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射頻識別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探索與研究管理論文
摘要:《RFID技術與應用》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一門專業課,該課程綜合了不同專業領域的技術,應用范圍極其廣泛。本文針對該課程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對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實施的教學改革方案。在此方案中,強調專業課知識與基礎課知識相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從教學手段、過程和考核辦法等多個教學環節入手,來促進學生聽課積極性,改善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射頻識別 CDIO 教學
RFID技術是物聯網領域中的研究熱點之一。《射頻識別技術(以下簡稱RFID技術)與應用》課程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專業主干課,也是物聯網技術專業、物流工程專業等新興專業的專業必修課。
該課程是本專業具有代表性的一門課程,理論性、綜合性、實踐性都很強,也是一門難度較大的課程。因此研究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方法,將有利于提高本課程教學的效果,同時為本專業的其他專業課教學方法的改革做一個示范。
在該方案中,把傳統理論講授與CDIO模式進行有機結合,同時結合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學計劃、課程群等要求,探索新的實踐教學體系、考核方式與評價手段、教學方法以及質量控制體系等,進行全方位的構思與設計,從教學理念、思路、方法、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
一、教學改革的現狀分析
目前,針對本課程教學改革開展現狀分為以下幾類:
1.教學內容以理論為主、實踐不足
在現有的課程資源中存在以理論為重,實踐學時不足的問題,實踐環節只是“插拔式”驗證性實驗,或簡單軟件仿真的驗證實驗。造成了理論與應用脫節、理論枯燥和實踐的缺乏。
2.簡單的課程內容整合的教學改革
這類課程教學改革僅停留在刪減課程內容,縮減理論學時,延長學生進入企業等用人單位的實習時間。其結果是:理論和實踐仍然脫節,沒有找到契合點。
3.物聯網行業人才的需求
RFID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屬于電子、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等多學科的交叉領域。物聯網被認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時代大革命。企業、行業對物聯網技術的關注,使得對物聯網產業的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迫切。
基于上述三種情況的分析,本方案致力于創新本課程的教學方法,以CDIO模式引入到課程的教學改革中,實現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的項目驅動式教學,重點研究學生理論與實踐動手能力相結合的培養方案和方法,使學生能夠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二、教學內容設計
1.教學方案設計
本方案的具體內容如下:
(1)教學體系創新。該課程采用項目驅動教學,以項目任務為引領,培養學生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共享知識、傳播知識、發現知識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的能力。
(2)教學內容優化。該課程教學內容,包括理論內容與實踐教學方面,選取整個RFID讀寫器的設計為背景,將每個章節作為一個環節、實現某一特定功能來講授和實施,做到以實踐促進理論學習,以項目驅動課程教學。
(3)教學組織有序。采用“提出項目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完成項目”的“四環相扣”教學法,促進學生深度掌握知識點,增強其主觀能動性。通過分組和分工、查閱資料、提出方案、確認方案、最終完成子項目設計與調試,在整個過程中鍛煉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
(4)教學評價合理。該課程設計了科學合理的考評、監督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采用跟蹤性評價,確立“過程性評價”的思想,將學生的理論成績、實踐能力、實踐成果、課堂表現和組長給分等各項評價分解成多項指標進行加權求和,最后給出課程的總評成績。
2.預期的教學目標和能力培養
通過本方案的實施,實現對學生如下能力的培養:
(1)電路設計能力。在本課程中,涉及到的電路設計項目有:讀寫器主板電路設計, LF、HF頻段讀頭設計。上述的設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電路設計能力。
(2)MCU的編程能力。讀寫器的程序以MCU為核心,相關的程序包括:時序控制、編解碼、數據的發送和接收、聲光電路及顯示模塊的驅動、防碰撞算法的編程等。上述的軟件程序設計,可以進一步提升MCU方面編程能力。
