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小論文集錦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小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小論文1
魔方是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筑學院厄爾諾·魯比克教授在1974年發明的.當時的魔方是指三階魔方,也即魔方每條棱上包含三個小方塊.魔方的表面由六個中心塊,八個角塊,十二個棱塊組成.
在各地高考數學說明(或考試大綱)中都提到了以下五大基本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論證能力、運算求解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既然從一開始魔方游戲的流行就和數學有著密切的關系,那么我們對于魔方復原的了解與練習是否有助于數學基本能力的培養?現就這些數學基本能力,結合魔方的特性及其基本復原方法進行探析.
一、空間想象能力
當初魯比克教授發明魔方的初衷,僅僅是把它作為一種幫助學生增強空間思維能力的教學工具.在學習立體幾何部分內容時,要能夠根據已知條件在頭腦中構建出相應的幾何圖形,把抽象的語言條件直觀化、圖形化.魔方是一個典型的空間幾何體的模型,通常對魔方進行復原首先需要相對固定中心塊的位置,再將各棱塊、角塊復原到固定的位置.在魔方復原的過程中,某些塊面不能完全被看到時,只能通過反復的空間想象,并對空間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這就要求操作者,不僅要認識空間幾何圖形,還要能夠對具體的圖形進行解剖.另一方面,在學習魔方的初始階段需要從平面直觀圖中學習有關的魔方“公式”,這就要求學生具有化抽象為具體的能力,把平面直觀圖與空間幾何體進行反復的比較,能夠根據平面直觀圖想象出空間圖形,能夠站在空間的角度研究點、線、面.
二、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要求我們能夠對實例進行探索,發現研究對象的本質,并用于解決問題或作出新的判斷.抽象概括能力可以歸納為兩點:一是發現本質;二是作出判斷.
別看魔方只有26個小方塊,可是魔方總的變化數約為4.3×1019種之多.人們在研究魔方的時候,從不同角度,總結出多種復原方法.每種復原方法都有一定的公式,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盲解”在復原的過程中需要復原者在蒙上眼睛的狀態下完成魔方的復原,在“盲解”的過程中操作者會首先將每一個棱塊、角塊標號,通過數字的記憶和處理完成復原.它操作的步驟是:1.首先將每一棱塊、角塊的方向撥到正確的方向;2.將每一個棱塊、角塊撥到正確的位置.
復原魔方的過程就好像我們解題的過程一樣,需要熟練地運用一定的公式,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去操作.這實際上也是我們在魔方所有的變化中不斷抽象其本質的過程,不斷進行抽象概括的過程,并進行判斷的過程.事實上,雖然魔方總的變化數有4.3×1019之多,但就“盲解”來說,復原魔方的本質只是遵循一定的原則,將每一個棱塊、角塊按方向和位置進行歸位而已.
三、推理論證能力
推理論證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已知的事實和已經獲得的'正確的數學命題,運用歸納、類比和演繹方法進行推理,論證某一數學命題的真假性.
最早的三階魔方于1970年被發明,而魯比克在發明三階魔方后不久重新開發了二階魔方,以及高于三階的魔方.迄今為止,高于七階的魔方已經被發明出來.對于魔方的學習一般首先是從三階魔方開始的.在學習三階魔方的過程中會接觸到相關的公式,并且了解到在復原中應遵循的原則.事實上,其他各階魔方都可以看成是三階魔方的推廣.在三階魔方里運用的公式在其他各階魔方復原的過程中都可能會用到,通過對于三階魔方公式的推廣和修改就可以完成對于其他各階魔方的復原.其他各階魔方的復原都在是三階魔方復原方法的基礎上得到的,這就需要操作者在嘗試復原其他各階魔方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推理論證,通過實踐在新的環境下論證“公式”的有效性.這里面需要用到的數學思想方法有歸納、類比和演繹推理,并且不斷地對“公式”進行判斷,進行修正.
四、運算求解能力
運算求解能力的要求是能根據法則、公式進行運算及變形,能夠根據問題的條件尋找與設計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能夠根據要求對數據進行估計和近似計算.運算求解能力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會運算、變形;二是能設計合理的運算途徑;三是數據估計與近似.
運算途徑的選擇已成為近幾年高考的另一熱點,這就是經常提到的一題多解,高考數學試卷中的一些試題都可以通過多種方法解決,但在這些方法中有一種或是兩種是最優的,能夠快速準確地解決問題,而其他的方法雖然也能夠解決問題,但運算量可能偏大,過程偏繁.這就需要考生能夠設計出合理的運算途徑解決.
復原魔方對于運算能力的幫助和提高,是主要體現在短時間內,在眾多的運算方案中設計出最合理的運算途徑上的.“三階速擰”和三階魔方的“盲擰”比賽的勝負判斷的依據是完成復原時間的長短.因此在復原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提高運算速度,尋找出“最優解”.當然任意組合的魔方都有一個“最優解”.也即,如果至多進行N次轉動便可以將任意魔方復原,這個N具體為多少?這最后在Google提供的計算資源支持下,最終證明N為20.也就是說,對任意魔方,我們最多用20次即可還原.
