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初中歷史插圖的認知方法
于無聲處顯神能
——淺談初中歷史插圖的認知方法
歷史知識的特點之一是過去性。歷史教師無法使過去的史實重演。而人們的認識,大都從感性認識開始,尤其是初中學生在記憶內容方面,具體形象識記仍占主導,抽象識記正在逐步發展。這不決定了直觀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歷史插圖作為一種直觀教材,是中學課本中的有機組成部分。雖然,它沒有自己的序列,只是按照文字教材的需要編入,但是,歷史插圖卻有著不可忽視的輔導作用。本人結合自己十多年的歷史教學經驗,談談對歷史插圖積累起來的一些認識方法,以供參考。
(一)特點辨別。在初中歷史課本中,有一些歷史插圖,根據課文的要求,重點是在掌握其特點。比如,“北京人頭部復原像”、“戰國時期的鐵農具“就屬于這一類。對于這類插圖,一要確定與其對比物;二要探明差異;三要找到特點形成的原因或者經過,四要判定其所具有的意義。現以”北京人頭部復原像“和”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為例予以說明。①二者區別:北京人的前額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頭部微微前傾。山頂洞人從前額、鼻子、嘴巴各方面來看,與現代人差別不大;②說明形成過程:因為人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北京人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距今遙遠,所以保留了猿的特點;山頂洞人距今一萬八千年,離今稍近,所以與現代人有著相近的地方;③參看圖下的不字內容;④判定意義:人類社會是向前發展的,僅從面貌上看,已顯示出比北京人的進步性。
(二)分析結構。根據課文的要求,有一些歷史插圖,則應通過結構的分析,來弄清其功能或用途。如:“四羊方尊”、“翻車”、“隋趙州橋”等。認識這類插圖,分析結構是其中心,分析時應說清:①插圖可分哪幾部分;②各部分有什么關系;③是怎樣形成或產生的;④具有什么功能或作用;⑤說明什么問題。現以“隋趙州橋”為例分析一下。①趙州橋由橋身大拱及兩端上方各兩個不拱組成;②平時低水量水流從大拱流過,大水亦可從兩旁的小拱流過;整個橋型,大小拱相配,顯得輕盈勻稱;③它們隋煬帝時杰出工匠李春主持設計并建筑的;④這樣建筑,可減輕橋身重量對橋基的壓力,遇到洪水,又可以減弱激流對橋身的沖擊;⑤趙州橋距今已有1300多年,因而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三)拓展介紹。歷史課本的許多文物插圖,僅從畫面觀察是無法達到課文記述要求的,這就需要擴展介紹一些有關知識,增強觀察的深刻性、理解性。如:“崇圣寺三塔”、“印度佛塔”、“龜船”等可作代表。在認識這類插圖時,要圍繞畫面的內容,說明其出其不意的背景、產生的經過、主要內涵和重大意義等。現以“清明上河圖”為例說明:①隨著北宋商品經濟的發展,都城東京的建筑已不再是唐都長安那種封閉式坊里制的格局,而變成開放式的大街小巷的格局,商業區分布到全城各個角落;②張擇端的畫卷,描繪了都城汴河兩岸的風光;③全畫總長5米多,共繪人物550多個,牛馬驢騾等牲畜56匹,車輛約20輛,大小船只20余艘,還有房屋、橋梁、城樓
[1] [2]
【淺談初中歷史插圖的認知方法】相關文章:
淺談善用教材中的插圖04-30
插圖04-30
淺談小學生的認知規律05-01
淺談詩歌教學的方法05-03
初中歷史的學習方法11-16
英語聽力的認知方法04-28
認知-行為咨詢模式的方法與步驟04-26
淺談數學教學中“認知低谷期”的跨越04-30
淺談數學教學中“認知低谷期”的跨越04-30
從認知圖示理論淺談文化翻譯的歸化、異化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