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江蘇省高考模式下高中化學教學現狀與教學策略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考模式 教學現狀 教學策略
論文摘要:新形勢下化學教師需調適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培養學生建立更高層次的價值觀,激發學習化學的原動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切實落實化學實驗教學。
一、當前江蘇省高考模式中化學科目的考察方式及作用方式
目前江蘇省高考模式為語數英三門科目高考計入總分,理科加試數學附加題,文科加試語文附加題,總分共480分,高校錄取的本一、本二等各批次的分數線由三門學科的總分劃定。理科考生須選物理選修科目一,文科考生須選歷史作為選修科目一,在剩余科目中選擇一門科目作為選修科目二,選修科目不計入總分,考生成績采用按照參考總人數的一定百分比劃分為A、B、C、D四個等第,對于選修科目的要求由高校錄取時自行要求,但本科院校必須至少有一門選修科目達B等第。化學科目在學生選擇時與政治、地理、生物為平行關系,學生選擇其一作為選修二,未選擇化學科目的則須將化學作為必修科目之一在高二年級第二學期的三月份參加全省統一組織的學業水平測試,測試成績按絕對分數劃分為A、B、C、D四個等第,若獲A等第則可以在高考總分中獲得1分的加分,若四門必修科目同時獲A等第則可獲得5分的加分。
二、當前江蘇省高考模式下化學教材的體系
蘇教版高中化學教材共有8冊,分別為必修1、必修2、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實驗化學。必修1和必修2為全體同學在高一年級必學內容,通常在高一年級結束后進行選科分班,選修化學的同學須在選修《有機化學基礎》外在《物質結構與性質》和《實驗化學》中選修一冊進行學習。
該套教材的編寫體系基本上拋棄了課改以前的老教材以學科知識系統為主線的特征,注入了新的理念,以學生的認知特征和學科發展為線索,著重體現出化學學科知識與社會、生產、生活、科技、環保等諸方面的密切聯系,教材中多種欄目的設置既注重于讓學生掌握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更加強調了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歸納總結、協作學習等優秀的學習品質和學習能力。
八本教材的內容安排各有側重。必修1和必修2兩本教材基本涵蓋了高中化學知識的各個方面,以蜻蜓點水般涉及了元素化合物、物質結構、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等各個方面,要求很低,點到為止。對于有機化學、化學實驗、物質結構、化學反應原理的內容分別有相對應的一本教材再次進行更加深入和更加全面的闡述,增加了深度和知識廣度的要求。在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之間拉開了知識和能力要求的層次。
三、當前模式下學生對化學科目的選擇狀況
在目前江蘇省的高考模式下,化學成績不計入高考總分,只劃定等第作為高校錄取時的參考,在實際錄取過程中相當多院校尤其是本一批次知名院校都特別強調對物理學科等第的要求,而等第的劃定是根據選修該學科的總人數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劃定而不是按照絕對分數劃定,基于此,相當多同學都放棄了對化學科目的選擇。大家都清楚勇于選擇物理和化學組合的同學大多是對自己充滿信心“佼佼者”,選擇化學科目就意味著要和更加優秀的同學去競爭B以上的等第,這無疑降低了在高考中取得B以上等第的機會。化學學科相對其他幾門課內容更多要求更高,要學好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而會削弱在語數英三門科目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再加之最近幾年高考化學試卷難度又相對較大,種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課改以后江蘇省內多個地區多所學校在分科后選擇化學科目的學生人數比課改前大幅度減少。
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建校以來化學科目的高考成績都一直比較優秀,所以選修化學科目的同學比例在蘇州市普通高中學校中相對還是比較多的,市區其他學校選修化學的比例要低更多,這種狀況也就相應的造成了多所高中學校化學教師的相對盈余,部分化學教師只能暫時轉換崗位了。
四、當前高考模式下化學教學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1.化學課課時減少,完成教學內容難度很大
高考模式中化學學科的作用方式的改變必然決定了化學科目已經淪落成為事實中位于語數英和物理(歷史)后的三流學科,各中學面對現實中的升學競爭壓力,不得不采取丟車保帥的策略,增加語數英的課時數,壓縮選修科目尤其是選修二學科的課時數,比如高一年級的數學課基本都在每周六節以上,高三年級的數學課每周12節甚至更多,化學科目基本上就是每周兩節或三節,甚至有四星級高中的理化班化學課每周只安排兩節課的情況。新的課程標準中化學學科的知識內容和要求并沒有降低,事實上在能力方面的要求還比課程改革以前要求更高,沒有充足的課時保證,要真正完成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任務,難度可想而知。
2.化學教師對于不同教學階段的教學內容的廣度、層次、深度的把握不易
