和控制支出的法定依據,是學校優化配置資源的重要手段,直接關系到學校的長遠發展,關系廣大農村孩子的前途、命運。農村中小學校要切實提高對預算管理重要性的認識,科學編制預算,嚴格預算執行,自覺維護預算的嚴肅性、法制性和權威性。

  (一)切實提高對預算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正確的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農村中小學應加強對《預算法》、《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方案》等法律法規的學習,縣級財政、教育部門要按照“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的要求,切實做好農村中小學預算編制工作的培訓、指導,讓他們充分認識到預算不僅是國家進行義務教育經費收支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保障農村義務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學校規范財務管理的法定依據。只有正確地認識了預算的重要性,才可能編制出高質量的預算,才能真正做到以預算管理來促進學校的發展壯大。

  (二)科學合理編制中小學預算

  農村中小學預算體現了年度內學校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涉及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面,政策性強,綜合程度高。在編制預算過程中,要按照“一所學校一本預算”的要求,在校長的統一領導下,成立由教務、總務、財務和教師代表共同參與的領導小組,集中大家的智慧,充分發揚民主,共同把預算工作做好。編制預算前要認真研讀有關文件,準確把握政策依據;在預算編制時,要全面考慮學校年度工作計劃與中長期發展規劃,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對學校現有的財力、物力、人力等資源進行通盤考慮,統籌安排,確保編制出來的預算草案既能體現國家政策要求,又符合學校發展需要,各項收支數據真實準確,科學合理。

  (三)加大對預算執行的監管力度,提高預算剛性約束力

  農村中小學預算收支是否執行到位,預算經費有無被截留、擠占、挪用,對學校年度工作目標的完成和長遠發展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必須重點加強對農村中小學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并糾正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確保預算目標全面完成。農村中小學應建立起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的預算管理監督體制。內部監督是指農村中小學全體師生共同監督學校的預算管理活動。根據預算管理的相關規定和校務公開、民主管理的要求,各校都要成立由教代會、工會和教師代表組成的民主理財小組,學校所有收支都要按程序經理財小組審核,定期公布審核結果。學校要在醒目位置設立公開專欄,將學校的年度預算、決算情況按規定公示公開,自覺接受全體師生及學生家長的監督。外部監督是指來自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審計、財政和教育主管部門等外部力量的監督。中小學財務活動都要自覺接受權力機關和財政、審計等專門機關的詢問和監督檢查,按時報送財務報表,如實提供會計憑證和有關財務信息資料,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堅決整改。在實際工作中,要將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日常監督與專項檢查相結合,不斷總結預算管理各方面經驗教訓,確保學校各項收支按照批準的預算項目執行到位。

  (四)加大培訓工作力度,不斷提高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水平

  在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預算執行不嚴,財務開支隨意性較大。究其原因,一是中小學校長法律意識淡薄,“長官意識”嚴重。《中小學校財務管理制度》明確規定,中小學校財務管理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是學校財務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學校公用經費在很大程度上由校長個人掌握決定,他的法制觀念和理財水平在學校財務管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學校校長法制觀念不強,把學校公用經費當成自己口袋里的錢,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加上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就會導致財務管理混亂。二是學校財務人員專業素質普遍偏低,專業化水平普遍不高。從中小學財務人員整體現狀看,絕大多數是半路出家,由學科教師兼任,不具備會計人員從業資格,對《會計法》、《中小學校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沒有進行過系統學習,政策理論水平和業務操作能力不強,學校日常財務管理工作僅停留在資金收付、單據整理上。因此,必須加強對學校管理者和財務人員的培訓力度,要以新修訂的《預算法》、《中小學校財務管理制度》、《中小學校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頒布實施為契機,利用網絡媒體、宣傳櫥窗、法制講座等方式,加大宣傳普及力度,讓新法規、新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舉辦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培訓班,使學校管理者和財務經辦人接受系統的培訓學習,提高管理財務工作的政策理論水平和業務操作能力;采取有效措施鼓勵財務人員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切實提高財務人員政治地位和有關待遇,充分調動廣大財務工作者積極性,促進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教育學論文3

  人文素養教育的選擇性課改策略

  摘要:人文素養教育是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人文素養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如何在浙江新一輪中職課改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已成為中職學校教育面臨的迫切問題。寧波外事學校基于人文素養的內涵、課改實施的背景以及學校特色優勢,通過多維度人文課程選擇機制和特色課程體系的構建,以及課改隊伍的打造等途徑,探索了一條選擇性課改與人文素養教育相結合的新路子。

  關鍵詞:人文素養;選擇性;課改

  將更多的學習權利交給學生,已成為當代教育的主流價值觀。20xx年11月,浙江省教育廳發布《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方案》,強化教育的供給側改革,增加學生的選擇性,為學生的生涯發展提供支撐。20xx年9月,教育部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報告,指出了學生發展三大方面的六大素養,并細化為18個基本要點,這其中,對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等人文素養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此,作為浙江省34所中職課改試點學校,寧波外事學校思考在新一輪課改中實施以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為目標的選擇性課改。

  一、人文素養及人文素養教育的內涵

  人文,一般而言,首先應指的是人文科學(如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哲學、文學、法學等),素養則應該包括能力和精神兩個要素。人文素養,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著名教育學者肖川教授曾對人文素養的內涵進行過界定。他認為這一術語包括對人的命運、價值、尊嚴以及個體自由意志、獨立人格、理想主義、終極關懷等要義。[1]根據肖川教授的解讀,我們認為,人文素養是指社會的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它通過后天教育、環境等途徑,于個體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內在的心理品質,于外表現為人的道德、情操、氣質、修養、以及所擁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人文境界和人文情懷。人文素養教育,則是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學生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中所應具備的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讓學生對世間萬物存有敬畏之心和善良之意。簡而言之,教育,就是為了提高人的素質,保持人的淳樸本性。

  二、實施背景

  (一)現實因素:職業教育輕視人文素養教育

  自20xx年開始的以市場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本位的上一輪中職課改,過度強調職業技能的重要性,過度強調中職學校一次就業的重要性,面向市場的職業教育擠占了以人文素養為核心的生涯教育。1.學校:重職業技能教育,輕人文素養提升。一段時間以來,人們總是把進中職學校看作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是無奈前提下掌握一門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底線訴求。因此,專業加基礎的課程設置,進一步強化了重技能、輕人文的價值趨向。掛滿中職校園墻壁的,不是一些名人名言或象征傳統文化符號標語,而是“沒有技能就沒有未來”“沒有市場就沒有學校”的激進式墻語。由此帶來的最大后果,就是中職學生缺乏一定的責任感和面對大是大非時的判斷力,缺乏高中段學生應有的的人文底蘊,導致部分學生走向社會后社會適應能力低,人際關系處理差,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應變能力缺弱等現象。2.學生:缺乏人文素養提升的'內驅力。中職學生基礎相對較差,加上學校沒有配套教育,學生對人文課程學習的內驅力明顯不足,人文素養缺失現象普遍存在。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文化知識匱乏,素養較低,審美情趣偏位,甚至個別學生人文素養匱乏,價值取向混亂,導致違法犯罪的概率增大,根本無法適應未來激烈競爭工作的要求。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已成為許多中職學校的當務之急。20xx年9月,教育部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報告,認為學生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包含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要素,并設置了十八個基本要點。其中,作為人文素養核心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等要素赫然在列。因此,無論是從中職學生未來生涯發展還是匹配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來看,人文素養教育已成為當下教育的一個重點。

  (二)學校優勢:多語種、藝術和德育品牌

  多語種教育一直是寧波外事學校的傳統優勢。學校自1985年開設英語專業,1993年開設日語專業,20xx年起先后開設德語、韓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到目前已具備8個語種的教學能力。強大的外語教學能力和教師團隊,為學生第二外語的開設創設了條件。藝術專業從20xx年開設,到目前已經形成了集音樂、舞蹈、影視表演和戲曲表演為一體的藝術專業群,擁有了一大批來自北京舞蹈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的優秀畢業生,先后獨自承擔了寧波市慶祝教師節30周年文藝演出、寧波市慶祝建黨90周年等重要的文藝演出,學校的“藝術教育已代表了浙江省藝術教育的水平,是浙江省的驕傲”(時任教育廳廳長劉希平語)。同時,學校德育以成長為目標,以心向善、志高遠為校訓,強化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理念,讓善文化浸潤校園,讓學生發生點滴改變,實現可以實現的目標。為此,學校通過德育大課程的構建,用嶄新的目光去審視活動、比賽、儀式,并賦予鮮活的德育內容,形成嶄新的外事系列大課程德育環境,讓學生在德育活動中體驗到團結、合作、責任和承擔,學會感恩和行善。

  三、基于人文素養選擇性課改的實施策略

  (一)構建多維度人文課程選擇機制

  選擇學習課程:打破固有的課程設置,重新系統設計安排,引入課程選擇機制,賦予學生多次選擇課程的機會,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形成公共必修、專業必修、限定選修、任意選修課程模塊和課程系統。其中,在選修課程模塊中,豐富專業拓展、素養提升、興趣培養、職業指導等類型的限選和自選課程資源,供學生自由選擇。選擇學習形式:打破傳統的以課堂為載體的教學組織形式,建立融課堂學習、企業實習、校園活動、遠程學習等多形式的學習渠道,給學生提供選擇學習形式的機會。選擇授課教師:在必修模塊,安排多名教師開設同一課程,學生可按照自己喜歡的教學風格選擇授課教師;在選修模塊,鼓勵教師根據自身所長開設多樣化、個性化選修課程,供學生選擇。選擇發展方向:提供就業、升學、出國多種去向選擇,滿足學生發展需求。目前,學校共擁有5+2國外留學、國內升學與就業等后續發展選擇,同時配套出臺彈性學制,采用學分認定的方式,全面拓寬學生的發展路徑。

  (二)打造基于人文素養的特色課程體系

  1.更新課程觀,實現隱性德育課程顯性化。突破傳統課程的知識與經驗本位、預定性、封閉性,突出課程的體驗性、開放性、動態生成性,強化中職教育課程的育人功能,梳理并形成以“學習者從學習活動中獲得的一切學習經驗”為核心的課程觀。以此為基礎,實現課程外延由傳統教材、訓練向資源、環境、活動等領域拓展,實現課程形式由課堂學習和企業實習向校園活動、社團活動、社會體驗、國際交往、信息終端學習等方向延伸。學校將外事嘉年華、學生各類社團、外事假期社會實踐課、校園華爾茲等均納入到課程體系中,分為社團類課程、德育類課程、社會實踐類三大類課程,全納入課程體系,并賦予相應學分。每大類2個學分,共6個學分。2.打造二外、藝術、國際合作等人文課程。提供二外課程。第二外語的開設,不再是純粹的語言文字的學習,而是在該國文化介紹的基礎上,設置情境,并在情境中加入簡單的交流對話,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基于學校多語種優勢,學校提供德語、法語、日語、韓語、西班牙語、俄語等6種外語供學生選擇,把二外作為課改中的限定選修課,列入課程計劃。同時推出俄羅斯風情、走進西班牙、東京文化、德國風俗等文化視野拓展課程,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開設藝術必修課。提升中職學生的藝術素養和人文素養,是學校課改的核心目標。學校整合藝術優質課程資源,著力打造藝術體驗、形體塑造等特色化課程。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陸續開發華爾茲、韻律操、健美操、踢踏舞等課程內容,讓學生在藝術熏陶中提升素養。開設國際交往課程。學校已經與德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16個國家22所國外院校建立了姊妹關系,每年與國外合作院校的互訪批次不少于10次。基于強大的國際合作資源,開設國際交往課程,讓學生在國際交流中了解涉外交往禮儀,讓學生在尊重別國的意識形態、文化、價值觀的基礎上,開拓國際視野。推出人文社科選修課。開設藝術、倫理、哲學等方面的選修課,讓學生在藝術、哲學等領域,如哲學,尤其是人生哲學,也是人文素養的重要方面。當學生沿著知識、方法和人生觀由淺入深地進入到對人的哲學探究時,人生的目的意義、行為準則、終極關懷、價值尺度、善惡標準等等便進入學生的思考之中,并通過哲學體味人生,通過思考無限反觀人在宇宙中的位置。這樣的思考可以使人胸懷寬廣,責任感和事業心增強。本學期,學校共開設選修課39門,其中類似“美學欣賞”“人生修養”等人文社科類選修課達21門,占所有選修課比例的53%。學校已開發諸如“來杯咖啡聊寧波”“與寧波童謠一起成長”“校園化妝”“篆刻:方寸之間的藝術”等人文類校本教材10本。3.針對學生生涯發展需求,開設訂單式實習課程。根據實習生在企業實習經歷以及企業對學生工作技能的現實需求,開發菜單式課程。學校向14級國商、14級金融專業學生發放“實習生返校學習需求問卷調查”,發現:TAFE專業的學生對社交禮儀課程的需求特別突出,占55.3%,其次是溝通交際課程、興趣愛好課程;國商專業學生專業技能強化課程最高,為35.7%,外語提高課程、溝通交際課程次之。同時學生因實習工作較為忙碌,更希望學校提供網絡學習資源。根據以上情況,學校已攝制“小小單價看穿它”和“座次安排禮儀———西餐宴會禮儀”兩堂微課并上傳校園網,供實習學生學習。

