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化學復習課培養(yǎng)學生關鍵能力論文
摘要:復習對學生學習起著總結、深化、提升的關鍵作用,復習課有著“回顧與整理、溝通與生長”的獨特功能。化學復習課的教學應注重對學生關鍵能力如知識的結構化、系統(tǒng)化等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達到更高的層次,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關鍵詞:化學復習課;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
復習課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課型,一個階段教學之后,各種考試之前都必須進行復習,比如,單元復習、期中復習、期末復習、中考復習等。復習對學生學習起著總結、深化、提升的關鍵作用。化學復習課應從新的角度、新的高度,針對學生已學過的知識重新制定教學目標,確定系統(tǒng)的知識網絡,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復習內容的基本結構,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二次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結構化、系統(tǒng)化和舉一反三的能力,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價值觀念達到更高的層次。
一、復習課應培養(yǎng)學生知識結構化的能力
在對知識的溫故時,可以采取學生自主構建思維導圖圖像模型的方式,讓學生自主生成本單元或本部分知識的結構圖。有研究表明,學生自主思維的時間越長,學生的思維就越可能是連貫的,就有不斷深入的可能,片斷的思維難以使思維更加地深入。在復習時,讓學生自主建構思維導圖的過程,使學生的思維從點串成線,自線連成網,不僅使學生的思維更深入更全面,不同形式的思維導圖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緒言開始我們就應該讓學生構建知識的網絡,并在每單元的學習中不斷地擴展,使網絡更完整。在緒言課中,我們就了解到了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在之后學習的每一個單元的知識,其實都圍繞著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guī)律這些知識再開展研究,所有我們的思維導圖就可以此為原點,不斷地拓展延伸。思維導圖的制作方式也有很多種,如我們可以讓學生手繪思維導圖、知識結構圖,也可以提供一些制作思維導圖的軟件,讓學生在電腦中制作。如XMind、MindVector等,這樣也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審美能力。
二、復習課應提高學生知識系統(tǒng)化的能力
復習課應體現前后知識的貫通,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通過知識的不斷重現,來幫助學生鞏固。重現的次數越多、越頻繁,學生的認知便越清晰。例如:在學習過燃燒條件后,再來復習鐵絲燃燒實驗,分析鐵絲為什么沒有出現火星四射的現象時,可以從燃燒條件的角度來分析:①從需要可燃物角度來看,鐵絲需打磨;除去表面不燃燒的物質。②從與氧氣接觸角度來看,氧氣應充滿集氣瓶;待火柴快燃盡時再送入瓶中以防氧氣被火柴消耗。③從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來看,鐵絲應繞成螺旋狀以增大受熱面積;需要用火柴來引燃。這樣便將前后知識聯(lián)系起來,并將原先較為零散的知識形成了一個整體,同時也讓學生對知識有了新的認識,更便于學生的理解、掌握以及靈活運用。再如:氣密性檢查的方法,在復習時可以在基本方法的基礎上,演變出以下的一些圖形:根據這些變化的圖形,我們可以讓學生來一一分析其檢查氣密性的方法,再讓學生歸納這些方法,學生便可以自然地發(fā)現這些裝置雖然不同,可檢查氣密性方法的原理卻是相似的,都是利用了壓強的變化。通過將同一類問題集中復習,可以提高學生將知識系統(tǒng)化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問題實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復習課應提高學生對知識舉一反三的能力
在數學建模思想的引領下,復習課的例題設計應具有一定的梯度,進行一些變式訓練,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例如:在復習“氣體的檢驗和除雜”專題時,我們可以設計以下一系列的問題。1.煤炭和水蒸氣在高溫下反應可制取水煤氣。主要成分是CO和H2,設計實驗驗證它們的存在。2.乙同學上網查找,發(fā)現水煤氣中還混有少量H2O,請設計實驗證明混合氣體是由CO、H2和H2O組成的。3.丙同學查找的資料中顯示,水煤氣的主要成分是CO、H2,同時還混有少量CO2和H2O。請設計實驗證明這四種氣體的存在。4.丁同學認為煤炭中含有硫,因此水煤氣的組成中除了含有以上四種氣體外,還含有SO2,請設計實驗證明。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學生不僅討論了單個氣體的檢驗,也討論了混合氣體以及存在相互干擾的氣體的檢驗與除雜,獲得了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方法。再如:在復習“物質的元素組成”時,可以設計如下的題目組。1.某物質W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后的產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據以上信息,判斷W的組成是?2.將3g某物質W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則該物質的組成是?3.將4.6g某物質W在純氧中充分燃燒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經計算,該物質的組成是?已知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6,則該物質的化學式為?4.將乙醇和氧氣置于密閉容器中引燃,測得反應2.3g乙醇和4g氧氣反應生成2.2g二氧化碳、2.7g水以及某未知產物X。求未知產物的元素組成。問題的設置從定性到定量、從充分燃燒到不充分燃燒,使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fā)展,提高對知識的觸類旁通能力。總之,復習課我們要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通過思維導圖、問題引導等方式,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復習過程,努力創(chuàng)設“學生合作、師生互動、探究創(chuàng)新”的復習課課堂教學,這樣才能達到復習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目的,才能使我們的復習課更有實效。
參考文獻
[1]王晶等.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朱紛.初中化學學業(yè)評價與質量分析的研究[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2
[4]楊劍春.課程標準的教學解析和實施建議[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5]楊劍春.初中化學學業(yè)評價與教學策略[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初中化學復習課培養(yǎng)學生關鍵能力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初中化學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論文05-02
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05-02
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論文05-02
上好習題講評課,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論文05-02
學生傾聽能力培養(yǎng)研究論文05-02
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論文05-02
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05-02
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的技巧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