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國土資源調查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論文
摘要:我國一貫重視培養國土資源調查人才。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基于國土資源調查專業辦學優勢,積極探索國土資源調查人才培養模式,力求在職業教育理論和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有所突破,構建出成熟的高職層次國土資源調查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職;國土資源調查;人才培養模式;內源型;項目導向
從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創造和聚積了巨大的物質財富,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綜合國力位居世界前列。這些成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需要大量能源和礦產資源支撐。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和第一大礦產資源消費國。可以預見,隨著經濟增長率居高不下,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和礦產資源消費總量必將繼續大幅增加。能源和礦產資源是基本生產資料,能源和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安全已經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國家高度重視能源和礦產資源的來源多元化,高度重視能源和礦產資源的戰略儲備量。2006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強地質工作,尋找更多的能源和礦產資源,提高能源和各種礦產資源的供給能力和保障能力。
地質礦產勘探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國家一貫重視培養礦產資源地質勘探人才。從20世紀50年代起,國家就建立了一批本科地質院校(系),以后又陸續建立了一大批中等地質學校和中等地質技工學校。20世紀下半葉,這些學校培養出了大批礦產資源地質勘探人才,他們艱苦奮斗,為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為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找到了充足的礦產資源,在共和國史冊中書寫了輝煌的篇章。
進入21世紀,沿用半個世紀的地質教育層次結構及其產生的地質人才層次結構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地質院校主動適應人才市場形勢發展,開始實行培養高職層次國土資源調查人才,一批高職國土資源調查專業應運而生。其歷史沿革是:本科地質院校國土資源調查專業“下嫁”高職層次和中等專業學校國土資源調查專業“高攀”高職層次。多年來,雖然隨著高職教育深化教學改革,國土資源調查專業辦學質量有所提高,但是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國土資源行業對技能應用型國土資源調查人才的要求。究其原因,一是培養目標定位不合適,二是人才培養模式不合適,難以培養出既具必要理論知識,又具較強實踐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面對地質教育形勢和地質工作要求,不能采用帶有本科色彩和中專色彩的培養模式,需要創新,采用先進理念、新思路和新模式培養高職層次的國土資源調查人才。
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是本專業發展的需要
國土資源調查專業是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的傳統專業。早在上世紀70年代建校之初,學校就開設了“地質調查及找礦”專業。歷經數十年發展,國土資源調查專業已經具備了完善的辦學條件和雄厚的辦學基礎。我院基于國土資源調查專業辦學優勢,積極探索、深入研究國土資源調查人才培養模式,力求在職業教育理論和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有所突破,期望構建出成熟的高職層次國土資源調查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市場狀況及其對策
人才市場需求數據顯示,技能應用型國土資源調查人才嚴重短缺,野外作業地質勘探生產一線技術人員更是如此。就我院而言,近年國土資源調查專業畢業生遠遠不能滿足生產單位需要,人才供給與需求比例達到1:5甚至1:10,極不平衡。就全國而言,國土資源調查人才結構不夠合理,本科層次數量相對較多,高職層次數量相對較少,人才供給與人才需求不符。
我院主動適應國情,重新制定國土資源調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增強實踐能力,實現教學與生產“無縫”對接,旨在培養出品德優良、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和專業精深的地學新人,滿足國家需要。
制定實施方案,建立運行機制,構建培養模式
我院國土資源調查專業以學院地質工程公司為依托,聯合地質勘探單位,根據行業和社會需求,按照“項目導向、產學結合”思路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職能部門、教學單位和生產單位共同實施,構建“內源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培養目標
國土資源調查專業(地質調查與找礦方向)主要面向地質勘探行業、礦山企業和礦產資源行政管理部門,培養區域地質調查、礦產勘查和礦產資源管理工作一線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養模式內涵
專業設置地質勘探行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強地質調查、資源勘查和礦產開發工作,是緩解資源約束、保障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推進城鄉建設、開展國土整治的重要基礎,是防治地質災害、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手段。2006年,國務院在《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中強調:切實加強重要礦產資源勘查,努力實現地質找礦新的重大突破,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更加有力的資源保障和基礎支撐。因此,加快資源開發建設的時機已經到來,地質勘探行業面臨著新一輪大發展的戰略機遇。我院根據國土資源行業發展狀況、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等,結合學院現有專業(地質找礦),將新專業設置為“國土資源調查”。
課程體系建立由地質勘探行業專家組成的課程建設指導委員會,以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為基礎,從職業分析入手,將職業崗位能力分解為通用能力、職業基本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按照職業能力設計相應課程,如圖1所示,圍繞職業能力培養構建課程體系。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教學標準,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規范和職業習慣。逐步完善教學質量標準和質量監控措施,強化教學質量動態評價和信息反饋體系,并吸納地質勘探單位富有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參與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與修改、課程開發、課程教學與實訓實習、教學評價等的全過程,促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不斷優化,形成以職業能力為主線的全新課程體系。
教學內容按照理論知識以夠用為度、突出實踐、顯現新成果的要求設計教學內容。在職業分析與教學分析的基礎上,以職業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為主線,根據行業標準和技能鑒定要求進行教學內容設計,剔除與職業能力關系不大、陳舊、重復、過深的理論知識,加強實踐環節;并將課程教學大綱與職業資格證書或等級證書考試大綱緊密融合在一起。
教學方法教學中大力提倡項目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和基本素質的形成。充分利用多媒體、實驗室、圖書館、網絡等教學手段,實現開放式教學。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強化學生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圍繞職業功能與綜合職業能力,將教學與職業崗位銜接起來,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崗位實踐技能和模擬崗位操作經驗,在真實(或仿真)的職業環境中強化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校內實訓中心,借助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教學裝備,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技術服務于一體。通過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來完成某一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