  (三)打造具有人文教育能力的課改隊伍

  職業人文精神與教師的經歷和學識密切相關,中職學校加強職業人文教育,關鍵在于提升教師的人文素質,建設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隨著二外、藝術選修課等專業課程教師開設藝術人文課程的比例加大,在招聘時除確保高技能的專業要求外,也關注視野寬、底蘊后的新教師;加強在職教師的短期培訓,培訓課程突出社科、人文等內容,提升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和教學資源整合能力;邀請國內知名學者專家,定期來校開設人文類專題講座,提升師生的人文素養;進一步引進優秀的外籍教師,讓外教隊伍成為推進學校課改、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李鑫.中職教育中人文素養培育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xx(23):187-188.

教育學論文4

  摘要:公共教育學作為師范專業的公共必修課,一直承擔著培養合格教師的重任。然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卻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的低效性。課程本身的重要性與課堂上的低效性形成了強烈反差,不得不使人思考,如何才能使公共教育學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成為師范專業學生的特色課程。

  關鍵詞: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低效性

  公共教育學作為師范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承擔著培養具有現代教育意識和教育理念,掌握基本教育教學技能的合格教師的責任。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對未來教師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并且,師范專業學生就業競爭的日益激烈,教育學作為體現師范專業特色的職前培訓課程也應該越來越重要。然而現實中這種重要性卻與課堂實施的低效性形成了巨大反差。這不得不使人反思: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低效性形成的原因何在?應如何改變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低效性的現狀?

  一、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低效性的表現

  低效課堂(Inefficientclass;Lowefficiencyclassroom)是指以前教學滿堂灌、低效能的“學生不愿聽、教師講得累”的傳統性的課堂。低效課堂費時多、效果差,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培養、理論與社會生產實踐脫節問題嚴重,甚至違背我國中長期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是教育界急需解決的教育教學的大問題。課堂教學的效率問題歷來是國內外課程專家們關注的焦點問題,特別是在目前我國教育新政和新課改的教育大背景下,課堂效率問題成為教育界的最熱門的話題,引起廣泛的關注,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課堂上問題較多,學習目的不明確

  作為課程學習的主體,大多數學生對“公共教育學”課沒有興趣。課堂教學觀察中發現,學生在課堂上的問題行為多種多樣,有看專業書的,有練鋼筆字的,有玩手機的,還有睡覺的……能認真聽講的學生不到30%。調查表明,很多學生認為教育學課應該是以傳授教育教學基本技能技巧為主的課程,具有實用性,但實際課堂中教師總是以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主,而其中一些理論知識又比較陳舊而枯燥,與自己對課程的期望大相徑庭;另一方面大多數學生對公共教育學課不重視。公共教育學教學所針對的師范生均為大二學生,這個階段大學生學習的特點是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還沒有明確自己的職業理想,更沒有意識到職前教育教學素養培養的重要性,等到大四面臨就業已為時晚矣。

  (二)師生課內外互動交流少,或者全程基本無互動,課堂氣氛不活躍

  許多公共教育學的授課教師對公共教育學的課堂評價都是“死氣沉沉,缺乏活力”,一方面反映了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課堂教學的現狀是:教師講解多,學生思考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動少;應付任務多,精神樂趣少;理論概念多,具體事例少。所以,公共教育學的課堂教學基本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學形式單一,缺乏有效互動,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不佳。

  (三)學生缺乏思考與認識

  按照新課程理論的觀點,只有課堂教學與課后反思的有效結合,才能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然而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還沒有樹立明確的職業觀,對于所學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上課抱著應付的態度,課后更是拋之腦后。于是,“上課記筆記,下課抄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完扔筆記”成為師范生學習公共教育學的真實寫照。由此可見,公共教育學的課堂教學目標不明確,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后也得不到學生積極有效的行動配合,教學效果自然無法提高。長此以往,容易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學生學得沒勁,教師也教得沒有說服力,嚴重違背了教學相長的教學原則,也容易使公共教育學的課堂教學流于形式。

  二、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低效性原因分析

  要提高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它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成為師范專業學生的特色課程,就要從分析造成課堂教學低效性的原因入手,來尋找解決改善這一現狀的途徑。

  (一)公共教育學課程定位不明確,設置不合理

  “公共教育學兼有理論學科與應運學科兩重性質,它既是一門專業理論基礎課,又是一門很強的專業實踐課,這門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熱愛教育事業,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從事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然而事實上,公共教育學的教學長期以來卻一直是“重理論而輕實踐”,很多教師也一直把它作為單純的理論課來上。在教師群體中也一直存在著“理論課”還是“實踐課”的分歧。由此可見,公共教育學課程的定位不明確。公共教育學是體現師范學校專業特色的核心課程,也是師范生的必修課,在師范院校的課程體系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實際上多數師范院校分配給教育學的課時量只有51-54學時,而且因為是公共課,都是合班上課,一個教師同時要教80—120個學生,甚至更多。所以,導致教師課堂管理困難,更談不上組織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

  (二)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模式單一

  當前的教育學各種版本的教材雖然層出不窮,內容也很豐富,但是相比如火如荼的中小學課程改革,單純的依靠幾本教育學教材進行教學是永遠追趕不上教育教學改革的節奏,也很難適應師范專業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而且實際教學當中筆者發現,雖然教材不斷地在變,教學內容不斷地在改,但是許多教師十幾年如一日,仍舊使用的是同一本教案,不斷重復上著同樣的課。隨著教師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師范生的專業性也不斷加強,落后陳舊的教學內容顯然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適應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作為公共教育學的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教育學生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避免“滿堂灌”、“注入式”,而實際上我們自己卻在進行著“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室為中心”的.傳統、單一的“傳授-接受”式的教學模式,這實在是有悖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加之,現在多媒體教學的引入,很多教師容易形成完全依賴多媒體的“放映式教學”模式,教師只顧放映,學生只顧拍照,課堂教學單向而又被動。這種局面無形中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低效的課堂教學在所難免。

  (三)教學評價方式單一

  目前,對公共教育學課程的評價方式主要是終結性評價,多采用筆試形式,難以全面考察學生的教育教學素養。單一的考核方式讓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僅限于考試,對學習沒興趣。單純的考核方式也遠離了教育學課程開設的本意,因為沒有實踐的輔助,學生難以將課堂上的教學理論應用到實踐,學生認為考前背背記記便可過關,因此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這也是造成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四)教師自身重視程度不夠

  公共教育學課堂低效性主要是從學生身上反映出來,但實際上我們更應該從授課教師角度來找原因,畢竟,從教和學的方面來看,教師起的是主導作用。1.缺乏有效的課堂組織與管理。課堂紀律是保證有效課堂的第一要素,但是由于公共教育學是大班上課,課時安排又比較緊張,課堂紀律難以維持一直是教師們比較頭疼的問題,為了保障課程按時完成,大多數教師對于學生課堂的問題行為都是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2.自我提高的意識薄弱。生動具體的教學內容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效保障,然而公共教育學的授課教師普遍缺乏中小學實際的教育教學經驗,深入中小學教學一線的機會比較少,同時自身也缺乏提高這方面教學素養的意識及迫切要求,只能單純用空洞的推理來解釋理論,教學內容脫離實際,猶如“紙上談兵”,自然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關于改變這一現狀的幾點思考

  盡管當前改革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的呼聲越來越高,改革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但是筆者認為無論是“返璞歸真式”,還是“推到重來式”,要使改革不再流于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從學生需求及未來職業發展的角度出發,真正提高師范生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能,使學生學有所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教育學的有效性和積極性。

  (一)引導學生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樹立學習公共教育學的正確態度

  首先,在開始講授課程內容之前,讓學生了解教育及教師職業,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師觀、職業觀。其次,讓學生了解學習教育學對于他們未來生存及生活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變被動教為主動學。為什么學生學習專業課與公共課的課堂表現截然不同,因為他們看到了專業課的重要性,潛意識里對學習專業課有一定的責任。再次,幫助學生構建起學習師范專業所應必備的知識體系,以及對未來職業生涯發展進行規劃,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角色意識,使其熱愛教師職業。

  (二)深入挖掘教學資源,充實教學內容

  這就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不斷深入研究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外,還要進一步補充新的內容與知識,緊緊結合培養合格中小學教師這一目標。首先,要認真研究中小學的教學實踐,多收集中小學精品課程的視頻資料,便于師范生觀摩學習。其次,課堂教學還要結合教師資格認定與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及時了解和把握當前中小學對教師的素質與能力要求,靈活調整教學目標與授課計劃。第三,授課教師需要在上課前了解和熟悉學生,如學生的專業、專業知識結構、其學科教學的前沿動態,以及學生對于課程的期待與看法等,根據不同專業學生學習的特點與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

  (三)進行課堂教學方法創新,探索適合公共教育學的教學模式

  要讓我們的課堂“活”起來,首先要打破傳統單一的教師講授式教學,例如針對大班授課的實際情況,可以適當結合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根據不同專業或不同班級分成若干固定小組,以便于開展活動。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輔佐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師幫助學生去發現意義,而不是一言堂或控制所有的課堂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要實現更深層次的思維的互動。如,準備合適的論題,讓學生課后自行分組,分工查閱資料,展開討論,并由小組指定成員在課堂上匯報討論結果,全體學生進行自由點評,盡可能多得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四)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全方位考核學生的教育教學素質

  科學的評價方式和嚴格的考核標準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手段,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可以采用平時成績(課堂到課率、作業、課堂表現)、教學實踐(微型課、角色體驗、模擬課堂等)、筆試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進行全面考核。打破傳統單一的評價方式,以評價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以評價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紅.高師院校公共教育學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02):118.

  [2]陳桂生.略論公共課“教育學”定位的誤區[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3(02):4-7.

  [3]李紅惠.高師公共教育學課程的課堂教學實踐與反思[J].教學研究,2011(03):15-19.

  [4]馬麗枝.高校“課堂教學低效”原因及解決策略[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04):82.