(3)檢測工具使用能力。在項目的調試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調試工作,借助各類檢測工具和設備來完成,如:萬用表、示波器和頻譜分析儀等。調試工作,有助于提升學生對調試設備的使用技能。
(4)故障排查和分析能力。在設計與調試的過程,通過問題和現象,判斷相應的故障,并通過理論分析、檢測設備的使用,培養故障分析和排除的能力。
(5)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讀寫器的設計是一門綜合型很強的項目,幾乎涵蓋了本專業的所有專業課程,包括:模、數字電路,高頻技術,通信技術和單片機技術等。通過項目的實施,結合前4項的培養和訓練,可以實現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并得到進一步提升。
(6)團隊合作能力。各子項目均通過分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的。在小組內部,各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各負其責,共同完成。通過項目的進行,再次培養小組成員之間默契和團隊合作精神。
3.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加強任課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教學改革模式的深化理解。教師要不斷進行學習和研討,多方面拓寬個人視野和提高綜合素質。
(2)形成一批項目驅動的實踐教學項目和成品。完成項目作品,并建設一個功能和設施齊全的《RFID技術與應用》課程開放實驗室,并形成一套開放實驗室的管理辦法。
(3)彌補缺少配套教材的不足。結合本課程項目教學的探索,編寫適合CDIO模式的教材。
(4)解決考試方式單一化。進行配套的課程考試改革,建立過程考核方法具體實施方案。
三、項目實施的方案
1.項目分解及教學環節設計
本課程實施的項目,圍繞RFID讀寫器的設計,以模塊的形式,將項目分解為二級單元項目,其中一部分的二級單元項目進一步劃分為三級子項目,采用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完成項目教學。
6個單元項目分別如下:RFID系統的構成、電感耦合方式前端電路設計、LF和HF頻段產品設計、微波頻段RFID產品、RFID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師提出各單元子項目,然后進行相關知識講解,最后學生掌握設計方法和設計思路,設計完成各子項目,進而完成四級項目,最終完成三級項目的設計和制作。
2.項目的實施流程
教學內容的改革決定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的步驟如下:
(1)提出項目。指導教師首先提出項目,給出具體的任務和指標。以項目為驅動,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帶著設計任務進入學習狀態。
(2)學習知識。為了完成項目,學生要學習儲備知識,提供解決方案。然后完成項目設計,將新的知識融入到對應的項目中,注重能力培養,突出實用性、適用性和先進性。
(3)掌握技能。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由教師引領,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項目方案的論證、實施,團隊協作解決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而掌握技能。
(4)完成項目。在單元子項目完成后進行歸納、總結,結合主項目進行探索和提高,最終將各個子項目匯總成主項目。
在完成上述四個環節后,一個主項目基本能夠完成。
四、考核方法
考核環節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CDIO課程教學中,考試方式將進行徹底改革。將考核貫穿在整個項目的各個環節和過程中,側重對項目設計能力的考核。改革后的成績組成如下:
第一,平時成績占10%。第二,項目設計制作技能考核占60%,包括:項目實操考試占20%,理論考核占40%。第三,項目過程表現占30%,由全組成績、組長給組員的排序成績和教師考核成績進行綜合評定。
以上三項之和為本課程的成績。
參考文獻
[1]蕢秀惠.“CDIO”模式下單片機課程改革探索[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4(6):35-36
[2]劉思遠,姜萬錄,陳剛等.基于CDIO項目式教學的課程改革與實踐[J].教學研究,2012,35(3):46
[3]陳冬松.國際創新型工程教育模式中國化研究述評[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3(5):106-108
作者簡介:付麗華,1972—,女,滿族,遼寧人,沈陽工學院,教師,副教授,碩士學位,研究方向:自動識別產品及系統設計。
【射頻識別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探索與研究管理論文】相關文章:
中獸醫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04-30
更安全的射頻識別標簽04-26
射頻識別車輛信息管理系統相關知識04-29
射頻電路與天線課程研究性教學05-02
美軍使用的射頻識別系統04-30
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04-29
發酵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05-02
微機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