數學小論文2
對于一節數學課,好的開始就是它的導入環節。新課導入是小學數學新授課必不可少的環節。良好的新課導入,能迅速驅動學生積極活躍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從而使學生自然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效果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如何,情緒高昂,效果倍增;情緒低落,則效果甚微。”由此可見新課導入的重要性。教師要根據教材體現的教學任務與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以及自身素質靈活多樣地加以運用,以獲得最佳的導入效果。下面是我總結出的幾種常見的導入方式。
一、故事激趣法
小學生特有的年齡特征,決定了趣味性強的東西對他們更具有吸引力也更感興趣。故事一直是小學生感興趣的,適當的講述與本節課相關的故事,再頑皮的孩子也會瞪大他的眼睛,擺出一副也許從來不曾有過的聚精會神的樣子,這樣可以渲染學習氛圍,第一時間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西游記》是經常會被我們用在數學上的一個故事。我在上“分數大小的比較”的時候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老師今天準備了一個故事。大家想聽嗎?學生很開心,一個個都抖擻了精神,坐的直直的,眼睛盯著我,都在催我快點講。故事的名字叫《豬八戒分西瓜》。唐僧師徒四個人去西天取經,一天,天氣炎熱,大家覺得口渴難耐,這時正好走過一片西瓜地,還沒等大家阻止,豬八戒已經把一個大西瓜給摘過來了,邊走邊說:“老豬我早就渴得受不了了,我們把它分來吃吧。”于是孫悟空說:“我來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吃這個西瓜的1/4。”這時八戒一聽不樂意了,嘴里嘀咕著:“我摘的,不分我給1/6么,也最少分個1/5呀。”這話被耳尖的孫悟空聽見了,頓時捧腹大笑。八戒覺得很奇怪,沙和尚也一臉疑惑。同學們知道悟空為什么大笑嗎?到底1/4、1/5、1/6哪個更大些呢?“想知道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分數大小的比較’。”這時同學們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這就是利用學生們喜愛的童話故事,很自然地過渡到新知的學習,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巧設障礙法
故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如果有疑問,就會引起懸念,使心理感到困惑,這樣就會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師要善于在靜態的教材知識信息中設置矛盾,巧妙設疑,創設良好的思維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有效地激發起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強烈地探求問題奧妙的積極性。師:同學們,看老師今天帶了什么過來?(20xx年的一張日歷)生:日歷。師:今天老師想知道同學們的生日,誰愿意告訴老師啊?生積極舉手。師:那請幾個同學上來把你的生日在日歷上圈一下,然后告訴大家。師:這幾個同學都在日歷上找到了自己的生日,可是昨天老師把這張日歷給我的鄰居小王的時候,他找了半天都沒找到自己的生日,你們知道為什么嗎?生:怎么可能。生:他沒仔細找。生:……師:可是我也幫他找了,也沒找到。這時同學們都很驚訝,怎么回事啊?師:想知道嗎?那么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今天的內容“年、月、日”。這樣引出本節課內容,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的濃厚興趣,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游戲導入法
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持久集中。根據這一特點,可挖掘教材內容,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游戲及動手操作是兒童喜愛的活動形式,這也體現“課堂教學要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的'新課程理念。在新課導入時,我們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做各種新穎有趣的游戲或一些動手小操作,融知識、趣味、思想于一體,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積極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來。
四、生活情境法
數學的學習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在之中的,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現生活。通過平時的實踐證明:當數學素材來自于現實生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倍加高漲;當與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課導入應該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景中學習數學,體驗和理解數學。
數學小論文3
什么是數學?有人說:“數學,不就是數的學問嗎?”這樣的說法可不對。因為數學不光研究“數”,也研究“形”,大家都很熟悉的三角形、正方形,也都是數學研究的對象。歷史上,關于什么是數學的說法更是五花八門。有人說,數學就是關聯;也有人說,數學就是邏輯,“邏輯是數學的青年時代,數學是邏輯的壯年時代。”那么,究竟什么是數學呢?其實數學是一門深奧的學科,較確切的說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的邏輯性很強,因此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寫出錯誤的答案。
數學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叫純粹數學,一類叫應用數學。純粹數學準確來說是專門研究數學本身的內部規律的數學,應用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是純粹數學與科學技術之間的橋梁純粹數學對我們來說已沒有問題,像一些算數問題只要認真計算就行了,但是應用數學卻還存在極大的“隱患”。就例如說方程吧,幾個未知數湊成在一起形成方程讓你去解,算起來很簡單,可是在實際應用中卻遇到了難題:如果有兩個未知數怎么辦,如果算式出了問題怎么辦。那么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再譬如說最簡單的小數乘法吧,在計算中只要數位對齊應就不成問題,同上,貝貝帶了100元錢,買了2本詞典,每本詞典32.9元。貝貝買詞典用了多少錢?這道題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卻有很多容易錯誤的地方這兩道例題都證明了一個觀點:學數學不僅僅要“死記硬背”還要“靈活運用”。在方程中因為有未知數的關系,我們經常犯一些錯誤,譬如說:5x-5=20,求x的解。有很多同學會算錯那是因為他們將5x-5看成了5x÷5,這結果自然不一樣,在這道題的命題上就給一些同學們撒了“煙霧彈”迷惑了大家,使大家產生了錯覺,因此這道題的`正解是:5x÷5=205x÷5×5=20×5x=100
這些題目都讓我們體會到了數學的博大精深之處,現在我終于明白了數學的奧義:數學是自然科學的一把鑰匙,很多科學問題一經數學化,就找到了解決途徑。許多科技問題,沒有數學的結果就不能算有了結果。從簡單的數量表示,到復雜的數量關系,離開了數學,就成了一堆稀泥,誰也弄不明白。數學本身不是物,是人們頭腦里的意念,但要了解物及物和物的關系,沒有數學是不可能的。
在數學世界中有很多“好朋友”他們教我們知識,也帶給我們快樂,讓我們深入了解數學世界。
正如華羅庚所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數學在生活中也很常見,你買菜時需要口算,在促銷中你可以利用數學算出你有沒有虧本,在造房子時也需要用到數學…總而言之,數學無處不在。
數學仿佛就是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只要你認真學必定會到達那成功的一端。
數學小論文4
我和媽媽去金雞湖玩。途中看到很多交通指示牌。有的寫著離前方1000米,有的.500米,也有3公里等等。我就好奇的問媽媽:”媽媽,10公里有多少米啊?“媽媽笑著對我說就是10000米啊!”啊?我以為10米呢!“我對媽媽說。
”哦,兒子你知道一公里等于多少米么?“媽媽問