教育學論文5

  音樂網絡傳播對音樂教育的影響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盛行與發展,網絡傳播成為全新的音樂傳播方式,不僅對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提出革命性的挑戰,促使音樂教育朝向教學內容多元化、教學手段多樣化以及教育理念現代化的方向發展,還令音樂教育產生根本性的變化。

  關鍵詞:網絡傳播;音樂教育;音樂資源

  音樂是人類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技的進步,音樂的社會傳播經歷著由簡單到復雜、由原始自然傳播形態到現代媒體技術傳播形態的發展過程。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網絡傳播成為音樂傳播的全新手段,并將互聯網世界變成一個虛擬的音樂社區。

  一、音樂網絡傳播的概念界定

  在研究音樂網絡傳播之前,首先要明確什么是網絡傳播。“所謂網絡傳播是指通過計算機網絡的人類信息(包括新聞、知識等信息)傳播活動。在網絡傳播中的信息,以數字形式存貯在光、磁等存貯介質上,通過計算機網絡高速傳播,并通過計算機或類似設備閱讀使用。”①因此,我們認為,音樂的網絡傳播是以計算機通信網絡為基礎、以全球海量音樂信息為背景、以全球社會成員為參與者,進行音樂信息的傳遞、交流和利用,從而達到音樂文化傳播的目的。音樂網絡傳播的參與者既是音樂信息的發布者,也是音樂信息的接收者,并能夠隨時對音樂信息作出反饋。這種傳播方式,加速了音樂信息的傳播速度與廣度,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并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與能力,使音樂教育領域出現了一次大變革。

  二、音樂網絡傳播對音樂教育的影響

  (一)教學內容多元化

  在全球數字信息、文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互聯網成為一種新型傳播模式。音樂資源在互聯網中被反復利用、復制、傳遞和再生,其海量的儲存優勢也使音樂信息不會因其附著的物質載體的自然消亡而消亡,利用這種傳播知識的全新方式,音樂教學內容的更新速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教育多元化成為音樂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在“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的教育理念下,教育工作者應當對音樂資源進行一定的篩選、組織和加工,滿足音樂教育的需要和審美需求。多元化的教育內容要能夠突出呈現本民族的音樂文化特征,并引導學生在音樂教育活動中建立正確的音樂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本民族優秀的音樂文化,進而理解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其次,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審美教育,多元化的音樂教學內容應當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審美潛力,產生良性的審美效應,不斷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良好的音樂審美心理。在音樂教育內容多元化交流、融合的進程中,不同地域、民族音樂文化難免會出現一些碰撞,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傳承和發展本土民族音樂的同時,應該具有開放的音樂教育理念,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對待全世界優秀的音樂文化,關注世界不同地域、民族的音樂表現形式及其文化內涵,鼓勵音樂教育資源共享,適應音樂資源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這個巨大的音樂資源共享的平臺,有一定的知識和能力處理好“本土化”與“國際化”的矛盾,為多元化音樂教育發展提供質量保證。

  (二)教學手段多樣化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教學手段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信息化時代高效率、低成本的社會需求,無法將音樂知識內容直觀的在課堂教學中展現出來,因此,在音樂網絡傳播的技術支持下,音樂教學手段朝著多角度方向展開。首先,多媒體計算機作為輔助性的教學工具,以畫面生動、信息量大、傳授方式靈活的優點迅速替代了傳統的教學手段。對音樂教育而言,音樂音響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生動地將動畫、視頻、圖像、音頻充分展示出來,從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上刺激學生,從而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認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其次,音樂網絡傳播具有交互性的特點,因此,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成為音樂教學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有效的教學手段。對于教師與學生而言,一方面,音樂的網絡傳播給他們帶來了極大地自主性,教師與學生可以主動選擇音樂,主動欣賞音樂,主動下載音樂,從而滿足自身的審美需求;另一方面,在數字化時代下,音樂信息的傳播打破了傳統傳播方式的封閉性,教師與學生能夠及時的進行情感上的溝通與心靈的交流,音樂的'網絡傳播為教育雙方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另外,音樂網絡傳播這一全新手段的發展,改變了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定位。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參與者,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并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音樂作品,學習音樂知識,進行音樂評論,通過教師了解學生的需要,最終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的質量的目的。再次,音樂的網絡傳播促進了教學手段多樣化的發展,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獲取知識的途徑。在音樂欣賞課中,教師利用音樂網絡傳播的即時性與海量性,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優秀音頻與視頻,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直觀的音樂欣賞體驗。在音樂技能學習的過程中,領悟演唱(演奏)的訣竅十分重要,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本人的示范只能在上課時聽到,不便于學生在課后反復進行比較琢磨,由此影響教學效率。而音樂網絡傳播的發展能夠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通過在互聯網上搜索高質量的視頻進行自主學習,認真領會演唱(演奏)的訣竅,不僅能擴大學生視野,同時也彌補教師課堂教學的單一,最終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三)教育理念現代化

  隨著音樂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在教育過程中充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效率已經是必然趨勢。在“展望十三五”系列報告會中,袁貴仁指出:“教育現代化是一個國家教育發展的較高水平狀態,是對傳統教育的超越,主要包括教育觀念、教育體系、教育內容、教育裝備、教育體制和師資等多方面內容。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意味著全民終身學習機會進一步擴大,教育質量全面提升,教育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教育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教育制度更加成熟定型。”②可以看出,“現代化”是音樂教育的發展方向,教育理念的先進與否是音樂教育現代的根本所在,要真正發揮音樂網絡傳播對提高教學效率的積極作用,就要以先進的、科學的、符合時代特征要求的教育教學思想觀念為指導。因此,實現音樂教育理念現代化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教育理念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前提,音樂教師應當樹立現代化的音樂教育理念。音樂教師是我國音樂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先驅者和推動者,通過對人類優秀音樂文化的選擇、組織、傳遞與創造,完成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其次,音樂教師還要具有創新精神,能夠利用互聯網海量的音樂資源和先進的多媒體信息技術,開拓創新,不斷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是實現音樂教育現代化的重點。第二,現代化的教育設施必須與現代化的教育理念相結合。如果說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是“外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是“內里”,那么現代化的音樂教育應當做到教育設備與教育理念的“表里如一”。實現音樂教育現代化除了需要音樂教師熟練掌握新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手段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長遠的眼光,大膽革新教育理念,推陳出新,才能實現音樂教育的現代化。第三,終身教育是音樂教育理念現代化的集中體現。音樂網絡傳播不僅擁有海量的音樂資源,并且打破了學校音樂教育時空和地域的限制,如此便捷高效的學習渠道使音樂受眾群體越來越龐大,終身教育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協調與合作提供了物質技術保證,也為整體的、全方位的大教育觀和教育體系的形成提供了強有力支持。”③音樂的網絡傳播給音樂教育帶來了巨大的優勢,它以全球海量的音樂信息資源為音樂教育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幫助與支持,成為音樂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樂的網絡傳播作為一種全新的傳播形式,既有優勢也有一定的缺陷,在未來音樂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利用好音樂網絡資源,是每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

  參考文獻:

  [1]匡文波.論網絡傳播學[J].國際新聞界,20xx,(02):46-51.

  [2]十三五“時期我國教育的新思路、新目標、新任務、新舉措———教育部長袁貴仁答記者問[J].中國農村教育,20xx,(05):14-16.

  [3]祝士明.現代教育技術[M].重慶:工業出版社,20xx.

教育學論文6

  題目名稱: 農村小學數學課后作業有效性探究

  一、選題背景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提出了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也強調:“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能為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在課程基本理念中還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地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新課程的理念下,小學生數學的學習就顯得更加重要了。要求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中學到知識,還要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就需要小學數學老師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要關注課后作業的有效性。

  二、研究意義

  農村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的有效性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農村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經驗,使農村教師對新課改視野下數學課外作業的設計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另一方面對于學生來說,好的課外作業設計對課堂教學又是有益的補充,從而可以更全面地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并獲得積極、主動、全面的發展,順應了課程改革的`時代要求。

  三、研究動態

  1.國外研究狀態

  早在17世紀,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紐斯就對課外作業的重要性和怎樣有效實施提出了他的見解,他指出:“所教科目若不常有適當的反復和練習,教育便不能達到徹底之境界。”①所以他要求教師把知識傳授給他的學生之后,再由學生復述。學生再把所學的知識傳授給他人。凱洛夫關于家庭作業方面也說過:“家庭作業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這種作業從根本上具有獨立作業的方法來鞏固學生的知識,并使學生的技能和熟練技巧完善化的生命。”

  2.國內研究狀態

  近年來,國內關于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的探究者也越來越多,而且也取得很好的成果。在知網中搜索關鍵詞課后作業就有1383篇文獻,而小學課后作業的研究方面也有兩百多篇。

  四、研究內容

  怎樣使得農村小學數學課外作業也能與時代發展相吻合,實現從原先的一種“負擔”向一種自身需求并能促進自身發展的轉變。首先,對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的形式和效果進行理論分析。然后對農村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的形式和效果等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其中存在的問 題。針對這些問題,探討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后作業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徑。

  五、預期目標

  論文旨在通過對農村小學數學作業的形式和效果進行分析,尋找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后作業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徑,使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能對課外作業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設計,增強學生對數學課外作業的興趣,達到提高農村小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目標。

  六、研究思路

  本文以理論分析為支撐,以調查研究為主要方法,探究農村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的有效性。首先,對作業的概念進行闡釋,了解課后作業的意義和作用。其次,對農村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的形式和效果等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弄清農村小學數學課后作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探究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后作業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徑。

  七、研究方法

  (一)文獻綜述法。了解和學習國內外關于課后作業布置的的優秀經驗 ,研究成果。學習《教育學》、《兒童心理學》、《數學課程標準》等系統書刊。

  (二)調查研究法。調查目前小學數學課外作業的現狀及老師、家長、學生對課外作業的看法,發現問題,反復思考,確定研究內容。

  (三)觀察法。通過對農村小學不同年級數學教師課后作業布置,學生反應觀察,發現農村小學數學課后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

  (四)個案研究法。

  八、主要參考文獻

  [1] 夸美紐斯 著, 傅任敢 譯. 大教學論[M].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9.

  [2] 凱洛夫 著, 沈穎等 譯. 教育學(上冊)[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1.

  [3] 張淑清 著, 教育基本理論[M].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xx.

  [4] 黃朝霞 著. 語文教學的智慧[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xx.

  [5] Barbara L.McCombs,James E.Pope 著.伍新春 等譯. 學習動機的激發策略.[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xx.

  [6] Ng Aik Kwang 著.李朝輝 譯. 解放亞洲學生的創造力[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xx

  [7] 顧明遠,傅維利 著. 教育問題的案例研究[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8] 汪亮. 小學生課后作業問題研究——家庭作業的設計與評價[J]. 海外英語,20xx.

  [9] 許小明. 課后作業“情趣”不滅[J]. 現代閱讀.20xx.

  [10]卞永成. 課后作業布置實效性的調查與改進策略. 江蘇教育.20xx.

  [11]王莉. 農村小學生課外作業優化設計的行動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xx年.

