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的角色-淺談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尤其在當今語文教學中,師生的擺位問題至關重要。如何正確處理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角色,是提高課堂效率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筆者在教學實踐探索中認為,教師可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扮演好以下這些角色,讓課本“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一、“導演”的角色目前,在眾多語文教改呼聲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已被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模式所代替。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即導演與演員的關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葉瀾說:“沒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就可能蛻變為‘訓獸式’的活動!币敽靡幻錾摹皩а荨保紫纫獙Α皠”尽保ń虒W內容)了如指掌。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學生讀、說、演,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在課堂上只不過是作引導和點撥。例如:在教《核舟記》時,讓學生充分地研讀課文,老師只作個別難詞上的點撥,重點在體會文中對“核舟”上人物的生動描寫。這時,讓學生分組討論,并自找搭擋,分別扮演蘇東坡、黃魯直及佛印,還有舟尾的兩個舟子的情態。學生的扮演情況怎么樣?這跟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關,老師也不要急于去糾正或評價。讓學生仔細觀察,創造條件激發他們發言,指出表演學生的優缺點。再請其他學生表演,在觀察與比較中提升對課文的理解。又如,《變色龍》一課的學習,在學生了解課文的基礎上,老師把課文編成小劇本,讓學生表演小話劇。老師適當指導學生的表演細節和道具運用,導演的角色在這里就充分地體現出來。再如《陳毅市長》一課,就是現成的劇本,更加適合于發揮師生之間導演與演員的關系,共同學好、演好這場戲。這樣一來,語文課就活躍起來了。這里最重要的是,學生要當好演員就必須認真地研讀課文。
?二、“舵手”的角色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老師首先要正確、熟練掌握《語文教學大綱》的內容,把握住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向。在引導和點撥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讓學生隨意發揮,要符合教學的目的要求。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了老師沒有當好“舵手”的現象:有的老師為了追求課堂的熱鬧氣氛,鋪陳出許多問題,為的是更多地鼓勵學生。然而老師多是片面地運用了以肯定為主的教學原則。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會被一些熱情的稱贊搪塞過去,這無疑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造成消極影響。還有對學生的一些錯誤答問,不少老師顯得沒有太多的辦法;蛘咧缅e誤答問而不顧,找別的學生繼續回答;或者簡單否定其回答;或者就事論事地引發一番,不得要領,這里的老師也沒能真正領會到學生錯誤的答問到底錯在哪里;或者直接出示正確的答案。以上這些情況,顯然老師不但沒有處理好自己的課堂角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妨害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思考、理解能力的發展。課堂教學中要求老師既要放得開,又要統得緊。讓學生在思考、討論、回答問題中得到鍛煉、提高,老師當好“舵手”這一角色是很關鍵的。例如:組織學生討論“愚公移山的精神意義所在”時,就有不少學生認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開山辟路,或是靠山吃山,發展經濟;甚至有學生認為愚公是破壞環境、破壞生態等等。對于這些同學的回答和討論,既要適當肯定,又要結合本文的學習目的,把同學們討論的共識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現實意義上來;而不要過分強調愚公的做法,對于愚公的具體做法還需要放回到先秦時期去考察。這樣既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學生無的放矢討論問題,從而鍛煉、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準確性。
?三、“記者”的角色如今,學生作文的內容及體裁都呈現開放的狀態。話題作文是近幾年高考的考試形式。平時在組織學生進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