”100米?“我試著回答
”錯了,一公里等于1000米!“媽媽說
”那為什么人們不說一公里是1000米,而以公里計算呢?“我問道
”那樣太麻煩啦,如果是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公里,以米計算的話那得寫多少個0啊,人們為了便于記錄,就以公里代替,1000米,10000米,100000米等等,只要把后面的3個0去掉,就是公里數啦!“媽媽說。
”我懂了,媽媽,1000米去了3個0就是1公里,10000米去了3個0就是10公里,100000米去了3個0就是100公里!“我興奮地告訴媽媽
”兒子,你真棒!“媽媽贊許的說道。
哈哈,原來計算公里數是有竅門的呀!
數學小論文5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良好的教學氣十分重要,以下的是高中的數學小論文,希望你會喜歡!
高中的數學小論文
一、與時俱進的更新教學理念
教師要積極的與時俱進,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大多側重于對各種數學知識的講授。在新課程大背景下,教師要積極的更新教學理念,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上。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大膽的拋棄以往的“注入式”教學模式,積極開展“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分析各種數學問題,并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并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思考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存在的問題等,然后予以合理的總結和引導。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良好的教學氣十分重要。因此,教師要注意積極的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有效的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高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較多難度較大,整體學習壓力較大。而且,很多學生都認為高中數學十分枯噪乏味,甚至晦澀難懂,學習積極性不高。加上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嚴謹性院,因此實際課堂氣氛往往會流于便沉悶,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院。所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便要注意準確的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結合教材內容,聯系學生日常生活中較為熟悉的各種數學問題展開教學。盡可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三、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都要緊密圍繞學生這個中心。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很多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仍然占據著主體地位,主宰著整個課堂。處于這樣的模式之下,學生只能十分被動的、機械的跟隨教師的腳步,接受教師對各種數學知識的講授。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顯然無法很好的開展學習活動。所以,教師要注意積極的轉變自身的角色,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時刻將自己放在服務者和引導者的位置上,并始終圍繞學生為主體這個中心來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并積極的通過各種方式,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發揮自身主體性院的空間。例如,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和學生進行互動,并鼓勵學生隨時舉手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積極完善教學方法
俗話說,“教無定法”。對高中數學來講,涉及到大量的數學知識,每節課的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標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師要注意積極的完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等,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展開針對性較強的教學。例如,在講解立體幾何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便可以應用演示法,向學生展示各種幾何模型。并借助教學模型,更好的引導學生理解各種幾何結論。而且,在一節課中,按照實際教學需要,教師還可以積極的將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在一起使用。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全面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盡可能的'提高教學方法的針對性。總之,只要能夠為教學活動服務,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五、將現代化技術引課堂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技術開始被大量的應用到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因此,教師要注意熟練掌握一定的現代化教學技術,并將其合理的應用于教學活動中。高中數學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公式等,單純由教師進行口頭講授,學生大多會感到十分枯噪乏味。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點,還會出現難于理解的現象,影響教學效果。此時,教師便可以積極的將各種現代化技術利用引入課堂。課前,教師可以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將教學內容制作成PPT,并從網絡上收集一些有趣的教學素材和案例等,制作出內容豐富,趣味十足的課件。然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適時的將PPT展示給學生們觀看。并帶領學生一起觀察課件內容,分析各種數學問題。這樣一來,不但有效的增加了課堂容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有效提高教學的效率。例如,在講解立體幾何中一些問題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題目和相關圖形直觀的展示在學生們的面前。在講解棱錐體積公式推導過程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電腦進行演示。
數學小論文6
七年級學生大多數是13歲左右的少年,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起始階段,他們好奇、熱情、活潑、各方面都生氣勃勃,但是他們的自制力卻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下面是這一學期來我教七年級數學的幾個案例分析:
一、精心設疑,激發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對數學“愛”的火花。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有了“興趣”這位良師,在學習上會變被動為主動。在教學中,特別注意以知識本身吸引學生,巧妙引入,精心設疑,造成學生渴求新知識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課本每一章開始的插圖,提煉出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比如,思考題:小梅去文具店買鉛筆和橡皮,鉛筆每支0。5元,橡皮每塊0。4元,小梅拿了2元錢,問能買幾支鉛筆幾塊橡皮?