  九、進度安排

  1.論文選題:(20xx.10.08~20xx.10.20)根據自己的優勢、特長、專業等方面來確定選題。

  2.論文構思:(20xx.10.21~20xx.12.25)針對論文題目,查閱文獻資料,收集相關案例材料,構思論文寫作方案。

  3.論文開題:(20xx.12.26~20xx.02.27)按要求撰寫開題報告。

  4.論文寫作:(20xx.02.28~20xx.04.25)

  論文一稿:(20xx.02.28~20xx.04.01)認真分析研究有關論題的文獻資料、進行調查研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體會,根據開題報告撰寫論文第一稿。

  論文二稿:(20xx.04.02~20xx.04.15)針對第一稿修改意見,對第一稿進行修改,提交第二稿。

  論文三稿:(20xx.04.16~20xx.04.25)針對第二稿修改意見,對第二稿進行修改,提交第三稿。

  5.論文定稿:(20xx.04.26~20xx.04.30)將論文進一步完善后定稿。

  6.論文評定:(20xx.05.01~20xx.05.10)進行論文答辯和對論文進行評定。

  十、論文提綱

  農村小學數學課后作業有效性研究

  一、 緒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研究的意義

  (三) 研究內容

  (四) 研究意義與創新之處

  二、 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理論分析

  (一) 課后作業的概念闡釋

  (二) 國外有關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研究的文獻分析

  (三) 國內有關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的研究分析

  (四) 對國內外研究分析的反思

  三、 農村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現狀調查研究

  (一)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二) 調查結果分析

  (三) 農村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現狀的反思

  四、 農村小學數學課后作業有效性策略探究

  (一) 農村小學數學課后作業布置的要求探究

  (二) 農村小學數學課后作業評價探究

教育學論文7

  一、教育學原理

  原稱教育基本理論,研究教育學中的基本理論問題,探求教育的一般原理。它為教育理論的發展和教育改革提供綜合性的研究成果。教育學原理是教育中的基礎學科,為其他二級學科提供理論觀點和思想方法,為研究各級各類教育提供理論基礎。

  教育學原理是整個教育學考研的基礎,占分比重達到1/3,要想在考研中奪得高分,必須要對教育學有一個整體的理解,那么這個理解來自哪里呢?對教育學原理的整體把握是理解教育學的基礎。同時,教育學原理與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學、教育科研方法都有相應的聯系,涉及到了教育學的各個分支,是認識整個教育學的前提,因此,對教育學原理的把握是整個教育學考研的重中之重。

  我們可以把教育學原理整體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教育學以及教育的產生和發展。包括教育學的研究對象、研究目的、教育學的發展階段;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質說、教育的起源說、教育的發展歷程等。第二部分,教育對人和社會發展。包括教育與生產力、政治、文化、科學、人口等的相互關系;教育變革的相關影響因素;遺傳、環境、教育對人的發展的影響;人的個體性對人的發展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主要理論、培養目標;教育制度的概念、我國的學制、現代化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四部分,課程和教學。這一部分是教育學原理的重頭戲。主要包括課程的相關定義和類型學說;課程計劃、目標以及實施、評價等;還包括教學的相關定義和各種理論流派;教學過程、模式、原則以及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第五部分是德育和師生關系。這一部分包括德育的概念、過程、原則、方法和德育途徑和各種德育模式;教師的概念以及勞動特點,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學生的權利和義務,師生關系的特點和師生關系建立等內容。

  二、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是教育學綜合統考重頭科目之一。針對中外教育史,重在抓線索——考生要特別注意知識的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縱向上,要理清按照時間順序事件發生的脈絡,橫向上可以將中國教育史和外國教育史進行對比,幫助理解。同時重分析——研究歷史的作用往往是為了更好地指導現在,因此在復習過程中切不可孤立地學歷史,而應注意分析和評價,同時注意積累分析評價的思路及要點。

  中外教育史的內容脈絡非常清晰,主要有六部分:中國古代教育、中國近代教育、中國現代教育、外國古代教育、外國近代教育、外國現代教育;這些內容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分類角度去把握。比如按照地域可以分為中國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國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時間分為古代教育(一、四章)、近代教育(二、五章)、現代教育(三、六章);還可以從內容的角度分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用這兩條線索來引領中外教育史的復習。

  針對中外教育史,復習方法指導為:

  1.從宏觀到微觀:由于這部分內容屬于歷史性內容,因此考生一定要理清時間發展的順序,樹立回溯歷史的整體感。建議考生在復習時采用講解或口述的方法。復習的思路:整部分——各章節——各知識點。

  2.理清知識的層次:知識的層次既體現了知識在整個教育史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也指明了考生復習時應當傾注的關注程度。所以理清知識的'層次很重要。按照學習層次的要求我們將其具體分為識記和理解兩大類。復習時各個知識點應當把握到什么層次,做到心中有數。

  3.注重比較和聯系:由于是教育史,這里需要特別提醒考生:注意知識的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縱向上,要理清按照時間順序事件發生的脈絡,橫向上可以將中國教育史和外國教育史進行對比,幫助理解。也需要考生在解答習題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發現,找到更多的可比較的點。

  三、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情景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是介于心理學與教育學之間的交叉學科。它主要研究學生如何學、教師如何教以及學教之間的相互作用,旨在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并據此創設有效的教學環境,如學習資源的利用、學習活動的安排、師生互動過程的設計與學習過程的管理等,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

  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主要包括:1、教育心理學概述 2、心理發展與教育3、學習及其理論解釋4、學習動機 5、知識的建構、技能、品德的學習 6學習策略理論。其中,心理發展與教育的關系、學習的基本原理(包括聯結派、認知派、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學習動機理論、學習策略理論、智力理論與創造性的培養和社會規范學習與品德發展是重點章節。

  對于教育心理學的復習要做到以下三點:一要了解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及其主要實驗事實;二要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對教育工作的啟示;三要掌握教育心理學的基本規律和主要理論,并能夠運用其來說明和解釋有關的教育現象,解決有關的教育教學實際問題。

  教育心理學算是教育學大綜合中較為抽象和難懂的一個部分,在復習時建議大家結合自身的學習經歷和一些教學案例來體會和理解各種原理。另外,還有一種方法大家可以采用,即樹形圖法。在復習時,可以選擇一本較有代表性的教材(較權威的是北師大出版的由陳琦、劉儒德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通讀全書后,理出主要線索。如: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涉及到哪幾大方面的問題?每一個大問題下又涉及到哪些主要內容?每一個內容中關鍵的知識點是什么等等。依據這些問題,可以畫一個樹型圖,幫助你理解樹干與樹枝、枝葉等的內在關系。然后,依據這一樹型圖,再參考其它書目,對這一圖式做作一步的充實完善。

教育學論文8

  摘要:隨著職業技術教育學科的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回顧已有研究成果,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研究中出現了研究人員結構不合理、研究方法單一、研究視野狹窄的問題,學者們建議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研究的力量、采用多種研究方法、開闊研究視野,以促使我國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更趨于合理。

  關鍵詞:職業技術教育學;研究生培養研究;回顧;展望

  隨著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是推動其發展的后備軍,因此對研究生培養的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研究概況

  筆者以“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現狀與培養模式”“培養問題”“課程設置”“創新能力”“專業導師隊伍建設”等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發現有關論文的發表開始于20xx年,論文共計48篇,其中包含碩士論文5篇。從研究主題和內容來看,大多著眼于培養現狀、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及培養模式、培養問題的研究,對導師隊伍建設、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科建設及就業現狀方面的研究涉及較少。

  二、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現狀

  (一)研究生培養成果

  近年來我國對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教育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1]具體如下:1.培養規模逐漸擴大招生人數和畢業人數增加。從1988年首招2名研究生開始,到20xx年每年大約招收500名,為職業教育事業的建設、發展培養了更多高質量、高層次的人才。招生碩士點增加。從1988年建立第一個碩士點開始,至今我國已有48個碩士點。[2]碩士點越來越多了,職業教育學科的發展有了新的研究基礎、動力,也有了新的發展方向。2.培養方式不斷改進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不同于其他專業研究生,它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學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涵養,又具有實操經驗。雖然職業技術教育學在我國起步晚,但發展很快,這種快速粗放式的發展造成了研究生的培養缺乏自身的學科特色和專業特色。因此,一些高校就著力在研究生的培養、教育上進行大膽的探索和突破,[1]由原來的零基礎、零經驗到后來的“訂單式”、“2+1”人才培養模式,再到后來的培養具備“雙師型”素質的研究生,其培養方式在不斷地改進。3.建立了相應的研討組織隨著研究生招收人數的增加和碩士點的擴大,亟須建立一個大型的研討組織,以使研究生培養的研究更上一層樓。我國中青年職教論壇的舉辦推動了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會議以研討會的形式,及時總結交流有關碩士研究生教育、學習的經驗,協同處理碩士研究生教育中遇到的困難。4.研究生的培養方案日趨規范目前,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的課程設置比較穩定,分布也比較均勻。從培養計劃來看,各培養單位主要采取理論學習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導師責任制和導師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主要形式有課堂導師講授、小組討論、參與學術研討會、開展課題專項研究等。這表明各培養單位開始有意識地加強對碩士研究生的教育,使研究生的培養方案日趨規范、合理,這也比較符合當前研究生培養的大趨勢。

  (二)培養問題歸納

  因為研究生的學習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培養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問題:1.課程設置不合理,缺乏彈性公共課所占比例偏大。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比較特殊,大部分是從其它專業轉入,教育學方面的理論基礎知識并不扎實,[4]高校針對職教碩士研究生又開設了一些公共課,如公共政治、公共英語等,這些課程是必須學習的,但由于這兩門公共課的課時占據了研究生課時的三分之一,影響了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學習。課程設置模式基本一致。據了解,大部分高校針對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基本上是采用“公共學位課+選修課+專業基礎課”的模式,[3]且選修課程開設范圍較窄,課程少,不同學科間的選修也有嚴格的限制,很少從研究生的實際需要來開設課程。2.培養方式僵化,教學方法單一目前,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缺乏學科特色,培養方式比較單一,與其他專業比較沒有自身優勢,基本上采取專業課程學習加學位論文訓練的方法,有時會要求學生參加本專業的年會和相關的學術會議討論等。很顯然,這種培養方法是不合理的。由于研究生數量的增加、師資水平不足、教學設備不完善,使得教學手段和方法單一,主要表現在講課方式、教授內容、考核評價上沒有創新。授課形式依然采用傳統的“被動接受式”灌輸方式。雖然大部分高校要求研究生教學采取“作報告”、“討論式”教學方法,但在實際教學中仍然以老師講授為主,碩士研究生對老師所講授的陳舊的知識并不感興趣。3.導師精力有限,指導不足導師投入精力不足。目前我國高校碩士研究生導師數量明顯不足,往往出現一個導師帶幾個甚至更多名碩士生的現象,導師除了擔任課程教師以外,還要出國訪學,平時課題多、會議多,導師精力有限,自然而然沒有時間指導學生,對碩士研究生要求也比較松。據調查,很少有導師每周指導學生的時間超過2小時的,超過3小時的幾乎沒有,這說明導師事務繁重,缺少時間甚至沒有時間給予碩士研究生更多的指導。4.科研訓練、專業實踐不足科研能力的提升是碩士研究生培養不可缺少的內容,是其三年學習的必經之路,也是衡量研究生真實水平的一個指標。在我國,一般學生學習職業技術教育學的興趣不高,而且大多數學生都是在進入研究生階段才開始接觸職業技術教育學,大部分又是跨專業學習教育學知識,對職業技術教育學的了解甚少,而且針對研究生的科研訓練也不足,偶爾進行研究訓練,缺少學術交流的機會,尤其缺少進修、培訓的機會,即便是參與導師課題項目,自由發揮和創新的空間也不大。5.招生方式、學制年限過于統一目前,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招生采用全國統一考試的辦法,統招偏重對教育學基本理論的考查,大多是一些死記硬背的理論知識,容易識記,便于考學,導致報考職業技術教育學的學生大多數愿意跨專業報考或是自愿接受調劑,以達到自己被錄取的目的,并不是有志于職業教育的學習研修。職業技術教育學研究生培養年限多為兩年半到三年,學制設置缺乏彈性,也沒有考慮研究生的實際需求。因此在研究生培養的學制設置方面過于僵化,缺乏對研究生學習時間的合理安排和計劃,制約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揮,更不能適應其個人生涯規劃、自主創業和知識能力拓展的要求。6.評價考核沒有發揮反饋作用現行的.評價指標、標準過于單一。在我國,對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評價主要分為責任導師的評價和任課教師的評價,基本上沒有其它人員參與評價。考核方式一般采取閉卷考試或開卷考試的形式,程序較統一,基本上是按照學校規定履行考試制度,通過劃重點、死記硬背、短時突擊的形式,學生便能通過考試。雖然這種考核方式相對比較公平,也便于學校管理,但是卻忽視了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三)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改進建議

