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銜接為有效課堂奠基論文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開展。怎樣讓學生輕松學習,怎樣提高課堂效益,已成為諸多教育者關注的話題。筆者通過近年來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實踐發現,中小學之間的銜接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銜接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課堂效益。尤其是在我們這樣的九年一貫制學校,銜接尤其重要。那么,怎樣才能抓好中小學之間的銜接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抓學生思想意識上的銜接
小學生普遍比較單純幼稚,思想意識上更具有依賴性,往往是老師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以為學習就是每天完成語數兩科作業。殊不知一進入初中,教學科目便增至八科,許多學生面臨這一變化無疑當頭一棒,思想上行為上都感覺措手不及,非常不適應。所以,筆者認為,從事小學高段數學教學的老師可以有意無意地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讓學生作好上初中的心理準備和意識,以免進入初中形成很大落差。
二、抓學生學習習慣的銜接
小學低段的學生普遍比較好動,包括上課注 意力不集中或是集中時間很短,完成作業也是在老師或家長的督促下進行。進入高段以后,學習習慣有所好轉,但能自覺學習,靜心學習的人也不多,往往滿足于完成作業了事。進入初中以后,學習就不僅是完成作業,而必須有很好學習習慣,因此我認為,在小學高段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包括上課集中注意力,自覺復習預習,自覺完成作業,有疑難就請教老師或同學,自覺看課外書,擴大知識面等等,是小學到初中過渡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三、抓好教學內容的銜接
中小學之間的教學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有些內容甚至大同小異,只不過小學教學要求低一些,淺一些,而初中教學要求則高一些,深一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益,我認為在小學教學中可以適當輻射到初中的內容,為教學增添一點懸念,也為初中教學作一些鋪墊,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情。
比如,在小學六年級數學中有關于“扇形”的教學,教材中列舉了“弧”、“扇形”、“圓心角”的概念,要求學生能識別哪些圖形是扇形,哪些角是圓心角,掌握扇形的大小與這個扇形的圓心角大小有關的結論。在初中九年級數學也有關于“扇形”、“圓心角”、“弧”的專題教學,除要求掌握其基本概念,還需要掌握弧長,扇形的面積的計算以及圓心角、弧長、扇形面積三者之間的關系。
(1)若弧長為l,圓心角為n,圓的半徑為r,則弧長
l=·2πr=
(2)圓心角為n,扇形的面積為s,弧長為l,則扇形的面積為:
s=或s=lr
鑒于兩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不同,筆者認為小學老師在教學時可在“扇形的大小與這個扇形的圓心角大小有關”作以下的拓展和鋪墊。
(1)讓學生在同一個圓中畫不同圓心角的扇形,讓他們從感觀上去認識這一結論。
(2)在數學活動課中老師可以將s=這個公式告訴學生,讓學生認識到s與n之間成正比關系,n越大,s越大,甚至可以給出r的取值,再給出n的不同取值讓學生進行計算比較,深刻認識并領會這一結論。
當然,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這一拓展可能難了一些,但至少可以激發他的好奇心,但對于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除了激發其興趣之外,更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和思維習慣。
又如,小學六年級數學中有關于“軸對稱圖形”的教學,教材中列舉了生活中一些圖形,比如一片樹葉、蜻蜓、天平等,通過學生動手剪紙的活動讓學生認識什么是軸對稱圖形,什么是對稱軸,并會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有多少條?而初中七年級數學則用一章的內容學習軸對稱,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更要求學生掌握軸對稱的特征,而且會畫軸對稱圖形,會設計一些軸對稱圖案。針對不同的要求,我認為小學教師在完成相關教學內容之后,可讓學生總結已學過的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長方形、菱形、圓、線段的對稱軸的條數,也可讓學生設計一些簡單的軸對稱圖案并進行評比,再補充簡單的如何畫軸對稱。通過實踐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美觀以及與生活的密不可分的關系,既加深了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初中老師在教學時則可先讓學生動手畫出常見的幾何圖形的對稱軸,對原有的知識進行復習,然后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教學,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征以及進行軸對稱圖案的設計。
當然,如何提高課堂效益的途徑和方法很多,但恰當的教學銜接對課堂效益的奠基作用不可忽視。希望更多的教育者都參與到教育改革這一熱潮中來。
【銜接為有效課堂奠基論文】相關文章:
有效課堂實踐為本的論文04-27
關于生活課堂的有效構建的論文05-01
彰顯個性魅力打造有效課堂論文05-01
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的論文05-02
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實踐論文04-27
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提問論文05-01
有效使語文課堂綻放異彩論文04-28
淺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論文04-27
如何落實有效課堂教學論文04-28
關于小學語文打造有效性課堂的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