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選修課程實施的論文
[摘要]高中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選修課程實踐中,出現了學生過早偏科、走班制度不適與跨級選課不當等問題。在當前高中新課程推進過程中,需要強化《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基本理念,形成動態化的選課機制,加強對學生選修課程的指導,避免學生選修課程的隨意性;建立規范化的走班制度,實現學校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證學生學習的穩定性:實施開放化的跨級選課,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
[關鍵詞]高中新課程;選修課程;選課機制
從高中新課程的實施狀況來看,各地在選修課程實踐中先后取得了不少經驗。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也曾出現過學生過早偏科、走班制度不適和跨級選課不當等諸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課程實施的質量。基于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從《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基本理念出發,進一步形成動態化的選課機制、建立規范化的走班制度和實施開放化的跨級選課,從而促進高中新課程的有效實施。
一、形成動態化的選課機制
從高中課程結構來看,課程的多維化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高中新課程實施中,特別是在制度上,作為必修課程,規定了必修的學習領域,保證學生對每個領域的相關科目都有所了解并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從而避免學生過早的偏科;作為選修課程,兼顧了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及學生的發展潛能和學習興趣。
在高中新課程選課機制實施的具體環節上,有些省份確實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例如,學生有時對基礎性學科課程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偏低,致使他們所選的課程隨意性偏大、所獲得的學分分配過于平均;學生有時選課只考慮眼前某一方面的興趣或需要,使得他們所選的學習領域、學習科目、學習模塊與自己的預期發展方向缺少相關性。
究其原因,一方面,選課指導缺位,師生均注重學生在校的近期需要,忽視學生離校的長遠發展,從而出現了學生能力的結構性失衡;另一方面,選課操作不當,師生均重視選修課程的數量,輕視選修課程的質量,進而造成了學生知識的系統性偏差。基于此,形成地方、學校和教師三個層面動態化的選課機制是十分必要的。
在地方層面上,教育管理部門應完善動態化的管理機制。教育管理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學校課程實施方案的督導和管理,加強高中選修課程師資的業務指導和技能培訓,特別是針對學生選修課程研修計劃的指導和幫助。同時幫助學校進一步完善選課制度,為高中選修課程的質量和效益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在學校層面上,學校需要形成動態化的選課機制。為盡可能地減少學生選修課程的隨意性,學校應該積極地進行制度上的創新,建立有效的學生選課指導制度。在具體實施中,需要進一步強調課程設置說明的科學化和增強選課指導手冊的靈活性。根據實際需要,學校應不斷調整班主任制度、導師制度和輔導員制度,逐漸改進學生咨詢制度和學生互助制度,為新課程的有效實施提供必要保障。
在教師層面上,教師需要實施動態化的選課指導。班主任及其他教師都應積極地參與指導學生的選課活動,與學生建立相對穩定而長遠的聯系,為促進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提供多方位的指導和幫助。在理論上,選修制和學分制以促進學生個性學習為根本旨趣,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作出選擇,這是選修制度的基本準則;在實踐中,選修制和學分制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基本取向,需要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基礎和發展潛能進行選擇,這是選修課程的終極目標。教師實施動態化的選課指導旨在幫助學生認識到,在保證必修課程學習的前提下,在保證能夠修完必修課程學分的基礎上,應力所能及地進行選修課程的學習。
在高中新課程選課機制實施中,筆者了解到,無論在地方層面,還是在學校層面,在形成動態化的選課機制方面都積累了不少經驗。
在地方層面,在第一批進入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中,山東省在總結第一輪新課程實施經驗的基礎上,先后出臺了《山東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及教學指導意義》等一系列文件,實施了課程規劃審查、備案與公示以及網上選課管理等多項制度。江蘇省作為第二批進入高中新課程的省份,該省根據普通高中新課程的實施情況,提出了選修模塊課程開設指導意見,列出了不同類型學校全面開設選修課程的時間表。在第三批進入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中,福建省根據普通高中新課程的推進狀況,要求學校按照各個系列的課程目標,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選擇模塊開設選修課程。