  1.課程設置彈性化課程的設置可以參考國外的基礎課、專業“平臺”課和“模塊”課的課程結構。[5]設置基礎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端正價值觀;設置專業“平臺”課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模塊”課的設置考慮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不同的培養計劃設置不同的課程,以使課程的設置具有彈性。職業教育學研究生除了要具有學術型研究生的學術能力之外,更應注重將理論課程學習與實踐課程學習相結合,在實踐鍛煉方面的要求要高于其他學科。此外還應開設實踐鍛煉課,使學生通過實踐鍛煉、實際操作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2.培養方式多樣化招生及學制。針對專業特性,應招收一些有職業經驗的人,弱化筆試成績。復試時,學校根據專業特點設置多樣化的題型,從多角度考察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以及綜合素養。此外,專業研究生的培養為了滿足服務社會的需要,學制可靈活設置,依據碩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方向、研究興趣、課程作業及畢業論文完成情況,學制可定為2年,研究生若不能按期完成學位論文,可延長一些時間,一般不應超過三年。教學方法。目前,“填鴨式”的培養方式缺乏職業技術教育學研究生培養應有的教學特色,我國高校可以借鑒國外合理而有效的做法: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研究的能力,擴大學生研究和交流的范圍;依據本校的辦學特色與企業進行合作,增加研究生接受校外教育的機會,實現校企合作,讓企業參與學校教學的設計,同時也給研究生提供了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譬如,參與校外或研究機構的課題,跟隨職業指導師參與案例等。3.導師隊伍革新化導師隊伍的建設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但隨著研究生規模的擴大,導師隊伍已不能滿足研究生教育的發展。針對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缺乏實踐經驗、精力不足等問題,我們應改革導師隊伍。[1]對導師隊伍進行革新,不僅可以開闊研究生的視野、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意識,破除“科研門戶、等級地位”的弊端,還能充分發揮導師的作用,強化對研究生的指導。我國高校可以采取一名責任導師和其他導師共同組成導師小組的方式,還可以聘請校外兼職導師,聘請在企業有教學、管理、生產經驗的一線專家擔任研究生的職業導師,聘請有深厚理論基礎和豐富指導經驗的學者擔任研究生的專業課程導師,職業院校研究人員到學校擔任研究生的職業導師,讓職業導師和高校導師一起參與研究生的培養。4.科研訓練系統化科研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學術訓練,因此,應加大對研究生科研能力、學術能力訓練的力度。可以定期邀請國內外職業技術教育學專家來校對研究生進行培訓,在專家的帶領下開展專題研究,同時鼓勵研究生與專家多交流。研究生自身也可以在高職院校實習,通過實際鍛煉,發現自己的缺陷,再經過調研、反思總結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此外,培養單位應關注科研動態,及時為碩士研究生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提供機會,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研究生也應該積極主動參加導師的課題研究,把理論研修和科研訓練結合起來,逐步掌握研究方法,培養專業上的鉆研精神、治學的嚴謹態度,從而有效地促進自身科研水平的提升。5.評估考核動態化目前,我國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的考核過于僵化、標準單一,高校應改變這種重量不重質、單一的評價方式。對職業教育學研究生的考核要不斷更新,既要考慮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的特殊性,還要考慮當今社會教育評估的趨勢,所以高校應建立動態多元的評價標準。標準的制定要結合研究生應具備的能力,采取靈活動態的評價方式,注意將平時的社會實踐與期中考核結合起來,將平時的課程學習與科研訓練結合起來,導師考評與專業課老師評價結合起來,以實現考核形式的多元化、動態化。此外,應嚴格篩選參與研究生考評的工作人員,每個考評參與者須嚴格遵守考核標準。只有采取有效而合理的考核方式才能促進研究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研究在培養模式、目標設定、學科設置、就業、創新思維的形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一)研究人員結構不合理

  近年來,隨著研究生培養人數的增多,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加入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研究當中,我們對這些研究人員從職稱結構、學歷層次和研究人員的來源等幾方面進行分析。筆者以最近五年收錄在中文核心期刊的26篇論文(包括碩士畢業論文12篇)的作者為例,從職稱結構上看,教授3人,副教授4人,行政人員1人,講師3人,助教2人,副編審1人,其他2人;從學歷層次上看,博士9人,碩士研究生12人,其他3人;從研究人員的來源上看,高校教師11人,在讀研究生5人,其他2人,政府教育部門的人員比較少。以上數據表明近年來我國從事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研究的人員結構相對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力量薄弱。高等院校是主要的研究力量,高校老師擁有豐富理論基礎,但實際經驗相對缺乏;而管理人員實踐經驗豐富,但是存在研究人員少、理論素養相對不高的現象;來自政府教育部門和其他領域的研究人員比較少,來自地方研究所和進修學校的人員也不多。

  (二)研究方法單一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文獻分析與思辨研究方法的較多,實證性的研究相對較少,而且大部分研究人員遵循“What—Why—How”的思辨方式進行研究。對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式的研究主要采用理論論述和個案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缺少模式研究,特別是缺少定量研究。在13篇碩士畢業論文中,5篇采取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進行實證研究,7篇采用文獻分析、比較法,1篇采用模式研究法,1篇運用數據分析法。在眾多研究中,很少有研究者運用數據統計、元分析的方法,而定性描述不能準確反映研究生培養研究的實際情況,因為研究結果多是對研究現狀的描述。若是缺乏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法,研究即便得出新的結論,這個新的結論也是很難令人信服的。

  (三)研究視野狹窄

  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大多數研究者關注的焦點是國內,缺少對國外情況的分析與探索,也很少有研究者做國內外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比較研究。我國職業技術教育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期,應借鑒國外發展的理論和成果。另一方面是缺少用跨學科的視角、視野來探究職業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問題。國內研究者大多從課題入手,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研究,沒有結合研究生的實際需求,即忽視了研究生自身生涯規劃發展的需求,[6]對社會需求的把握也不足,且沒有將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研究范圍擴展到應用心理學、社會學、人才學等相關學科領域。

  四、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研究展望

  針對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研究中存在以上的問題,應采取加強研究力量、采用多種方法研究、制定多種培養方案的措施。

  (一)加強研究力量

  針對研究生培養研究中存在的研究人員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應調整研究人員結構,加強研究力量。首先,擺正高校教師的地位,高校教師是研究生培養研究的主要力量,同時加大管理者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研究;還應該加大對高校研究人員實踐經驗的訓練,提高管理者研究人員的理論素養,平時注意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鍛煉結合起來,以提升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研究的質量。其次,政府教育部門人員應從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方案、計劃等層面進行研究,取得其他相似研究方向人員的支持,并鼓勵其他研究領域學者加入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研究的隊伍。同時,要鼓勵省市級研究所和教師進修學校的研究者,增加他們對職教研究生培養研究的熱情,從而加強研究的力量。最后,設有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博士點或碩士點的高校應強化研究生培養的責任心、自信心,加大對職教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力度,以提升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在讀博士或碩士的理論素養和綜合能力,為研究生培養研究隊伍提供人才支撐。

  (二)采用多種研究方法

  基于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研究中存在研究方法單一的問題,應采用多種方法進行研究。一是實證性研究和思辨性研究結合起來。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研究生除了要具備一定的學術能力、理論素養以外,還應該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除了要在理論論述的基礎上進行思辨性研究外,更要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進行實地調研、訪談,也可以通過實踐項目、專項課題的研究等發現問題,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促進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研究的良性發展。二是綜合采用多種方法研究。應在文獻分析的基礎上,采用觀察法、問卷法、訪談法、案例探究和數據分析的方法,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結合起來。

  (三)開闊研究視野

  拓寬研究的視野,筆者認為應從兩方面入手:第一,職業技術教育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要求學生既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又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應根據國內外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現狀、研究生個人實際發展的需要以及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的需要進行實地考察、規劃和探索,同時多關注國外職業技術教育領域的新動態與研究成果,包括研究生的培養問題,以國際視角關注職業技術教育學的轉型發展,通過借鑒國外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成果,以更好地促進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第二,依據跨界理論,進行相應的跨界、跨學科研究。對研究生培養的研究,應在適應研究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職業技術教育學發展需求的同時,考慮未來職業發展的趨勢,將其研究范圍擴展到人才學等相關學科領域,并借鑒和運用其它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牟孝金.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xx.

  [2]王楠.國內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比較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xx.

  [3]劉曉,石偉平.職業技術教育學應用型碩士研究生培養:理想、現實與抉擇[J].教育科學,20xx(03):76-80.

  [4]姜光銘,張繼河.職業技術教育學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現狀、利弊及策略研究———以江西農業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研究生培養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xx(06):19-22.

  [5]劉巧玲,劉志兵.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探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xx(01):69-70.

  [6]高文龍.現階段我國研究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畢業論文,20xx.

教育學論文9

  【內容摘要】

  高中化學課堂目前是一個枯燥無味的課堂。高中化學中的某些難點對學生來說,并不容易理解,所以傳統的教育方式需要轉變一下,這樣會使得處于逆反期的學生更容易接受,從而改變他們對于高中化學的排斥心理,本文通過對高中化學課堂的研究發現,學生喜歡把學習時間放在自己感興趣的科目上,所以提升高中學生的化學興趣有助于他們提升對化學課堂的理解和感悟。

  【關鍵詞】

  高中化學興趣教師培養

  引言

  高中化學課堂中教師在授課時,注重知識的傳播,但是久而久之他們發現很多學生在課堂上逐漸跟不上他們的思路,對于化學課堂逐漸失去了興趣,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常常死記硬背,基礎知識不牢靠。究其原因還是化學科目的特性使得其難以被學生所理解和消化,所以教師對于高中學生化學興趣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

  一、高中化學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意義

  高中化學課具有知識面廣、橫向縱向聯系多,疑難點多的特點,很多學生在初步接觸化學科目時,就覺得化學是一門可以聽懂,但是又容易記混淆的課程。由于很多學生在化學課堂上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不到位,就導致其在考試時很難得到高分。所以學好化學的關鍵是先認識化學,再進行化學實驗的一個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同學們做好化學實驗,讓學生們親眼看到化學反應的發生過程,有助于他們更好的對化學發自內心的理解和感悟。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更好地認識化學,走進化學。

  二、高中化學教育中學生學習出現的問題

  1.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

  高中化學卷面的成績在高考中相對于語、數、外所占的比分值不大,大部分學生喜歡把學習時間放在自己喜歡、擅長、分值大的科目上,對于化學科目學習時間太短,而且其理解起來雖然容易,但是化學物質間的反應過程又很復雜,學習起來枯燥繁瑣,需要記憶的東西非常多,這就使一大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高中生的基礎知識不牢固,只憑借機械性的記憶,并不能達成很高的學習效率。

  2.學生對化學科目興趣較差

  化學科目中很多需要記憶的東西,除了一些化學元素、反應方程式及現象等需要死記硬背之外,還有些反應規律、等式的配平是需要通過理解性記憶才能完成。很多學生死記硬背化學知識導致他們的化學基礎并不穩固,在之后的理解學習過程中無法很好的去理解核心知識。學生對于化學科目的興趣較差也是由于化學這一學科本身的特點所造成的,當前初高等教育階段及部分教學硬件相對較好的初高中之內,化學教學的實際開展依然是以教師口述為主,這也使得這一科學性和動手性極強的學科喪失了為數不多的吸引力。

  3.學生對化學科目了解不深

  當前的.教育體系之中,學生通常是在初中階段才開始接觸化學,而這一科學性相對較高的學科在初中階段直接出現,使得很多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對于化學教材及這一科目的認識。這也使得其在步入高中階段之后難以對化學相關知識進行全面掌握,也正是由于對于化學科目不甚了解,很多高中生無法提起學習化學的興趣與積極性。

  三、提升高中化學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

  1.教師通過引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當下,學生學習化學依然以教師的傳授為主,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極為重要。作為教師不應該只注重學生暫時的學習成績,而是應該通過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使得其對于化學的認識更為全面。高中化學教師在對待化學基礎不同的學生時,如果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基礎、能力的不同進行下一步的教育,就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學好化學。

  2.利用多媒體提升教學的趣味性

  當前大多數高中化學的教育模式極為單調與枯燥,這也使得高中學生無法提起對于化學學習的樂趣。如果高中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將多媒體教學引入到課堂中來,就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注意力更集中。

  3.將化學學科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

  帶入教學中化學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比如我們生活的空氣中,就有很多的化學物質,如氮氣、氧氣等等。高中化學教師授課時,可以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來舉例子,因為單調的講課會降低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望。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實際教育活動開展的進程中應當將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進行更好的結合,從而使得化學知識本身的實用性與生動性得到增加,特別是在一些晦澀難懂的化學章節中,將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也有利于學生將主要知識點進行全面理解。

  結論

  高中化學這一基礎學科雖然不同于語、數、外等主科對于學生的意義。但是其在學生以后的生活中可以為學生提供很多便利,雖然高中化學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相對較小,但是學好高中化學可以增強學生自身的化學知識儲備。當前,高中生對于化學知識學習普遍難以提起興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需要引起高中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特別是高中化學教師,更應當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注重學生興趣培養的相關事宜。

  作者:劉自科 單位:江蘇省睢寧縣高級中學南校

  【參考文獻】

  [1]謝士云.探討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求知導刊,20xx(04):140-141.