對于初一學生,這個問題是常識,但這個問題是開放性的,這是一個求不等式正整數解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幫助小梅選擇合理的購買方案。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改變課堂教學方法。
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和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讓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性質”時,出了下面一道題:
已知一個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為5厘米,另一邊長為6厘米,則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許多學生考慮不全面,只得出周長是16厘米。于是,老師試著反問:“難道6厘米不能作為腰嗎?”學生立刻說出第二種情況周長是17厘米。
老師并沒有到此結束,又接著問:“5厘米的那條邊改成2厘米呢?”很多學生異口同聲地說:“10厘米和14厘米”。然后要求學生在紙上畫出草圖,并標上長度。
很快,有學生回答:“10厘米不對!只能是14厘米”。
老師抓住時機追問原因,學生齊聲回答:“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三、寓數學思想、數學方法于課堂教學之中。
數學概念、思想和方法是數學教育的靈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講解,把常用的推理論證及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適時適度的教給學生,這有益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有理數這一章特別突出了數型結合的思想,緊扣數軸逐步介紹數的對應關系,啟發學生從數與形兩方面去發現問題,去類比,去歸納,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中,我曾向學生提出一個生活問題:“你能說出為什么下水道的蓋子是圓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學生很快說出:因為圓形的蓋子美觀。我適時引導他們:“能否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釋這個問題呢?”學生及時地聯系所學過的知識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為圓的直徑相等,圓形的蓋子翻起時,不怕蓋子掉進井里去這一結論。
四、把學生看成是教學的真正主體。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個別輔導、同桌交流、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形式就為學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讓他們有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教師應該主動由“站在講臺上”變為“走到學生中去”,使自己成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中的問題,以溝通、商討的口氣與學生交流心得體會,為學生解疑釋惑。這樣學生會親其師信其道,遇到什么問題都愿意與老師互相交談。
五、教學中要“活用”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通過選擇和深加工設計出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講活講透,形成具有鮮明個性和風格的教學方法。
在上周星期五,我上了一節“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應用”。
出示例題:小寶和爸爸、媽媽三個人在廣場上玩蹺蹺板,爸爸體重72千克,坐在蹺蹺板的一端。體重只有媽媽一半的小寶和媽媽一塊坐在爸爸的對面,這時,爸爸壓的一端仍然挨著地面。小寶眼睛一眨,借來了一副重量為6千克的啞鈴,加在了他和媽媽坐的這一端,結果爸爸被高高翹起。猜猜看,小寶的體重約多少千克?
所有的學生不知所措,課堂上竊竊私語,但就是沒有人舉手發言,我緊接著寫出了下面兩個不等式:
爸爸體重>小寶體重+媽媽體重
爸爸體重<小寶體重+媽媽體重+啞鈴重量
學生恍然大悟,很快列出了不等式組算出了答案。
六、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問題。
生活是數學的寶庫,生活中隨處可以找到數學的原型。數學教學要盡可能貼近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讓學生體驗數學,用好數學,學會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去觀察研究解決實際問題。
如,學了圓柱的側面積公式之后,讓學生回家測量煙筒的長度及半徑,第二天問部分學生,一截煙筒用了多少平米的鐵皮。
學習了利息計算后,讓學生計算:把500元錢存入銀行,怎樣存款更合算?學生先要到銀行調查利率,再選擇存款時間,存款方法,計算利息,找到最合算的存款方法。
數學小論文7
數學,源于人們對生產與生活實際問題,抽象出的數量關系與空間結構發展而成的。近年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推動了應用數學的發展,使數學日益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中考實際應用題目更貼近日常生活,具有時代性、靈活性,涉及的模型有方程、函數、不等式、統計、幾何等模型。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實際背景中理清數學關系、把握變化規律,能從實際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教師要為學生創造用數學的氛圍,引導學生參與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提問、自主解決,體驗做數學的過程,從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影響數學建模教學的成因探析
一是教師未能實現角色轉換。建模教學離不開學生“做”數學的過程,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留有讓學生思考、想象的空間,讓他們自主選擇方法。然而部分教師對學生缺乏信任,由“引導者”變為“灌輸者”,將解題過程直接教給學生,影響了學生建模能力的提高。二是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待提高。開展建模教學,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能駕馭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進行思考,誘發學生進行探索,但是部分教師專業素養有待提高,或認為建模就是解應用題,或重生活味輕數學味,或使討論活動流于形式。三是學生的抽象能力較差。在建模教學中,教師須呈現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題目長、信息量大、數據多,需要學生經歷閱讀提取有用的信息,但是部分學生感悟能力差,不能明析已知與未知之間的關系,影響了學生成功建模。