在學校層面,在第一批進入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中,海南省海南中學開設了所有的學習領域14個科目的必修課、選修課和100余門校本選修課。在第三批進入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中,天津市新華中學為盡可能地減少學生選修課程的隨意性,他們積極地進行制度上的創新,建立了有效的學生選課指導制度。在第四批進入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中,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利用領域資源與選修課程鏈接,編制了281門校本選修課程。
二、建立規范化的走班制度
從高中課程設置來看,課程的多元化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寬泛的領域。在高中新課程實施中,特別是高中一年級后期到高中二年級,學生可能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修不同科目、不同模塊的課程。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走班制度的建立是必然的。
就高中新課程走班制度實施的具體環節來看,在普通高中已經或正在實行的類似于讀大學的走班制度曾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在學校層面上,存在著如教學場地、教學設備、教學時間、教學內容、教學評估、教學管理等問題;在教師層面上,存在著如專業背景、學術水準、授課科目、課程銜接、時間安排等問題;在學生層面上,存在著如學習科目、學習模塊、學習基礎、學習用具、學習精力、學習銜接等問題。這些都是在新課程實施中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究其原因,可能會涉及眾多方面,不過,從筆者掌握的情況看,行政班管理與教學班管理或兩者的結合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由此可見,為了促進新課程的順利推進,強化行政班的塑性管理、強調教學班的彈性管理、加強塑性管理與彈性管理的協作、建立規范化的走班制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行政班管理方面,學校應強化其塑性管理,保證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相對穩定性,其中實行班主任制是一項重要的舉措。許多學校的做法是,高中一年級必修課的學習、學生的自習課、班會等基本上以行政班為單位組織活動。進入高中二年級,因學生的學科選擇有所側重,故行政班需進行適度調整。從新課程的實施來看,行政班的管理需要將塑性變化置于一定的可控區間,進一步加強傳統意義上的學生日常管理和班團活動指導,繼續強化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等,特別是班主任的工作需要更多地關注學生選課工作的指導、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和學生學習過程的管理等。
在教學班管理方面,學校應強調其彈性管理,保障高中階段學生發展的相對靈活性,其中實行導師制是一項有效的措施。筆者發現,高中階段模塊課程的學習往往形成了與之相應的教學(或學習)班。新型的教學(或學習)班的同學常常來自于高中同一年級(行政班)或不同年級(行政班)。從新課程的實踐來看,教學班的管理需要彈性形變于一定的可測范圍,進一步強調傳統意義上的課程教學內容與實施要求,重點強調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個性發展等,特別是導師制的工作需要更多地關注學生模塊課程的修習要求、學生模塊學習的學分認定和學生選修學習的個性化指導等。
在學生管理方面,學校應加強塑性管理與彈性管理的協作,實現高中階段學生管理的相對合理性。實踐表明,行政班塑性管理與教學班彈性管理的有效結合,是建立規范化走班制度的重要保障。
在高中新課程走班制度實施中,筆者了解到,無論是在行政班管理方面。教學班管理方面,還是在行政班與教學班相結合或班主任制與導師制相結合的班級管理模式方面,各地都取得了不少成績。
例如,在第一批進入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中,山東省實驗中學實行了班主任制和導師制相結合的班級管理模式。該校班主任主要承擔對學生行政班的管理工作,負責本班全體學生選課工作的指導、選擇、匯總等。導師主要承擔對學生日常行為管理的部分責任,其中包括教學指導和班級管理。
又如,在第三批進入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中,浙江省杭州二中建立了臨時學科班的管理方式,任課教師同時作為該班班主任負責管理工作。浙江省湖州市練市中學為學生創設了“全選全走”的選課走班教學管理新模式。該校還引入了由班主任、負責心理咨詢和共青團工作的教師組成的導師工作制度。導師制的引入,使學生人生規劃的目的性和獨立性明顯增強。
三、實施開放化的跨級選課
從高中課程內容來看,課程的多樣化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在高中新課程實施中,特別是高中二年級后期至高中三年級,學生可能會依據自身的發展和需求選擇不同領域、不同時段的課程。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新型的跨級選課的實施是不可避免的。