  [2]齊霞琴.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探究[J].亞太教育,20xx(08):69.

  [3]胡瓊霞.淺議高中化學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學周刊,20xx(33):234-235.

教育學論文10

  【摘要】

  數學教育通過信息技術工具,數學推理和有效提問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我們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收獲.

  【關鍵詞】

  數學課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數學課程;數學

  實踐活動課程此文系20xx年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立項課題(B/20xx/13/079)、(B/20xx/13/060)、20xx年宿遷社科課題(SK/20xx/09/72)、20xx年宿遷社科課題(SK/20xx/09/69)、20xx年宿遷教育規劃課題(20xxGH197)、江蘇“十三五”規劃20xx年度課題-高職構建“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行動研究、20xx年江蘇高校哲學與社會科學資助課題(20xxSJB333)的階段性成果;并受到江蘇省“333”工程基金資助.

  我們根據教學實際逐漸加強信息技術與數學實踐活動的有機融合,借助新手段,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思考中活動.

  一、將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對象來學習研究創新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創新需要借鑒與學習,因而獲取資源特別重要,當今的互聯網信息時代,掌握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就顯得重要,這是任何工作所必需的信息載體.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并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在計算上,提倡用科學型計算器.在指數運算、對數運算、三角運算、排列組合數計算、方差與標準差運算等教學中,教會學生使用計算器求值.以新的技術手段改變傳統的計算方式,使學生從繁雜的計算中解放出來,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在圖形圖像、數據處理、線性規劃求解等問題上,充分發揮Excel、幾何畫板等計算機軟件功能,配合使用電子白板、實物展臺等現代化設備,化難為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和數學建模能力.在學習媒介上,積極開發、建設、使用微課、網絡課程等資源,把課堂延伸到45分鐘以外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和網絡學習空間.

  二、在數學推理中培養創新能力

  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形成數學智慧,并非單純地通過接受數學事實來實現,它更多地需要通過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領悟,對數學活動經驗的條理化以及對數學知識的自我組織等活動來實現知識、技能、經驗、思想、素養、智慧的數學素質教育目標.推理能力的培養“應貫穿于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其一,它應貫穿于整個數學課程的各個學習內容,其二,它應貫穿于數學課堂教學的各種活動過程,其三,它應貫穿于整個數學學習的環節.在“猜想—證明”的問題探索過程中,學生能親身經歷用合情推理發現結論、用演繹推理證明結論的完整推理過程,在過程中感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這對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極為有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真正喜歡上數學后,就會把這種習慣帶到課后,那里是一片更大的時間和空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個人鉆研和借鑒學習,學生就會模仿,建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能,形成良性循環后,創新思維就會水到渠成了.創新意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是創新的基礎;獨立思考、學會思考是創新的核心;歸納概括得到猜想和規律,并加以驗證,是創新的重要方法.創新意識的培養應該貫穿數學教育的始終.從基礎、核心、方法三個方面指明了創新意識的要素.這為我們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出了幾個基本的切入點和路徑,使創新意識的培養落在了比較實在的載體上,即圍繞這三個要素,教師應緊緊抓住“數學問題”“學會思考”“猜想、驗證”這幾個點,做足教學中的“文章”,創新意識培養的目標就有可能得到落實.教師要善于對素材進行分類加工,引導學生多經歷這樣的'活動.

  三、通過有效提問培養數學思維能力,促進職業素養升級

  把數學概念的生成過程問題化,用不斷追問啟發學生思維,教師順著學生的思維發問,學生跟著教師思考.教學難度降低不代表沒有思維,不難不意味著不要講解.數學課程的意義就體現在教師在講授中帶著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在思維訓練中獲得體驗.教改的宗旨是讓職業教育的數學課程發揮培養職業人思維品質和綜合能力的作用,讓職業學校的數學課堂更具有生命活力,職業學校的學生喜歡數學.通過提問能促使學生順著教師的思路進一步深入發展,從而提高自身素質,從根本上升級自己的職業素養.有效提高的標準是考查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能獲得多少有效信息.教師精心設計好的問題鏈其實就是學生學習的“腳手架”.上課時或提前抄寫在黑板上,布置學生看書提前預習.教師要保證有充分的時間留給學生閱讀、思考,教師在此期間要巡視指導,了解學情,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加強個別輔導;注重圈劃批注與質疑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運用其聰明才智,主動閱讀、主動求解.教師必須發揮好先行組織者的作用.教師從知識發展和能力進步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學生素養提升和心理健康發展的要求進行問題的優化組合,讓學生學得快樂,用得方便,體驗得高效.

教育學論文11

  一、確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管理觀念

  特殊教育學校是集智障兒童、聾啞兒童、腦癱兒童、孤獨癥兒童、聽障兒童等多種殘疾兒童進行專業訓練和九年義務教育實施綜合性特殊學校。針對教育對象差異性大的問題,應該樹立“以人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殘疾學生的教育需求放在首位,結合殘疾學生自身特點制定相應的教育內容和目標。盡可能的滿足他們的教育需求,使不同程度和不同類別的殘疾學生通過教育提升個人的能力。根據教育對象不同,可將教育教學劃分為語言教研室、智力教研室、康復教研室和文化知識教研室,每個教研室分別制定了教學大綱和目標,具體為:語言教研室以手勢語言、口型語言和聽力訓練教學為主要內容;智力教研室以生活技能教學、智力開發為主要內容;康復教研室以肢體動作訓練、身體平衡訓練為主要內容。學校根據教學目標,對教師復合型能力的提升作為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要求教師不僅僅有良好的文化知識水平,而且要具有康復指導、心理咨詢、就業培訓等方面的能力,以滿足殘疾學生的教育需求。

  二、凸顯辦學特色,追求教育實效

  (一)加強“生活化”教育。根據殘疾學生的教育需求,特殊學校將生活教育和職業教育作為學校的教學特色。在教學活動中,各位教學老師要充分的體現知識的生活化內容,為學生創造一個接近生活的學習空間,將生活情境在教學中重現,教會學生基礎生活所具備的、常用的和實際的知識技能。同時,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技能應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比如,教師對智障學生進行回家路線、打電話、寫名字、說出家庭住址和做飯等基本生活技能的訓練,并讓學生的'實際場景中訓練,使智障學生具有基本的社會實踐能力。

  (二)強化“個性化輔導”。特殊教育學校要根據學生的殘疾類別和年齡階段制定詳細的教學內容,比如針對智障殘疾學生,教師對低年級的智障學生進行游戲教學,在智力游戲中開發學生的智力,增強交流的積極性,對于高年級的智障學生進行讀寫訓練、閱讀訓練和講話訓練,突破智障學生的語言交流障礙;對于聾啞學生,低年級學生要進行手勢語言的學習與游戲活動,高年級學生要學會使用手勢語言交流、口語和動作語言的交流,還要學習寫字訓練,從而提高聾生書面語表達的能力。所有特殊學校的學生參與各種不同的訓練學習和文化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既要學習好文化知識,也要做好專業訓練。特別是對于腦癱學生的訓練,要嚴格按照教學計劃進行,加強身體平衡訓練和微小動作的訓練,提高大腦神經中樞系統的反應能力,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改變難度系數不同的動作,盡可能地讓他們得到最優發展。

  (三)重視安全及青春期教育。大部分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寄宿,健全的值班制度是保證特殊教育順利實施,防止校內事件發生的措施。學校為了確保殘疾學生的人身安全,各項制度要細化管理,不定期的對學生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同時,加強殘疾學生的青春期心理教育,針對殘疾學生心理問題和青春期的叛逆行為應該采取集體教育和個別輔導的方式,根據學生的生理缺陷、心理特征和生理發展,進行生理、心理和性倫理教育,讓學生能夠正確自我認識,實現自我發展。

  (四)加強藝術課程的教學。藝術課程的教學是特殊學校的主要教學內容,需要在學校和家長的支持下,利用本校現有的資源,充分的發揮教師的教學能力,開發學生的藝術細胞。學校開設了十字繡、泥塑、有話、珠藝、插花、編織等教學課程,并將這些作為本校開展素質教育的內容納入教學體系中。教師根據學生的愛好教授課程,精心的指導學生掌握各種工藝技能,智障學生通過編織訓練有助于提高智力,腦癱學生通過串珠可以提高動作的和諧。近年來,我校學生通過老師的辛勤教導,共完成各類作品30件,其中十字繡6副,珠繡4幅,油畫8幅,泥塑12件,而且部分作品作為藝術展品參加各類中小學藝術作品展,活動了獎項。同時,學校還開設了體育、舞蹈和美術課程,對一些具有藝術特長的學生進行專門的培養,特別是體育運動方面,我校深挖和培養殘疾人運動員,進行專門訓練,經過培養的3名運動員多次代表學校參賽,并獲得優異的成績。

  (五)注重“社會人”的培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殘疾學生也是社會發展的主體。我們不能把他們僅僅看作是殘疾人,而是把他們看作是發展的社會人。殘疾學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不能像健康人一樣在融入到社會的各項事務中去,由此,他們產生各種不健康的心理因素,逐漸形成了孤僻、狂躁的性格,不利于個人的健康成長。因此,特殊學校的教育不僅僅是技能訓練,也要進行潛能的開發,正確的引導學生自我認識,樹立正確的思想認識,開導學生對生活要充分信心和陽光。學校要利用各種資源,進行殘疾學生的拓展性學習與教育,正確認識社會、正確認識人生、努力做好事情和加強身體訓練等,加強社會經驗的積累,鼓勵學生樂觀的走向社會,成為一個適應現代生活的社會人。

教育學論文12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而建立一種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特殊教育學校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追求的目標。課堂教學有效性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高效的發展,努力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都得到和諧發展。課堂的有效性是以互動、活躍的課堂氛圍為前提的,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勇于實踐和創新的學習習慣,還增加了師生間的交流互動,促進了和諧教學模式的形成,從而提高化學學科的教學質量。

  一、利用好奇心激發智賠班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新課程理念下,就是要求學生以積極、輕松的心態去認識豐富多彩的化學,勇于去探索化學的奧秘,幫助學生養成化學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強烈愿望。例如,在學習化學教材中的“化學研究些什么”中有一個“雞蛋放入白醋”中的實驗,從而老師就可以將這個小實驗布置給學生回家里單獨做,這樣無疑就會調動學生的興趣。同時,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狀況進行提問,如:氣泡是怎么產生的?在醋中,為什么雞蛋會上浮后又下沉,循環往復?帶著這樣的問題,學生就會認真閱讀教材內容,觀察實驗并了解其中的奧秘。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而且設計實驗正是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