二、數學建模教學的有效原則
1、自主探索原則。
學生長期處于師講、生聽的教學模式,淪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難有創造的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探究氛圍,讓學生手腦并用,在探索、交流、操作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因材施教原則。
教師要著眼于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要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引導他們從舊知的角度思考,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3、可接受性原則。
數學建模內容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能讓學生理解所探究的內容。若設計的問題不切實際,往往會扼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密切聯系教學內容、生活實際,讓學生有能力解決問題。
三、初中數學建模教學的幾種模式
1、自學討論式。
“先學后教”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師講生聽”、“師說生練”的模式,在教師的導學、導疑、導思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讓他們在交流中思想不斷碰撞,形成新觀點,從而自身認知水平得到提高。教師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導學,引發學生的探究。例如,如圖,在河岸L的同側有M、N兩個村莊,現擬在河岸邊修一座水泵站P,要求使管道PM、PN所用的水管最短,另修一碼頭Q,要求碼頭到M、N兩村的距離相等,試畫出P、Q的位置。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學生通過選點、測量,開展交流討論。學生1認為,是不是和異側相同?學生2認為,如果M、N在直線L的異側,連接MN即為最短。學生3認為,在同側的話,可以根據軸對性的性質,將之轉移為異側。學生4認為,這有點像照鏡子。這樣,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軸對稱的知識解決,在交流中彼此分享、相互促進、相互提高。
2、引導探究式。
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究提出自己的猜想,在推理、論證的基礎上獲得結論、掌握規律。例如,某景區團體購買公園門票價為1~50人的13元/張,50~100人的11元/張,100人以上9元/張。甲團少于50人,乙團人數不超過100人,兩團共計應付票費1392元。若組成一個團體購票,應付1080元。(1)乙團人數是否也少于50人,為什么?(2)求甲乙兩團各有多少人?學生猜想乙團人數少于50人,進而推算兩團人數會少于100人,團購價應少于1300元,與1392元矛盾,因而乙團人數應不少于50人,不超過100人。
3、活動參與模式。
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小組活動探究,進行捜集數據、整理分析,然后解決問題。例如,某件商品的售價從原來的每件400元經兩次調價后調至每件324元。經調查,該商品每降價2元,即可多銷售10件,若該商場原來每月可銷售500件,那么經過兩次調價后,每月可銷售該商品多少件?學生先計算每次的降價率為10%,然后根據“件數×單價=銷售額”列出方程。
總之,數學建模教學,有利于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來解,能夠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小論文8
上海世博盛會在上海舉行,截止8月14上午10點12分左右世博會參觀人數已經突破4000萬人次,有望創下世博會歷史的最高紀錄。
自8月12日至8月14日,上海市最高氣溫已連續三天超過39℃,截至今天10時,世博園區溫度達37℃。由于天氣炎熱,這周的人數明顯下降。
在世博會參觀,紀念品和餐飲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參加世博會預計人數7000萬人中有60%在會場內用餐一次,如果以平均每人消費30元計,則餐飲收入為7.8億元人民幣;估計參觀者90%會在會場內飲用飲料,以平均每人消費10元計算,飲料費收入為3.9億元人民幣。估計30%的參觀者會在會場內購買旅游紀念品,以平均每人消費30元計,紀念品銷售額達3.9億元。綜合各項,餐飲、旅游紀念品等的直接銷售收入將接近15億元。
啊!真沒有想到這次上海世博會能吸引這么多游客!
數學小論文9
一是抄襲實在太多。經核實抄襲自網絡的文章就有17篇,由于一位老師送評的文章中有一篇系抄襲的,那這位老師的所有送評論文都不作評獎考慮,也就是說,有的老師盡管送來了十多篇文章,但其中有一篇抄襲,那所有的文章都將遭到"淘汰",我知道這種處理有點過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我們的指導老師都不能把好這第一道關,而是放縱學生抄襲網文的話,那這種競賽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了。這樣做,也是期盼著我們的每一位老師要么不做這事兒,要做就要把這事兒做好,通過引領學生參加這種小論文的寫作與修改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引領學生關心生活,并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
二是校際間差距很大。有些學校的老師根本就不懂如何指導學生寫作數學小論文,整個小論文就是一大段,沒有細分成若干小段;有的小論文寫的內容根本就沒有一點數學上的東西,更莫談標題的推敲與內容的有趣了。在看了三年級的數學小論文之后,我曾寫了份"五味雜陳"的體會,談到了數學小論文的底線要求,至少要有問題以及解決這個問題的分析與解答過程。其實,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加,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一道題及其解決了,就是以童話的形式來呈現也顯得份量不足了點。
我覺得,我們要在"小論文"上做點文章,要在研究的深入上做點思考,當然這種思考是建立在方法的指導與策略的引領上,而不是越俎代皰。
比如說這次有幾位同學寫到了"怎樣滾得遠?"這一內容,但給出的答案都缺少應有的嚴謹的過程,象實驗材料的選定,要選擇輕重不一以及體積大小有著一定差距的圓柱體,這樣可以增加實驗結果的可信度,在實驗方案的確定上,可以選擇不同角度的斜坡,并在每個坡度上做出相應次數的實驗,同時要把每次實驗的結果用表格給列舉下來,這樣,答出的結果就具有了一定的可信性。
比如說"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畫出哪些角"這一內容,也有不少的同學寫到,但大家往往是寫到了用單一的三角形可以畫出哪些角?利用兩個三角板之和可以畫出哪些角?但接下來卻缺少了一些深入的研究。比如說,是不是可以把這些角按大小排個序?再看看相鄰兩個角的差都是多少?或者這些角都是哪個角的倍數?如果中間有哪個角剛才沒能發現(比如說15度),那這個角能否用一副三角板畫出來?怎么畫?能否提供不同的畫圖方案?