新的一套教材編寫的理念很新,代表了時代發展的需要,但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落實不容易,給實際的教學也帶來了一些新的難度。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學內容的安排可以說是全面撒網、面面俱到,在高一年級的教學中對各板塊知識的層次和深度的要求把握上,各個學校甚至是不同的老師處理的都不盡相同,有的教師能夠嚴格按照教材的深度處理,還有老師則直接采用一步到位的方式,相關板塊內容直接按照選修教材的要求來安排教學。兩種風格各有其利弊,嚴格按教材難度和深度教學,不增加深度,對于高二選修化學的同學來說深度較淺,而后一種方式則增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和負擔,在高一年級剛開始就造成學生學習的分化,使相當多同學形成化學內容多不易學好的認識,從而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索性在高二分科時放棄對化學的選擇。
3.化學實驗教學在目前的模式下已明顯弱化
江蘇省實施新課程改革以后,化學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已經被大大弱化。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王妍等幾位老師的調查研究報告得出如下數據:63.6%的學生表示喜歡化學實驗,59.7%的學生認為親自做化學實驗對高中化學很重要,但只有2.9%的同學在中學“大多數實驗由自己完成”,79.1%的同學在中學“偶爾做化學實驗”,還有13.6%的同學從未做過實驗。
實驗教學弱化的原因主要有下列方面:
(1)化學學科課時的減少,增大了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壓力,實驗教學從準備到實施都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分組實驗更會占用更多的課時時間,為了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提高考試成績上,只好忍痛割愛。
(2)新的高考模式取消了舊模式中對學生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考核,既然不考試不檢查,部分學校和部分教師由于功利主義的影響必然會減少化學實驗教學的投入。
(3)多媒體技術尤其是網絡視頻資源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為真實的實驗操作提供了眾多的替代方式。教材上安排的探究實驗在百度視頻中搜索即可找到豐富的視頻資料,直接播放視頻不僅省時省力,而且避免了真實的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實驗失敗的機會。但是,看電影式的虛擬的實驗教學對實驗教學本身應發揮的作用卻是大打折扣了。
(4)部分學校實驗室的硬件條件無法滿足為所有學生開設課程中設置的有關實驗。
(5)江蘇省高考化學試卷設置了選作試題21A“物質結構與性質”和21B“實驗化學”,從實際高考試卷情況來看,物質結構與性質的題目相對來說答案大多是直來直去,學生更容易拿分,但化學實驗的題目本身也許并不難,但回答問題的角度不易把握回答不易完整,即使會做也很難拿到高分,大多數學生會選擇21A。因此,絕大多數學校在教學中都選擇學習《物質結構與性質》,據本人了解,近幾年幾乎沒有學校選擇學習《實驗化學》。
五、在當前模式下的教學策略
1.化學教師轉變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摒棄功利主義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并不是簡單的要求提高學生知識點的簡單累積量和應試能力。新課程和新教材體系關注的是學生的繼續發展性,強調學生學習的意愿、學習的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這種理念也是社會發展進步和長遠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基礎教育中的最重要的基礎。學生所獲得的應該是其終身學習和發展以及建設性參與社會生活所必須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以及基本的態度、能力和愿望。課程改革的真正意義并不是教的越多越好或者學的越多越好,而是在于它能否促使學校活動的結構化安排變得更加合理,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健全發展。化學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應當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保持一致,站在更高的高度來認識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的重大意義,拋棄過去的以升學率和分數高低來衡量自己教學效果的功利主義思想和做法。 2.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注重構建有意義的教育教學過程
化學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吸收引進先進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自身素養,改進教學風格。教師自身的素養和表現出來的人格魅力經常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當前的高考模式下,課時少教學內容多,教師應用更多的精力來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注重構建有意義的教學過程。教育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協助學生學習客觀的知識,還應當成為師生共同構建知識和人生的生活過程,注重課堂教學中真實的交流。缺少了理解和感動,也就缺失了課堂的生機和活力,更有可能成為喪失應有的教育價值成為浪費時間和生命的過程。
3.引導學生建立學習化學知識的正確的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原動力