就高中新課程跨級選課實施的具體環節來看,目前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例如,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之間不能合理銜接,模塊學習與模塊學習之間不能實現有效互補,畢業學分與可選擇學分之間不能形成和諧關系等,從而出現了學生的跨級選課不當以及他們的選課初衷與學習實效形成較大落差,進而導致了他們的知識、能力和方法的結構性破損。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課程標準、學科教材等自身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師生有時缺乏對自身發展的正確判斷,對自己的知識經驗、發展潛能等估計不足。由此可見,為了促進新課程的順利推進,實施開放化的跨級選課是不可或缺的。
在地方層面,教育管理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學校課程實施方案的督導,加強選修課程規劃及實施的調控,特別是針對高中生在選課過程中所遇到的升學與就業的雙重困惑,提供必要的調控。教研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學校課程實施方案的指導,加強選修課程教材實施的調控,真正為高中選修課程的質量和效益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措施保障。
在學校層面,學校需要進一步加強選修課教師的業務指導和教學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對策;在學生選課方面,學校應該對他們進行詳細、具體的選課指導,必要時面對面地解答學生關于選修課程的疑問和困惑。同時,建議學校發揮家長聯席會的作用,向家長宣傳課程改革的精神,多傾聽學生的心聲,為他們的發展需求進行課程規劃,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課程。
在教師層面,教師需要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實施動態開放的選課指導,及時處理好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關系。在指導學生選課過程中,教師應將二者相互搭配,使學生對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習協調進行。在新課程實施初期,筆者不主張在一定時間段內讓學生集中學習必修課程,而另一時間段內讓學生集中學習選修課程。經驗表明,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協調進行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求知的欲望,使他們不至于在必修課程的壓力下產生厭學的情緒或偏科的現象。
在高中新課程跨級選課實施中,筆者了解到,無論在地方層面,還是在學校層面,在實施開放化的跨級選課方面,各地都曾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例如,山東省高密市第二中學在保證開齊所有必修模塊的同時,設置了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從課程架構要素上對課程內容進行了更新,為學生的多樣化學習奠定了基礎。該校根據課程的進展情況,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按照模塊、系列、學分、學時等作了具體安排。海南省海南中學在保證開好全部必修模塊的同時,安排了靈活多樣的選修課程。從課程內在機制上對課程內容進行了重組,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保障。該校結合學生的發展狀況,鼓勵學生學會規劃人生,要求學生選課進行三年規劃,避免出于從眾心理而盲目選擇課程。
又如,上海市上海中學以課程圖譜的形式設置課程,進一步體現了課程的選擇性。該校每學期提供200多個科目、模塊供學生選擇學習。如語文學科推出“核心內容+模塊選擇”,數學、英語學科推出“核心內容+層次選擇”。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系統建構了選修Ⅱ序列校本課程框架,包括限選類創業設計、團隊領導等6門課程和任選類心理教育、生活技能等6類課程。此外,國內一些高中學校研發了網絡選修課程資源,有效地實現了跨班級、跨年級、跨學校、跨區域的選修課程。
從八年的高中選修課程實施狀況來看,各地在形成動態化的選課機制、建立規范化的走班制度和實施開放化的跨級選課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不少經驗,取得了不少成績,并為我國高中新課程的全面實施起到了很好的引領和借鑒作用。
【高中選修課程實施的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的實施策略05-02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選修課研究初探論文05-01
實施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幾點體會論文04-27
課程實施的阻抗與對策論文04-27
實施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幾個問題的論文04-27
在新課程實施中幾點體會論文04-27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課堂的實施論文05-02
普通高中實施模塊課程的思考04-30
淺議高中學校課程的開發的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