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基礎教育沒有副科的論文
多少年來,小學重視語文、數學,初中重視語、數、外,高中重視語、數、外、物、化,這個思維定勢一直在深深地影響著人們。升學成績依然是基礎教育學校的生命線,為了讓學生能夠考個好分數,依然不假思索地鐘愛著這些“主科”。而基礎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開齊開足所有課程,為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有了“主科”與“副科”之分的基礎教育值得關注與思考。
一、主副科分界明顯
從師資安排上,主科教師都是業務精干,精力旺盛的教師,而副科則是年齡比較大的或者是從主科中轉換出來的教師;從時間分配上,主科集中在上午,副科則集中在下午;常規考核上,主科有嚴格的要求,副科則相對比較寬松;從教師觀念上,主科教師都想能夠給學生一個好分數,充滿競爭,副科教師則只是希望課堂是安全的就夠了,得過且過。
基礎教育中,特別是7—9年級生物、地理、綜合實踐等所謂“副科”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上課學生一片倒或課堂一團遭的現象。因為教師缺乏了對課堂的必要的管理,學生也缺少了對老師的尊重。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照本宣科,二是干脆上自習課。這就是現在大多數學校的“副科”現象。究其原因——“副科”不影響升學成績,于是為所謂主科讓路,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主科學習當中。
二、如何克服分界
1、充分理解課程的含義與價值
嚴格說來,國家課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來說,指國家有關部門制定和頒布的各種課程政策,比如教育部制定、頒布的課程管理與開發政策、課程方案,各類課程的比例和范圍,教材編寫、審查和選用制度等。從狹義上來說,國家課程是指國家委托有關部門或機構制定的基礎教育的必修課程或稱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或大綱。無論廣義的國家課程還是狹義的國家課程,都集中體現了國家的意志,是決定一個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國家課程具有統一規定性和強制性。
國家課程是面向全國的,因此國家課程將保證所有學生都享有在一定領域內的學習權利,都享有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權利,從而獲得一個積極的有責任感的公民實現自我價值和自身發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態度。課程的價值在于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及情感的和諧發展,而不是只片面要求學生掌握多少知識,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正在成為新課程改革實踐的新觀念。從這些我們明確了學校課程沒有主科與副科,每個學科的設置都是為學生成長服務。
2、從制度上強化“副科”管理
學校需要嚴格執行課程計劃要求,充分尊重課程設置,尊重學科教師。開齊開足是執行的前提,強化課程管理是必要的手段。從學校的層面提升“副科”的地位,轉變考分管理模式,重視建立育人學科體系,課程育人是學校教育必要手段。重視課程領導,提升育人質量。
學生們開始反抗舊的教學觀念了,他們用對學習的淡漠來表示反抗,他們用厭學、輟學表示反抗。作為教育者,不得不反思。新的時期的教育是“大眾教育”的時期,學校選擇學生的時代已經過去,學生選擇學校的時代早已到來。我們該如何才能留住學生?我們要為什么教?學生要為什么學?為考試而教,為考試而學,只會使用權讀書變得乏味無比。不要說吸引學生讀書了,甚至避之而不及。我們要為教給學生生存而教,我們要為教學生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而教。這樣的教學才是有用的教學,這樣的學習才是有用的學習。我們的教育才不會蒼白無力,才能對學生產生吸引力。要想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樹立大教育的思想,無論語、數、外還是政、史、地,還是音、體、美等等,每一科都是使學生走上社會,更好地生存的重要學科。有的學生喜歡語文,有的學生喜歡數學,有的學生喜歡政治……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強項、弱項。如果他的強項得到發展,受到肯定,他會感覺到上學生活的美好,也就不再產生厭學、輟學的念頭。再者,如果我們重視全面發展,學校生活勢必豐富多彩,豐富多彩的生活肯定能對學生產生吸引力,這樣必定能留住更多的學生。
3、從認識上徹底改變
在期中和期末考試后的班級成績分析單上是沒有出現副科的,只因其考試不占分,考好考壞無所謂,自然就不要分析以助改正了。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的工作不被重視的時候,他就會懈怠自己從事的東西,根本不能在自己從事的工作中實現自我滿足,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影響其在學校的一切工作,當然包括學校安排的教學之外的工作。既然自己所教的學科被冷落,副科老師就不會傾情自己的教學工作,能不做的就不做了,慢慢地他們成了學校里“最瀟灑”的人。主科老師見其如此輕松,而自己又如此繁重,在收入上又沒有顯著的差別,心中怎會不起波瀾呢?產生巨大的反差呢?
4、從尊重自己開始,尊重學生
基礎教育學校,在生源參差不齊的情況下,特別是在“副科”教師沒有嚴格的要求下,學生學習松散、懶得,行為習慣自己就差,對老師那份尊重自然消失,學生相應的行為習慣也能很難養成。
凡是開設的課程都有存在的價值,不管是什么原因從事“副科”教學的教師,首先是必須尊重自己。認真對待自己這份工作,從學生管理到課堂教學做到精益求精,能充分展示一個教師的風采,能給學生的健康成長注入必要的營養。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一個分數,學校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所有課程就是成長的一個標準的量標。
5、從學科特點做出特色
“副科”沒有升學分數壓力,正是這些學科的優勢,教師可以根據學科的特點做出特色。如生物課的實驗教學探究,能夠讓學生從課本中走出來。綜合實踐課程更是如此,讓學生從傳統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模式中蛻變,充分發揮實踐課程的特色。以此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等綜合能力。
有的學校,就很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他們開展符合學生成長要求的特長班、興趣班。將學生的興趣、特張激發、挖掘出來,讓學生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享受成長的喜悅,然后好好的學習其他的科目,做到全面發展。比如在秀峰初級中學,開展了書法班、體育特長班等,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在老師的專業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但沒有影響到正常的學習,還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而且還挖掘了他們的潛力,實現了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
時代不同了,要打破“主科”、“副科”的觀念,要全面發展,因材施教,展示出教育的魅力,為“大眾教育”,為培養社會主義人才,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為創建與時俱進的教育,貢獻我們的力量。
【基礎教育沒有副科的論文】相關文章: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論文05-03
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有效路徑論文05-03
應對科技發展的我國基礎教育論文05-05
探討進行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論文05-03
美術基礎教育色彩實驗課程分析論文05-05
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探討論文05-02
投入不足:農村基礎教育面臨危機論文05-02
預算績效管理在基礎教育學校的應用論文05-05
推進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初探論文05-02
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特點及啟示論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