大多數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學科的一段時間里對化學學科是非常感興趣的,他們為化學變化的`神奇和化學實驗現象的趣味所吸引。現在的實際情況是越是隨著學習化學時間的延伸,越來越多的學生放棄了化學學科的學習,高考的模式、升學的壓力的影響固然很大但并非問題的全部,化學課堂教學的模式如果一味的迎合高考,只見分數不見人的應試教育的指導思想必然導致教學過程重復著“講知識點—做題目鞏固知識點—講題目—再做題目—考試”這一枯燥乏味的循環,如果只是為了分數,只是為了考試,可能選擇生物或其它學科來的更省力一些,何苦要來學化學呢?
化學教師的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更高一些,通過教育教學過程去引導學生認識到化學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層出不窮的新材料的合成、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問題、生產生活中化學品安全等很多方面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學生建立起為人類物質文明發展進步而學習化學的價值觀,而不是為應付考試而學習化學的短視的功利主義的價值觀,激發出學生學習化學,探究化學知識的原動力,讓學生受用終身,為社會培養真正有價值的人才。
4.認真研究學習課程標準,合理把握課堂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深度
新的課程標準和教材體系中,對選修化學的學生與非選修化學的學生在學科內容的要求上有著非常明確的層次要求。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層次,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合理安排,不能一位求多求深求全。高一年級中必修教材的處理難度最大,既要面向全部學生又要兼顧以后選修化學在高考中更高層次的內容要求,如果直接按照高考對能力和內容的要求來組織高一必修教材的教學,勢必會導致部份學生不能很好接受所學內容,反而使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也不能學好。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應當是高一化學的主要任務,選修內容在相應的選修教材教學中再進行深化和提高,逐步培養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循序漸進,可持續發展。
5.切實重視化學實驗教學,真正落實實驗所應該發揮的重要功能
戴安邦先生曾經提出“化學實驗教學是實施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學學科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化學實驗以其豐富的內涵在通過化學教學培養學生素質中發揮獨特的作用”。課程標準中提到“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實現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通過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加強化學實驗,無論如何都不過分”這也是戴安邦先生所強調的。
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不能以高考成績為最終目標,應以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習方法、科學探究意識和能力培養為出發點,重視化學實驗教學的落實。師生協作完成每一個探究實驗、盡可能多的安排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提供條件滿足部分學生自己的探究性實驗,少做幾張試卷,少講幾道題目,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可能會發揮出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為什么不能去做呢?
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材體系和新的高考模式,順應了社會發展、科技發展的大趨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模式也給中學教學尤其是化學教學帶來了一定困難和更大的挑戰,這就需要廣大中學化學教師不斷學習,不斷研究,調適理念,改進方法,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共成長,與時代發展相協調。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妍,王偉群,王麗麗.新課改前后學生選擇化學專業動機的比較研究[J].化學教育,2011,32(2):47-50
[3]王祖浩.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4]孫天山,沈穎.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1-2:11-13
【淺論江蘇省高考模式下高中化學教學現狀與教學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新課改模式下高中語文教學策略初探論文05-03
初中語文教學策略淺論論文09-11
淺論語文教學模式的變革論文09-21
淺論啟發式綜合教學模式論文12-28
小學美術教學現狀與有效教學策略論文09-25
大學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調查與研究論文06-10
高中化學支架式教學模式探究論文11-27
高中化學分層教學策略探討論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