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評價指標體系論文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的普及,網絡學習資源越來越豐富,探究影響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影響因素,對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學習至關重要。基于此,文章以影響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因素為主要研究對象,使用問卷調查法、德爾菲法和AHP層次分析法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和權重賦值,并檢驗其一致性。最后根據計算結果找出了影響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四個主要影響因素,并給予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學習資源;網絡學習行為;評價指標體系;層次分析法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進,數字學習資源在教育領域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尤其在高等院校,為響應國家信息化建設目標及滿足大學生自主學習需求,各個高校及國家建立了大量的網絡數字化教學資源,根據2015年在北京舉行的輝煌“十二五”系列報告會中的報告人、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的報告稱“加大數字教育資源開發力度,全國31%的中小學建有校本資源,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覆蓋19個高職專業大類,高等教育上線931門視頻公開課、2695門精品資源共享課[1]”。豐富的數字化教育資源相繼涌入高等院校,沖擊著傳統的教育信息資源獲取模式。然而即使網絡數字化資源的獲取相對方便、資源總量相對豐富、資源反饋結果更加直觀,仍然有很多學生不去利用網絡數字化學習資源,分析其原因,不僅對培養大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引導大學生正確合理地利用網絡數字學習資源開展學習具有重要意義,而且也會給各高校及國家教育部門在進行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時一定的參考價值。現有研究中,多是用定性方法對影響大學生利用網絡學習行為的因素進行說明,定量研究較少,因而無法以數字的形式說明各影響因素對評價對象的重要程度。本文正是基于這一思想,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確立以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為對象的指標評價體系,再通過實證研究評價分析部分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情況,來檢測該指標體系的構建是否科學、合理。
1指標體系構建的理論基礎、原理和方法
構建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僅需要一套明確完整的量化指標,還必須要遵循科學的原則及使用合理的方法,這是決定評價結果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1.1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評價目標是評價指標體系的總體概括,評價指標體系是評價目標的具體反映,二者相輔相成,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我們應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則:(1)系統性原則,是指指標體系應由若干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構成。所構建的指標體系,不僅要能反映評價目標的總體特征,而且要能體現評價對象的內部特征。在整個評價指標體系中,既要考慮指標體系內各個影響因素的內在聯系,又要考慮每個因素對總目標的影響,盡可能準確全面的構建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評價指標體系。(2)目標性原則,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應盡量圍繞影響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因素這一目標進行,盡可能地把所有影響因子列入其中,既要盡可能全面地列出影響因素,又要避免各因素之間的交叉重復。(3)可行性原則,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應從實際出發,盡量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易被理解的、易被賦值的因素。并且要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分析和論證,盡可能的簡化評價流程,避免資源浪費。
1.2指標體系構建的內容
本文首先運用了問卷調查法,選取了安徽大學、青島大學、南京醫科大學、鄭州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的在校大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之所以選取這些學校是因為這些學校分布在不同的.經濟區域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為地域差異造成的研究結果的不同,且這些學校內既有綜合性大學也有專業性大學,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比較具有代表性和研究價值。本次調查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在上述五所大學內分別抽取50人(共250人)作為樣本總體。調查發放問卷250分,回收242份,回收率為96.8%,調查結果用描述性統計來表達。根據調查結果,歸納出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個人因素、網絡學習內容因素、網絡學習環境因素和外部服務環境因素。因此,在對影響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因素進行評價時,應主要從這四個方面出發。其中,對個人因素的評價包括學習動機、自控能力、自我效能和個人偏好;對網絡學習內容因素進行評價包括難度大、準確性低及系統性低;對網絡學習環境評價包括限制性和收費性;對外部服務環境因素進行評價包括便捷性、合適性和現實性。據此,構建的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影響因素模型如圖1所示:
