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初探論文

時間:2023-05-03 09:13:15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初探論文

  摘要:在當前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中,出現了以下誤區:把校本課程開發簡單等同于學校自主規定課程,簡單等同于增加選修課和活動課,簡單等同于學校組織教師自編教材等。要走出以上誤區,就必須改變過去傳統的課程開發模式,在區域文化視野下建立一種新的校本課程開發模式——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以此來解決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促進校本課程開發的順利實施。

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初探論文

  關鍵詞:校本課程開發;區域文化;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

  自2001年6月7日教育部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來,校本課程開發就在我國的中小學中開展起來,但是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學校在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并且這些問題已嚴重影響了當前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本文試圖在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嘗試從區域文化的視角構建一種新的校本課程開發模式——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以此來促進校本課程開發。

  一、實踐與反思:當前校本課程開發中存在的誤區

  1.把校本課程開發簡單等同于學校自主規定課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為保障和促進課程適應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的同時,應當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綜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由此,學校獲得了部分課程自主開發的權力,成為課程管理與決策的主體之一。但是,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及教師仍習慣于指令性的課程計劃,陷于陳舊的課程思想之中,課程改革意識淡薄,課程開發能力欠缺,因此,當一些學校獲得了自主進行課程開發的權力時,也就只能把這種權力簡單理解為自主規定學校的課程。于是一些學校便把校本課程開發堂而皇之地變成對部分高考科目的拓寬與加深,校本課程變成了“校本化”的應試教育課程。而另外一些學校在校本課程的設置及實施中并沒有反映出學校與地方的鮮明特色,反而成為不同學科的“拼盤”,遠未達到科學化的水準。

  2.把校本課程開發簡單等同于增加選修課和綜合活動課

  由于選修課和綜合活動課自身的特點,國家對這一部分課程的控制并不是十分嚴格,于是絕大部分學校便把校本課程開發的課程領域集中于選修課和綜合活動課。這本來就無可厚非,但是一些學校在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時,只是簡單地把原來的活動課、選修課改頭換面為現在的“校本課程”,或者在原來活動課和選修課的基礎上又增加大量的選修課和綜合活動課以完成所謂的“校本課程開發”。這樣做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盲目地增加選修課和綜合活動課使校本課程開發流于形式,課程結構混亂,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受到沖擊,教育質量無法保證。“校本課程開發不是‘加課’,而是合理上課”[1]。學校雖然可以把選修課和綜合活動課作為校本課程實施的一種載體,但不能把校本課程開發僅局限于選修課和綜合活動課之中。

  3.把校本課程開發簡單等同于學校組織教師自編教材

  受傳統課程觀念的影響,加之教師的研究意識與研究能力、課程資源尋找與挖掘能力、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缺乏,于是便出現了把校本課程開發簡單等同于學校組織教師自編教材的錯誤傾向。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一些學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編寫出了大量質量參差不齊的教材,造成了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

  校本課程開發不僅指開發出具體的課程產品,還指要重視開發的整個過程。即使就課程開發的產品之一——自編教材而言,也與國家課程開發中的學科專家編制的教材不同。教師開發的教材往往都是非書本類的活頁資料,是兒童中心、興趣中心、問題中心。“把校本課程開發僅看成是學校組織教師自編教材,在實踐上容易導致教師們盲目仿效學科專家編教材的方式編出‘校本版’的知識中心課程”[2]42。

  深入分析這三個方面的誤區,我們發現,不外乎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價值判斷與選擇方面即“課程到底是用來干什么的”方面的原因;二是學校與教師的課程能力尤其是研究能力與課程資源的挖掘能力方面的原因。而這兩方面的原因又都是受區域文化所決定的學校與教師文化影響的,區域文化的屬性本身就決定了該區域中學校和教師的文化,也就間接地決定了校本課程的開發水平。因此,要走出誤區,走向區域文化,構建一種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二、走向區域文化: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的構建

  植根式課程開發模式,有別于傳統的課程開發模式。它與區域文化相適應,而不像傳統課程那樣與區域文化相沖突或脫離;它植根于區域文化,而不像傳統的課程開發模式那樣植根于“一體”文化;它為區域文化發展服務,而不像傳統的課程開發模式那樣為整個社會的發展服務;它強調個體適應性與獨特性,而不像傳統的課程開發模式那樣強調普適性。具體說來,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是以保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實施為前提的一種校本課程開發模式

  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直接決定教育質量的高低,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實施情況直接決定教育目標的實現程度。因此,在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時首先要保證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得到實施。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本末倒置、盲目壓縮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來無限擴大校本課程的情況。而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正是在這一前提之下而建立的一種校本課程開發模式,這種開發是在充分保證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實施的前提下進行的一種校本課程開發。