下面,再舉兩個例子來分析:
一個學期的成功
我來自貴州,你們知道為什么我要來這兒讀書嗎?這是爸爸、媽媽對我的寄托和希望,希望我在好的教育條件下能成材,不走他們的老路。為此,他們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都給我當學費和生活費,雖然爸媽不和我生活在一起但我知道他們的.辛苦。所以我把我的精力全放到了我的學習上,立志要好好學習,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有時看見別的孩子有爸媽的疼,我好羨慕,想家、想哭……可是自己想想自己也是幸福的,我不是有姐姐和這么多老師的疼愛嗎?我想夠了。也不知什么原因就一個學期的時間,我就得回貴州了,時間雖短但我會在老師的關懷下珍惜每分每秒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一個學期的成功促使我步入正軌走向成功。時間是如此的短,我好留戀這里的教室、這里的老師、這里的一切。
應該說,這是一個孩子內心真實的體會,但它絕對不能算是一篇"數學"小論文。從文中我們難以看到一點數學的味道,數學小論文與學生作文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它的"數學味",如果沒有了這點,那自然就不能稱其為"數學小論文"了。
"小富"需要幾天才能回家呢?
有一只,叫小富的青蛙,有一天,它和另外一只青蛙從早一直玩到晚上,另外一只青蛙說:"天已經很晚了,我要回家,你也回家吧!"小富說:"知道了,我馬上回家去。"雖然小富嘴里答應,但心里卻想"反正一樣都要回家,還不如再玩一會兒呢!"它玩呀玩,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了,月亮已經慢慢的升到了空中,小富也玩累了,準備回家,可是天已經很黑了,小黑已經看不清回家的路了,它發現前方隱隱約約有一點白色,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個枯井,小富趴在了井邊上,慢慢的小富進入了夢鄉。
到了早上,小富準備起床時,一只鳥喳的一聲,把小富嚇了一大跳,它不小心掉入枯井中。枯井周圍又沒有其他人,小富只好慢慢爬上井口。這枯井有12米,小富白天爬三米,晚上睡覺時又會掉下去兩米,同學們猜一猜小富要用幾天才爬上去?
這位小作者或許是為了體現趣味性,在前面加了很多的鋪墊。從整篇文章看,鋪墊的內容占了大半,而下面僅僅拋出一個問題就結束了,連簡單的分析也沒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論文"呢?
靜思巧想化難為易
有些數學題目看上去很難,然而只要我們精心思考,巧妙設計,這些難題目也會變得非常容易。
一天,我在數學報上看到這樣的題目"99999×77778+33333×66666="。我想,這道題好繁呀!算出結果恐怕要老半天。后來,我仔細地看,認真地想,覺得應該有簡單的方法。于是,我一個數字一個數字的分析。我把"99999"變換成"3×33333"把"77778"變換成100000-22222,把"66666"變換成"3×22222",于是,原來的題目就可以變換成"3×33333×(100000-22222)+33333×3×22222"。我又用乘法分配率,把算式加號前面的部分變成:
3×33333×100000-3×33333×22222,這時我發現,前半部分減號后面的數字和加號后面的數字式一樣的,加減正好可以消去。于是,整個算式就剩下3×33333×100000,它的結果就是9999900000.原來那么復雜的題目就變得這么簡單,這正是精思巧想的結果。
數學是一門很有興趣的學科,只要我們對他產生濃厚的興趣又善于動腦思考,靈活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敢于攻關,精思巧想,再難的題目也難不倒我們,再大的"攔路虎",也一定會被我們打的落花流水!
應該說,四年級的孩子能通過這種局部的變換,計算出正確的答案是相當不容易的。要知道他們僅僅學習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這道題需要靈活運用因數與積之間的變化關系和乘法的分配律來解題,學生的這種方法并不是最簡的,或許學生不能發現,但作為指導老師的我們要通過積極的引導讓學生明確更為簡便的方法。否則,孩子的這種研究又如何走向深入。
這道題最為聰明的思考應該是,把33333×66666變形,利用在乘法里,一個因數擴大3倍,另一個因數縮小3倍,積不變,使它變成(33333×3)×(66666÷3)=99999×22222,這樣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計算成99999×(77778+22222)=99999×100000=9999900000。
數學小論文10
星期六,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杭州旅行。旅行怎么能少了水呢?于是,我和爸爸一起去買水。
到了商店,我亮著嗓門對服務員阿姨說:”阿姨,我要買三瓶水。“爸爸指了指掛在墻上的牌子。我順著爸爸手指的方向看過去,只見牌子上寫著:”裝修清倉,每樣物品買2送1“幾個大字。我想:買2送1,2+1=3瓶,那我不是只要買2瓶就夠了!我又對阿姨說:”阿姨,我只要買2瓶。“阿姨笑瞇瞇地給了我3瓶水,而每瓶水的價格是1元5角,我買兩瓶水那就是:1。5元+1。5元=3元,我花3元錢可以買到3瓶水,比平時便宜了1。5元,平均下來每瓶水的'價格是1元。我給了阿姨一張5元的紙幣,阿姨找我了兩個一元硬幣,我和爸爸高高興興地走了。
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去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吧!