2指標體系的確定及實證研究
2.1指標的賦值
對指標體系進行賦值,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為了保證評價體系的準確性與客觀性,本文選取了3位不同學科專業的專家,利用層次分析法中的成對比較法對模型中的各個影響因素也就是指標進行賦值,指標的賦值主要是根據層次分析法中Saaty給出的9級比例尺度進行的,該比例標尺是用數字1、3、5、7、9和介于其中的2、4、6、8結合文字敘述評比進行的。基于此,對專家賦值的結果進行反復的回溯與求證,直至三位專家對各個因素的賦值結果趨于一致,即如以下各表所示:
2.2確定指標的權重
本文采用AHP層次分析法[2]構建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評價指標體系。在上述專家對影響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各影響因素進行賦值后,本文采用國內一款層次分析法軟件——YaahpV6.0(patch2)。利用上述表1、表2、表3、表4和表5中的賦值數據,得出的各影響因素的所占的權重見表6所示。利用層次分析法進行指標體系的評價,必須要進行一致性檢驗,若檢驗結果不具有一致性,由此導出的權重作為決策依據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證[3]。因此,為保障決策結果的正確性,必須對所構建的指標體系的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在AHP法中,進行一致性檢驗首先是要根據專家的賦值結果構建N階矩陣,其次就是對N矩陣的每一列進行歸一化處理,對矩陣的每一行進行求和得出權重向量,再次就是根據權重向量計算最大特征根,最后就是根據最大特征根和隨機一致性指標得出一致性結果,即當一致性結果<=0.1時,矩陣的一致性程度在允許范圍內,該矩陣是合理的,否則重新對指標體系賦值,構建新的判斷矩陣。因此在本文中,利用軟件yaahpV6.0(Patch2)計算出矩陣總層次的一致性比例為0.0897<0.1,則該矩陣具有一致性,說明表6中計算出的權重結果是有效的,無需修正判斷矩陣。
2.3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實證評價
為了檢驗評價指標的可靠性和適用性,筆者對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模型進行了試評價,即采用問卷調查法,在合肥工業大學校園內隨機抽取100名在校大學生完成。問卷回收94份,回收率為94%。問卷回收后,采用SPASS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4]。得出指標體系各級指標下對應的分數及總分如表7所示:如表所示,數據處理的結果是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指標體系的綜合得分為88.35分,所以可知,本文提出的評價方法得出的結果符合實際,可用于對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綜合評價。
3影響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因素及對策建議
3.1研究結果分析
由表7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準則層,個人因素得分是91.44分,而在個人因素的子準則層下,學習動機影響因素得分最高,即為96分,其次是自控能力,得分為90分,排在最后的是自我效能和個人偏好,得分分別為76分和75分。準則層中,網絡學習內容因素的得分為89.48分,在這一影響因素的子準則層下,網絡學習內容的難度大這一影響因素的得分最高,即為91分,其次是網絡學習內容的準確性低(得分為90分)和網絡學習內容的系統性低(得分為80分)。在準則層的第三個影響因素中,網絡學習資源的收費性得分較高,即為82分,網絡學習資源的限制性得分較低,即為81分,而準則層的網絡學習環境影響因素的綜合得分為81.33分。在準則層的第四個影響因素中,得分最高的是外部服務環境的便捷性(得分為80分)其次是外部服務環境的合適性和現實性,得分分別為34分和30分,而準則層的外部服務環境這一因素的綜合得分為62.95分。基于上面的描述可以發現,在個人因素下學習動機、自控能力這兩個影響因素的得分較高,這說明大學生沒有形成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學習動機,容易受網絡廣告、推送信息等的誘惑,自控能力不強。其次自我效能和個人偏好也是影響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兩個重要因素,這部分的問題主要在于大學生網絡信息素養不高,包括檢索能力不強、搜索有用信息耗時過多等,以及目前許多大學生沒有轉變思想觀念,在潛意識中不認可甚至抵觸網絡學習。在網絡學習內容影響因素下網絡學習內容的難度大這一影響因素的得分最高,這一影響因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網絡中學習資源冗余、各類資源摻雜混合,雖然在使用瀏覽器進行搜索時會有一定的篩選功能,但往往也難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資源,并且更為嚴重的是有的瀏覽器斷章取義,呈現錯誤的資源信息。其次是網絡學習內容的準確性低,這部分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網絡是一個公共平臺,網絡資源上傳、傳播不受限制,資源的權威性等,準確度不高等。最后是網絡學習內容的系統性低,雖然網絡等媒體使得學習的時間、空間變得快捷、方便,但是網絡上傳播著大量的快餐文化、承載著大量的碎片信息,使人們無法獲得系統性知識,不利于網絡學習。