  二、應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智賠班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一般而言,對于初中化學知識,往往會涉及很多理論知識,如:微觀粒子的結構、運動及變化,較為抽象,與宏觀現象有著根本的區別。由于多媒體有機地融合了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內容,更何況,智賠班學生對抽象的理論知識理解起來就更加困難,因此,在化學教學中融入多媒體教學也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不僅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而且生動的畫面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與此同時,多媒體教學以動態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了化學知識,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提高了學生的記憶效果。例如:在講化學變化的微觀實質的時候,倘若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就能夠很好地向學生闡述出水分子分解的具體過程,從而學生對于書本中所講述的“化學變化中分子能夠分解為原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的知識就很容易理解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所收獲和回報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學生的收獲也是衡量課堂教習有效性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深刻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與此同時,教學的有效性還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學生也逐漸由不懂變為懂,懂得少變為懂得多,久而久之,學生也就喜歡上化學課了。也就是說,高效教學能夠讓學生得到充分展示,實現知識技能、價值觀以及情感態度的有機結合。知識與技能要在過程與方法中獲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在過程與方法中培養,同時在知識與技能的獲得中不斷升華。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實現初中化學的“高效教學”是很重要的。筆者就從充分準備教材知識、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應用多媒體教學、開展有效實驗以及學生有所收獲闡述了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課堂質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同時要注意的是,實現“高效課堂”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從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做起。

  三、激發智賠班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能夠激發人的巨大潛能,只有讓學生對化學真正產生興趣,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才能讓學生自覺地進行研究從而創造新知識。例如,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時,教師可以先做幾個實驗,如:“白紙顯字”“清水變牛奶”“燒不壞的手帕”等一連串有趣的現象,讓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獲得體驗,感受到化學世界的神秘,燃起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整個課堂摘要:隨著新課改向縱深方面的不斷開展,我國的教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尤其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課堂是教學活動進行就變得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思維更加活躍,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并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新課標要求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過程中,就應把學生納入到教學中來,讓學生參與策劃教學進程,并聽取學生評價和反思課堂教學的意見,這樣就實現了課堂“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體教學。讓學生參與策劃教學進程并提出課堂教學意見,既符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又高度尊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從學生的角度對教學活動進行教學參與、評價和反思,有利于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并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從而對學生進行更加科學和有針對性的教學。

  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高效教學課堂構建的基本要求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學生的大腦就像一泓平靜之水,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如同投入其中的一粒砂石,瞬間可激起思維的浪花,拓寬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其處于最佳思維狀態。學生的情緒非常高漲,而且精力也比較集中,這是創造教學情境的好時機。問:是何種物質使燒杯A中液體變成紅色的?經討論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意見,第一種是蒸餾水將酚酞溶液變成紅色;第二種認為大燒杯上有某種物質將酚酞溶液變成紅色;第三種則認為B燒杯中的物質揮發后進入燒杯A中,從而使酚酞溶液變成紅色。此時揭曉答案,然后引導學生去驗證,通過該種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構建高效課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化學教學理念和方法都發生了改變,高效課堂的構建要求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此應當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初中化學教學創新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總之,新課標對化學教學的要求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功能,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教育學論文13

  我園結合省、市級立項教育科研課題《利用動漫資源促進幼兒園課程優化的實踐研究》,開展了有關動漫性主題的活動,圍繞此課題恰當地使用幼兒喜歡的動漫故事資源,幼兒的想象力在與動漫故事接觸的過程中得到了培養。

  一、在動漫故事的閱讀中發掘幼兒的想象力兒童的思維是一種“自我中心思維”。處于前運算階段的中班幼兒.其思維的發展特點與神奇的動漫故事的特點是相對應的。

  有一次我們集體閱讀《青蛙王子》的動漫故事時候,當老師講到“公主開了門,青蛙跳了進來,接著公主蹦到椅子旁邊,大聲叫到:‘抱我上來。坐到你旁邊’時.一個小朋友蹦蹦跳跳到了我面前.我問:“你干什么呀?”他回答:“我就是小青蛙呀!”接著又有幾個小朋友也學著跳了過來? ? 當我們一起閱讀到:“公主實在氣極了。抓起青蛙朝墻上仍了去,小青蛙一下就變成了一個漂亮瀟灑的王子”突然一個小朋友從凳子上掉了下去,當時我被嚇了一跳,急忙問:“怎么了?”他卻笑著對我說:“我剛才是小青蛙,現在是王子啦!”他站起來那高興的勁兒甭提多有趣了!好像他真的就是青蛙王子。從孩子這些活潑有趣的表現中可以看出.他們借助成人繪聲繪色的講述,借著豐富的想象力.眼睛里閃著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早已進入了神奇的童話世界中,在他們心里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場景已被聯系和活化.上演著一出出“真實”的童話.在這里每一個人物都是真實可信的,每一個場景都是立體的。每一個物體都是觸手可及的。

  當我拿著書中那個變成王子的小青蛙給孩子們看時,突然一位小朋友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使勁大聲地說:“我家門口有一只癩蛤蟆,他叫得很難聽。”接著還當場學叫:“呱呱呱? ?”這就是幼兒想象的特點,他們能從書上的青蛙想到門El的癩蛤蟆,當他們看見書中寫著的“用金(銀)色衣料做的華美的衣服”時.就會想到自己的小公主裙.于是想象自己變成了小公主。

  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總是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他們常常分不清虛構與現實的區別,或者是他們不想分開,他們樂于沉浸在童話的美好世界里。幼兒閱讀動漫故事的形式.不是簡單的昕一聽、看一看、說一說,而是一個綜合的認讀過程。這個過程包括:聽說動漫故事、演繹動漫故事、編動漫故事。孩子想象中多彩的動漫世界以可視的形式表現出來,既滿足了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特點和心理需要,也促使其想象力及思維能力得以發展。

  二、在與動漫故事的接觸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幼兒在動漫故事閱讀中所表現的想象力的特點是與其智力的發展水平想吻合的,但是這種想象能力在兒童身上不一定都能充分發揮出來。豐富的想象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培養和鍛煉的。

  動漫故事作為文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其展現的幽默、輕松的藝術和智慧能極大地激發小讀者想象的火花;其獨特的敘述方式既為幼兒的想象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又對他們的想象力提出了挑戰。有研究認為,在動漫故事閱讀中,中班幼兒想象力發展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想象的有意性逐漸發展。幼兒接觸動漫故事的過程就是不斷訓練其有意想象的過程.他們會循著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在頭腦中“有意性”地再現故事情景。4~4.5歲左右的幼兒常常會被自己感興趣或自己熟悉的但與故事聯系不大的細節所吸引,想象容易偏離主題,但隨著注意水平的提高、童話閱讀經驗的豐富,他們想象的有意性逐漸增長。例如:我們一起閱讀動漫故事《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時,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直到結束他們還深深地沉浸在動漫故事的情景當中,坐在我對面的一個小女孩突然對我說:“我家的魚缸里也有紅金魚,還有黑色的呢,他們好小哦。”另外幾個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說:

  “金魚對他們多好呀,還變好多東西給他們,我要是金魚,就把漁夫的妻子變成一條小魚,把她放回海里去? ?”而班上年齡最小的孩子則說:“我家里只有一只小魚,它沒人玩,我和它說話它也不理我!”在幼兒閱讀動漫故事、討論問題的過程中不難看出,幼兒提的問題一般都是圍繞著故事情節展開的,而年齡小的幼兒則會想到一些與故事情節不相干的問題。可見幼兒想象有意性的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

  2.想象的內容逐漸豐富完整。語言表達弱的幼兒只能在童話表面內容上展開想象,而語言能力強的幼JLN能想象到許多本質的內容。比如閱讀《白雪公主》動漫故事,語言能力弱的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多是動作描述:她一個人哭著向森林里跑去,一會兒,看見一座玩具房子(七個小矮人的房子),他們樂了。多可愛的房子呀? ?而語言能力強的幼兒似乎能理解作品所傳達的情感氛圍,能聯想到主人公的心理感受.有位幼兒說:“爸爸和后母都在漂亮的城堡里.白雪公主一個人在森林里,她多害怕呀!”語言表達能力弱的幼兒,其想象一般只停留在什么人物、他們在做什么這些非常直觀的內容.而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則能想象到內容之間的聯系、人物的心理活動等,想象的內容在逐漸地豐滿和完整。

  3.想象力的創造性逐漸增強。在日常的閱讀活動中,我們發現,幼兒往往不能獨自、完整地講述一個他所熟悉的動漫故事,但會增加一些動漫故事所沒有的情節,或在表演游戲中,使故事中的人物變成一個個真實的角色,使具有文字的動漫故事變成具體活動的游戲情節。有時,從孩子不經意的天真的討論之中也可以發現他們的奇思妙想。如在班級動漫主題《海洋之旅》的閱讀活動中,我們借助動漫故事《人魚公主》開展“神秘的魚”的探究活動,當大家閱讀到“小美人魚游到海面上”時。許多小朋友們的兩條胳膊上下擺動。老師問道:“你們在干什么呢?”大家回答:“在游泳呢!”連膽小的宇韓小朋友也學著這個動作。當閱讀到“小美人魚救起王子后躲到礁石后面”的情節時,宇韓小朋友就遠遠地坐到教室一邊,我問:“你怎么了?”他說:“我躲在礁石后面吶!”從孩子這些活潑有趣的表現中可以看出,與理性的成人相比,感性的幼兒更容易進入故事情景,他們與主人公一起在動漫故事世界里漫游,經歷各種或曲折或有趣的變化。體驗各種或喜或悲的新奇情感。他們的眼睛看著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畫,耳邊回響著成人繪聲繪色的講述,借著豐富的想象力,他們早已進入了神奇的動漫故事世界里,在他們的心里,一幅幅靜止的畫面早已活化成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場景,上演了一出出“真實”的動漫戲劇故事。孩子們的想象是如此神奇和新鮮,幾乎每閱讀一個動漫故事我都會被他們所感動,這不得不讓我想起著名哲學家馬修斯的那句話:“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而哲學就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活動。”

  動漫故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豐富多彩的幻想,而幻想是動漫故事的靈魂。故事中的幻想打開了通向另一種生活的窗戶。那里有一種自由的無畏的力量存在著、行動著,幻想著更美好的生活,因此閱讀多彩的動漫故事倍受孩子們青睞。想象力在幼兒的圖書閱讀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設法幫助孩子把他們頭腦中想象的動漫故事世界以可視的形式表現出來。最終達到深層次提高幼兒閱讀水平的教學效果。

教育學論文14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說明文的寫作往往出現“教師不愛教,學生不愛寫”的“冷場”局面。它既不像寫記敘文記述自己身邊的人或事,也不像寫議論文對所觸及的人和事發表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因此,學生寫說明文,常常感到自己(寫作主體)在心理上與文章(寫作對象)有著難以言說的“距離”。這種“距離”如果不能通過正確的指導與訓練加以消除,說明文的寫作勢必“應付差事”。

  其實說明文并不難寫,因為它的內容是客觀的,無須進行個性的創造思維和深刻的情感體驗,也無須進行嚴密的邏輯推理和判斷。在語言表達上,它崇尚平實,不渲染,不夸張,沒有弦外之音。只要教師指導得法,一定能通過科學的訓練打破說明文寫作的“僵局”。如何指導說明文的寫作訓練呢?下面就我的作文教學實踐,談一談我指導學生說明文寫作“三步走”的具體做法。

