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絡時代的課程理念及課程改革
摘 要 本文討論了十個作為網絡時代的課程改革基礎的問題:(1)當今課程改革需思考的四個基本假設:關于時代特征的假設、關于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目的的假設、關于兒童本性及學習機制的假設、關于知識價值的假設;(2)人類社會的重大進步對技術的依賴;(3)信息技術是一種思想技藝(mind craft):信息技術不是外在于人思想活動的單純工具,而是思想的延伸和直接表達;(4)包含在新的課程理念中的三個重要概念:學習文化(基于賽伯文化和信息 素養的斯文化)、學習共同體(learning communities)(交流和互動的團體)、集體智能(collectivity inlelligence);(5)虛擬現實的本質就在于共事和重建復雜性。(6)“馬賽克”(mosaic)式或復眼式觀察允許我們從許多角度綜合一種強烈的視覺感知,使我們把鑲嵌某一對象的環境連貫起來,從而使意義充滿張力。(7)比之以往的紙筆(印本)文化,信息時代的學習文化借助于賽伯文化(cyberculture),更強調“視象素養(visual literacy)”;(8)我們面臨一個透明性、即時性和智能化的學習環境和生存環境;(9)對信息技術的兩種誤讀:一是認為新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理念可以外在于信息技術的,二是恐懼技術對人的控制;(10)一切離開賽伯文化或信息技術基礎的課程設計及課程改革框架都不過是建立在歷史沙丘上的精美古董,雖有觀賞的價值,卻不能承受面向未來挑戰的重任。
1.任何課程改革的理念都要建立在四個基本假設的基礎上,即:(1)關于時代特征的假設:我們把這個時代叫做網絡時代或知識經濟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使就業從體力(brawn)向腦力(brains)轉移;(2)關于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目的的假設,網絡時代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所的人應是有道德及合作精神的、天賦充分展現的、能自行提出問題并創造性的著手解決問題的人;(3)關于兒童本性及學習機制的假設:兒童的本性不是預成的、也不是可以隨意改造的(如行為主義者),兒童在進入學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體系之前,其心智結構的生長是一個通過外部活動和逐漸內化的心理運算不斷自我建構的過程,學校學習不是中斷這種建構,而是加速這種建構,并使其最初的通過自我探索實現的建構在學校生活中通過有指導和有系統的探索變得更結構化,從而形成具有個人特征的素養結構;(4)關于知識價值的假設:知識的作用不在于訓練、不在于固定為學習者的心理內容、不是課堂間對話的文本,而是學習者籍以探索和實現自我建構的精神資源。
2.其實,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依賴于技術的飛躍,馬克思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他將生產關系的變革建立在生產力進步的基礎上。馬克思區分了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技術通過一種直接主動的方式與自然發生關系從而與人性接合。男人和女人通過勞動來構建物質現實世界。于是開創了人造物領域。一旦自然界被人的勞動所改變,自然界就成為人身體真正的延伸部分。如此一來,靠與天然物體和自然打交道而工作的人們,就把自然界帶入了人類生活的范圍。第二階段,技術推進了人的生產器官的
[1] [2] [3] [4]
【網絡時代的課程理念及課程改革】相關文章:
回味課程改革論文04-27
課程改革教研體會08-09
課程改革方案04-23
課程改革的文化使命04-27
以項目教學課程模式引領職教課程改革05-01
實踐新課程標準推進新課程改革05-01
實行新課程改革的反思08-10
中職課程改革的措施研究04-30
關于新課程改革的心得05-02
孔子的教育思想與課程改革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