在網絡學習環境下收費性和限制性是影響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兩個方面,比如說有些數據庫、瀏覽器門檻過高,網絡資源下載需要積分、收費等。這方面產生的主要是原因網絡資源建設平臺不完善,某些數據庫商為牟取暴利進行資源壟斷及法律監督監管不到位等。最后就是在外部服務環境影響因素下,便捷性成為了大學生網絡學習的主要障礙,而合適性及現實性的影響程度則相對較小,這部分原因主要是目前互聯網普及程度還不夠高,以及人們對互聯網教育的重視還需要加強。綜上所述,網絡學習中大學生學習動機強弱、自控能力好壞、個人偏好等是影響大學生網絡學習的首要因素,網絡學習資源的內容因素包括網絡學習資源的準確性、系統性等是影響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次要因素,網絡學習資源的環境包括資源是否完全開放、使用是否受限等也是影響大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的又一因素,另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及網絡資源使用觀念等對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3.2對策建議
基于上述的分析,給出如下建議:(1)明確網絡學習態度,提升網絡學習效能大學生在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時,制訂學習計劃的意識相對薄弱,自我規劃的能力不強,信息篩選能力缺失[5]。并且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上進心,沒有積極性,不主動學習。加之對計算機使用的不熟悉,這些方面的因素對大學生進行網絡學習造成了極大的阻礙。要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學校和老師應幫助學生轉變學習心態,明確學習目標,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另一方面學校應加強網絡學習資源知識的普及工作,提高學生的資源利用意識和網絡資源檢索能力。比如開展信息技術檢索課,提高學生對信息資源的檢索能力;定期舉辦網絡學習資源講座,增加學生對網絡學習資源的熟悉度等。(2)優化網絡學習資源,提供網絡學習支持機制國家、學校等網絡學習資源建設部門首先要從實際出發,構建豐富、全面、系統的網絡學習資源平臺,降低網絡學習資源的錯誤率,及時更新資源內容,關注問題,以學科或是專題為線索,有計劃有目的的對網絡分散資源進行整合。其次要加強立法監督管理[6],對問題網站進行及時修復,暢通網絡學習資源渠道,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安全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如訪問學習資源數據庫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學習資源平臺上不會出現廣告推送等。最后,要通過正式渠道或非正式渠道了解大學生對資源使用的滿意情況,對其在使用中遇到的困難給予及時解決,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網絡學習支持機制。(3)加速推進網絡學習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網絡學習外部服務環境機制外部硬件設施基礎服務也是影響大學生網絡學習的一個主要因素,從得分情況可以看出,這其中主要的障礙首先是硬件設施使用的方便性,主要包括上網時間、地點以及人為因素的限制等。要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必須要加大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信息網絡光纖普及速度,推動網絡在生活中的普及應用。讓人們上網不再受時間空間等的限制。另一方面,家長老師等要及時轉變傳統觀念,與時俱進,有效的鼓勵引導大學生合理利用網絡學習資源[7]。
4結束語
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為網絡學習資源的利用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大學生在進行具體的網絡學習資源利用中,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如當代大學生網絡學習資源利用意識不強、網絡學習資源缺乏深層次的整合,資源冗余量大以及網絡學習環境和外部環境的限制性。因此,只有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大學生的網絡檢索能力[8],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只有有針對性的整合網絡教學資源內容、優化網絡教學環境,才能使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真正服務于教育工作,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我國的信息化建設儲備人才。
【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評價指標體系論文】相關文章:
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論文12-14
新版期刊評價指標體系的亮點論文11-06
網絡科技論文學術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10-10
課程成績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論文12-21
生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工學論文04-21
成人網絡學習迷航成因分析及行為控制論文12-29
高校辦學效益DEA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論文02-02
高校教師說課評價指標體系初探論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