(2)以職業功能為模塊,開展項目法教學。以學院地質工程公司為主體,聯合地質勘探單位,采用“項目導向三段遞進式”教學模式①,通過能體現和涵蓋職業功能模塊中工作內容的項目教學,將實際的技能訓練與技能鑒定環境帶入教學環境中,并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在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環境里,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項目教學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人人參與的創造性實踐過程。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途徑利用校企合作,以項目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校企合作、項目導向的方式主要有:
(1)內源型。以學院地質工程公司為依托,師生共同參與地質項目;
(2)合作型。與地質勘探單位合作,建立緊密合作的長效機制,實現教學與生產過程相結合。
(三)保障體系
“雙師”結構教師隊伍建設按照“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思路,通過培養與引進,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結構指年齡、學歷、學緣、職稱、“雙師型”比例、專兼職教師比例等)、教學能力和生產、科研能力強的 “雙師”結構教師隊伍。
實驗(訓)基地建設以增強人才培養能力為目標,按照先進性、實用性、開放性、創新性的標準,做大、做強本專業校內實驗實訓基地軟硬件條件,通過加強實驗實訓基地的規范化管理和制度建設,構建一個集“教學實訓、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技術服務、科研生產”于一體的高質量多功能基地,滿足專業技能訓練和社會培訓需要。
教學管理校企共建教學質量管理體系。
(1)與地質勘探單位共建教學質量標準體系。積極探索職業崗位要求與專業教學計劃有機結合的途徑與方式,成立由行業專家參與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一是建立教師教學標準;二是建立與專業生產技術緊密結合,與職業技能認證高度融合的專業課程理論標準。以國土資源專業職業崗位高級技能鑒定考核要求為基準,以職業崗位技能要求為目標,逐項分解到每門課程中,建立起專業課程的理論標準,并根據地質調查新方法和礦產勘查新技術的發展及時增加或更新體系內容。
(2)與地質勘探單位和礦山企業共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以專業已有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為基礎,納入地質勘探行業和礦山企業生產管理制度,針對學生實習的目標、內容、要求等,建立一整套科學、規范、系統的作業文件,形成教學全過程運行監控體系。研究管理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完善校企合作有關教學管理文件;加強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教學質量監控,強化頂崗實習過程管理,詳細記錄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學習、工作等情況,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3)校企共同實施“三證”制度。把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求學生參加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組織的國土資源調查類職業技能考試,并取得相應的中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建立頂崗實習考核標準,通過考核,由企業向學生簽發“實踐證書”,畢業學生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可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實踐證書”,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教學評價采用“3+1”教學質量評價方式,與企業共建教學質量評價體系。“3+1”教學質量評價方式是指系部考核、督導考評、學生評教和企業評價。著重考慮地質勘探單位的要求與就業需求,改進教學質量評價形式;校企共同考核,健全社會、企業、學校、學生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使其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和可推廣性。
通過探索,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專業設置更能滿足國土資源行業需求;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能力相適應;人才培養質量能滿足職業崗位要求;師資隊伍和實訓條件更加優化;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更加先進。近年來,我院國土資源調查專業成為了江西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江西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了一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兩門省級精品課程,成功舉辦了第一屆教育部資源勘查類教學指導委員會職業技能大賽并獲團體一等獎。
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為了更好地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我們將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地質工作對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注釋:
①我院“項目導向三段遞進式”教學模式的三個遞進教學階段分別為:
(1)專業基本能力訓練階段。在校內完成,通過實驗教學、課間野外實踐教學、校內課程綜合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能力。
(2)專業核心能力訓練階段。以學院地質工程公司為依托,以自主地質勘探項目(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礦區詳查、壓覆礦產、礦山動態儲量測量)主導的綜合性生產實訓等工作任務為載體,并結合校內實訓基地(中心)進行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仿真實訓,達到崗前技能強化訓練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
(3)專業能力強化階段。在與地質勘探單位共建的校外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訓,學生直接參與地質勘探項目,進行崗位技能訓練,培養工作能力,實現畢業后“零距離”上崗。
參考文獻:
[1]馬樹超,郭揚.關于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戰略及對策思考[J].職教論壇,2008,(1):10-14.
[2]孫中義,陶潛毅,等.高職院校改革發展方向及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國土資源高等職業教育研究,2006,(3):3-28.
[3]方華.基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教學管理改革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9,(9):58-59.
[4]郭揚,王琴.近年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綜述[J].職教論壇,2008,(1):10-14.
[5]魏東新.高職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7.
[6]李紅莉.淺議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及其發展趨勢[J].中國建設教育,2006,(9):15-17.
[7]韓維群.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3):25.
[8]胥航軍.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08,(24):153-154.
【高職國土資源調查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合作模式探索的論文04-27
高職院校城鎮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04-29
工學交替在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探索的分析論文05-02
高職文秘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論文05-02
高職土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論文05-02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試探04-27
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