  2.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是一種以多元文化觀念為指導的校本課程開發模式

  由于區域文化背景不同,學生在心理素質、學習和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差異。不同的區域文化給校本課程開發提供的客觀環境是有差異的,提供的課程資源也是不同的。因此,為了增強課程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就必須建立起一種多元文化理念的課程文化觀,并以此來指導校本課程開發。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反映出區域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才能更好地適應不同區域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及不同個體的差異,開發出的校本課程才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多元化的選擇。

  3.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要求課程資源要來源于區域文化,是一種從區域文化中挖掘課程資源的校本課程開發模式

  在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下,課程資源是來自于區域文化之中的。區域文化之中的歷史傳統、生活習慣、民風民俗等都構成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在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時,應在多元文化觀念的指導下,客觀地分析區域文化中的課程資源,有針對性地從區域文化中選擇課程內容,而不是從主流文化的角度來選擇課程內容,使課程內容充分體現出區域文化的獨特性和多元性。

  4.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是一種由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區代表、校外課程專家等人廣泛參與、集體審議決策的課程開發模式

  在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下,要求形成一種支持性的區域文化氛圍,學校、家長、學生、社區代表、校外課程專家等人都應積極、廣泛地參與其中,所有參加者都有權利和責任對問題解決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對“我們應該教什么”、“我們應該做什么”之類的實踐問題進行集體審議并做出決策。這種集體審議決策的機制應包括以下基本步驟:1)確立一個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2)對這個問題進行全員討論;3)提供不同的行動方案;4)選擇最合適的行動方案;5)執行行動方案[2]154。

  5.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是學校自主權得到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權利得到充分體現的一種課程開發模式

  在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中,“校本課程開發是完全自發、自主的課程開發,是完全出于學校內部需要(主要是教師和學生的需求),完全依靠自身的條件和資源的全員參與、自我評價的課程開發活動”[2]25。它具有以下五個特點:1)自發、自愿;2)自我控制和地方控制;3)反映內部需要;4)利用自身資源;5)內部評價[2]25。同時,教師在這種開發模式中也不再是傳統的“教書匠”的角色,而是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參與其中,既是執行者,又是研究者、決策者、管理者,其課程開發權得到充分發揮,而不局限于課堂教學設計者這一單一角色。

  三、嘗試與改變:建議和對策

  1.改變過去工具化和一體化的課程文化觀,確立人本化、多元化的課程文化觀

  學校與教師必須打破過去傳統的課程文化觀,確立以學生為本的課程文化觀,以促進學生的發展,達到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同時改變過去那種“重一體、輕多元”的傾向,確立多元文化觀念并以此來指導校本課程開發的全過程。

  2.客觀分析并深入挖掘區域文化中的課程資源,開發多樣性的課程菜單,優化課程結構

  區域文化中蘊藏著豐富的課程資源,學校與教師要善于對其進行客觀分析,并從中挖掘課程資源,改變課程資源短缺的狀況。同時要利用這些豐富的課程資源,開發出包括廣域課程、個別化課程、綜合課程、補救性課程等多樣化的課程菜單,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課程結構,增強課程的各項功能。

  3.要充分調動學生家長、社區代表、校外課程專家等人的參與積極性,建立校本課程開發委員會等組織和集體審議決策機制,從組織上和體制上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順利實施

  家長、社區代表、校外課程專家都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資源,學校要想方設法把他們納入到校本課程開發的體系中,同時成立以校長為核心的教師、家長、學生、社區代表、校外課程專家等廣泛參與的校本課程開發委員會,從組織上保障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種集體審議決策機制,從體制上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

  4.學校領導與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課程開發意識與課程開發能力

  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要求學校必須是一種學習型組織,學校領導與教師要有較強的課程開發意識與課程開發能力。因此,學校領導與教師必須創造和利用各種條件進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課程開發能力,尤其是參與意識與參與能力、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研究意識與研究能力。只有學校領導與教師真正具備了多樣化的課程開發能力,才能進行真正的校本課程開發,才能開發出優質的校本課程。

  參考文獻:

  [1]王彥.淺談校本課程開發[J].教育研究,2001(4):42.

  [2]徐玉珍.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與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植根式校本課程開發模式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課程資源開發模式初探04-30

初探校本課程開發的有效性論文05-02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開發初探04-29

課程整合的條件及模式初探04-30

基于B/S模式的大學英語網絡課程開發初探04-27

小學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及探索論文05-02

對初中校本課程開發的思考論文05-02

城郊中學武術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論文05-02

校本課程開發評價取向與實做的論文04-27

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點滴談論文05-02