數學小論文11
西瓜是夏天中最愛歡迎的水果。今天,媽媽買回了一個又大又圓的西瓜。于是,我們準備吃西瓜了!
小妹妹問我:”嘉嘉姐姐,你要吃多少呀!“我想了想說,”我吃這個西瓜的1/2吧。“”1/2是什么?“她問。”1/2是分數,是把一個東西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我說。”哦。“小妹妹似懂非懂地說。”我吃這個西瓜剩下的1/2。“媽媽插話道。小妹妹問:”剩下的1/2是不是嘉嘉姐姐留下的全部吃掉啊?那我沒得吃了?“”哈哈!“我和媽媽哈哈大笑。”不是這樣的。“媽媽笑著說。我接話道:”剩下的1/2就是把我吃剩的'那部分看作一個整體,再把這部分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是這樣啊!那我還是有西瓜吃的了!“小妹妹恍然大悟。小妹妹調皮地說:”以后我要先吃1/2,這樣我的1/2比你的多,這次不劃算!“”騙你的,我哪吃得了這么多?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我們都笑了!
你現在認識分數了嗎?分數還有很多哦!等著你去發現。讓我們一起踏上尋找數學的旅程吧!
數學小論文12
今天放學回家。只聽爸爸在那喊道:“女兒,過來,讓爸爸考考你。”“考啥?”我邊撲向爸爸懷里邊問道:“你不是比較愛喝冰紅茶嗎?我來問你,假如大潤發現在有個活動,四個統一冰紅茶的空瓶可以換一瓶統一冰紅茶,如果你有15個空瓶拿去換,最多可以喝到幾瓶統一冰紅茶?”
哈哈!15÷4=3…3嘛。“3瓶,”我不假思索脫口而出:“老爸,這也太簡單了吧,我看,連一年級的小朋友······呀!”我邊敲自己的腦袋邊叫道:“老爸,不對,我說錯了,你等等,讓我想想。”
于是,我開始自言自語起來:“直接換4瓶嘛四四十六,少1個空瓶,就只能換3瓶了,那我還剩3個空瓶,再加上換回來的3瓶,喝完后就又可以有6個空瓶了,那不就又可以再換1瓶了,喝光后再加上原有2個空瓶最多只有3個空瓶,看來怎么也換不了了。那么是4瓶。我就對爸爸說是4瓶。
爸爸沒有回答我,只是微笑,笑得我心里發毛。過了一會兒,爸爸又提示我,問你是最多能喝到幾瓶?又不是叫你換幾瓶拿回家。可以用一些變通辦法哦。
我絞盡腦汁,最終腦中突然靈光一閃,“對了,是5瓶,爸爸。”“哦,為什么是5瓶,說來聽聽。”于是,我分析道:“15個空瓶換好3瓶冰紅茶后我再把喝完的空瓶加上換剩下的空瓶共6個空瓶去換。這樣第一次換3瓶,第二次再換1瓶,就是全部喝完,手里最終也只有3個空瓶,怎樣都不能再換了,對吧?爸爸聽好了,關鍵來了,這時我只要向換空瓶的營業員阿姨先“借”1瓶統一冰紅茶,告訴她我馬上還給她哦。接著把這瓶冰紅茶喝掉,最后拿著已有的3個空瓶和借來喝光的這1個空瓶,共4瓶給換瓶的營業員阿姨,對阿姨說這4個空瓶換的'1瓶冰紅茶不用給我,就算還給她了,因為我已經預支了。所以我分3次,一共喝到了5瓶,對吧。”
爸爸贊許的拍了拍我的頭說:“嗯!總之是要用“借”的辦法,還有一種方法聽起來還要順當,只要分2次就可以喝到5瓶:我拎著15個空瓶去,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借”1瓶喝了。16個空瓶,立馬換4瓶,再喝了,4個空瓶直接給營業員,換1瓶不用給我,算把“借”的那1瓶還掉。不過,5瓶冰紅茶全部當場喝掉,我家寶貝恐怕要喝壞肚子了,看來要爸爸媽媽陪你一起去喝,要不你就再弱弱的問一聲:阿姨,能不能幫我們打包……”老爸說到這里,我們都笑得滾翻了。
“哈哈!不錯,答對了。來,作為獎勵,讓我親一下。”我滾翻了還沒爬起來,爸爸就把嘴巴湊了上來。“不要啊!”我拼命躲閃著,不讓爸爸的口水粘到我的臉上,而笑聲卻不斷地填滿著我的家。
數學小論文13
我家到觀前街大約3500米。周末我們開車出行大約需要30分鐘左右,也就是說,平均每分鐘大約開120米左右。另外,還要再加上找停車埸的時間,而且還需要付停車費。但有一次奶奶帶我騎電瓶車去,只用了20分鐘。也就是說,平均每分鐘大約騎了175米。這么一比較,騎車的速度是開車速度的.1。5倍左右。于是,我跟媽媽說:“如果我們騎車出行,不但能節省時間還可以別讓馬路上太擠,更可以省了停車費和油費。”媽媽笑著夸我會動腦筋。
這次無意間的計算讓我明白了,為什么要提倡綠色出行了!真的省時又省錢。
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只要肯動腦筋,就會發現很多省時又節約的方法。我喜歡數學,一定要認真學,要把學到的知識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數學小論文14
一天,數學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1+2+3+4+5+6……一直加到100的得數是多少?那么,一直加到1000和10000呢?用簡便方法計算。
算式:1+2+3+4+5+6+7……+100=5050 5050×10=50500 50500×10=505000
答:1一直加到100的得數是5050,一直加到1000和10000各是50500和505000.