  第一步一題兩寫,抓好過渡

  一題兩寫即同一題目的文章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寫一篇記敘文和一篇說明文。

  現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語文課本第三冊第一單元所編課文,為記敘文教學向說明文教學過渡架設了很好的橋梁。對于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以往的寫作訓練,大多取材于自己的生活,去寫生動有趣的故事,自己往往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或見證人。而文體的驟變,生動有趣的故事,變成了嚴肅的科學知識;融注情感的陳述變成了準確的說明,心理上自然會產生厭惡、無所適從的情緒。一題兩寫則可以架起記敘文寫作向說明文寫作過渡的橋梁。

  如:《我的文具盒》

  操作:(一)輔導時,講清記敘文與說明文寫法上的不同,角度不同,內容不同,要求不同。(二)進行記敘文的寫作。(三)進行說明文的寫作。(四)運用比較法綜合評講。

  一題兩寫先訓練學生寫記敘文,然后訓練寫說明文,分兩次進行。待多次訓練后可以在一次作文中同步進行,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快速作文的能力。

  我在運用比較法綜合評講時,找出習作中好的、差的最有代表性的記敘文和說明文,引導學生具體分析這些文章的得與失,要求學生再作修改,寫好作文后記。

  通過這樣訓練,學生從實際寫作中總體上把握了說明文與記敘文寫法上的區別,把學生從記敘文的寫作中引向說明文寫作的新天地,很好的完成了由記敘文寫作向說明文寫作的過渡,邁出了說明文寫作的第一步。

  第二步驗證評講,激發興趣

  驗證評講即把學生介紹制作類、操作類、游覽線路類的說明文,拿到實際中去驗證它的準確性和可行性。

  說明文的寫作由于缺乏形象性和生動性,學生在寫說明文時總覺得枯燥無味,驗證評講法則可以激發學生寫說明文的興趣。

  如:《從學校到我家這樣走》

  操作:(一)輔導時,告訴學生本次作文要采用驗證評講法。(二)作文完成后,繪好路線圖,同桌交換,根據作文介紹,去找對方的家。(三)找的過程中,發現介紹不清、標志不明的地方進行修改。(四)寫出驗證評語。

  這種方法頗受學生歡迎。寫作過程中,學生積極性很高,大家都怕對方找不到自己的家,因此寫得認真、清楚,有條理。驗證結果,全班60多人,只有一名學生由于方位介紹不清,標記斷線,對方未能找到她的家。還有一位同學一詳一略的介紹了兩條路線,對方按照兩條路線均找到了他的家。

  驗證評講法,給了學生活動的機會,學生在作文前或親自觀察或親自操作,既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又使他們在實踐中認識到了說明文指導生活的實用價值,從而激發了寫作興趣。

  第三步寫——讀——寫,把握技巧

  寫——讀——寫即學生先根據題目要求寫成初稿,再找出同題材同體裁的范文進行比較閱讀,然后再對自己的初稿進行修改。

  教師在教讀說明文時,大凡都要從理論上大講特講說明文的特點及說明文的`其它有關知識,教讀過程中更是離不開扣住說明文體的特點去分析,可以說學生對說明文的有關知識及課文內容已經了如指掌。然而,當他們面對說明文的寫作時,腦海里仍然是一片空白,不知如何運用從老師那里學來的一大套理論去作文,即使絞盡腦汁,“擠”出一篇“牙膏作文”來,仍是條理不清,漏洞百出。這是初二學生寫說明文出現的“通病”。

  出現這種“通病”的原因在于沒有把讀和寫很好的結合起來,缺乏技能技巧。課文是營養,閱讀是吸收,寫作是消化并轉化為能力的過程。要使學生很好地吸收、消化和轉化,就必須堅持讀寫結合的原則。讀與寫怎樣結合呢?

  現行語文課本編得很科學,每單元后均有作文訓練,有的還附有例文,目的性、針對性強,因此,須認真落實。我用寫——讀——寫的方法加以指導,把讀和寫很好地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掌握說明文寫作的技能技巧。

  如:《宜城漢江大橋》

  操作:(一)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觀,寫出初稿。(二)引導學生讀課文《中國石拱橋》一文中有關介紹趙州橋、盧溝橋的段落。讓學生認識:同是寫橋,作者能介紹得那么清楚,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語言的準確性是怎樣體現的,自己的文章與之相比存在哪些不足,或沒抓住事物的特征,或說明順序不合理,或無恰當的說明方法,或說明語言不準確、簡明。通過比較,學生對說明文的寫作技巧有所領悟。(三)學生在“領悟”的基礎上,針對自己初稿中出現的不足進行修改,寫出第二稿交給老師批改。

  寫——讀——寫,不同于學生作文前老師念念范文進行的指導。它是在學生獨立寫出初稿后進行的比較閱讀,然后再進行的修改。學生用來讀的“范文”,可以是課文,作文訓練后的例文,還可以是作文指導書上的優秀文章,只要有代表性、針對性、可讀性即可。因此,不會導致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學生熟練后,寫——讀——寫可以放手讓他們獨立完成。

教育學論文15

  [摘要] 本文結合作者自身教學經歷,從教學思維角度出發,以心理學教學實際應用為主要目的,提出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心理學知識是開展良好教育的基礎,有效的心理學教學思維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 教育心理學 問題 對策

  引言

  我國教育心理學的體系缺乏統一的核心內容,其系統性和整合性不夠,還沒有建立起一個“范式”。有的學者認為,這種龐雜、零亂的現狀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統一的心理現象被分割成易于實驗和易于控制的小塊,研究者各自為政,聯系甚少;第二,研究課題繁雜多樣:從小學生的記憶實驗到中學生的思維研究,從教學技術到學科教育心理,從學習的神經心理學到教學策略的研究,五花八門的課題充斥于教育心理學領域。雖然多樣性是學科進步的標志,但我們不得不說教育心理學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核心;第三,不同時期心理學研究范式的更迭(從行為觀到認知觀、人本觀,再到社會文化歷史觀等),導致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側重點發生變化,使得不同時期

  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都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理論局限性。

  一、我國教育心理學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根源

  (1)過多地仿效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忽視人的特性 傳統的教育心理學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實證法,二是現象學的方法,這兩種方法在不同時期各有側重。 心理學的特點是人研究人,心理學研究的首要困難也恰恰在于人研究人。自然科學是人研究物,物性變化的表象與表象背后的真相都是客觀而真實的,不以研究者的意志為轉移。在心理學,以人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時,無論研究情景如何精密設計,終無法避免研究者與被研究者因主觀因素而造成的偏差。這就是心理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即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性”,而不是一般自然科學所研究的“物性”。教育心理學正是由于過多地仿效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忽視人研究人所形成的復雜人際關系的影響,無法達到根據外在行為表現以了解內在意識或動機的目的。

  (2)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結合程度不高 心理學家在面對教育心理學問題時,會表現出兩種不同的研究旨趣:理解與應用。這便有兩種不同的研究類型: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應該說,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側重于應用的科學,應對教育實踐有直接的指導作用,也即教育心理學理論研究不能脫離教育實踐,而應該將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緊密結合。但是從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過程和現狀來看,傳統教育心理學過分注重基礎,所提出的理論和方法對教育實踐的指導作用往往是通過將教育心理學原理應用于其他教育學科(如教學法)而間接起作用的再有,即使是現在,我國教育心理學的大多研究課題均來自于理論而非教育實踐,這也使得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難以對教育實踐提供有效的指導。

  (3)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總的來說是對教育心理學學科性質定位不夠明確。具體來講,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之間脫節。教育心理學研究更多的是從理論到理論,難以指導實踐,而教育部門的實踐工作者雖深感教育心理學有用,卻又不知如何去用。第二,目前的教育心理學更多的只是服務于學校,這種單一的服務范圍局限了教育心理學廣泛的應用性。

  二、解決我國教育心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的對策

  (1)用整合的觀點構建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

  綜觀過去近一個世紀教育心理學內容體系的發展變化,我們能夠發現,教育心理學內容體系呈現出明顯的綜合化趨勢。 以整合的觀點構建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我們應該遵循以下三個原則:第一,人類教育的共同目的決定教育心理學內容體系的基本框架,科學合理的教育心理學內容體系必須符合教育的真正目的;第二,教育的對象特點和需要是選擇教育心理學內容體系的基本依據,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必須依據教育對象的特點和需要,在保障學科主干內容的前提下,靈活選擇教育心理學的具體內容,即教育心理學在內容選擇上既要有共性部分,也要考慮教育對象的實際需要,體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和對象性;第三,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要在穩定和發展之間尋求平衡。教育是復雜的系統,人們對教育規律的探索也在與時俱進,這要求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必須隨時代的變化不斷發展。同時教育又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教育的目的、要素以及基本的教育理論(比如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都是相對穩定的,這要求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穩定

  (2)教育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應處理好幾對關系

  1.1.要處理好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關系。

  定量研究采用源自自然科學的方法,力圖保證所研究問題與結論的客觀性、可靠性和概括性。定性研究旨在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個體或社會的.現象,這種研究通常在現象發生的真實環境中進行,借以把握該現象的整體輪廓。

  2.要處理好實驗研究與史論研究的關系。

  教育心理學家都強調實驗研究。教育心理學中的實驗研究主要是指對教育現象有控制的觀察研究。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實驗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育心理學同樣有許多理論問題值得我們去探索,這就是教育心理學的史論研究。實驗研究要以史論研究為基礎,史論研究是實驗研究的升華。教育心理學發展的歷程,實際上也就是教育心理學的理論體系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過程,也正是理論體系的日趨完善,奠定了教育心理學發展成熟的基礎。

  (3)以素質教育實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指南

  21世紀是我國積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時期。當代教育心理學要想作出應有的貢獻并使自身充滿生命的活力,就應當結合我國教育實踐和改革,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實際問題,這對于促進我國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和教育心理學的自身發展都具有特殊的意義。國內有學者指出,近20年來,教育心理學的一些研究成果已經對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實踐起到了推動作用,如張大均等(20xx年)指出,教育心理學的以下研究成果為我國素質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1)學生個性全面發展與教育環境關系的研究:(2)學生智能發展與知識學習的研究;(3)學生社會性發展與規范學習的研究;(4)教學的有效性與人才培養規律的研究;(5)教師職業素質與專業性發展的研究。 但是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應用性為主的學科,其為教育實踐所提供的指導還遠遠不夠。為此,教育心理學研究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為素質教育實踐提供更多的指導:首先,繼續加強德育心理研究。其次,美育心理研究應該進一步得到重視,為學校審美教育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其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健全心理素質培養的研究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實踐服務。

  (4)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心理學理論與應用研究

  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心理學理論與應用研究,就是要解決教育心理學研究中國化(也稱本土化)這一問題。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主要是指中國的心理學工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要做到從研究者本位出發,準確地發現國人的心理活動的特點和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地揭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類心理的相同點和相異點,為世界心理學發展作出貢獻。

  總之,在現代教學體系中,教師自身的心理學知識是開展良好教育的基礎,有效的心理學教學思維是成功教學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冉苒,張長英.我國教育心理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xx.(3).

  [2]張春興.教育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

  [3]張愛卿.20世紀我國教育心理學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3).

  [4]林崇德.試論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研究中的十大關系[J].心理發展與教育,20xx(1).

【教育學論文】相關文章:

教育學論文05-19

美術教育學論文09-03

(優選)教育學論文15篇05-26

怎樣寫教育學學位論文開題報告04-27

教育學畢業論文范文(通用6篇)12-28

津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畢業設計(論文)04-27

教育學04-27

教育學生心得08-12

教育學心得05-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尤物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 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一个人看的视频www|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 国产高清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民宅偷窥盗摄| 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1插菊花综合网| 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欧美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一| 国产浮力第一页草草影院| chinese熟女老女人hd|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 试看120秒做受|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 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 女人的精水喷出来视频|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