簡便算法:或許有些同學會覺得這個算是太長,需要計算器!no,那就錯了。只要仔細看看就可以發現1和99可以湊成100,2和98可以湊成100,3和97也可以湊成100,4和96,5和95,6和94 ,7和93,8和92,9和91,10和90,11和89……一直這樣湊成100,結果可以得到能湊成50個100,就是5000,但是還剩下一個50單獨一個數字,就可以拿5000 + 50 =5050,得出1一直加到100的得數。但有人會問了,1一直加到1000和10000為什么不著要算呢?因為100和1000的進率是10倍,1000和10000的進率也是10倍,所以可以拿1一直加到100的得數5050乘10倍等于50500,再拿50500乘10倍等于5050000。行對應的,1一直加到100000、1000000、10000000......以此類推,都可以這樣算,當然,你也可以更深的'理解這道題的規律哦!
數學小論文15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涉及到很多數學問題,只要我們勤于思考,善于發現總結,那么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就拿商店促銷來說,一年到頭,各個超市、大小商場,總要舉行很多的促銷活動,用各種優惠措施吸引我們的注意,但這些促銷活動是不是都是真的、都象促銷宣傳一樣呢?"十一"期間,媽媽帶我先后去了商場和超市,我有了很多發現。
先從商場來說,還沒進店門,巨大的條幅上"單件滿100送30,滿200送70"就吸引了我的眼球,媽媽問我,"你知道他們的促銷折扣是多少么""當然知道,30除以100就是30%,也就是7折;70除以200就是35%,就是65折,買的金額多了,優惠就大唄"我自信的說。"好的,進去后仔細觀察,一會兒你再算算"。商場里的顧客還真多,人來人往的,有挑選物品的,有試衣服試鞋的,大家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服務員也很忙,幫顧客挑商品、提建議、開單子。但是逛了十幾個柜臺,我發現一個現象,不管是衣服、鞋帽還是玩具,單件滿100或滿200的倒是很多,不過總是出現138元,168元,258元,288元這些金額,非常接近100元或200元整數的商品幾乎看不到,我拉了拉媽媽的手,把這個問題告訴她,媽媽笑著說"你真聰明,而且觀察的`很細致,單件滿100送30,滿200送70,實際結帳的時候,超出100元或200元的部分是不計算在優惠活動內的,也就是你買了138元的商品,其中38元并不參加優惠活動,參加優惠的只是100元部分,現在你再算算促銷折扣是多少""100*(1-30%)+38是108元,108再除以138,媽媽借我手機,我用一下計算器""好的"媽媽把手機給了我,"約是0.78,""對了,也就是大概78折,開始呢,你以為是多少""7折""所以,一定要注意多看,多想,要不就被這些小花招蒙蔽了,一會兒咱們去超市,你再注意一下""好的"。
剛進入超市,我就從宣傳架子上拿了一份促銷海報。"媽媽,媽媽,你看,多便宜啊,醬油一瓶6元,買第2瓶才3元,方便面1包9元,買第2包才4.5元,還有洗發液、香皂?好多東西都半價促銷呢""小馬虎,又著急了,你靜下心仔細算算""哎"我沖媽媽吐了下舌頭。"醬油一瓶6元,第2瓶3元,6加3是9元,9除以12,啊,是75折,不是半價。方便面1包9元,第2包4.5元,13.5除以18,也是75折","這就對了,記住半價的前提是按照正常價格先購買1個""我明白了""還有?"媽媽說,"購買東西要注意實用,就像醬油,按照咱們家的情況,早點買一些,午飯你在學校吃,爸爸媽媽在單位吃,晚上做飯才需要,一瓶就可以用好幾個月,它是有保質期的,時間長了就變質了;方便面也是,你想,先不說它含有許多添加劑,長期食用對身體不好,爸爸媽媽工作忙,有時不能接你,但是有小飯桌啊,你每個月吃幾次方便面呢,時間長了也會變質,食物變質了只有扔掉,這是不是浪費呢,對環境也不好呀!""媽媽,我明白了,買東西不能只看宣傳,要挑選物美價廉的商品,但更要從實際需要出發!""是啊,聰明的小寶貝,走,去看看洗發液,家里正好快用完了,我再帶一瓶到單位。"
這就是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小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小論文11-07
數學小論文04-22
初中數學小論文05-19
小學生數學小論文06-01
數學小論文(通用8篇)11-08
小學生數學小論文11-06
數學小論文精華15篇05-26
數學小論文作文(精選33篇)04-08
數學小論文(集合15篇)06-16
數學小論文作文(合集15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